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0 21: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窍(qiào)  偶然(ǒu)  呐喊(nèi)  叮宁
B.戛然(gā) 忐忑(tè) 堤坡(dī) 堡垒
C.猝死(cù) 教诲(huì) 陆续(xù) 锻炼
D.矜持(jīn) 颤抖(zhàn) 熏陶(xūn) 气馁
2.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B.我即将升入中学了,我想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告诫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C.在即将离别之际,我还想祝愿我的同学不懂就问!祝愿我的老师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愿我的母校天天开心!
3.给下面混乱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谢谢你们送来的这些礼物,相比它们,我们的友情更加珍贵。
( )我在六年级的学习中取得了很大进步,都是你热心帮助我的结果,再次谢谢你。
( )我还想特别感谢一下我的同桌张海波。
( )感谢各位同学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
( )你是我非常贴心的小老师,耐心地帮助我解决不懂的问题。
A.②⑤③①④ B.①⑤③②④
C.②①③⑤④ D.②⑤③④①
4.“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受业”的意思是讲授学业,这个句子是个拟人句。
B.这个句子是比喻句,作者将课本上的课文比作点点春雨,突出了课文的重要作用。
C.田老师的这些故事,犹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表现了启蒙老师对作者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5.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作者是何其芳,他希望他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B.《老师领进门》是现代作家巴金的作品,是一篇回忆录,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作文上的红双圈》以小见大,说明了一个道理:成功来自一点小小的鼓励。
6.下列名句或成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借小草和阳光赞美母爱。
B.“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是长久之计。
C.“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比喻一心想做成一件事却没有做成,没打算会有什么结果的事情,却在不经意间成功了。
D.“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教育的学生众多,各地都有。
7.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呀!这山区小学的教室里,不也正下着一场滋润的春雨吗?那辛勤的老师,正播撒着科学文化的春雨;学生那红扑扑的小脸儿,多像那春雨中的桃花;那清脆的读书声,又多像那小鸟的叫声。
A.迎着瓢泼大雨,我转过身,透过滴水的玻璃窗,向教室望去。
B.迎着潇潇的春雨,我转过身,透过迷蒙的玻璃窗,向学校望去。
C.迎着蒙蒙的春雨,我转过身,透过滴水的玻璃窗,向教室望去。
D.迎着斜风细雨,我转过身,透过迷蒙的玻璃窗,向教室望去。
8.一位同学想用一副对联来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花香浓郁今日情 春光洋溢赤子心 B.不舍青春校园草 难忘款款恩师情
C.树下芳草春来绿 坛前鲜花别样红 D.花草逢霖示我心 书案载语传深情
二、填空题
9.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fēng( )狂暴发的严jùn( )形势,全国人民没有徘徊( )观望,没有悲观沮( )丧,没有bào yuàn( )指责,而是拿出了chè( )底与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níng jù( )起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与新冠肺炎进行斗争,pǔ( )写了一曲新时代众志成城的赞歌。
10.用“然”字组成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
(1)虽然她觉得自己没有考好,但是她( )在年级的前十名。
(2)大家都在看书,( )一声雷响,把所有人吓了一跳。
(3)只要认真学习,( )会取得好成绩。
(4)人生的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 ),也是( )。
11.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 )( )满门 迫( )( )待 浅笑( )( )
( )( )动听 无( )( )悔 语重( )( )
(1)含有水果的词语是_______;AABC式的词语是________;ABCC式的词语是_______
(2)老师_______地对我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2.查字典,填空。
(1)“矜”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矜”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自尊自大,自夸;②慎重,拘谨。在“矜持”一词中选第____种解释;在“自矜其功”一词中选第_____种解释。
(2)“陶”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陶”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用黏土烧制的材料;②制造陶器;③快乐;④比喻教育、培养。在“熏陶”一词中选第____种解释,在“陶冶”一词中选第_______种解释。
13.想一想,填一填。
老师总是默默地为我们付出,当我看到他们双鬓上的银发时,不由得想起一句赞美老师的诗句:“( )丝方尽,( )泪始干。”妈妈长年累月地照顾我的生活,关心我的学习,我怎么报答得了妈妈的恩情呢?我不禁感叹:“谁言( ),报得( )。”
三、判断题
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4.一般来讲,毕业赠言的最后不附上书写者的署名和日期。( )
15.倡议书和建议书内容都是面向公众,语言都要富有鼓励性。( )
16.书信的格式是在右下角先写明写信日期,再署名。( )
17.为了办好联欢会,我们要先做好策划,写一份策划书。( )
