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2 10:0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 D.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别邑”等中小城市兴起,许多人在市场作坊中自产自销,“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王城洛阳人“喜为商贾,不好仕宦”,邹、鲁城市居民“好贾趋利,甚于周人”。这表明当时( )
A.社会发展未受战争影响 B.“工商食官”推动了商业发展
C.城市商业功能明显增强 D.“重农抑商”观念已渐趋改变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中间的一条重要的商贸往来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在西北地区这一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上曾经发现大量古代的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 )
A.曲辕犁 B.玉米种子 C.罗马金币 D.青花瓷
4、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项目 材料 结论
①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
② 《本草纲目》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 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③ 《伤寒杂病论》以阴阳、虚实、表里、寒热进行奠定中医基础辨证施治 理论
④ 《肘后备急方》提到了防治狂犬病的方法 对西汉防疫起到积极作用
A.① B.② C.③ D.④
5、据记载:唐长安“宫市”为一种官办的专门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长安“宫市”官办宫廷采办的性质而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宋代“宫市”的演变(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为宫廷的腐败埋下隐患 D.表明采办机构已经非常完善
6、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
A.提倡节俭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依法治国 D.强调民本思想
7、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 木刺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西还有叙利亚国。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 )
A.灭掉花剌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
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
D.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
8、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和经济原料作物的生产据点。如棉布的生产中心是在松江一带,安徽芜湖的浆染业最负盛名。丝织品的中心则在苏州,福建则是著名的果品、蔗糖、蓝靛等商品的产区。这说明( )
A.交通工具出现革命性变革 B.手工技术表现保守性特点
C.商品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 D.生产关系体现雇佣化现象
9、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始于(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0、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下列属于十九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
A.“蛟龙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B.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
C.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潜入水下6000米
D.“中国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创世界纪录
11、“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埃及的军事实力不断削弱,来自小亚细亚的_____攻占了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甚至突入巴勒斯坦,成为埃及对外扩张的最主要障碍。”横线处应是( )
A.阿拉伯帝国 B.波斯帝国 C.赫梯帝国 D.日本
12、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在哲学、文学、史学、雕塑建筑等方面更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下列项中能得出这一结论的是( )
A.《荷马史诗》里的英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B.苏格拉底致力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C.伊本·西那的《医典》在欧洲被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D.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13、美国学者罗伯特在《西方文明史》中描述“(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还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要比奴隶好得多”。材料反映中古西欧( )
A.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 B.政治上分裂割据的局面
C.庄园与农奴制度的状况 D.城市自治经济的大发展
14、随着欧洲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17世纪荷兰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由此可见,与这次金融泡沫直接有关的是( )
A.荷兰以商业立国 B.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C.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 D.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5、“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下列出现在“狂飙时期”的历史现象应是( )
A.英国人霍金斯第一次将黑奴贩卖给西班牙
B.英国第一艘商用汽船成功横渡大西洋
C.最早的托拉斯组织美孚石油宣告成立
D.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6、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等措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政府宏观调控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
C 1945年,世界银行成立,并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经济恢复与发展 发展中国家成为了世界银行首要资助的对象
D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A.A B.B C.C D.D
17、下图是1947年正式使用的印度国旗(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长方形组成)。橙色象征印度教,绿色象征伊斯兰教,白色象征其他宗教。同时,橙色象征了勇气、献身与无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颜色,白色代表了真理与和平,绿色则代表繁荣、信心与人类的生产力。中央的法轮象征着真理与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这说明( )
A.种姓制度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 B.印度采取宗教和政治合一政策
C.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D.印度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18、《红楼梦》第六回有这么一个情节: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作为个案,这可以反映( )
A.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 B.现代时间观念的形成
C.统治者拒绝扩大对外交往 D.创作具有明清的时代气息
19、1883年,上海自来水公司的杨树浦水厂正式建成并供水;到清末,上海的租界和华界先后建成了各自的供水系统。其他城市如广州、武汉、北京也相继建立了自来水公司,向居民供水。一首词这样赞咏北京的自来水:“城北方塘一鉴开,千龙万蛇地下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
A.城市的人口压力日益增大 B.工业文明影响着城市发展
