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D66~ 6D6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检测卷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DD分,考试时间 93分钟 。 6.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 D.3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6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D.3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下)第一至第六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 ,每小题3分 ,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 ,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 ,商以大邑商自居 ,大约只有商王 畿之内的人对此认同 ,而在王畿之外 ,却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商朝政权统治的动摇
C.各方国之间缺乏交流
B.内外服制度存在一定缺陷
7.华夷之辨理念已深人人心
6.宋元年间诗人徐钧的《史咏》以《资治通鉴》为素材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及尊卑贵贱对历史人物 分门别类加以咏叹 ,体现了善善恶恶、君君臣臣、崇义正理的历史观 。据此可知 ,《史咏》的 创作
A.实现了文学发展世俗化
C.深受理学历史观的影响
B.旨在加强汉人的民族观念
7.利于推广新型的文学体裁
2.明朝时期 ,政府推行,税收折银.,扩大了白银的社会需求 。11世纪下半叶 ,中国自 日本和秘 鲁进口大量白银 ,有效缓解,银荒.,进一步巩固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这些白银大量流人促使 中国
A.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政府,海禁.政策失效
7.重农抑商的政策瓦解
4.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虽然丢盔弃甲 ,但依然用,施予恩惠以求羁縻.来自我安慰 ,到 15世纪下半 叶 ,洋务派已经发出了,顾今日之天下 ,非三代之天下..神州者 ,东南一州也.的感叹 。这一 态度的转变
A.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与当时中国的主流思想相吻合
B.直接推动了中国外交制度近代化
7.体现了传统华夷观念有一定突破
【高一第二次月考考试检测卷 .历史 第 1页(共 1页)】 6213597
3.下表是1512~1518年英、法两国输华货物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两;指数:1512=1DD) 。 由 此可推知 ,当时
年份 英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512 5151D544 1DD 3 655319 1DD
1514 1D36D938D 1D8.3 4 531491 52.4
1519 31585123 32.1 6 2D511D 42.1
1518 4585D652 31.3 1 318838 65.1
A.中国经济已摆脱对列强的依赖 B.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C.辛亥革命的反帝政策效果明显 7.一战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1529年 1D月 ,八路军分赴山西、河北、察哈尔等地 ,在当地建立战地动员委员会、抗日救国会
等抗日组织 ,武装群众 ,扩充军队 。 中国共产党旨在
A.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消除各阶级之间政治分歧
C.有效贯彻全面抗战的路线 7.增强国民党军队抗日力量 9.1531年 1月 1 日 ,自《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军属的号召》发表后 ,在数
月间 ,全国各地捐款数额便达 21849亿元(旧币值约 1DDDD: 1) 。此外 ,各省人民还积极捐
助战斗机 ,如东北人民认捐 6D2架、华北人民认捐 1DD架 ,苏南人民认捐 16D架等 。这一现象
的出现
A.源于土改完成使社会生产力快速提升 B.是当时强大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C.实现了中美军事力量对比的彻底逆转 7.表明志愿军的武器主要来源于捐助 8.近些年来 ,中国基建不断走出国门 ,帮助非洲规划宏伟基建蓝图 。下图分别为中国援建非洲
的议会大厦和光伏电站 。我国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B.强化了对非洲的意识形态输出
C.巩固了北半球绝对优势 7.增强了西方对中国的体制认同 5.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 ,大量的希腊手工匠师、商人、学者、医生纷纷涌人阿富汗、印度等这些东
方城市 ,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介绍给了当地人们 ,而东方
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中 。据此可知 ,亚历山大的东征 A.凿通了亚欧的商贸通道 B.旨在传播古希腊文化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7.导致东方文明的衰落
1D.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 ,在中央政府一定程度的委任之下 ,帝国内少数群体以民族、社会或宗 教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社群 ,获准在国家的框架之内管理自身事务 ,从而可以保存他们各自的 特征 ,和谐共存 。据此可知 ,奥斯曼帝国
【高一第二次月考考试检测卷 .历史 第 6页(共 1页)】 6213597
A.推动了东西方的贸易沟通 B.政治统治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C.缓和了东西方的宗教矛盾 7.强大取决于独特的地理位置 11.14至 13世纪 ,随着欧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
起来 ,西欧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和商业活动 ,要求进一步扩大市
场 。这可用于说明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大工业生产的内在动力 7.价格革命的影响 16.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戴蒙德在其《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讲到 ,在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 ,
美洲地区居住着大约 3DD万左右的印第安人 ,但其中有将近 5D%的人在 11世纪的几十年
里死去 。造成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
A.殖民者严重破坏美洲生态 B.过度移民使资源枯竭
C.本土作物遭到大规模移种 7.殖民屠杀和病菌传播 12.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研究是从观察上升到一般原理 ,然后再返回观察 ,并据此归纳出解释
性原理 。而 11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却提出另一种理性的演绎法 ,即从一些"不证自明"的
公理出发 ,遵循严格的推理规则 ,一步步清楚明白地推演出各种命题或定理 ,形成完整的知
识系统 。 由此可知 ,近代科学
A.知识结构获得重大突破 B.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
C.思维方法取得较大创新 7.科技水平获得快速提升 14.近代以来 ,英、美、德、法四国通过资产阶级宪法的颁布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如下表) 。
这反映出
国家 时间 宪法 确立政体