18.演讲的本质在于“演”而不在于“讲”,它以“演”为主。( )
19.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
20.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分为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这四个部分。(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一天上午,我们正在操场劳动,有同学跑过来告诉我:“获奖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红双圈。”那时候老师们批阅作文,喜欢在认为最好的词句下面画红双圈。我很兴奋,立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到报栏前,傻乎乎地笑着,独自欣赏我的打满了红双圈的作文。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就是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21.用“ ”画出表现“我”心情兴奋的句子。
22.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语段中有很多句子是“我”从别处抄袭的,无意中得到老师的好评,“我”既觉得幸运又担心被别人发现真相。
B.“挨”表明“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个究竟,却又装作无所谓的矛盾心理
C.“溜到报栏前”表明“我”当时既高兴又不敢光明正大地去看的矛盾心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慢慢告别
①每一次回家都像是一次告别。母亲做饭时,我拍照;父亲看电视时,我拍照。母亲问:“拍这么多做么子?”过去,我觉得时间很长,而现在我却觉得一切我熟悉的,都在衰老和剥落。眼睛能看到的,比如母亲脸上的皮肤不再似过去那般紧致了,父亲看电视看着看着就仰在沙发上睡着了,连呼噜声都没有……每次回家,我都默默地看着他们,看他们走路、说话、吃饭……不注意,我都用手机拍了下来。
②在家的那些天,母亲每顿饭都想着法子做好吃的,忙个不停。隔天要走了,母亲一会儿问我:“要不要喝奶茶?要不要喝参汤?干鱼要不要带一些?”吃饭时,她又说:“在外面脚别架着,要放好,要懂礼貌。”我说:“晓得晓得,我都这么大了。”母亲笑笑:“噢,我忘了。”我不怎么敢看她的眼睛,偶尔碰到了,赶紧闪开。她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对我好了,一直在我身边走动,摸摸这个,看看那个。父亲问我是不是明天走,我说是的。他点点头:“又要去好长时间了。”我喉咙一紧,没有说什么。
③走的那天,父亲开着电动车送我,我拿着手机不停地拍他的背影。他问:“有什么好拍的?”我说:“你不用管。”他又说:“去年我心口疼,吸不过来气,你哥把我送到医院抢救,我又活过来了。”我大吃一惊:“我为什么一点儿都不晓得?”父亲又笑笑:“有什么好说的?都过去了。”我大声地说:“出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告诉我!”父亲说:“好、好、好。”
④到了火车站,离发车还有一个小时,父亲和我站在车站广场上。我认真地打量父亲,他身子极瘦,背弓着,前额头发秃掉了,剩下的头发是花白的,脸上蜡黄,一看就是生病很久的样子。我叫他,他疑惑地看着我。我请路人帮我们拍照,我紧紧搂着他的肩头,他乖乖地靠在我身上。“一、二、三,再来一张。”“一、二、三,再来一张。”父亲说:“好了,拍这么多张做么子!”我说:“你不用管。”他又好脾气地陪着我多拍了几张。拍完照,我撵他走。天一点点暗下来了。我担心他回去太晚不安全。他说:“你一个人在这……”我推他走:“没事,没事,你快回去。”他不情愿地走了,上了电动车,转头,往车站外面的大路上开去,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而我一下子像是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坐在地上,像个傻子似的哭得一塌糊涂。
23.下列对第①自然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发现父母都苍老了 B.“我在家时”母亲每天忙着给我做饭
C.父亲看电视仰在沙发上睡着 D.“我”在家乐此不疲忙着拍照
24.第②自然段,“我喉咙一紧,没有说什么。”的原因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喉咙痛,说不出话。 B.“我”嫌父亲烦,不想跟他说话。
C.“我”内心难过,感受到父亲对“我”的不舍。 D.“我”没想好说什么话。
25.短文第④段写了“我”与父亲车站分别的情景,请根据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把下面的具体细节补充完整。(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打量父亲→( )→( )→( )
26.下列李明对短文的分析和理解,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笑笑:“噢,我忘了。”说明母亲长期操劳,记忆力衰退严重。
B.文中两次写“我”对父亲说“你不用管”,可见“我”不希望父母干涉“我”的生活。
C.母亲“摸摸这个,看看那个”,说明母亲当时很无聊,不知道干什么好。
D.在车站,父亲“不情愿地走了”,是因为他想多与“我”待一会儿。
27.读完这篇短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8.快乐习作。
六年的小学时光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在美好的小学时光里,一定有那么一个人(或同学,或老师)给你带来了一些些感动,一点点改变,你和他(她)之间一定也有打动人心的故事吧!现在请拿起你的笔,以《校园的回忆》为题,写一写。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易混读音和多音字。题目要求选择“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注意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日常生活中,有的字音容易读错,对于多音字和易错读音,我们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A.呐喊的正确读音是:nà hǎn
叮宁的正确书写是:叮咛
B.戛然的正确读音是:jiá rán
D.颤抖的正确读音是:chàn dǒu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能力,平时只要注意词语的含义及用法,多多积累。C项的祝愿和不懂就问搭配是错误的,祝愿本谓向神祷告,以求实现自己的愿望。后指表示良好的愿望。祝愿的内容应该是美好的期望,而不是具体的行动。可以改为“祝愿我的同学学业有成”“祝愿我的母校天人才辈出”。故答案选C。