C.城市化进程得到迅猛发展 D.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20、如图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1900年)。其中②(正方形)代表的是( )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21、下表是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在他的著作《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书中统计的1820—1986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
国别 年份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6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1.7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
A.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美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 D.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
22、说到上海历史,都以为始于战国时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故其地称为申,其江称为申江、或黄浦、或歇浦。但近代学者从各方面研究之结果,确知上海在唐以前尚未成为陆地,二千余年前怎会有春申君的古迹?这一研究方法说明( )
A.引用史料论证要核对原文并尽可能地掌握第一手史料
B.必须尽可能多地占有文献才能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结论
C.历史记载的可靠与否须通过考古发掘加以核实与鉴别
D.证误与辨伪较为直截了当的方法是举出一个有力反证
二、材料题
23、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移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材料二
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材料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新加坡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而成,但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新加坡将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
——整理自朱婷婷等《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史实。以游牧世界第二次冲击为例,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其“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简析华人移民对美国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结合所学,分析华人移民美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新加坡吸收的“西方文化的精华”和“儒家文化的精华”的具体内涵。
24、中国的发展不可能脱离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材料二
近代人士盛宣怀,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投身洋务,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1896年,他考察西方银行机构后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政府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扰,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资金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1)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指出陆上丝绸之路中段的北线是哪一历史时期开辟的?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中期以后“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写出其创办的银行名称和地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金融发展的主导趋势,并列举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逐步提升的表现。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的荷兰几乎成为了欧洲的贸易中心,由于得天独厚的临海地理环境,阿姆斯特丹迅速累积资本,成为17世纪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公元1607年后,阿姆斯特丹进行了一轮大规模城市规划,阿姆斯特丹进一步开拓已有的运河体系,由内向外增加三条主要的水路运河,三条新开凿的运河与已有河道形成新的环路体系,运河之间由放射性的水路连接,城市内部形成半圆形环状放射状的运河网络体系,城市空间依托运河的环状放射网格向外铺开。
——陈京京等《论运河与阿姆斯特丹古城的演变与保护》
材料三
所谓国内“三角贸易”,即美国国内的一个呈“三角形”的商品循环系统,大致可把大西洋沿岸、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看作这个贸易三角的各边,而把纽约、新奥尔良和芝加哥看作三角的顶点。它实际上是美国的一个“区际贸易”系统,在内战前这个国家的区域关系中,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这个“三角贸易”系统是逐步形成的,最终形成的标志便是1825年伊利运河的开放。
——何顺果《比较开发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道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罗马帝国道路建设的因素。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世纪以前的相关史实,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人类文明早期,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使得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2、答案:C
解析:社会发展要受战争影响,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排除B;依据材料信息“市场作坊中自产自销”,“喜为商贾”,“好贾趋利,甚于周人”可知,该时期商业活动活跃,城市商业功能明显增强,C正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排除D。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注意材料时间“汉代”,结合所学可知,曲辕犁出现在唐朝,而且与丝绸之路无关,故A项错误;B.玉米是新航路开辟后从美洲传入中国的,不符合汉代的史实,故B项错误;C.汉代中国与罗马有商贸往来,通过陆上丝绸之路罗马金币传入中国,故C项正确;D.青花瓷出现在元朝,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本草纲目》总结干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B项正确;《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著作,排除A项;《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排除C项;《肘后备急方》是东晋葛洪所著,不可能影响西汉,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B
解析: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体现在罗斯福新政这个历史事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宋代“宫市”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这是在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即宋代“宫市”的演变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宫市”的演变和宫廷的腐败无直接的关联,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非常完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6、答案:D
解析:材枓中黄宗羲的思想与提倡节俭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统治者要节用爱民,与批判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他们的主张都与依法治国无关,故C项错误;朱熹主张“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義强调“万民之忧乐”二人都强调民本思想,故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随着古罗马不断对外扩张,地中海成为其内海,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境内被压迫者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升级,不少被压迫者转而寻求精神世界的支撑,在此种背景下,基督教诞生了,B项正确;亚历山大远征是公元前4世纪,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A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播到西欧,排除C项;秦汉时期传入中国的是佛教,不是基督教,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C
