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2 10:54:50

文档简介

辛集市2023年高二年级下学期 4 月月考
生 物 2023-04
一、选择题(1-32 单选, 33-40 多选)
1.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
A .固体培养基 B .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 .活的鸡胚 D .无菌的牛肉汤
2.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的轻度污染后,通过自我调节和净化作用,一段 时间后能够消除污染,在消除污染的早期阶段,将依次发生下列变化( )
①藻类大量繁殖 ②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③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 ④NH4+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增加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①②③
3 .2019 年 5 月 20 日支付宝蚂蚁森林推出新保护地:守护大圣的花果山——云南德钦滇金丝猴公 益自然保护地, 在这里生活着约 150 只滇金丝猴。滇金丝猴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是世界上生活 在海拔最高处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下列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滇金丝猴生活在海拔最高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滇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
C .保护滇金丝猴实际是从物种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
D .滇金丝猴为关键物种,其灭绝一定会导致该区生态系统崩溃
4.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 CO2 的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 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 呼吸作用 CO2 的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 CO2 的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 CO2 的释 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 CO2 的消耗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以含 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中生物固定的 总能量来表示
C.人工生态系统中 CO2 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 往不符合上图
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
节能力正在上升 5 .罗氏沼虾以绿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科研小组对某湖泊中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如下表(表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 kJ/ (cm2a))。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湖泊中藻类等浮游生物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表水层
B .沼虾同化的能量较藻类少是因为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C .从藻类到沼虾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14.9%
D.碳在藻类与沼虾之间以二氧化碳和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藻类同化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21.2
6.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 )
A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B.植物细胞全能性 C.分离定律 D.基因能自由组合
7.下列信息的传递中, 其信息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发现榆、松寄主后, 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 抑制栎树生长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8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 “物质”的含义及物质循环的特点是( )
A.有机物; 循环性、全球性 B.元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C.无机物; 循环性、全球性 D.元素; 循环性、全球性
9.在生态系统中, 碳在生物群落内流动的形式主要是( )
A .CO2 B.含碳有机物 C.碳酸 D.碳酸盐
10.市场上有一种叫作“手指植物”的工艺品受到很多人的欢迎。这些“手指植物”通常培育在装有彩 色固体培养基的小玻璃瓶中,只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不需要额外补充水分或营养物质, 它们就能在玻璃瓶中生长三四个月之久。下列关于手指植物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手指植物的外植体在移入培养基前应严格消毒 B.外植体在形成愈伤组织前需要充足的光照
C.彩色固体培养基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及植物激素
D.为防止杂菌污染, 培育手指植物的小玻璃瓶必须严格密封
11.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普遍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湖泊的水质持续恶化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B.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小
C.雾霾现象可自行退去,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D.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12.某同学设计了下图三个实验装置验证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将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 放置一段时间, 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含大量的 N 、P 等矿质元素有关
B.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产生大量的 N 、P 等矿质元素
1
D.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
13.科学家研究发现, 植物千里光在未受昆虫危害时, 植物往往只释放少量的组成型挥发物以直接 趋避普食性昆虫;而当其受到专食性昆虫危害时, 则会大量释放昆虫诱导型挥发物,以引诱该昆虫 的天敌前来捕食,达到间接防御专食性昆虫的目的。根据此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两类挥发物的释放与取食叶片的植食昆虫种类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B.植物具备上述防御功能是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与植物共同进化的结果
C.叶片挥发物是一种化学信息, 其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在千里光种群入侵地区,千里光释放的诱导型挥发物含量会显著升高
14.在发酵工程中有关氧气的利用正确的是( )
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 B.微生物能利用发酵液中的溶解氧
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 D.机械搅拌与溶解氧浓度无关
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
B.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
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6.下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脱分化后可形成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B.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
C.融合植物叶肉细胞时, 应先去掉细胞膜 D.叶肉细胞离体培养时, 可以表现出全能性
17.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蝙蝠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取食和飞行,几乎完全依赖于声波
B.某些植物,如莴苣、茄、烟草的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
C. 自然界中,某些植物的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 D.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跟信息传递无关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粪便作为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循环利用
B.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CO2 的形式进行的
C.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彼此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19.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物种与当地物种存在的生物关系一定是竞争关系,引入外来物种会降低当地生物多样性
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C.温室效应会导致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蚯蚓等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不属于生物圈的成分
C.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 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D.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呈负相关
21.制作泡菜、酸菜时, 所用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
A.防止水分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D.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22.下列有关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土壤中微生物进行计数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同稀释倍数的样液至少涂布三个平板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B.将不同稀释度下计算的菌落数求平均值得到较为准确的菌落数
C.本实验需要设置一个不接种的对照组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土壤中真菌的数量比细菌的数量少, 所以真菌的稀释倍数要比细菌小
23.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排放达到峰值)、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 的目标, 体现了全球“碳共同体”中的中国担当。下列叙述错误的
A.全球“碳共同体”体现了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B.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CO2 的形式进行
C.碳循环是指 CO2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返利用
D.低碳生活、使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都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24.下列有关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培养酵母菌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都需要用固体培养基 B.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都需要使用接种环进行接种
25.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划线分离时, 若划线 4 次则需要蘸取菌液 4 次
B.涂布法分离细菌时,要将保存在 50%乙醇中的玻璃刮刀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C.实验结束时, 培养基需要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丢弃
D.用划线法接种在斜面培养基上之后, 就可置于 4℃冰箱中保存
26.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
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2/W1 ×100%
2
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 D .W1≥D1+D2
27.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在无菌且无光的条件下进行
B.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能体现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C.杂种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完成是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
D.植物体的叶肉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经脱分化形成胚状体
28.下图为我国稻蟹共作生态系统结构简图。此生态农业模式能提高水稻产量。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稻田昆虫吃水稻, 水稻同化量的 10%~20%流入稻田昆虫体内
D.河蟹取食老叶、河蟹粪便还田均体现了生态工程原理中的循环原理
29.实验人员利用矮牵牛(2n=14) 的红色花瓣细胞与枸杞(4n=48) 的叶肉细胞, 进行植物体细胞 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将两种植物细胞置于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溶液中处理
B.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均含有 6 个染色体组、62 条染色体
C.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对融合的原生质体进行筛选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育种
30.与下列几种微生物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蓝藻 ④ 烟草花叶病毒
A .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是自养型
B.从结构成分看,①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④的遗传物质中不含胸腺嘧啶
C .从异化作用类型看,①②是异养型,③④是自养型
D .从生态系统中的结构看, ①②③④都是分解者
31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草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 .③中的能量属于草同化量的一部分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D.图中①的值=②+③+④+兔的呼吸消耗
32.下列关于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 .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 和 RNA
C.在果酒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D.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33.下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 3 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 3 个不同的 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 又是种间竞 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34.下列技术或过程与植物细胞工程密切相关的是( )
A.培育玉米单倍体植株 B.培育无病毒的康乃馨花卉
C.月季营养器官的嫁接与扦插 D.培养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
3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操作者的双手和工作台要进行灭菌处理
B.用二倍体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的植株高度不育
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3
D.外植体在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期间,每天必须进行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
36.通过细胞工程技术, 可利用甲、乙两种二倍体植物的各自优势,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 实 验流程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②是融合的原生质体 B .②到③过程中高尔基体活动明显增强
C.可利用电融合法、离心法等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 .④长成的植株需要选择的原因是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等个体
37.下列属于发酵工程应用的是( )
A.利用经基因改造的微生物生产人生长激素 B.利用啤酒酵母酿造啤酒
C.用培养的人细胞构建人造皮肤 D.用酵母菌生产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单细胞蛋白
38.硝化细菌可将氨或铵盐氧化为易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 成有机物。下图为从土壤中分离硝化细菌菌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作该固体培养基时应先灭菌再调 pH B .I 号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
C .要筛选硝化细菌, Ⅰ号培养基的成份应不含 C 源、 N 源
D.接种后的 II 号培养基在恒温箱中通常需要倒置培养
(