3.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对句子进行排序。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本段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一位学生的感谢语,开头应该先总起,说明感谢起因,是生日会,所以首句为第4句。继续承接感谢,第二句应该是第1句,感谢同学们的礼物。第三句就是学生特别感谢对象对自己的帮助,第四句再写他帮助的内容,最后再次感谢。语序应该为25314,答案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时候C项。
A项:这句话并不是拟人句,拟人即把物当成人来写,这句话中是比喻句,并不是拟人句。
B项:本那句话“受业”是指接受教育,“春雨”比喻从老师那里学习到的知识,“点点入地”比喻学习到的知识滋润着自己的心田。
5.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A正确。
B错误。《老师领进门》是刘绍棠创作的记叙文,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文章主题是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C正确。
6.A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或成语的理解及运用。
BCD叙述正确,A有误。“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意思是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此句并没有借小草和阳光赞美母爱。
7.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衔接,学生要注意联系句子和选项内容作答。
根据下文描述的对象是“教室”,可排除B、D两项,再根据后文的情境特点,即“春雨”,A项中“瓢泼的大雨”明显不符合。故选C。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描写的是春天里内心的喜悦,不适合用来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B项,描写的是对校园的不舍和对老师的感激,符合题意。选B。
C项,描写的是树下和花坛的情形,不适合用来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D项,表达的是对老师的感激,不符合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的要求。
9. 疯 峻 huái jǔ 抱怨 彻 凝聚 谱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的。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依然 突然 自然 偶然 必然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所给字进行组词,同时填入合适的语境中,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先想到能组到词有哪些,然后分析不同的语境中应该填入什么样的词语。
依然:意思是指照往常、依旧的意思。也指依恋不舍的样子。
突然:意思是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忽然,猝然。
自然:天然,非人为也;不勉强;不局促。
偶然:不经常,不是必然的。
必然: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
11. 桃 李 不 及 盈 盈 娓 娓 怨 无 心 长 桃李满门 娓娓动听 浅笑盈盈 语重心长
【详解】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书写时要注意“盈、娓、怨”容易写错。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按要求填写恰当的词语,要注意审题,看清楚要求匹配词语的格式,本题中要求在以上词语中找到:含有水果的词语ABCC式词语、ABCC式词语,注意结构符合要求即可。
(2)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选词填空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语重心长:形容言辞恳切,有分量,意味深长,含有丰富情感。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的教诲和嘱咐。
12. 矛 4 ② ① T tao ④ 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或词语来理解。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1)“矜”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矛”部,再查4画。词语“矜持”是慎重,拘谨的意思;“自矜其功”是自尊自大,自夸的意思。
(2)“陶”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T”,再查音节“tao”。词语“熏陶”比喻教育、培养;“陶冶”是制造陶器的意思。
13. 春蚕到死 蜡炬成灰 寸草心 三春晖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识记,学生品平时要注意积累。
根据给出的前后句和题目信息“赞美老师的诗句”,可知,句子出自晚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结合给出的前后句和题干信息“我怎么报答得了妈妈的恩情呢?”,可知,句子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14.本题考查写赠言。
正确。毕业赠言的最后不附上书写者的署名和日期。
15.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
正确。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
建议书是面对群体时,虽然也带有建议,但主要是宣传、鼓动对方去做,具有一定的号召性。
16.本题考查书信的写法。
错误。先署名,再写明写信日期。
17.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题目叙述正确。为了办好联欢会,我们要先做好策划,写一份策划书。
18.本题考查演讲。
错误。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
19.本题考查演讲。
题目叙述正确。一篇演讲稿要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结尾要干脆利落、简洁有力。
20.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题目叙述错误。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分为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分工和活动流程。
