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2 09:2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 B.促进了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C.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 D.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
2.20世纪30年代,在亚洲,九一八事变后美国仅仅表示了“惊讶”、“遗憾”、“忧虑”;在欧洲,面对希特勒要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要求,英法操纵出现“慕尼黑阴谋”;被英法出卖后,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些做法( )
A.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B.有效维护了欧美各国的利益
C.推动了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促进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3.针对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事件,国际联盟一开始决定对意大利实施财政和经济制裁,建议所有会员国禁止向意大利出售和输送武器,停止向意大利提供贷款,不许购买意大利商品,不得向意大利输出橡胶和锡等物资,但未将石油纳入制裁范围。意大利兼并埃塞俄比亚后,国联决定停止对意大利的制裁。国联制裁意大利( )
A.是国际组织集体强制执行机制的尝试 B.证明其具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C.反映了美苏等国对法西斯侵略的纵容 D.客观上阻止了世界大战迅速爆发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结束后,世界大国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①其强权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②形成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
③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走向美苏对峙局面
④以严厉制裁战败国和瓜分殖民地为目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四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在谈判过程中,美国国务卿赫尔主张把中国包括在内,因为“现在如果俄国、大不列颠和美国在宣言中把中国放在一边,那在太平洋地区很可能要造成可怕的政治和军事影响”,美国的这一表态主要是为了( )
A.调动中国继续抗战的积极性 B.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C.促使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公认 D.扶持蒋介石政权以遏制英苏势力
6.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直截了当地要求恢复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失去的在中国和远东的领地和特权。而罗斯福为使苏联尽快对日出兵作战,几乎不假思索就同意了斯大林的要求,并和丘吉尔一起与斯大林背着中国达成了秘密的书面协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雅尔塔会议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妥协和合作
②中国在国际格局中仍处于弱势地位
③雅尔塔会议确立了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④雅尔塔会议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中、美、英三国“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开罗宣言》的发表( )
A.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美、英等大国的承认
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
D.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8.观察如表,影响表中所示变化的原因有1941—1943年美国移民政策变化表(部分)( )
时间 移民政策
1941年 罗斯福要求国务院给逃亡到北非和葡萄牙的“知识难民"发放签证
1942年 根据9066号命令,居住在美国西海岸的12万日本人被强迫内迁“再安置”
1943年 罗斯福发表咨文:“通过废除排华法,我们就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错误。”
①二战逐渐发展到全球阶段 ②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持久作战
③美国社会排外情绪的消融 ④“知识难民”构成全球移民主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联合国宪章》规定:“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其中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为常任理事国,其他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出。对于实质性事务的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这些规定( )
A.使安理会的决策带有一定民主色彩 B.避免了国家间战争的发生
C.继承了国联形成决议“全体一致”原则 D.削弱了集体安全体制
10.在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德黑兰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强烈要求中国同美、苏、英组成“世界四警察”,以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罗斯福提出这一要求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B.中国已成为世界政治强国
C.美国希望建立与中国的同盟关系 D.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11.《开罗宣言》中,中、美、英决定了对日作战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同年,中美、中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历史结束
C.中国在战争中损失最大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2.下图是冷战初期苏联的一幅讽刺联合国的漫画,该漫画意在揭示( )
A.联合国实质被美国所操控 B.战后雅尔塔体系正式形成
C.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 D.联合国遵循全体一致原则
13.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相同点是( )
A.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夺权 B.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
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以获取广泛支持
14.埃塞俄比亚是法西斯主义的第一个严重受害者,也是英法绥靖政策的第一个巨大牺牲者,但它牵制了意大利法西斯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为祖国的独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
A.在英法绥靖政策的破坏下走向失败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C.刺激了德意法西斯的对外扩张侵略
D.远远超出了为本国争取独立的范围
15.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要求日军自远东夹击苏联,但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苏联得到日本暂缓“北进”的情报后,先后从远东地区西调近70万人,在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等战役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充分说明( )
A.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 B.中国是抗击日寇的唯一战场
C.苏联避免两线作战才取得了胜利 D.日本国小力弱不敢进攻苏联
二、材料分析题
