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华池县第一 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学
注意事项 昌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分,考试时间 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o
3.本试卷命题范围:选· 择·性·必·修·2+· 选· 择· 性·必·修·3·(第·1章· )·。· · · · · · · · · ·
一、单项选择题 昌本题共 1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 3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o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的变化 ,叙述错误 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波动、增长或下降等类型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引起的
C.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 ,出生率几乎等于死亡率
D.在自然界中 ,种群数量的增长一般呈.J"型曲线
2.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 ,相对封闭的自然湖泊 ,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 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 ,结果如下表 。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人成年) , 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人老年)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A.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 ,常用标志重捕法
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稳定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 ,使该鱼的性成熟推迟 ,则该种群的出生率会更高
D.适度捕捞大鱼该鱼种群年龄组成将变为增长型
3.如图为某食物网部分营养级能量去向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次级消费者都处于第三营养级
C.a=b+g
【高二期中 .生物学
B.分解者可能是某些动物或细菌 D.b=①+②+③+f
第 1页(共 6页)】
8120B
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图中 A是生产者 ,B、D、E是消费者 ,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
C.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C到 A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5.生活在潮间带的滨螺常以小型绿藻浒苔为食 ,如图表示该潮间带中的藻类物种数与滨螺密度 的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推测滨螺可能会改变潮间带中藻类的优势种
B.随着滨螺密度增加 ,浒苔密度将先增加后下降
C.滨螺的捕食作用提高了潮间带中物种的多样性
D.浒苔中有机物的能量会有 10%~20%进人滨螺体内
6.某自然保护区内共同生活着两种鼠科动物:社鼠和中华姬鼠 ,它们均主
要以嫩叶及种子为食 ,在春季还辅以部分土壤昆虫为食 。林中的普通蔫
以鼠类为食 ,社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 1所示 ,图 2为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 沿海拔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 ,两者的 K值在2016~2019年间均逐年降低
B.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 K/2值时 ,种内斗争最激烈 ,种群的增长速率也最大 C.在夏秋季 ,如果普通蔫体重增加 1kg,则最多需要消耗100kg植物
D.该地区小型地栖鼠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中度海拔种群密度一定大于低 海拔
7.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 ,目前已退耕还湿 46万多亩 。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可因地制宜建设成公园做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 值的体现
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 ,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 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
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刁子鱼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 ,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数量更多 8.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 ,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 ,后者再交给
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 ,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 ,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 巢穴中.养殖,真菌 。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 ,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 。切叶蚁体表覆 盖一层链霉菌 ,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 。 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A..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
B.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C.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之间可以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高二期中 .生物学 第 2页(共 6页)】 8120B
D.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共同(协同)进化的结果
9.研究人员根据某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当地农田中田鼠种群数量
变化的数据 ,绘制出的人值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开始的 15年间 ,田鼠数量最多的是第 10年
B.5~10年间田鼠数量减少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引起的
C.引人天敌是根据捕食关系而采取的生物防治
D.如果第 25年诱杀雄性田鼠也会起到类似的效果
10.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A.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 B.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
C.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 D.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
11.下列无菌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菌技术的关键是杀灭实验室中所有的微生物
B.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湿热灭菌
C.接种针、接种环等金属用具 ,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部位灼烧灭菌
D.先喷洒消毒液 ,再用紫外线照射可以增强消毒效果
12.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在涂布接种前 ,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 ,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 培养基是否灭菌合格
B.微生物纯培养时 ,为了得到单菌落 ,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C.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一种菌类
D.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13.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基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配制培养基时必须要使用无菌水作为溶剂
B.固体培养基通常需要添加琼脂作为凝固剂
C.分离尿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中只能添加尿素一种氮源
D.培养基中的成分可能同时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
14.用农作物秸杆等纤维质原料生产的乙醇 ,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 ,从而可以减少对石油资源 的依赖 ,如图为生产燃料乙醇的简要流程 ,据图分析 ,错误的是
. .
