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一课时)
2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CONTENTS
目
录
4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3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1
自然地理概况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
读图描述贵州的地理位置,根据图文资料描述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
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了解贵州资源类型和利用。树立保护环境,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PART 01
自然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高
低
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特征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西高东低。
地形
地势
(1)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说一说你的理解。
“八山一水一分田”:80%是山,10%是水面,10%是耕地,说明贵州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指从山麓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不同地区天气差异大,说明贵州受地形影响,气候复杂多样。
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地无三尺平”
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之国,几乎找不到大一点的平整土地,“地无三尺平”的说法近乎实情。
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桥
(2)贵州省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名称是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何影响?
喀斯特地貌
加剧了地表的崎岖。
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一年内阴天数超过150天,有“天无三日晴”之说,日照少。
自然地理概况
读图说出贵州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自然地理概况
为了驱寒除湿,饮食以酸辣为主,酸汤鱼是贵州顶流。
还诞生了中国最百搭的调料——老干妈,让全世界中国留学生为她疯狂。
潮湿气候让贵州成为酿酒大省,家家户户自酿米酒、果酒,喝酒成为一种礼仪。北部赤水河流域是中国著名的酒乡,分布60%的中国白酒企业。茅台不仅是国饮,随时散发着金钱和权利迷人的芬芳。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表中5个城市,比较它们所处纬度的高低。
贵阳 重庆 武汉 长沙 上海
7月平均气温 23.9 28.1 28.7 28.6 28.0
8月平均气温 23.6 28.4 28.2 28.1 27.8
(2)想一想,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个城市的纬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上海、武汉、重庆、长沙、贵阳。
贵阳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自然地理概况
(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认同
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这样就形成了“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
(1)在图8-57中找出乌江、北盘江、赤水河、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
(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
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差异显著,落差大。
乌
江
北
盘
江
清
水
江
赤水河
自然地理概况
大致呈自西向东
(3)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众多。
(4)贵州降水丰富,但是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蒸发强等。
自然地理概况
PART 02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大省。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六盘水煤炭、铜仁汞)。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一、主要自然灾害
影响贵州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干旱、冰冻、冰雹等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二、主要生态问题
荒漠化(干旱)石漠化(湿润)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当地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当山高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荒→土壤侵蚀→石漠化→耕地不足→……”的恶性循环。
(1)就石漠化发生的过程来看,主要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
“毁林开荒”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2)有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石漠化过程呢?
过度樵采
陡坡开垦
滥垦乱伐
过度放牧
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的有限的水土资源;发展生态经济林(果、药、草)业;发展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特色产业等。
(3)议一议,应该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PART 03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贵州的石漠化治理
贵州针对石漠化山区普遍存在的水源不足、经济困难、灾害频繁、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是通过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稳步解决石漠化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和人畜饮水问题。二是通过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大幅度提高所在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改善、恢复和重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增加石漠化地区农民的收入。三是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推动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石漠化地区的人地关系。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贵州初步构建了长江和珠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为了治理石漠化,摆脱贫困,贵州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图中农民是如何脱贫致富的?这种方式能否普遍推广?
