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可爱的家》教案设计
科目 音乐 授课时间
班级 授课教师
课题 《可爱的家》
教材分析 《可爱的家》选自歌剧《克拉丽》,也译作《甜蜜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英国歌曲。很多人以为它是一首民歌,实际上它是十九世纪英国作曲家亨利·罗里·比肖普和美国诗人、剧作家佩恩合作,于1823年为歌剧《克拉丽》写的主题歌。歌曲为降E大调4/4拍,一段体结构,除第五乐句外,每一乐句的开头均为弱起小节,并且第一、二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四乐句也基本相同,只在乐句最后一个音下移了一个三度(mi变为do)变化,第六乐句旋律则是第四乐句的完全重复,学生歌唱时很容易就记住这悠扬流畅、略带伤感的曲调。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的爱恋,对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听唱法学习歌曲《可爱的家》,能够用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且准确换气演唱歌曲。2.能够在老师引导下认识歌曲旋律线,分辨出乐句的异同。
过程与方法 认识和掌握弱起小节的强弱规律,并在歌曲演唱中体验弱起小节,并感受歌曲弱起的手法带来的富有推动的、深情地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与他人合作用深情、和谐地声音、能与他人合作用深情、和谐地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能用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来表现歌曲温馨、甜蜜、祥和的气氛。
教学重点 1.准确演唱弱起节奏。2.用柔和饱满的声音表现歌曲,能用深情而优美地声音表达出歌曲的情感,体会家庭的温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思维导图纸片 钢琴
教学过程
导入 发声练习: 1.以《小星星》为旋律,加入科尔文手势进行发声练习 。1 1 5 5 / 6 6 5 - / 4 4 3 3 / 2 2 1 - / 5 5 4 4 / 3 3 2 - /5 5 4 4 / 3 3 2 - / 1 1 5 5 / 6 6 5 - / 4 4 3 3 / 2 2 1 - //2.运用科尔文发声练习对歌曲中的难点提前进行练习。5 4 2 1 2 35 - - - / 4 - 2 - / 1 - - - / 2 - - 2 / 3 - 0 0 /以观看视频Family和《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形式导入歌曲,并引出家的意义。教师提问:同学们眼中的家事什么样子的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
新课讲授 1、感受音乐。
家是那么的温馨,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描写家的歌曲,听的时候请大家随着音乐旋律摆动身体。
播放《可爱的家》,让学生聆听感受。在听的时候随着音乐旋律摆动身体。是为学生在学唱旋律时,能更好地掌握节奏。
2、朗读歌词老师带读读示范,通过在音乐背景下朗读歌词,使学生从听、读中去体会作者想家的心情,进而更能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3.整体演唱
利用钢琴伴奏,教师带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唱好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巩固练习课后延伸 学生完整演唱《可爱的家》,指导学生按照旋律线走向和强弱演唱歌曲。教师播放家庭短片《爸爸撒谎了》让学生情感上更加的贴近《可爱的家》。
课堂小结 我时常在想,为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哪怕是最简单的为他们捶捶肩洗洗碗,又或者是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爸爸妈妈之所以变成超人,是因为他们爱我们,他们愿意倾尽所有的做到我们想要的一切,这样的爱我们怎么报答呢?忽然间我们长大了,懂得为他们分担辛劳,不让他们为我们操心。(以ORID的问答形式结束课程)O: 这节课我们一起做了什么?R: 哪一部分让你印象深刻?I: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呢?D: 学习了这些内容我们想跟谁分享?
板书
教学反思 《可爱的家》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可爱的家庭,音乐优美抒情,节奏舒展,旋律流畅,表现了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歌曲教学的重点是用优美,安详的声音演唱歌曲, 整堂课,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唱歌教学、分析旋律线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的感受当中来感受音乐,在“情”的呼唤中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渴望。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从而启发了孩子去爱自己的家。 学唱歌曲之前,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时间都去哪儿了》熏染学生对爸爸妈妈的情感,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英文单词Family的含义导入歌曲《可爱的家》。在这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歌声优美自然,歌唱时融入情感,从而做到在听觉上得到更好的审美体验, 本节音乐课教师激情、投入和感染力还不够深入。在新歌教学环节上,对学生难点点拨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创设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