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武威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2 11:12:58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2.B3.C4.D5.D6.D7.B8.C9.C10.D11.D12.D13.A14.D15.C16.C
17.C18.A19.C20.B
2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食物和空间有限、存在种内和种间竞争、存在天敌等因素抑制兔种群的数量变化(合理即可,2分)
(2)2000波动人类乱捕滥杀、牺息地破坏(写两种,合理即可,2分)
(3)6(2分)
(4)先增后减10一50%
22.(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9分)
(1)次生光照、温度、湿度、微地形等(答两点,合理即可,2分)
(2)存在占据优势
(3)垂直和水平(2分)速度和方向(2分)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食物链
(2)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在夜晚才开放(合理即可,2分)
(3)8第四、五营养级(2分)
(4)竞争和捕食(2分)增加
24.(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
(1)41(1分)a1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该部分能量往往大于用于生长,发育、繁殖所消耗的能量(合理
即可)
(2)同化量(1分)(a+b+c2+d2)/(a1+b+a+d1)×100%
(3)c1十(消费者摄人量中的)粪便量
(4)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其他营养级生物通过捕食直接摄取有机物、利用能
量:对最高营养级生物来说,能量不会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合理即可)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大于消费者
(2)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
(3)糖渣、蚕排泄物等废弃物(2分)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分)
(4)循环整体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参考答案】
232668D(