贫困山区石漠化严重
居民进行异地搬迁
迁到山下坝子里安家落户
从事农副业生产,脱贫致富
通过生态移民到集约化经营生产条件较好的“坝子”,获得粮食等农产品;山上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获得水果、中药和畜产品,并进行简单加工,从而脱贫致富。可以普遍推广。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除了图示中的措施,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治理石漠化还可以采取封山育林、人工草场、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措施,还可以通过发展绿色食品、旅游观光发展当地经济。
封山育林:
指在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育林方式 。
人工种草:
通过种植优质牧草来涵养水土、饲养牲畜。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草地改良:
采用灌溉、施肥、补植等措施,使退化了的天然劣质草地更新为优质高产的草地。
坡耕地改梯田:
砌筑石坎,把原来的坡耕地变成水平梯田,使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PART 04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水火互济
贵州能源资源主要由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组成,具有煤电结合、水火互济的优势。全省水资源总量达106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全省煤炭保有资源总量,居全国第5位,超过江南11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被誉为“江南煤海”。
水资源的利用——建设水利基础设施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
使当地人民的用水状况得到改善
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黔中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长江流域乌江干流六枝三岔河平寨河段。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73亿元,工程建成后,可解决贵阳市2020年城市供水需要和贵州省六枝北部等7个县、42个乡镇51.17万亩农田灌溉,解决5个县城和28个乡镇供水,解决农村35万人和31.5万头牲畜饮水安全问题。黔中是贵州中部地区,核心区包括贵阳市、安顺市在内的区域,是贵州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人口最为集中、用水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
水资源的利用——建设水利基础设施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地形地质及气候等自然原因,使得省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缺水的问题,特别是地表水非常缺乏。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降水多渗透地下。
贵州河流流经高原、山地,两岸高山,中间是峡谷,取水难度大,成本高。
①贵州年降水量较大,但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②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水渗漏到地下;③地形崎岖,取水困难,灌溉不便。
兴修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兴修灌溉工程;兴建收集雨水工程;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等,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污染等。
水资源的利用——建设水利基础设施
原因:
建议: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分组讨论这种农业开发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是指在海拔较高、坡度较陡的山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是指在坡度较缓的山腰兴修梯田,种植经济林,既保持水土,又能获得经济效益;“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 是指在山麓地带种草,能够有效保持水土,可以用作绿肥,也可以当作饲料养牲畜;“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是指当地通过兴办农副产业加工或其他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是指当地利用生产条件较好的耕地集约经营,提高单产,增加粮食产量,从而减轻对其他土地的压力。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有利于生态平衡。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大批煤电基地。
近年来,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贵州的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
贵州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492.27亿吨,居全国第5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有“江南煤都”美誉的六盘水,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产地,其4个县、区、特区都是富煤地区,远景储量达844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六盘水成为我国重点煤炭基地,除了传统的国有大矿,大大小小的地方中小煤矿星罗棋布。六盘水拥有地方大中型煤矿约40处,小型煤矿约300处。贵州煤矿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西煤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
贵州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特别是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矿产、水能资源的利用——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乌江
千里乌江,这条长江南岸最大的支流,年净流量与黄河相当,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有“流着金子的河”之美誉。全长1037公里,干流总落差达到2124米。尽管总装机只有850万千瓦,却是我国“西电东送”最为便捷的电源点。不仅如此,整个乌江流域还有丰富的磷、煤、铁等多种矿产资源。这样的资源,对于经济相对滞后的贵州而言不啻为一个巨大的宝库。“乌江兴,贵州兴”,乌江流域的开发,成为盘活贵州经济的命脉所在。
乌江渡水电站
矿产、水能资源的利用——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白水河上,是中国著名的大瀑布。瀑布以上共有9级跌水,夏季洪峰时汇成巨瀑布,宽81米,落差74米。巨大的水幕直捣犀牛潭,气势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织金洞
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10多千米,最宽处170多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千米3,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内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奇特景观。
旅游资源的利用——大力发展旅游业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贵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长征时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与遗迹。黎平会议、镇远战役、猴场会议、强渡乌江、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娄土关战役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
历史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查
找相关资料,以“追忆红色岁月,重走长征
之路”为主题,设计一条贵州省红色旅游
线路。
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遵义会议会址→强渡乌江→猴场会议会址→镇远战役→黎平会议会址
旅游资源的利用——大力发展旅游业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课堂小结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自然地理概况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位置:云贵高原东南部
地形:高原山地;西高东低;崎岖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河流众多,水能丰富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气象灾害:冰冻、冰雹、干旱环境问题:石漠化
生态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
综合治理:石漠化
生态工程:水土保持
水资源:建设水利设施
煤炭资源:“水火互济”
旅游资源:有序开发、配套服务
当堂检测
1.造成贵州省地表崎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 B.境内盆地、丘陵广布
C.地形复杂多样 D.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2.贵州省部分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土层瘠薄②不合理的垦殖活动③水污染④空气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关于贵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现象
B.喀斯特地貌广布,风力的侵蚀作用显著
C.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等
D.春季多发沙尘暴天气
D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