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0 20:3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的例1。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知识与内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对折线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校,和学生的交流汇报得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绘制折线统计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数据的分析,能进行判断和预测,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本课的教法我主要采用情景引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通过小组汇报,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中。我利用分散难点的方法,从点和线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分析折线统计的特点,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课堂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已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然后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画法。
三、说学法
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整课主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通过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分成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汇报补充、分析应用、小结收获五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
首先以我是以收集参加航模大赛的人数为话题,呈现了一些有关航模活动的图片,然后通过提问:他们在进行什么活动?为了更好地呈现出这些数据,使我们看上去一目了然,我们可以怎么做?学生会回答,做一个统计表,做一个统计图,这时候,就可以回顾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然后伸出同学们的手跟着老师比画一下这些数据的走动路线,从而引出折线统计图。老师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完成了导学案,那么对折线统计图你觉得要了解哪些知识?这时,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孩子会提到折线统计图特点、画法、作用等,我适时地进行重点板书(特点、画法)
(二)交流汇报
首先我们来分析它特点,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同学们的讨论交流的结果,从中获得相关信息,对同学们的掌握情况要有所了解。讨论结束后,同学们以鼓掌示意,并坐端正。接下来就是小组汇报的时候,四人一小组,共同上台按照他们自己预定的方案进行汇报.
1、汇报环节一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导学案的内容提示汇报相关内容,充分体现合作协调的精神。学生边汇报边讲解,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做学习的主人翁。汇报环节一后,穿插当遇到一组数据时,是用折线统计图还是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进一步加深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汇报环节二 折线统计图的的绘制: 小组上台汇报之前,他们之间就要讨论好绘制的步骤,并绘制好探究卡上的折线统计图,然后分工好自己小组成员上台要承担什么角色,比如:哪位成员描述绘制方法,哪位成员根据描述画折线统计图,哪位成员板书方法等。要求充分信任自己组内的成员。
3、补充归纳 当小组汇报完后,小组长会跟其它同学说:“你们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这时,下面的同学就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同学可能描述成可以看出数量的上升或下降,还可能说成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还可能说成数量的增减变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哪种描述更好一些。再比如说,汇报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时,有学生把描点说成打点、定点等,那么学生就会想那种更确实点。等到学生汇报和补充完,老师就用进行评价汇报情况,当然还要归纳要点: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2. 折线统计图的的绘制方法,描点 连线 标数据。
(三)分析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完成有关填空题,也就是如何有价值分析折线统计图,已知的折线统计图能够给我们什么信息,提升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生活的价值。
(四)小结收获
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学生的汇报中对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内化提升。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充分显示本节课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