1
2
3
4
5
马齿苋种群密度(棵/
m
2
)
7
8
1
0
8
7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 物
考生注意 :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75分钟 .
一、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 每小题 2.5 分 共 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不属于种群的是
A.某地粮仓中的全部灰仓鼠 B.南京玄武湖中所有的鱼
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D.我国东北长白山北部地区的全部东北豹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麦田中跳喃、呀虫的种群密度
B.调查某园林中古树的数量 ,应用逐个计数法
C.调查趋光性昆虫 ,可用黑光灯诱捕法准确计数
D.采用五点取样法估算某段沿海岸线红树林中秋茄树的种群密度 3.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操场中马齿苋(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
(
.
) (
.
)度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结果显示操场中马齿苋的种群密度约为 8株/m2
B.调查操场的马齿苋应选用五点取样法 ,样方大小宜选取 1 m2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 ,预测所得结果与这次调查完全相同
D.选择马齿苋而非单子叶植物进行调查的原因是马齿苋易辨别个体数目
4.如图为某种群的种群数量和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不
考虑迁人、迁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c点时 ,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如果想一次性获得最大捕获量 ,应在b点进行捕获
C.如果要持续捕获该种群个体 ,应使捕获后增长速率保持在a点
D.图 1 中 K值对应图 2 中 a点时种群数量 ,此时种群增长速
率最大
5.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 .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需借助显微镜
B.若计数室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 ,菌液进行稀释处理
C.用无菌的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D.取样时为避免吸取培养液底部的死菌 ,应用滴管从其上层轻轻吸取
6.下列关于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是稳定不变的
B.群落物种组成不同 ,物种丰富度一定不同
C.一般来说 ,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低
D.调查物种丰富度时 ,若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 ,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
232668D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 第 1页(共 4页)】
7.如图甲表示同一个群落中 .两种不同生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图乙表示图甲两种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
后 .所处的空间位置(a、b表示不同种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图甲和图乙两个时间阶段 .两物种间都存在
着生态位的部分重叠
B.若两物种均为动物 .影响二者空间位置分布
的主要因素是阳光、水分
C.图乙中空间范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种间竟
争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
D.空间位置属于物种的生态位 .此外生态位还
包括占用资源情况、与其他物种关系等
8.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 .正确的是
A.草原群落中的植被主要为草本植物 .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B.种植玉米时 .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 .所以要合理密植
C.由于地形、土壤湿度等原因 .生物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河流间凹容水的部分)分布的植物种类不同 .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9.下列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叙述 .错误的是
. .
A.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次生演替能够形成森林 .初生演替不能形成森林
D.演替达到乔木阶段 .群落中依然存在地衣、苔藓、草本、灌木 10.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 .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迁移 。下图是全球部分山脉
树线海拔高度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研究人员通过样方法调查植被类型 .确定树线高度
B.影响树线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因此赤道附近同海拔地区树线比较高
C.树线上升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有一定的湿润土壤和乔木的繁殖体
D.树线以上分布灌木或者草本植物甚至没有植物存在 .树线以下只分布乔木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消费者能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紧密联系 .形成统一整体
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的能量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分解者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
B.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C.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某些动物如蚯蚓也是分解者
D.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 1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I、Ⅱ、Ⅲ)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 106 kJ)。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 第 2页(共 4页)】 232668D
A.图中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种群Ⅱ→种群I→种群Ⅲ
B.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3.5%
C.图中可以推出种群Ⅱ呼吸消耗的能量为 6.15×107 kJ
D.图中初级消费者的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6×107 kJ
14.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 .为自养型生物
B.以第二营养级为食的是次级消费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食物网越简单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15.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碳元素在甲和丁之间以 C.2形式流动
B.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C.丁为非生物环境 .其中碳元素存在形式只有 C.2
D.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
16.下列关于"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验设计 .错误 的是
A.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 .为自然状态
B.对照组和实验组应该包埋同种等量落叶
C.实验组土壤灭菌的方法为 100℃恒温加热 1 h
D.实验时间为几天甚至几周 .因此要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 17.安徽农业大学茶树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发现 .茶树在受到侵害时会释放"求救信号,—顺 3 己烯醇 .
吸引害虫天敌前来驱避害虫 .同时周边健康的茶树一旦接收到该信号 .就能在体内生成顺 3 己烯醇糖苷
这一"防御武器,并储存起来 .提前激发自身的免疫响应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由题干可得出一条食物链:茶树→ 害虫→ 害虫天敌
B.顺 3 己烯醇是一种化学信号 .害虫天敌和其他茶树可以识别该信号
C.根据顺 3 己烯醇的作用特点可知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
D.提取受侵害茶树的顺 3 己烯醇 .为其他茶树做防虫处理属于生物防治
18.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个食物网如图甲所示 。若该草原由于人为原因 .存在一定程度铅污染 .检测该食物网 中两种生物体内的铅浓度 .结果见图乙(A、B代表不同生物)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该食物网中 .青蛙占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B.碳元素在青蛙和鹰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
C.若检测食物网中全部物种 .生物体内铅浓度最高的是鹰
D.若乙图中 A代表炸蠕 .B可以代表青蛙、蛇或鹰 19.十八大报告正式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列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下列关于人类活
动与生态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人的生态足迹越大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B.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可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C.人口剧增以及人类活动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D.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20.生态工程可以帮助我们构筑健康的生态体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主要违背协调原理
B.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低效益、可持续
C.生态工程应用了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D.在湿地修复过程中 .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体现了自生原理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 男共 50分.
21.(11分)下图甲为某品种兔子引人某岛屿后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图乙是调查的某 20年内当年种群数量与 前一年种群数量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回答下列问题:
(
2
32668D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 第 3页(共 4页)】
(1)由图甲可知 ,该岛屿中兔子的数量不会一直增加 ,原因是 。
(2)该岛屿中该品种兔子的环境容纳量为 只 。1880年以后 ,种群处于 状态 ,如果该种群 长时间处于不利因素影响下 ,比如 (填两种) ,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持续 性的下降。
(3)1840年 ,研究人员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兔子种群密度 。第一次捕获 100只 ,全部标记后放回 ,一个月后 进行第二次捕捉 ,第二次捕获了 60只 ,推算当时捕到带有标记兔子的数量是 只。
(4)由图乙可知 ,20年中该种群数量 (填"增加"减少"先增后减"或"先减后增") ,在调查的第 年时 ,种群数量最大 。第 15年 ,种群增长率为 。
22.(9分)林窗是在森林群落中 ,因上层乔木死亡或人为移除等原因导致林层出现非连续的且具有一定尺度的 林间空隙 。这时候往往最先进人的是杨树、白桦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周围的红松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 繁殖 ,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 ,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物种 。 回答下列问题:
(1)林窗内物种的发展变化过程属于群落的 演替 。林窗下群落发生演替的原因可能 (答两点)的变化。
(2)演替初期杨树和白桦之间 (填"存在"或"不存在")竞争 。红松逐渐代替杨树和白桦是因为其在 竞争中 。
(3)林窗出现将会导致群落的 (填"垂直"水平"或"垂直和水平")结构发生改变 。人为移除或砍 伐也会导致林窗的出现 ,这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 。
23.(10分)如图为某沙漠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 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网是指 彼此交错链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 关系。
(2)该食物网中的第一营养级是 。作为沙漠植物 , 它的结构具有 的特点。
(3)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 ,山狗所处的营养级是

(4)山狗与响尾蛇之间的关系是 。如果蚂蚁 数量减少 ,短期内仙人掌数量将 。
24.(10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内不同组分能量的类型、所占比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 ,阴影 部分表示生长、发育、繁殖所需能量) 。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一处面积可能错误的是 (填图中字母) ,原因是 。
(2)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应该用两营养级之间的 比值表示 ,图中第一、二营 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为 。
(3)图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中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是 (用图中字母和 文字表示) 。
(4)在食物链中 ,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流向不完全相同 ,举例说明: 。
25.(10分)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 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 。 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 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 图中蚕属于生态系 统的 (填生态系统成分) 。
(2)"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不止一种 , 环境遇到一定干扰时 ,仍能保持稳定 ,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一定的 能力 ,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

(3)相对于一般的农业生态系统 ,此生态系统能提高经济效益 , 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了 中的能量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并且合理调整了生态系 统的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 。
(4)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
理 。通过饲养家畜、池塘养鱼、桑叶养蚕提高农民经济收人 ,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 ,主要体现 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 第 4页(共 4页)】 232668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