英国 1185年 《权利法案》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 1989年 美国 1989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89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893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制
A.政治文明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B.资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C.欧美主导世界政治的发展方向 7.共和体制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必然 13.15世纪中期 ,英国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率占 49.1% ,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 ,打破了两性
分工的绝对界限 ,缩小了男女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差异 。妇女们多了工友、同事、上司等社
会角色 ,构建起新的社会关系网络 。据此可知 ,工业革命
A.推动了英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B.一定程度改变了女性社会地位
C.提高了普通女性的政治地位 7.使得传统的家庭模式日益稳固 11.1858年 ,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菲律宾后 ,总统威廉 .麦金莱曾宣布一项重要决议 ,即"仁
慈同化"。该决议强调美国将在尊重菲律宾人的信仰和传统的基础上 ,为菲律宾带去仁慈的
文化与公平的正义 。这一决议反映出美国
A.向全世界输出文化 B.致力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国际秩序
C.加速了现代化建设 7.借仁义的名义对菲律宾进行殖民
【高一第二次月考考试检测卷 .历史 第 2页(共 1页)】 6213597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 ,第 17题 14分 ,第 18题 12分 ,第 19题 14分 ,第 20题 12分 ,
共52分。)
19.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4分)
材料一
15世纪1D年代 ,在帝国斜阳里 ,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士大夫开始从求购"坚船利炮,中 寻求新路 。1813年 ,李鸿章在韩殿甲制造局、丁 日 昌制造局等基础上筹建江南(机器)制造 局 ,并不断扩充 ,至甲午战前 ,无论规模还是生产设备 ,均为国 内乃至亚洲机器制造局之冠。 其产品主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 ,中国第一 台明轮蒸汽军舰"恬吉号,也由其制造 。 江 南制造局每年享有经费 2D~9D万两不等 ,主要用于向西方采购机器、原材料及聘请洋技工 等 。除了单纯的制造外 ,江南制造局附设有翻译馆、广方言馆等 。其中翻译馆 ,在 6D余年间 翻译出版了 112种欧美书籍 ,另办有约 2D种辑刊 。广方言馆不仅是晚清历时最久、出书最 多、影响最大的西书出版机构 ,其衍生的兵工学堂也是中国设置最早的兵工学堂。
—摘编自孙晔飞 陈娜《江南制造局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153D年 1 月 ,毛泽东、周恩来在莫斯科同苏联政府领导人会谈 ,并商定苏方援助中国建 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 ,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载货汽车工厂 。随后 ,我国提出了建设独立自 主的机器工业 ,讨论了建设汽车制造厂的议题 ,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工厂设计 。1531 年 9 月 12日 ,国产第一辆解放牌 CA1D型 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胜利下线 ,标志 着中国自 己不能制造汽车历史的结束。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江南制造局建立的背景及其特点 。 (8分)
(6)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发展相比江南制造局的有利条 件并分析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的历史意义 。 (1分)
1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6分)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城镇均被城墙所包围 ,而防卫城墙的存在 ,既意 味着城市与乡村(庄园)的区别 ,也为城市生活提供了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安全保障 。 市场作 为商人的经营场所 ,也是城市最主要功能的表征 ,还是城市存在的前提和城市生活的重心所 在 。市民作为城市的创建者 ,也是城市生活的主体 ,没有市民就没有城市 ,也就没有城市生 活本身 。法庭是市民和城市生活的司法保障 ,市民通过创立自 己的特别法庭 ,可以摆脱其所 属审判管辖区域的领主法庭的繁复和束缚 。作为"市民阶级的合法身份,的标志 ,自 由"不仅 是一种个人的特权 ,同时也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与发展》
【高一第二次月考考试检测卷 .历史 第 4页(共 1页)】 6213597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大多由国王和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 ,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 的 自治权和其他特权 。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进入城市 ,这些特许状在一 定程度上对封建领 主权予以限制 ,因此 ,特许状在本质上是西欧封建制度下反对封建领主统治的一 面进步的旗 帜 ,国王与城市通过一种软性的合作以达到互惠的 目 的 。通过授予特殊的法律、特权和习 俗 ,中世纪的特许城市在法律上和制度上与周围农村地区的村庄和部落分离开来了 。 而且 特许状的颁发使城市率先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在城市法律制度的保障下进入顺利发展的轨 道 ,这就必然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并为西欧封建社会过渡到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物质前提和条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西欧早期城市兴起与发展的表现 。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城市特许状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 (6分)
19.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4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 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新的资本主义关系在 封建社会内部的萌芽和发展 ,促使同这一 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 。人文 主义者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号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 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由的权利 。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 ,用个性 解放反对宗教的桎梏。