解析:明代出现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业产品和经济原料作物的生产据点,说明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C;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雇佣现象的信息,排除D。故选:C。
9、答案:B
解析: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2019年12月16日,北斗三号面向全球导航服务的最后一组MEO卫星——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终于落子于北斗“大棋盘”的中圆地球轨道。至此,北斗三号在该轨道上规划的24颗卫星已全部到位,标志着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特色服务。这是十九大以来,即2017年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B项正确;2012年6月,“蛟龙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乃至世界的载人深潜纪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2013年10月6日18时3(0分),在东太平洋5000多米深的水下,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器潜龙一号工作近10个小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2014年10月,中国超级稻创造了亩产1026.7公斤的实验新纪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
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埃及的军事实力不断削弱,来自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攻占了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甚至突入巴勒斯坦,成为埃及对外扩张的最主要障碍,故C正确;ABD均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在哲学、文学、史学、雕塑建筑等方面更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可知,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荷马史诗》里的英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A项正确;“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亚里士多德,排除B项;阿拉伯人伊本·西那的医学著作《医典》传入欧洲后,长期成为西方大学的医学教科书,排除C项;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排除D项。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还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要比奴隶好得多”可知,农奴虽然是被剥削阶级,但相较于奴隶而言拥有一定的权力,生产积极性较高,体现了庄园与农奴制度的状况,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古西欧庄园与农奴的关系,没有涉及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古时期西欧政治上分裂割据的局面,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城市自治经济的大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
14、答案:D
解析: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经济投机行为常态化,致使金融泡沫产生,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商业中心转移、三次英荷战争失败与金融泡沫关系不大,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5、答案:B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蒸汽轮船可以横渡大西洋。故选:B。
1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2015年,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其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这说明该机构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调整和巩固,不能解决基本矛盾,排除A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模式,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使得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并实现快速增长,排除B项;世界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并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是其资助的对象,排除C项。故排除D项。
1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橙色象征印度教,绿色象征伊斯兰教,白色象征其他宗教。”可分析出印度的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种姓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印度采取宗教和政治合一政策,排除B项;印度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
18、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钟表,《红楼梦》中对钟表的描述包括打箩柜筛面、秤砣、金钟铜磐等内容,这些都是明清时期的日常事物,说明《红楼梦》的创作具有明清的时代气息,D项正确;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仅根据对钟表的描述不能说明贾府由盛而衰,排除A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刘姥姥对钟表感到陌生,说明当时还没有形成现代时间观念,排除B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仅根据对钟表的描述无法体现统治者对对外交往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
19、答案:B
解析:近代以来,大城市中逐渐建立了供水系统和自来水公司,这是城市近代化的体现,而这种城市基础设施的出现是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未涉及到人口压力,排除A项;C项夸大了城市化进程,排除C项;城市供水系统的出现不等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排除D项。故选B项。
2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300-1900年间,特别是14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失去了商路中心的优势,经济发展每况愈下,与之相伴生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所以②应是意大利,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和大革命时期的动荡导致法国城市化进程缓慢,所以③应是法国,故A项错误;由于殖民掠夺和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在15世纪中期超过法国,在17世纪中叶超过意大利并远远领先,所以①应是英国,故B项错误;德国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工业革命的进行也较晚,材料中无法体现德国城市化进程,故D项错误。故选:C。
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20—1986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变化明显,特别是在二战后下降的更为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由于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国际贸易税率的下降,而不是强调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美国的经济实力高于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
