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0 21: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找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
A.策略(chè) B.放肆(sì ) C.咧嘴(liè) D.撕碎(sì)
2.选择恰当的年龄别称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四十而(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A.古稀  而立 B.而立  花甲
C.不惑  花甲 D.而立  不惑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吓唬  脚利 B.航行  赏识
C.海欧  船舱 D.瞄准  列嘴
4.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还要描述它们的作用,为人类提供的服务。
②所以在描述动物时要讲述它们的产地、本能、习性、怀孕期、繁殖期、幼崽的数量、父母的照料、饲养类型、寻找食物的方式等各个方面。
③这就是布封在讲述野兽时的论述结构。
④动物历史不是单个动物的历史,而是全部动物构成的历史。
⑤这种论述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对18世纪之后的博物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A.③④①②⑤ B.④①②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③①②⑤
5.“兴致勃勃”的近义词是( )
A.百无聊赖 B.兴味索然 C.兴高采烈
6.课文《田忌赛马》选自( )
A.《汉书》 B.《吕氏春秋》 C.《史记》
7.对“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时间太长了” 是因为每一秒钟都决定着孩子的生死。
B.这是对人们此时焦急心情的体现,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
C.这句话说明大家此时虽然很焦急,但是缺乏耐心。
二、填空题
8.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更改( ) 吓人( )
更加( ) 恐吓( )
9.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yá ( )齿 发( ) 教师生( ) 悬( )峭壁
jì 日( ) ( )术 阴谋诡( ) ( )静无声
10.形近字组词。
弗( ) 矛( ) 吾( )
佛( ) 茅( ) 梧( )
11.填写近义词。
环游——( )显然——( )放肆——( )
灵巧——( )心惊胆战——( )
1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猴子 ( )的桅杆
( )的孩子 ( )的水手 ( )的船长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孙膑对田忌说:“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把提示语放在句子中间,并添加对孙膑的神态描写的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关联词把下面三句话合成一句话,从中体会田忌获胜的原因。
①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②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快不了多少。③田忌只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获胜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4.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_______________
(2)物莫能陷也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__________________
(4)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誉之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_______________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________的人,夸赞夸自己的矛和盾,他说的话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8.划线句子,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
19.大家觉得四十秒太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0.从第一自然段船长语言中一连串的感叹号,我体会到船长的语气______,说明当时的情况十分________。
21.危急时刻,船长逼孩子跳入大海,他是怎么想的?请用几句话表达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鲨鱼
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mēn mèn)热起来,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mēn mèn)在蒸笼里。
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呀!”一会儿,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圈里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游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开始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一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在后面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突然甲板上有人叫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现出一个海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闹着,越游越高兴。
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发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那只小船离得远远的。
孩子们起初没有听见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见鲨鱼,后来有一个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这尖叫声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俯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待后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着脸。这时候,谁也不知道鲨鱼和小孩怎么样,那一瞬间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水面上的水雾渐渐地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到处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老炮手露出了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
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波动着。
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22.用“ ”为文中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3.文章第一自然段对后文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4.好的文章一定是波澜起伏的。你认为本文的“波澜”是从哪里开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这两个孩子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人物________的描写,主要体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词语上,表现了炮手___________的心情。
27.文中画“﹏﹏﹏”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8.习作。
请根据提供的人物、装备和情境,以“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人物:活泼好动的你、胆小的妹妹、胆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师。