16.材料: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苏联为满足战争需求,积极增强国内情报力量,对苏军情报工作的指挥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形成了高效的情报指挥系统。1943年春,为查明德军下一步行动计划,苏军情报力量围绕德军相关作战问题展开侦察,在总参谋部的指挥下,苏军各方面都加强了自己在行动地带的情报侦察工作。经过对德军作战思想和战法的反复研究,苏联最高统帅部最终摒弃对战略防御的偏见,采取“以纵深梯次防御的各种火力、航空兵的猛烈突击及战役和战略预备队的反突击迎击德军的进攻,消耗和疲惫进攻之敌”的针对性作战计划。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情报工作为苏军指挥层的决策提供了全程支援,苏军的行动始终是以准确的情报为基础的。
——摘编自孙建民等《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苏军情报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发展情报系统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健全情报系统的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前欧洲在经济上执国际经济之牛耳,在政治上称雄全球,欧洲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迅速发展和南北战争后美国的迅速崛起,欧洲的优势开始受到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力量对比。
——摘编自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通过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确立了雅尔塔体系。下表为其主要内容。
1 打败德、日法西斯,并在两国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 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与边界。
3 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 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力。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力量对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雅尔塔体系。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9月18日,英法领导人在伦敦举行会谈,法国总理达拉第指出:“德国的真正目的是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并且向东方进军,罗马尼亚是下一个目标,结果是德国很快成为欧洲的主宰,并过身来对付法国和英国”。张伯伦在15日与希特勒的会谈中,已经得到了希特勒关于这将是德国最后一个领土要求的保证,张伯伦同意做出了某种让步,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把苏台德人占人口半数以上的所有领土割让给德国,英国同意参与“一项使新的捷克斯洛伐克边界不受无端侵犯的国际保证”。然而,事实证明希特勒只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他提出了更过分的领土要求。
法国人极力主张勇敢地面对独裁者,而英国人——他们既怀疑法国的军事实力,又对本国实力不抱幻想——则倾向于进一步安抚德国避免战争。并且英方获悉“苏联现有的三十个步兵师及大批机械骑兵部队、坦克部队和空军部队在西线做好了干涉的准备”……在法国国内,政府由于受到反战团体的攻击以及军方失败主义情绪的影响也产生了动摇。……当接到希特勒前去慕尼黑参加会议的邀请之后,英法两国都松了一口气,他们为自己又一次避免爆发战争所做的努力感到欣慰。
——摘编自于婧《二战前英法在绥靖战略上的分歧与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在苏台德地区问题上的分歧,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待苏台德地区问题的结果及其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这一时期非洲遭受的殖民灾难最为深重。对刚果实施残暴统治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辩护说:“我们唯一的纲领是让国家在士气和物质上得到重生”,这一辨词在西方具有普遍代表性。1902年,英国学者霍布森批评说:“帝国主义的最大危险在于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它已习惯于利他主义的自我欺骗,从而丧失自我批评的能力。帝国主义的当前趋势正在向战争方向发展,作为反作用力的后果可能是西方国家的衰败和西方文明的崩溃。”
——摘编自【德】温克勒《西方通史: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主要原因,分析霍布森观点的合理性。
(2)据材料二,从领导阶级、斗争形式和革命目标的角度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特征。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总统发起的草原州林业计划,吸收退伍军人和失业、待业青年加入。当时经济大危机的出现,表明自由资本主义的过时,罗斯福总统这一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失业严重的问题,有利于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不足,C项正确;草原州林业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环境问题,但不能说“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桎梏”,排除A项;罗斯福总统发起的草原州林业计划主要目的是解决失业问题,无法体现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材料中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失业严重的问题,但“旨在寻求失业问题的根本解决”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亚洲和欧洲) 。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面对日本和德国侵略他国的行为,英法美苏等大国都采取了退让或者容忍的态度,这就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A项正确;这些做法是对法西斯国家的退让,并不一定有效维护欧美各国的利益,排除B项;在这些做法之前,亚洲战争策源地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了,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希特勒要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是在1938年,排除C项;材料所述做法属于绥靖政策的内容,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针对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事件,国际联盟一开始决定对意大利实施财政和经济制裁,建议所有会员国禁止向意大利出售和输送武器,停止向意大利提供贷款,不许购买意大利商品,不得向意大利输出橡胶和锡等物资,但未将石油纳入制裁范围。意大利兼并埃塞俄比亚后,国联决定停止对意大利的制裁。”可知,针对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事件,国际联盟一开始决定对意大利实施财政和经济制裁,但是收效甚微,最后停止制裁。尽管制裁停留在表明,没有实质性措施,但也是国际组织集体强制执行机制的尝试,A项符合材料主旨,A项正确;最终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证明其没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法等国对法西斯侵略的纵容,排除C项;国联的基本无作为增强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结束后(世界)。