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1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B D A D B D B C C D C C C B D D B
二、填空与简答 (除标注,其余毎空 1 分)
21. ② ③ ④ ⑥⑦ ⑧ ④⑦ ② ⑥ ⑧
22.化学方程式略 (1)
23.(1)CH4 (2)CO2 H2O (3)①② ④ ⑥ (4)化学方程式略
(5)1:4 (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合理即可)
(7)沸点
24. (1)化学方程式略(2)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反应掉 不能
(3)20%或 1/5
(4)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25. (1)A C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写可不写)
(2)分液漏斗
(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深入集气瓶中,若试纸变蓝,证明该气体为氨气
(4)B E
关闭活塞,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该
装置气密性好
(5) ①A b ② abc
(6) ①温度
②其它条件相同,温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
(8)氧气中,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多,氧分子与碳原子(或与木炭)有效碰撞的
机会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四、计算题(共 6分)
(1)3.2g
(2)6.8g初三第二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O-16 C-12 H-1 S-32 Fe-56 K-39 Cl-35.5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1 分)
1.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21%
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 SO2 、CO2、 NO2 以及臭氧等
2. 关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B. “氧循环”指得是氧气的循环,多是物理变化
C. 对于相对稳定的大气来说“氧循环”有没有无所谓 D.自然界中通过“氧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3.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C. 酒精+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D. 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4. 马铃薯可代替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MnO2 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 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D. 催化剂只能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6. 一定质量的氧气液化成为液氧,此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 氧分子之间的间隔 B. 氧分子的质量 C. 氧分子的数目 D. 氧分子的化学性质
7.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充入食品中防腐,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
C.制作霓虹灯时充入稀有气体,是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氦气的密度小
8. 下列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塑料老化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 金属的锈蚀 D. 动植物体的腐烂
9.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KClO3)、高锰酸钾(KMnO4)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气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变化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11.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氯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B.生成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73:16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12.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加水
B.1 个甲烷和 2 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和 2 个水
C.1 个 CH4 分子和 2 个 O2 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 1 个 CO2 分子和 2 个 H2O 分子
D.CH4、O2、CO2、H2O 四种物质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2:1:2
13.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10g 食盐加上 100g 水,配成了 110g 食盐水,这个过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32g 硫与 32g 氧气充分加热反应,生成 44g 二氧化硫
14.某纯净物 X 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 NH3、H2O 和 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X 由四种元素组成 B.X 是化合物 C.X 中有水 D.X 不稳定
15. 如果实验室要制取一瓶氢气,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 反应物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B. 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
C. 氢气是否容易被液化 D. 实验装置是否简单
16.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 O2 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O 2 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 O2 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 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17.某纯净物 X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2H2O,则 X 的化学式是()
A.C2H6 B.C2H4 C.C2H6O D.C3H4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鱼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实验室可以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
19.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
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9:8 D.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0 g
20.已知一定质量的纯净物 A 跟 32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22g 二氧化碳和 18g 水,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 A 的质量是 8g B.物质 A 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3:1
D.物质 A 的化学式可能是 CH4
二、填空与简答题(除标注,其余毎空 1 分)
21.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①洁净的空气 ②二氧化碳 ③高锰酸钾 ④铜 ⑤自来水
⑥冰水混合物 ⑦液氧 ⑧四氧化三铁
22.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每个 2 分)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让 CO 与 NO 反应,生成大气中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_ ;
(3)酒精溶液(主要成分是乙醇 C2H6O)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4)“嫦娥四号”光伏发电板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硅(Si),单质硅由石英固体(SiO2)和碳在高温下反应制
得,同时产生可燃性气体 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硬水中的碳酸氢钙[Ca(HCO3)2]在煮沸后生成了一种不溶性物质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填序号) 。
23.天然气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
据图回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构成甲烷的微粒是 (用符号表示)。 (2)上述反应涉及到的氧化物有 (写化学式)。 (3)该反应前后,不变的是 (填下列序号)。
①元素种类 ②物质的总质量 ③物质种类 ④原子的种类 ⑤分子种类 ⑥原子个数
(4)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分)
(5) 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最简比)
(6)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7)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时,常利用物质性质上的差异。
例如: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三、实验探究
2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如下:用注射器抽取 30mL 空气(活塞拉 30mL 刻度 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为 50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铜粉,在右侧导口套上瘪的气球;点 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和挤压气球,待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中气体全部挤入硬质玻璃管, 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 14mL。
(1)铜粉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分)
(2)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 ;
(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进行相同实验。
(3)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
(4)若测量值比理论值偏小,则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25.(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 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字母序号,下同)
收集装置可选用 ,理由是 。
(2)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 。
(3)已知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是氨气的方法是:
。
(4)陈超同学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和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为 和 (填字母序号) 如何检验装置 B 的气密性
(2 分)
(5)查阅资料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 方案一:4K2FeO42Fe2O3+4K2O+3O2↑
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①若用方案一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用装置 F 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
(填“b”或“c”)端通入。
②下列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方案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简便、节能 c.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
(6)“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的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过氧化氢溶 液分解因素”的探究实验。下表是该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 请你分析回答:
10mL H2O2 溶液制取 150mL 氧气所需的时间(秒)
反应条件 \浓度 30% H2O2 15% H2O2 10% H2O2 5% H2O2
无催化剂、不加热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无催化剂、加热 360 480 540 720
MnO2 催化剂、加热 10 25 60 120
①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催化剂、 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
。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原因
(2 分) 四、计算题(共 6 分)
26. 实验室用 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2g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 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
(2)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