装备:指南针、砍刀、充足食品、帐篷。
场景:山中的密林。
险情:合理想象遇到的两次险情。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B项。
A项:策略chè——cè
C项:咧嘴liè——liě
D项:撕碎sì——sī
2.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该句子出自《论语·为政》。句意: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为人处世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填空处应填而立、不惑。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识记。
同学们做题时要结合字义和句意判断字词书写是否正确,平时要多积累字词以及了解相应的意思和用法。
A.词语“脚利”书写错误,应改为:脚力。脚力:指走路的能力;两腿的力气;旧时传递文书或递运货物的差役。
B.全部词语书写正确。
C.词语“海欧”书写错误,应改为:海鸥。海鸥:一种中等体型的海鸟。
D.词语“列嘴”书写错误,应改为:咧嘴。咧嘴:嘴唇微张,嘴角向两边伸展。
选项B的词语书写正确。故选B。
4.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列的理解能力。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本文段的主要内容通过“动物历史不是单个动物的历史,而是全部动物构成的历史”可以知道,语段是告诉人们动物史的构成,故此句为第一句;
接着从多个方面细说了要怎样描述动物,故“所以在描述动物时要讲述它们的产地、本能、习性、怀孕期、繁殖期、幼崽的数量、父母的照料、饲养类型、寻找食物的方式等各个方面”为第二句;
然后补充了还要描述什么,即“还要描述它们的作用,为人类提供的服务”为第三句;
之后得出论述结构,即“这就是布封在讲述野兽时的论述结构”为第四句;
最后说明了论述的重要性,即“这种论述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对18世纪之后的博物学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第五句。
故正确排序为:④②①③⑤,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A.百无聊赖:生活空虚,精神没有寄托。
B.兴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C.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根据词义理解,“兴致勃勃”的近义词是:兴高采烈。故答案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田忌赛马》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故事的主角是田忌、孙膑和齐威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
故答案选C。
7.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出自课文《跳水》
因为时间宝贵,而水手们又救人心切,所以觉得时间太长了,表明了大家对孩子们的担心,并不是缺乏耐心。
8. gēng xià gèng hè
【解析】略
9. 牙 芽 涯 崖 记 技 计 寂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同音字。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填空。
读“yá ”的生字有:牙、蚜、伢、崖、芽,涯、衙等;
可分别组成:牙齿、发芽、生涯、悬崖峭壁;
读“jì ”的生字有:计 、纪 、技 、际 、迹 、妓 、既等
可分别组成为:日记、技术、阴谋诡计、寂静无声。
10. 姓弗 矛盾 吾国 仿佛 茅屋 梧桐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并组词。
弗:1. 不。自愧~如。2. 姓。
佛:〔仿~〕见“仿”。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长~。~盾。
茅:茅屋,简陋的居住 。
吾:1. 我,我的 ~身。~国。~辈。2. 姓。
梧:〔梧桐〕也叫青桐。落叶乔木。树干直,树皮绿色、平滑,叶大、柄长。常植于庭园及道路两旁。
11. 周游 明显 放纵 灵活 提心吊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环游:周行游历。近义词有:旅行、巡游、周游、游玩等。
显然:意思是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公开显露貌。近义词有:彰着、鲜明、明确、显明、明明、明晰等。
放肆:意思是(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近义词有:放恣、狂放、大肆、妄为、猖獗等。
灵巧:意思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的意思。灵巧是形容词、从感彩上说是褒义词。近义词有:生动、精致、精美、敏捷、灵敏等。
心惊胆战:释义是形容十分害怕。近义词有:六神无主、大惊失色、心惊胆寒、心惊胆落等。
12. 湛蓝 调皮 高高 聪明 年轻 威严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把词组成短语的练习形式,是组词的引申,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一要注意词义搭配必须合乎事理,看一看词的意义适用于说什么事、什么东西或情况,意义上能不能配合。二要注意考虑搭配得当,不仅要根据意义,还要根据语言习惯。
本题都是偏正短语,“的”前修饰语一般为形容词,所以括号内填写带有形容词特点的词即可。如“湛蓝的大海”、“高高的桅杆”、“聪明的孩子”等。
13. “我有个办法,”孙膑面色如常,信誓旦旦地对田忌说,“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虽然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但是他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快不了多少,所以田忌只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获胜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及关联词的积累及运用,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提示语:就是对人物说话时的表现进行记叙描写,提示一下当前的情况。
(1)根据所学知识,故可改句子为:“我有个办法,”孙膑面色如常,信誓旦旦地对田忌说,“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一般情况,转折复句前面分句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即后面分句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2)根据阅读句子可知,第一句说的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强,提出某种事实或情况;后句转而述说与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故使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可写句子为:虽然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但是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快不了多少,所以田忌只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获胜了。
14. 自相矛盾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思想家 韩非 15. ……的人 穿透 使用;用 不 16. 夸耀自己的盾说。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17. 寓言 盾和矛 自相矛盾 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其词,更不能自相矛盾。
【解析】1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这则寓言是《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韩非(约前280-前233)新郑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楚国有个卖盾又卖矛的人。者,指代人,相当于……的人。
(2)物莫能陷也:任何武器都无法穿透它。陷:穿透。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以:使用;用。
(4)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便无法回答了。弗:不。
