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扭身(liǔ) 嘴唇(chún) 安徽(wēi) 发愣(lèng)
B.塞进(sēi) 嘱咐(zǔ) 和尚(chàng) 捆绑(kǔn)
C.搓进(cuō) 劫难(jié) 倔强(jiàng) 嘹亮(liáo)
D.沮丧(qǔ) 遗憾(hàn) 轮廓(kuò) 晋察冀(j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暖炕 士卒 鬼脸 发愣
B.胳膊 搏学 尸首 荒忙
C.戒指 丝绸 勤勉 敌人
D.防备 相逢 趁机 夜以继日
3.下列故事中所对应的主人公不正确的是( )
A.《囊萤夜读》——车胤 B.《铁杵成针》——李白
C.《凿壁偷光》——司马光 D.《程门立雪》——杨时、游酢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B.两个人嘟嘟囔囔说了一阵。
C.雪在芦花鞋脚下咯吱咯吱地响着。
D.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叫道:“站住!”
5.将词语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天到晚总是 。
A.手不释卷 B.爱不释手 C.大显身手 D.手忙脚乱
6.下列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天,车胤就练习用白色薄绢做成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B.夏天,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
C.夏天,车胤照着书本读,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
D.夏天,车胤就装几十只萤火虫,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照着书本读。
7.《小英雄雨来》一文的故事情节紧凑而跌宕起伏,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上夜校读书 ②掩护李大叔 ③雨来没有死
④游泳本领高 ⑤与鬼子作斗争 ⑥河沿上的枪声
A.④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③
C.④②①⑤⑥③ D.④①②⑤⑥③
二、填空题
8.根据拼音写词语。
警察叔叔找到jié fěi( ),用一根chóu dài( )把他的gē bo( )捆绑起来,其他同伴看到警察来了,先是lèng zhù( ),接着huāng zhāng( ) 起来,握着qiāng shuān( )的双手颤抖着,bā( )开草丛想chèn jī( )逃跑,但是双腿像灌qiān( )一样,迈不开步子。但警察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时刻fáng bèi( )着dí rén( )。
9.辨字组词。
萤( ) 恭( ) 博( ) 卒( )
荧( ) 添( ) 搏( ) 萃( )
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均匀( ) 寻觅( ) 遗憾( )
反义词:厚实( ) 坚持( ) 唯恐( )
1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 )门立雪 ②手不释( ) ③凿( )偷光
④( )萤夜读 ⑤ 悬梁刺( ) ⑥铁杵成( )
(1)学生恭敬求教,诚心求学。( )
(2)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在阅读长文章时,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
13.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这样读起来会更加顺畅。( )
14.有时兰兰读书时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
15.明明认为阅读时不用思考那么多,不管文章长短,一气读完就行了。(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 ),最终变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 )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努力地喝橘子水。一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6.给文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7.他对买橘子水达到了狂热的地步,是因为( )
A.他认为买橘子水就会有零花钱。 B.他认为买橘子水特别好玩。
C.他从买橘子水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
18.[语文要素]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你认为作者的做法对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看尘埃飞舞
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因染上“昏睡病”而死亡。科学家发现,舌蝇的视觉,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舌蝇从不叮斑马,因为它对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往往视而不见。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
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又把我们的天空渲染得更蓝。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了柔和、舒适。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博大胸襟。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20.用“/”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黑白相间(jiān jiàn) 舌蝇(yínɡ yín)
21.找出短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 )
22.尘埃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铁杵成针》,完成练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日:“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4.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感其意:________。 卒业:_________。
25.文中的“李太白”,是____代(朝代)著名诗人______(姓名),他被人们称为______(美称),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
26.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27.判断句子中“之”的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问之,日:‘欲作针。””句中“之”指的是李太白。( )
(2)“学而时习之”一句中“之”指的是以前学过的知识。( )
28.“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________________
29.说说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六、书面表达
31.习作。
同学们,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你还是那个父母眼中的小不点儿吗?你都帮爸爸、妈妈做过什么呢?仔细回想一下你帮他们做过什么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克服过哪些困难,你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请你以《我帮 》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叙事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扭身——niǔ;安徽——huī。
B.塞进——sāi;嘱咐——zhǔ;和尚——shang。
C.完全正确。
D.沮丧——jǔ。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认识和掌握。
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 搏学 ”应改为“博学”。博学: 指知识渊博。“荒忙”应改为“慌忙”。慌忙:急忙,紧张、急迫的样子。
C选项:正确。
D选项:正确。
3.C
【详解】本题考查作品人物识记。
《囊萤夜读》叙述晋朝人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他就用白绢做成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故事启示: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铁杵成针》讲述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凿壁偷光》讲述西汉丞相匡衡匡衡勤奋好学,幼年时期因家贫,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舍的烛光读书。现用来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故选项C项。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飘飘悠悠:指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
嘟嘟囔囔:形容穿著的衣服皱折而不舒展,或者自言自语。
咯吱咯吱:形容受挤压的声音;方言,动词,挠痒痒、搔痒;一种面食。
咔啦一声:一个象声词汇。
B选项中的句子是两个人在说话,但是“嘟嘟囔囔”指的是自言自语。B选项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5.A
【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它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
A 手不释卷: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
B 爱不释手:因喜爱某物而舍不得放下。
C 大显身手:指充分地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
D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结合“获得过诺贝尔奖”可知科学家非常勤学,所以选A。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原文: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释义: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所以选B。
7.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中考查的是课文《小英雄雨来》,本文讲述了雨来聪明勇敢应对日本人的英雄事迹。
