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教学设计[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公输》教学设计[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2-17 22: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公输》教学设计
主备人:宋伟金
[教学目标]
1、了解墨子及其思想主张。
2、学会正确朗读课文,把握好停顿及语气。
3、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分析墨子说理的思路及技巧。
4、感受墨子热爱和平、坚持正义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分析墨子说理的思路及技巧。
难点:本文生僻字较多,有些句子较长,应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教学设想]
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放在了解墨子和朗读训练上,第二课时重点疏通课文,第三课时重点分析墨子说理的思路及技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墨子及其思想主张;2、学会正确朗读课文,把握好停顿及语气;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过程]
一、介绍墨子,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年代,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割剧局面。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的年代,产生了儒、道、法、墨、兵、纵横等思想流派和孔孟、老庄、韩非、墨翟、孙武孙膑、苏张等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游说诸侯,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和政治理想。
墨子,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出生在鲁国。春秋时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同”“尚贤”。
二、朗读指导和训练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注意生字及多音字。
2、正音
公输盘 械 郢 轩 敝 舆 犀 兕 鼋 鼍 雉 鲋 楩 褐 圉 牒 诎 见 说 长 禽滑厘
侮 谓(B班)
3、停顿指导(先让学生标并读,共同明确)
夫子/何命焉为
吾义/固不杀人
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然/胡不已乎
胡/不见我于王
吾/既已/言之王矣
此/为何若人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由于第15节生字较多,长句较多,B班可由教师进行领读
4、朗读指导,正确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5、自由朗读
6、分别指名学生朗读全文或接力朗读。
7、全班齐读全文。
8、自由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三、布置作业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将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圈画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二、学生质疑
提出自己翻译中遇到的词语和句子,共同讨论疏通。尽可能让学生多讲,同时板书重点词语。
重点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PPT)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与此同类 以牒为械 夫子何命焉为?
臣以王吏之攻宋 荆之地方五千里 愿借子杀之 宋何罪之有
胡不见我于王 起于鲁 今有人于此
将以攻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以牒为械
然胡不已乎? 虽然
胡不见我于王? 见公输盘(一为“会见”“拜见”,一为“召见”)
吾义固不杀人
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短褐穿结《送东阳马生序》))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吾知所以距子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隆中对》)
然胡不已乎(然志犹未已) 吾既已言之王矣 (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虽杀臣,不能绝也(群响毕绝《口技》)
待楚寇矣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吾知所以距子矣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 公输盘不说(通假字板书)
重点翻译下列句子(PPT)
1.夫子何命焉为? 2.然胡不已乎?
3.胡不见我于王? 4.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陋室铭》)
5.此为何若人?
6.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省“之”)攻宋。
7.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8.吾既已言之(省“于”)王矣。
9.吾义固不杀人。
10.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11.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1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九”表多,“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3.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自读课文,补充质疑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力求背诵(B班要求背诵第7、第13节)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墨子说理的思路及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秋战国时,对诸侯进行游说的人非常多,如何能让诸侯接受自己的思想呢?本文写的是墨子成功劝阻了楚国发动对宋国的侵略,那他是如何完成了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呢?
二、分析讨论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
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排比、顶针)
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
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
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
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
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
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
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
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6.教师总结: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沉静”、“从从容容”、“镇静”。(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
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
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文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四、课堂小结:
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从道义上战胜他们,还要用实力来震慑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过人的辩才与胆识。
五、布置作业
继续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道义胜(辩才过人)
  必为有窃疾也--与此同类
非攻
必取宋--攻械尽,守有余
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