1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誉:赞誉,夸耀。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曰:说,讲。
这句话意思是:夸耀自己的盾说。
(2)子:您,对人的尊称。何如:怎么样。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17.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写了一个卖盾和矛的人自夸他的盾任何武器都穿不透,又自夺他的矛什么东西都能穿透。当别人问用他的矛刺他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便无法回答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其词,更不能自相矛盾。
【点睛】译文:楚国有个卖盾又卖矛的人,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便无法回答了。无法被穿透的盾和什么都能穿透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18. 孩子 炮弹 孩子落水的速度快和急 19.大家的心情太紧张了,恨不得马上救出孩子,而且每一秒都决定着孩子的安危。 20. 强硬 危急 21.孩子站得这么高,如果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现在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只有让孩子跳进水里,才会有一线生机,还是用枪逼他跳水吧。
【分析】18.本题考查对修辞的理解。文中“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孩子”比作“一颗炮弹”,生动形象地孩子落水的速度快和急。
19.本题考查对于短内容的理解。文中“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句话说大家觉得四十秒钟时间太长,是因为: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大家由于担心、害怕、紧张、救人心切,所以觉得时间太长了。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感叹号的作用:表示强烈感情,表示感叹句末尾停顿。主要用在感叹句句末。感叹句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句子,所表示的感情有赞颂、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凡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都要用感叹号。
结合句子“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可知船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非常强硬的,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2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深刻理解。文中这句话“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是船长逼儿子跳水说的。因为如果孩子犹豫不定,或者惊慌失措、筋疲力尽,掉下来摔在甲板上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只有当机立断跳进海里才是最好的办法。作答时根据船长逼孩子跳入大海的原因或者表达他担忧的心理活动描写即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2.mēn mèn 23.它是故事发生的前提 24.从第四自然段有人叫了一声“鲨鱼”开始的。 25.做法是正确的。首先可以分散鲨鱼的注意力,其次至少可以保住一个人的生命。 26. 动作 仰卧 捂 担心、紧张、绝望 27.人们非常关心两个孩子的命运,并证实了鲨鱼被打死了,孩子们得救了。
【解析】2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理解。闷:[mèn]密闭,不透气。[mēn]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故“闷热”的“闷”读音为“mēn”。“闷在蒸笼里”的“闷”读“mèn”。
23.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段落的理解。阅读文章第一段,阅读文中的这句话“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可知,第一段描写出了当时的环境,为下文做了铺垫。故这一段是故事发生的前提,起到铺垫的作用。
24.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文章第4自然开始写鲨鱼的出现,故事情节也是从这里开始进入高潮,因此本文的“波澜”是从第4段开始。
25.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这个做法是对的,因为这样首先可以分散鲨鱼的注意力,其次至少可以保住一个人的生命。
26.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这句话“炮一响,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作者用“仰卧”“用手捂脸”这两个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内心。主要体现在仰卧和捂着两个词语上,从中表达了炮手的非常担心、紧张的心情。
27.本道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从文中“水面上的烟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各方传来悄悄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这句话可知,人们非常关心两个孩子的命运,并证实了鲨鱼被打死了,孩子们得救了。
28.范文:
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
“如果去探险,那么你会选择哪些伙伴,去哪,遇到什么险情?”“那肯定是去山中密林啊!选人物肯定是活泼好动的我、胆小的妹妹、胆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师。装备有:指南针、砍刀、充足食品、帐篷。险情的话就选遭遇毒虫猛兽吧!”是的,这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我在书上虚拟的,根本没机会去探险。
一番幻想后,我睁开眼睛,天啊——我们正身处山中的一片密林之中的, 旁边站着三个人,一位自然是我那胆小的妹妹,一位是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师,还有一位是胆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嗯?这不是我在书上虚构的吗?怎么成真了?”我小声嘀咕,但是看到现在的情景,我迅速切入了这个角色。
我们在路上走着,突然,不知从哪儿爬出了-条比手臂还粗的青色眼镜蛇,吓得妹妹大喊:“啊!有蛇啊!它看着我们啊!快跑啊!”那条蛇似乎嗅到人类的气息,伸出舌头,“嘶——嘶——”地叫着,吓得妹妹腿一软,瘫坐在地上,那只蛇也迅速从枝干上爬了下来,一 扭一扭地跑向我们,眼神中透露出轻蔑,似乎在嘲笑着我们说:你们人类就这点儿胆量?还来探险,我看你们还是回家睡觉去吧。说着,便又发出了“嘶——嘶”声,貌似在呼唤伙伴们。
果不其然,它的声音刚落下,周围又窜出了好几条与它长相一样的蛇,我们吓得汗水直落下,后背的寒毛都竖起来,赶紧将妹妹扶起来转身往后跑。
本以为危险结束了,没想到,刚缓过神儿来的妹妹脚一滑,将我们一起推下了悬崖。危险才刚刚开始。
“啊!”我从床上惊醒了过来,枕边已经被汗水所打湿。原来刚刚是一场梦。
【详解】本题考查想象作文。
要求以“一次神奇的探险之旅”为题,结合自己的爱好和读过的有关探险的书籍,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想想你希望和谁一同去探险?是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好奇,还是心强、性格活泼的妹妹?是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还是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是见多识广的向导,还是心细而胆小的同学?确定好自己的队友后,说说你们想到哪儿去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最好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注意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和语句的通顺。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人物、装备和要去的地方。
中间:详细说说在这次探险中我们遇到的险情,又是如何度过危险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情又有怎样的一个变化。
结尾:这次探险之旅我有什么样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