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2 01:1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期末复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钢铁长城
中美关系正常化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单元概述
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现代史大单元教学核心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本单元核心主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成就。
2.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及其取得的成就;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1.历史解释: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关系,初步形成历史概念。
2.时空观念:能够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重要事件、人物、关系。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探究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新成果。
4.家国情怀:通过阅读教材,学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事业发展,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唯物史观:能够理解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思维导图
国防建设
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发展
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开展多边外交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提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奠基
突破
调整
推动
主题线索归纳
两大领域
两大会议
五大军事力量
六大外交成就
国防、外交
万隆会议、联合国大会
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课标要求
课题 内容标准
钢铁长城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及其取得的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及其取得的成就;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第五单元大事年表概览
1949年4月,第一只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1970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1971年10月,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签订《联合公报》。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
1945
1949
1949
联合国成立
1953
1955
1960
1966
1971
1972
2012
2015
1978
1979
军事
外交
2016
新中国成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中日建交
中美建交
华东军区海军
东海舰队
南海舰队
北海舰队
第二炮兵
改革开放
辽宁舰服役
更名为火箭军
五大战区成立
1954
日内瓦会议
时空坐标
(1) 陆军的建设
建立时间
陆军兵种
中国工农革命军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
中国工农红军
秋收起义
井冈山
会师
八路军
新四军
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
课标
国防建设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防成就。
军队建设 海军 组建
发展
空军 组建
发展
导弹部队 组建
发展
①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国前)
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①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科学试验和出访任务。
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海军岸防兵五大兵种。
③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2018年,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完成首次出海试验任务。
1949年11月11日,在陆军的基础上 建立空军
1956年仿制成功歼5歼击机;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和引进
1966年组建,主要担负核反击任务,称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
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独立军种
五大军种
五大战区
军队格局
历史意义
陆军、海军、空军、
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南部战区、
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我国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的发展,
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不断推动改革;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防军事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和发展;广大科研人员、人民军队的共同努力;坚持自力更生、敢打敢拼的优良传统。
思考: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香港岛-鸦片战争-1842-《南京条约》
九龙司-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北京条约》
新界-1898
澳门—葡萄牙
外交成就
课标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及其取得的成就;了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
“求同存异”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 。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美建交 ①接触: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②访华: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建交:
中日建交
20世纪70年代外交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国家实力影响外交关系;外交是国家内政的延续;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思考:从中日、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1972年,尼克松访华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全方位 外交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我国的外交拓展了新的空间
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国际会议
新时期(改革开放后)外交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理念
易错易混点
党领导的军队名称变化
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中美关系的演变
19世纪中期-20世纪40年代
1941-1945
1946-1949
1949-1972
1972-1979
1979至今
侵略中国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帮凶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九国公约》
联中抗日
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扶蒋反共
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孤立封锁
威胁对抗
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并阻挠解放台湾
走向正常化并正式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冲突交往
同时并存
友好和平交往是主流,但在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经济贸易及地区冲突等问题上,中美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对比,变化是什么?为什么有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变化: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原因:国力弱、主权不独立→综合国力强、民族独立
启示:弱国无外交;提高综合国力;灵活政策;外交家努力。
世界和平与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不运用国家实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标……都无法实现。
——美 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
名副其实的国家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
——法 戴高乐:《纽约时报杂志》
外交政策必须以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为基础。换句话说,我们是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去观察世界的。
——印·甘地:《自述》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时候,不陷于眼前或过去的仇怨,思索即将到来的新世界的性质,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标志。
——美 尼克松:《领导人》
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决定因素
启示
国家经济实力和利益
①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②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归纳:影响外交的因素
图说历史
依据图片描述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时间、意义等)。
中考真题链接
1.习近平主席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历史上,新中国首次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是提出(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D.“一国两制”构想
2.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会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 )
A.“一国两制”构想 B.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的方针
A
D
3.“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积极参加全球疫情防控,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向14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这体现了中国( )
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一带一路”战略
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医疗科技全面领先世界
A
4.下面图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新进展,取得这一进展的前提是美国( )
A. 认同“一国两制”制度
B. 同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D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6.2016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公开亮相;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设备调试和颜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 )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C
历史图片是珍贵的史料,是研究历史的资料。阅读下列中国外交活动的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南京条约》签字场景
图二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图三 中国代表在26届联大上
(1)图一中《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抗击外来侵略的哪一次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的?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3)图三是中国代表在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的照片,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开怀大笑吗?
(4)根据上述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中国与新中国外交特点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什么。
(1)战争:鸦片战争。性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成就: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原因: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4)不同点:旧中国是屈辱外交;新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平等)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