据所学可知,雅尔塔体系不同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并存的格局,雅尔塔体系下,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走向美苏对峙局面,②③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都体现强权色彩,都损害某些国家利益,排除①项,以严厉制裁战败国和瓜分殖民地为目的符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符合雅尔塔体系,排除④项,因此排除B项;C项中①其强权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的说法是两个体系的共同之处,不是不同点,排除,因此排除C项;D项中,①其强权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是两大体系的共同点,④以严厉制裁战败国和瓜分殖民地为目的符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符合雅尔塔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据材料“现在如果俄国、大不列颠和美国在宣言中把中国放在一边,那在太平洋地区很可能要造成可怕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可知,美国之所以主张把中国包括在内,是因为如果中国在太平洋地区不再能牵制大量日军,会对反法西斯联盟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产生重大影响,所以美国这一表态是为了调动中国继续抗战的积极性,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如果把中国放在一边,太平洋战区会出现可怕的影响,不把中国放一边,可以让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牵制更多的日军,并非为了肯定中国的贡献,排除B项;中国抗战得到反法西斯联盟的承认,不能表述为世界公认,在当时还有法西斯国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在天平洋地区的作用,美国肯定中国贡献是为了调动中国继续抗战的积极性,并非为了遏制美苏势力, 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关于雅尔塔会议上秘密协定,体现的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妥协和合作,①符合题意;美苏对中国主权的践踏,说明的是中国在国际格局中仍处于弱势地位,②符合题意;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并非单指雅尔塔会议,③不符合题意;关于美苏的秘密协定,说明的是雅尔塔会议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依据材料“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可知这一宣言肯定了中国的合法权益,将原来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无条件归还中国,C项正确;中国是最早对日作战的,而《开罗宣言》也并不是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排除A项;美、英等大国承认的是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伟大贡献,并不是国际地位,排除B项; 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A
【详解】二战时期,美国移民政策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对于日本和中国的态度转变,说明二战逐渐发展到全球阶段,同时也证明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持久作战产生了积极影响,①②正确,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国政府政策变化,无法得出社会情绪,也无法证明当时“知识难民”是全球移民主体,③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9.A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安理会由十五会员国组成,除了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为常任理事国,其余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出,而且实质性事务的决议通过大国一致原则表决,这就使得安理会的决策带有一定民主色彩,A项正确;“避免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中安理会的原则是大国一致原则,并没有继承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排除C项;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增强集体安全体制,而非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在德黑兰会议上美国要求中国同美英苏组成世界四警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由此可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推动此时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A项正确;此时只是美国的一个建议,并未付诸实践,中国还未成为世界政治强国,排除B项;美国在此时期与蒋介石政府已经是同盟关系,排除C项;世界格局在此时尚未发生巨大变化,发生巨大变化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中、美、英决定了对日作战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同年,中美、中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的抗战属于反法西斯战场的一部分,且是东方反法西斯主战场,基于中国对反法西斯的贡献,英美废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D项正确;材料现象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而非材料现象的原因,排除A项;中国并未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排除B项;材料现象基于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并不仅是损失层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冷战初期苏联的一幅讽刺联合国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美国在联合国掌握大权,苏联意在表明联合国是被美国所操控的,A项正确;雅尔塔体系正式建成是在华约建立后,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联合国的全体一致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过程中,都利用了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B项正确;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夺权是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色,排除A项;日本法西斯势力夺取政权时,依靠是军部而非法西斯政党,排除C项;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以获取广泛支持只适用于德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埃塞俄比亚从未向法西斯国家屈服,也不接受英法的“调解”“和谈”,始终坚持武装抗击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历史意义远远超出了为本国争取独立的范围,D项正确;埃塞俄比亚虽曾暂时落于意大利法西斯之手,但其国内武装抗争长期持续,并最终胜利,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德国开启对波兰的闪电战,排除B项;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牵制了意大利法西斯相当大的人力、物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德意法西斯的扩张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上实际上办不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部分的日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援作用巨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A项正确;当时中国不是抗击日寇的唯一战场,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说明中国战场的作用,不是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问题,且C项太过绝对,排除C项;材料也不能说明日本国小力弱不敢进攻苏联,排除D项。故选A项。
16.(1)目的: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积极增强国内情报力量;为了查明德军计划。