21.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 22.A
【解析】2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根据“我的心怦怦跳着,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中“心怦怦跳着”“一个个数下来”可知,这句话写出了“我”因作文获得九十八个红双圈而感到非常兴奋。
22.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
这句话写出了“我”为自己的成就暗自高兴,既激动又有点害羞的心理。
A.“从别处抄袭”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所以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3.D 24.C 25. 与父合影 催父回家 席地大哭 26.D 27.我们慢慢长大,父母渐渐衰老,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应该多陪伴父母,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解析】23.本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
可以定位到本段的第二句与最后一句,“母亲做饭时,我拍照;父亲看电视时,我拍照。”“每次回家,我都默默地看着他们,看他们走路、说话、吃饭……不注意,我都用手机拍了下来。”
综上所述,选项D概括最准确。故选D。
24.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作者马上要离开家了,他察觉到父亲对他很不舍,但是作者不得不离开,他内心既难过又无奈,所以说不出话来。
故选C。
25.本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
打量父亲:可以定位到本段第二句话,“我认真地打量父亲”。
与父合影:可以定位到本段第四句话,“我请路人帮我们拍照”。
催父回家:可以定位到本段第十句话,“拍完照,我撵他走”。
席地大哭:可以定位到本段最后一句话,“而我一下子像是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坐在地上,像个傻子似的哭得一塌糊涂”。
26.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错误。可以定位到第二自然段。“噢,我忘了。”说明母亲爱孩子,舍不得我们走;
B.错误。文中两次写“我”对父亲说“你不用管”,是因为“我”想拍更多父亲的照片,来记录父亲的点点滴滴,突出了对父亲的不舍,而不是“我”不希望父母干涉“我”的生活。
C.错误。可以定位到第二自然段,母亲这样做是想多看看“我”,想多待一会儿。
D.正确。父亲舍不得“我”,想把“我”送走他再离开,而“我”却催促他离开,所以他“不情愿地走了”。
故选D。
27.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文主要写我们在与父母一步步告别,孩子在长大,父母在变老,有一天甚至父母会永远离开我们。
亲情是世界上最难割舍的情感,中国讲究孝道,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千万不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8.例文:
校园的回忆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六年的小学时光转眼匆匆而过。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被太阳蒸融了,像天空上的白云一样被风云散了。六年的时光是美好的也是最难忘的,在夕阳的映照下,我望着陪伴我六年的小学,脑海中的回忆一下子涌上心头。
最值得回忆的是我的同桌,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杨杨,她长得很漂亮,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她的脸颊白里透红,她还有一口洁白的牙齿。她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她就像蝴蝶一样美丽,像开心果一样每天开心。我最喜欢她乐于助人的性格,有时候我做题不会了,就询问她,她会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完全弄明白为止,我很感激她。
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我摔跤的那件事。那一天,是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体育老师让我们绕着操场跑三圈,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跑了起来,我跑着跑着,鞋带就松了,我踩到了鞋带,就摔了一跤,这一跤摔得我膝盖火辣辣的,我挽起裤子,发现膝盖流了很多血,我马上痛得真想哭出来,这时候,杨杨赶紧上前来查看我的膝盖,担心地问我:“你不要紧吧?我带你去医务室,怎么样?”说完她就立即把我扶起来。只见她先跑到老师跟前说明了我的情况,然后又赶紧跑过来扶着我去医务室,我对她说:“谢谢你,同桌。”她听到后笑着说:“我没事,你是我好朋友嘛,不用谢的。”我看着她真挚的样子,真的感动不已。虽然对她来说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我的心里一直是暖乎乎的。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她对我的帮助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上!
回首六年的时光,我们马上就要说再见了。有些过往,你会忍不住去回味,总有些人,你会忍不住去思念,总有些地方,你会忍不住去回忆。我会牢牢记得我的小伙伴,也会记得我这难忘的小学生活!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是命题作文,要求以自己的“校园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在习作的时候,可以抓住“回忆”二字,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运用细腻、生动的描写,并注意承上启下,写好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刻画人物,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头: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详细描写人物之间的故事。
结尾:首尾呼应,抒发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