根据文段的主要内容:一(游泳本领高)(玩水)、二(上夜校)(读书)、三(掩护李大叔)(与鬼子斗争)、四(与鬼子作斗争)(逼问雨来)、五(河沿上的枪声)(“牺牲”)、六(雨来没有死)(机智脱险)。可以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应该选择D项。
8. 劫匪 绸带 胳膊 愣住 慌张 枪栓 扒 趁机 铅 防备 敌人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本题“劫、匪、绸、胳、膊、楞、慌、枪、趁、铅、防、敌”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 萤火虫 恭敬 博大 士卒 荧光 添加 搏斗 荟萃
【解析】略
10. 匀称 寻找 惋惜 单薄 放弃 放心
【解析】略
11. 程 卷 壁 囊 股 针 ① ⑥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与词语理解。
程门立雪: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手不释卷: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
凿壁偷光: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悬梁刺股:把头发吊在房梁上,用锥子扎大腿。形容勤学苦读。
铁杵成针:意思是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1)学生恭敬求教,诚心求学指的是“程门立雪”。故选①。
(2)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指的是“铁杵成针”。故选⑥。
12.√ 13.√ 14.√ 15.×
【解析】12.本题考查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有:1.长文章都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阅读长文章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3.有时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说法正确。
13.本题考查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有:1.长文章都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阅读长文章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3.有时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说法正确。
14.本题考查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有:1.长文章都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阅读长文章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3.有时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说法正确。
15.阅读长文章时要采取一定的方法:1.长文章都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在阅读长文章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3.有时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不管文章长短,一气读完就行了”的说法是错误的。
16.zhǎng jǐn 17.C 18.他有了独立意识,喜欢自己去买橘子水 19.我认为作者的做法是对的。这样做既维护了小男孩的自尊,又让他学会了独立,得到了成长。
【解析】16.本题考查多音字。
涨,zhǎng,增长;提高,可以组词高涨,还有另一个音zhàng,可以组词涨红;
尽,jǐn,力求达到极限,可以组词尽快,还有另一个音jìn,可以组词尽情;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联系句子“我很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可知他对买橘子水达到了狂热的地步,是因为他想独立。
故选C。
1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从句子“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可知这段话写的是他为了独立,喜欢自己去买橘子水。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语言表达,如:我认为作者的做法对,“他对独立的要求”主要是通过买东西这件事体现出来,“小男子汉”想要独立并从买橘子水这件事中享受到了独立的感觉,如果我帮助了他,就破坏了小男子汉的独立感了。
20.jiān yín 21. 熟悉 陌生 一无是处 完美无缺 22.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了柔和、舒适。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23.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事物,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详解】略
24. 被她的意志感动。 完成了学业。 25. 唐 李白 诗仙 李杜 26.C 27. × √ 28.这位老妇人都有将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决心,我怎么能够在学习上半途而废呢? 29.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囊萤夜读 30.D
【解析】2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字词含义的能力。
学生需要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和语境来进行分析,尤其是需要注意字词可能会有特殊用法。“感”在这里是被动用法翻译成“被……感动”;“卒”翻译成“完成”。
25.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本题中“李太白”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被人们成为“诗仙”,与杜甫并成为“李杜”。
26.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节奏的划分。
完成时注意分析每句话的含义,要结合译文去进行节奏的划分即可。“过是溪,逢老娼方磨铁杵。”的意思是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所以断句应该是“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故选C。
2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解释。
(1)联系上文“过是溪,逢老娼方磨铁。问之……”可知“之”在句子中作代词,代指谁。翻译:李白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由此可知,“之”代指老媪。本题错误。
(2)“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它”在句中指的就是以前学过的知识。本题正确。
28. 这道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本题需要学生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并结合文章语境来写出句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是唯一。
示例:那么粗的铁棒,这位老妇人都有决心把它磨成针,我怎么可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呢?
2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
文言文主要讲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得到的启示结合主旨回答即可。
示例: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30.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意思: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古代诗人佚名的《警世贤文·勤奋篇》。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荀子·劝学》,用于告诫人学习贵在坚持。如果不能坚持,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要坚持不停,就算是玉石也可以雕刻。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意思:想要把事情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
《铁杵成针》的主旨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人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做成。意思与D不一致,故选D。
【点睛】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31.例文:
我帮妈妈拖地板
今天是星期六,吃完饭后,我看见妈妈在拖地。我心想妈妈平常又做饭,又洗衣服多累呀!我应该帮妈妈做点事,这回可有好机会了。我走到妈妈面前,笑着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来拖地吧。”妈妈说:“不用。”我说:“妈妈你平时多累呀,今天我休息,让我锻炼锻炼吧。”妈妈这才把拖布交给了我。
我先往盆子里倒些水,然后把抹布沾上水,把抹布绑在地板擦上。我先擦我的屋子,然后擦妈妈的屋子,拖布在我的手里像不听使唤一样,我还没擦完两个屋子,就累得满头大汗,心想平时妈妈也没像我这么累呀!一定是妈妈有什么窍门儿。后来一想拖地哪有什么窍门儿,只是妈妈累也不说罢了。等我长大了一定替她做好多的事。看!我擦的地多干净呀!这回我可得好好保持卫生,再也不当“小漏嘴”,让妈妈那样累了。
“妈妈,来检查吧!”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真棒!能当妈妈的小帮手了!”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审题,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我帮 》为题,写一篇习作。同学们,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你还是那个父母眼中的小不点吗?仔细回想一下你帮谁做过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你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先确定要写的题材,然后再进行构思,说清楚你帮妈妈做什么,做后的心情怎样。选择一次你印象深刻的经历去写。
开头:开篇点题。
中间:仔细回想一下你帮妈妈做过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你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详写)
结尾:紧扣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