(2)作用:制定了针对性计划;为苏军指挥层提供了可靠信息;为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苏联为满足战争需求,积极增强国内情报力量,对苏军情报工作的指挥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形成了高效的情报指挥系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发展情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积极增强国内情报力量。根据材料“1943年春,为查明德军下一步行动计划,苏军情报力量围绕德军相关作战问题展开侦察,在总参谋部的指挥下,苏军各方面都加强了自己在行动地带的情报侦察工作。”可知为了查明德军计划。
(2)作用:根据材料“采取‘以纵深梯次防御的各种火力、航空兵的猛烈突击及战役和战略预备队的反突击迎击德军的进攻,消耗和疲惫进攻之敌’的针对性作战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健全情报系统的作用是制定了针对性计划。根据材料“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情报工作为苏军指挥层的决策提供了全程支援,苏军的行动始终是以准确的情报为基础的。”可知库尔斯克战役前苏军健全情报系统为苏军指挥层提供了可靠信息,为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7.(1)“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力量对比”: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欧洲衰落加速;美国和日本进一步崛起。
(2)简评:建立在战时美苏实力相对均衡基础之上;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强权政治色彩明显;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推动了战后世界和平、民主、独立和发展。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力量对比:根据材料“一战前欧洲在经济上执国际经济之牛耳,在政治上称雄全球,欧洲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建立,以及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根据材料“随着明治维新后日本的迅速发展和南北战争后美国的迅速崛起,欧洲的优势开始受到挑战。”可知,欧洲衰落加速,美国和日本进一步崛起。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简评:根据材料“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通过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达成的一系列协议确立了雅尔塔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建立在战时美苏实力相对均衡基础之上,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根据材料“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与边界。”可知,强权政治色彩明显;根据材料“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可知,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根据材料“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力。”可知,推动了战后世界和平、民主、独立和发展。
18.(1)分歧:英国主张对德国妥协,并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法国主张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领土采取强硬措施。
原因:英国:受传统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影响;一战后自身实力削弱;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敌视。(任答两点即可)
法国:是传统的欧洲大陆国家,身陷欧洲争端的漩涡之中;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需要。(任答一点)
(2)结果:英法达成协议共同向德国妥协,《慕尼黑协定》签订。
影响: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煤发;致使德国很快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使德国实力大增;使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
【详解】(1)分歧:根据材料“英国人……倾向于进一步安抚德国避免战争”“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把苏台德地区德国,英国同意参与‘一项使新的捷克斯洛伐克边界不受无端侵犯的国际保证’”得出英国主张对德国妥协,并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根据材料“法国人极力主张勇敢地面对独裁者”得出法国主张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领土采取强硬措施。原因:英国:根据材料“英国人……对本国实力不抱幻想”得出一战后自身实力削弱;根据材料“英方获悉‘苏联……部队在西线做好了干涉的准备’”得出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敌视;结合所学,受传统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影响,英国希望借德国制衡法国。法国:根据材料“法国总理达拉第指出:‘……德国很快成为欧洲的主宰,传过身来对付法国和英国’”,结合所学得出法国是传统的欧洲大陆国家,身陷欧洲争端的漩涡之中,不希望德国强大威胁法国的地位和安全,一战后法国国力削弱,希望构建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共同对付德国。
(2)结果:结合所学,英法达成协议共同向德国妥协,《慕尼黑协定》签订。影响:结合所学,对于法西斯国家而言,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致使德国很快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使德国实力大增;对于受法西斯威胁的欧洲国家而言,使苏联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早日形成。上述情况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9.(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列强瓜分世界奠定物质基础:新兴帝国主义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鼓吹“国家重生”(或“利他主义”)煽动对外扩张。合理性:批判帝国主义国家的“利他主义”认为瓜分狂潮可能引发战争;导致西方国家衰落和西方文明崩溃。
(2)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部分国家由资产阶级或民族主义者领导斗争;斗争形式:印度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墨西哥进行民主改革:中国、埃塞俄比亚等国进行武装斗争:(任两点)革命目标:主要是争取民族独立;有的反封建或反法西斯:有的引向现代化道路。(任两点)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列强瓜分世界奠定物质基础;根据材料“帝国主义的当前趋势正在向战争方向发展,作为反作用力的后果可能是西方国家的衰败和西方文明的崩溃”可知新兴帝国主义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根据材料“我们唯一的纲领是让国家在士气和物质上得到重生”可知列强鼓吹“国家重生”(或“利他主义”)煽动对外扩张。
合理性:根据材料“它已习惯于利他主义的自我欺骗,从而丧失自我批评的能力。帝国主义的当前趋势正在向战争方向发展”可知批判帝国主义国家的“利他主义”认为瓜分狂潮可能引发战争;根据材料“作为反作用力的后果可能是西方国家的衰败和西方文明的崩溃”可知导致西方国家衰落和西方文明崩溃。
(2)多样性特征:领导阶级: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甘地领导国大党”“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部分国家由资产阶级或民族主义者领导斗争;斗争形式:根据材料“非暴力不合作”“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可知印度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墨西哥进行民主改革;中国、埃塞俄比亚等国进行武装斗争;革命目标:根据材料“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可知主要是争取民族独立;有的反封建或反法西斯:有的引向现代化道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