A.微生物 A和微生物 B所利用的碳源相同
B.图中过程②常用的微生物 B是酵母菌
C.要得到微生物 A,最好选择富含纤维素的土壤采集土样
D.微生物 A为异养型 15.如图是谷氨酸的发酵装置 ,关于该发酵罐结构与功能叙述错误 的是
A.3、6处是发酵罐夹层中水的进出口 ,水在发酵罐夹层流动的作用是 冷却
B.谷氨酸发酵过程中 ,当培养液呈中性或弱碱性时 ,会积累谷氨酸
C.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制备适合发酵菌种生长的培养基 D.1为观察孔 ,可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和产品形成
【高二期中 .生物学 第 3页(共 6页)】
8120B
二、不定项选择题 昌本题共5小题 男每小题 3分 男共 15分o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男有的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 男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男全部选对的得3分 男选对但不全的得 1分 男有选错的得 0分o
16.下列关于某地一个哺乳动物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生殖期性别比率越接近 1 :1.种群的出生率越高
B.动物的繁殖能力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C.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D.若该种群迁人大量个体 .年龄结构可不发生改变
17.关于营养级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B.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5个
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有几个营养级
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基础
18.某研究机构调查了一段时间内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 其中 A、B、C、D分别代表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 .GP代表各营养级的同化量 .X 代表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能量类型 营养级 GP X R
A 25.2 6.7 18.5
B 3.9 0.8 3.1
C 214.3 78.5 135.8
D 1678.6 635.7 1042.9
分解者 369.8 50.1 319.7
(注:表中能量数值单位为:108kJ/(m2 .a))
A.表中 R应代表各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其中一部分会流向分解者
B.该时间段内 .流人该生态系统总能量为289.8×108kJ/(m2 .a) .次级消费者流向三级消费者 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5%
C.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可用 D→C→A→B来表示 .由 GP数值可知 .能量传递逐级递减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该时间段内此生态系统的有机物总量是增加的 .且每个营养级能量
的去向中 R所占的比例最大
19.如图 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
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箭头可表示各成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B.b 中 CO2含量增加将会加剧温室效应
C.c1 的同化量越大流向 c2 的能量就越多
D.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20.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 。某工厂产生的 废水中含有苯酚 .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 .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 的细菌菌株 .如图为实验室的部分操作步骤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培养基中应加人苯酚作为
唯一碳源
B.步骤 ④中用接种环划线时不要划破
培养基 .接种后的平板需倒置培养
C.灭菌处理后的土壤样品经 ②③④步
骤操作后可获得纯化的苯酚降解菌菌落
D.将筛选得到的菌落单独培养 .测定培养基中的苯酚浓度 .获得高效苯酚降解菌
【高二期中 .生物学 第 4页(共 6页)】 8120B
三、非选择题 昌本题共5小题 :共 5分o 21.(10分)在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中 ,某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 5种不同生物 A、B、
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 内 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m
(1)据表推测 ,这 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营养结构为 (用表中字母及箭头表 示),E 的杀虫剂含量 m的范围是 。
(2)若C中的能量不变 ,将B的食物比例由C :E=1:1调整为 3 :1,能量传递 效率按20%计算 ,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
(3)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 ,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 4 种成分 ,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过程有 (填序号)。
(4)若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 ,对其中个体较大、种群数 量有限的小动物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 。
22.(10分)为了恢复生态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着力推进退耕还草生态工程建设。在退耕还草过程 中 ,草原植被的优势种发生如下变化:1~2年 ,狗尾草等;3~6年 ,羊草等;7~8年后 ,贝加尔针 茅。10~15年后恢复形成稳定的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回答下列问题:
(1)退耕还草的第 7~8年内 ,退耕区域的贝加尔针茅的年龄结构属于 。