2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题干传统观点认为上海始于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所以其地称为申,其江称为申江、或黄浦、或歇浦,但近代学者在研究之后,确切知道在唐代之前上海尚未形成陆地,直接证明上海始于战国时期春申君的封地的说法,上海在战国时期不是陆地,何来春申君封地之说,所以说证误与辨伪较为直截了当的方法是举出一个有力反证,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近代学者的研究并非一手史料,但其可以否定传统的观点,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学者从各方面进行研究,并非更多地占有史料进行研究,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并未体现近代学者的研究中包含考古发掘,排除C项。故选:D。
23、答案:(1)史实:印欧人的迁移;亚欧游牧民族大迁移;蒙古西征。
影响: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2)贡献: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
原因: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中国穷苦百姓或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
(3)“西方文化的精华”: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儒家文化的精华”: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解析:(1)史实:根据材料一“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可知印欧人的迁移;根据材料“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可知,亚欧游牧民族大迁移;根据材料“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可知蒙古西征。
影响:根据材料一“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并结合古代文明交流相关知识可知推动了东西方交流;根据材料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可知,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
(2)贡献:结合所学移民的文化传播作用可知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美国文化的发展。原因:结合近代史可知,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结合所学可知,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穷苦百姓或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
(3)“西方文化的精华”:结合工业革命等相关史实可知,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儒家文化的精华”:结合所学可知,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24、答案:(1)隋唐时期。
原因:陆上丝绸之路受割据、战乱等政治因素的影响;受气候、地形、运载力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理由:银行是治国理财的重要手段;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
名称:中国通商银行、上海。
(3)主导趋势: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表现: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2015年,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解析:(l)时期: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可知是隋唐时期。
原因:依据材料“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得出陆上丝绸之路受割据、战乱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依据材料“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得出受气候、地形、运载力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从经济重心的角度分析,得出经济重心南移;依据材料“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得出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依据材料“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得出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理由:依据材料“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得出银行是治国理财的重要手段;依据材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扰,故能维持不敝”,得出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依据材料“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得出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依据材料“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得出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
名称和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通商银行、上海。
(3)主导趋势:依据材料“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得出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5、答案:(1)特点:数量多,遍及帝国境内各区域;注重联通边疆;重要城市成为交通枢纽。
因素: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交流需求的增加);军事防御;国家治理的需要等。
(2)示例:
论题:交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论述:交通进步,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罗马帝国的道路建设,促使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提升了罗马国家治理的效能,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往。罗马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罗马城成为商品汇集地,与罗马道路交通建设发达,物品和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密不可分。交通进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的开拓,扩大了城市空间,促进了荷兰海外商贸的发展;美国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交通进步,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结论:交通进步促进了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显著标志。
解析:(1)特点:从地图道路建设的区域和数量来看,可得出数量多,遍及帝国境内各区域;从边疆城市周边几乎都有道路,可知注重联通边疆;从城市与道路的分布可知重要城市成为交通枢纽。因素:联系所学,能够建设这么多道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关;联系所学,罗马帝国境内商业经济发达,故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关;注重联通边疆可体现军事防御的因素。
(2)材料一描述了罗马帝国道路建设的时空特征;材料二概述了荷兰的运河系统在荷兰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材料三概述了伊利运河对区域贸易和城市发展的影响。由此可拟定论题“交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结合所学可阐述为,通进步,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罗马帝国的道路建设,促使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提升了罗马国家治理的效能,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往。罗马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罗马城成为商品汇集地,与罗马道路交通建设发达,物品和信息交流的便捷性密不可分。交通进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的开拓,扩大了城市空间,促进了荷兰海外商贸的发展;美国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交通进步,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最后进行总结,交通进步促进了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显著标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