—摘编自吴稚平《"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隐晦 ,他们已明确把反对教会提高到 自然神论和无 神论的高度 ,启蒙思想家指引着人们前进的道路 ,使人们的信仰由神学转向科学 ,由迷信转 向理性 。启蒙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对欧美 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启蒙运动为西方后来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最终使西方国家走进现代文明发达国家行列。
—摘编自朱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
【高一第二次月考考试检测卷 ·历史 第 5页(共 6页)】 231597D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并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 主义思想的特点 。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 ,启蒙思想家主张上的改变 ,并简 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作用 。 (6分)
20.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12分)
材料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 ,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 ,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 ,把一切 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 ,资本便揭开了向世界规模 发展的序幕 ,国际贸易开始从过去地域性的洲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 非洲、亚洲、美洲及大洋洲 ,而在资本夺取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相对剩 余价值及其生产的武器— 大机器工业 。 工业革命以其创造的巨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 件 ,在开拓市场、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殖民主义体系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工 业革命的完成使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商品流向世界各地 ,世界各地资金、原料又汇聚 到工业发达国家 ,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林钧海 李建军《论工业革命在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 。 (要求:论题明确 ,史论结合:表 达成文 ,论述完整:逻辑严密 ,条理清晰。)
【高一第二次月考考试检测卷 .历史 第 6页(共 6页)】 231597D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检测卷·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2.C3.A4.D5.D6.C7.B8.A9.C10.B11.A12.D13.C14.A15.B16.D
17.(1)背景:“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及洋务运动的兴起:两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太平天国运动
后,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西方工业文明的不断传入。(4分,任答两点即可)特点:屈于官办企业:发展速度
快,生产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对西方的依赖程度较深;影响深远。(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人民建设新国家的热情高;土地改革、“三
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相继开展,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援
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4分,任答两点即可)历史意义:使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为国
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莫定了基础。(2分,言之有理即可)
18.(1)表现:城墙的出现;城市生活的前提与保障一市场的形成:城市市民阶级的兴起;城市法庭的建立:自
由思想的兴起与传播。(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封建领主权力:推动王权的强化;将城市和农村地区隔开;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法
律保障;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6分,任答三点即可)
19.(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世纪教会对人们的压迫;古典文化遗存的影响。(4分,
任答两点即可)特点: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欲主义。(4分)
(2)改变:主张无神论,从对人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2分)作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
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指导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传播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推动了人们思想
的解放。(4分,任答两点即可)
20.示例:
论题: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2分)
阐述:一方面,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由相对孤立
到密切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17世纪,伴随西欧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以拓展。世界
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扩大促使技术变革势在必行,
18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市场的急剧扩大,产品供不应求,促使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进行
技术革命,运用大机器生产。另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
产阶级征服世界的实力增强,为寻求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以倾销商品,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凭借坚船利炮把亚
非拉大多数国家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同时交通工具的革新和铁路的大量修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
系。这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8分)
总之,世界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而工业革命又推动了世界市场不断拓展。(2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的情给分)
【高一第二次月考考试检测卷·历史参考答案】
23159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