(2)退耕还草工程改造过程中草原群落发生了 演替 ,随着演替的进行 ,该草原群落 的 将增加 。15年后的贝尔针茅草原群落 (填"是"或"不是")顶极群 落 ,理由是 。部分地区在退耕时种植了梭 梭树等树木 ,经过短短几年的培育 ,耕地演替成了初具规模的防护林 ,这种现象说明人类 活动可以改变 。
23.(13分)鄱阳湖候鸟保护区面积约 22400公顷 ,由大湖池、蚌湖等 9个湖泊及周围湖滩湿地 组成 ,是鸿雁、白鹤等候鸟理想的越冬地。
(1)保护区内不同的湖港、湖湾中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这 (填能或不能)体现种 群的空间特征 ,原因是 。
(2)保护区内水草茂盛 ,动植物资源丰富 ,它们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网),能量流动就是 沿着这个渠道进行的 。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 ,每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中不能被其他生物 再度利用的能量是 ;未利用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 在形式是 。
(3)如表所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连续的三个营养级(含第 一 营养级)的能量分析【单位 :
J/(hm2 .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作用释放量
a 2.00×108 6.25×108 3.60×108
b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6.36×108
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109J/(hm2 .a)。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 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4)保护区内丰茂的水草适当收割后可用于造纸和饲养家畜 ,同时该保护区还是世界上最大 的候鸟栖息地 ,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鸟类爱好者拍照研究 ,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
【高二期中 .生物学 第 5页(共 6页)】 8120B
济效益 ,且该保护区在蓄洪防旱 ,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 以上事实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的 价值。
24.(10分)研究人员以猕猴桃鲜果为原料 ,在酒精发酵阶段通过带皮和去皮两种方法酿制果 醋 ,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对比 ,以探究果醋酿造的新思路 ,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果醋酿制一般是在酒精发酵的基础上再进行醋酸发酵 ,其中的原理是
。
(2)发酵罐液面平静无气泡产生时 ,酒精发酵停止 。再向发酵液中接种醋酸菌并在 条件下继续发酵 ,此阶段发酵液 pH的变化趋势为 。
(3)猕猴桃含有的多酚、黄酮具有减肥降脂、降血糖的功效 ,发酵后其含量直接关系果醋的品 质 。研究人员测定了带皮发酵和去皮发酵前后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 ,结果如图所示:
上述实验结果说明 (带皮/去皮)发酵可作为果醋发酵的新思路 。请综合上述实 验结果及你对发酵成本的考虑阐述理由 。 (答出二点即可)
25.(12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 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 A、磷酸盐 ,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 ,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 A的细菌(目的 菌) ,实验的步骤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人化合物 A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
(3)培养若干天后 ,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 A含量 的培养液 ,接人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 养 ,使"目的菌,的数量 。(两空均填"增加,或"减少,)
(4)转为用固体培养基培养时 ,先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接种 ,后将接种的平板置于温度为 37℃ 的 中培养。
(5)实验结束时 ,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 ,才能倒掉。
【高二期中 .生物学 第 6页(共 6页)】 8120B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2一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2.C3.D4.D5.A6.C7.C8.D9.B10.D11.D12.D13.A14.A15.C16.BD
17.BCD 18.ABC 19.BCD 20.ABD
21.(每空2分)
+*D→A
(1)
5m31
(2)1.5
(3)③④⑦
(4)记名计算法
22.(除注明外,每空2分)
(1)增长型
(2)次生物种丰富度(1分)是(1分)该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已演替成稳定的群落群落演替的方向
和速度
23.(除注明外,每空2分)
(1)不能(1分)种群的空间特征体现的是同一种群的生物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不同地
段分布不同的种群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2)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5.17511.2%
(4)直接和间接
24.(每空2分)
(1)酒精发酵是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酿醋用的醋酸菌可以将乙醇变为乙醛,再由乙醛变为乙酸。
(2)有氧下降
(3)带皮①猕猴桃成本较高,若去皮发酵,得到相同产量的果醋需要购买更多的猕猴桃:②猕猴桃在发酵
之前,若去皮发酵,还会使用人力或物力对猕猴桃进行去皮处理,多一笔费用:③带皮发酵所得果醋中总酚
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去皮果醋。
25.(每空2分)
(1)选择
(2)化合物A
(3)减少增加
(4)恒温培养箱
(5)灭菌
【高二期中·生物学参考答案】
8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