《木瓜恰恰恰》、《樱花》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印度尼西亚民歌《木瓜恰恰恰》、日本民歌《樱花》,感受印尼及日本的音乐文化特色。
能用舞蹈、打击乐(沙锤)、朗诵等方式表现音乐,加深对乐曲的影响,并能听辨出两个国家的乐曲。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和了解护照及签证的作用,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的地理位置、民族状况、风俗习惯、国旗等知识。
教学重点
欣赏并了解印度尼西亚及日本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用舞蹈、打击乐、朗诵等方式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沙锤
教学过程
入室。
学生边哼唱《我和你》,边进入课室观看图片。
欣赏印度尼西亚民歌《木瓜恰恰恰》。
导入。
师:刚才我们唱过的这首歌是一首什么歌?(北京奥运会歌《我和你》。)
师:同学们知道在2010年广州将举行什么盛会吗?(亚运会)
师:你们知道亚洲有哪些国家吗?在老师播放的这些图片当中有你认识的国家吗?
师:我们都是亚运小主人,为了更好地迎接亚运,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亚洲国家,让我们就从音乐开始了解这些国家吧!
介绍印度尼西亚。
了解签证。
以小组为单位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作简单介绍。回答对的小组每人奖励两张机票。(以卡纸代替)
观看图片,教师作简单介绍。
欣赏《木瓜恰恰恰》
初听一次,感受歌曲情绪。
师:印尼人民可热情了,我们一下飞机,他们就拿出好多水果招呼我们,还唱起了当地的一首民歌《木瓜恰恰恰》,请听。(播放《木瓜恰恰恰》,欣赏后谈感受。)
2、再听一次,分析歌曲。
(1)听辨歌曲的各音乐要素,并归纳。
师:为什么歌曲会给你带来热情欢快、诙谐风趣的感觉?请同学们再欣赏一次,听听歌曲的旋律、力度、速度、节奏。
介绍歌曲内容。
师: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卖水果)这是一首印尼的叫卖调。
学跳恰恰舞。
A、介绍“恰恰舞”
师:“恰恰”舞是拉丁舞项目之一,起源于非洲,后传入拉丁美洲,舞曲热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频较快,节奏为四四拍。
B、观看“恰恰舞”片段。
C、练习跳“恰恰舞”。
(4)用沙锤、舞蹈表现歌曲。
(三)欣赏日本民歌《樱花》
1、初听《樱花》,谈感受。
师:愉快的印尼之行马上要结束了,我们要坐飞机去下一站了,在飞机上,我们听到了这样一首歌。(播放《樱花》并谈谈感受。)
2、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及一些风俗。
3、再听一次,分析歌曲各音乐要素。
4、唱歌曲旋律,介绍《樱花》的曲调是属于日本民间音乐中的“都节调式”。
5、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四)听辨两个国家的民歌。
1、总结这两节课所听的两个国家民歌的风格。
印尼叫卖调:热情欢快、诙谐风趣
日本都节调式:优美抒情、文静典雅
2、播放两个国家的民歌片段,学生听辨并用红、黄卡片表现出来。
(五)小结。
1、谈收获。
2、师: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印尼民歌都这么热情欢快,所有的日本民歌都这么抒情,我们听的这些民歌只是其中的一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这两个国家的民族音乐,并学唱这些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