)3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单位:J/ (cm2 ·a)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 1250J/ (cm2 ·a)
B.在此生态系统中, 一只狼捕食一只野 兔, 获得的能量只能在 10%~20%之间
C .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2%
40 .图一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 a~d 代表四种动物种群;图二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 A~C 代表能量,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图— 中涉及的食物链是
C.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鼠的 A 中的能量 D.图二中 B 代表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三、综合题
41 图 1 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 2 表示一条食物链中(共 3 个营养级) 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数值单位 104kJ)。回答下列问题:
(1) 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 ,据图 1 分析, 鹰与蛇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__。若能量传递效率为 10%,鹰的食物比例由兔 ∶ 鼠 ∶蛇=1 ∶2 ∶ 1 调整为 1 ∶ 1 ∶2,其他 不变, 则鹰增加相同的能量,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用分数表示)。
(2) 根据图 2 数据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计算第一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
(3) 草原上的枭是鼠的天敌,在枭与鼠的捕食和被捕食过程中,反应敏捷的鼠和视力好的枭均能 很好地生存,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草原上的蝗虫活动猖獗, 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蝗虫中的雄性个体,从而控制蝗虫的种群密度, 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 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42.研究人员欲从土壤中筛选高淀粉酶活性的细菌(目的菌),并对其进行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菌筛选过程中,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除 碳源外,该培养基还含有氮源、水、无机盐和_____ 。 (2)进行微生物菌种纯化时,为得到单菌落,最常用的两种接种方法是_____ 。 (3)从土壤中筛选目标菌时,加_____染色后, 平板上出现了 A 、B 和 C 三种菌落(如图所示)。若
要得到淀粉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应该选择_____ (选填“A”、“B”或“C”) 菌落进一步纯化。经鉴 定 A
菌落为硝化细菌,其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但没有形成透明圈的原因为_____。
(4)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了三种淀粉酶, 其酶活性与反应温度和 pH 值有关(如下图所示),若要选择 一种 耐酸耐高温的淀粉酶进行后续研究,应该选择淀粉酶_____(填“甲”“乙”或“丙”),理由是_____。
51-10 CBDAD BCDBA
11-20 ADDBD DDABC
21-32 DBCDC ABDBB CA
33—40 BC ABD ACD ABCD ABD AC BD AB
41(1) ①. 食物链和食物网 ②. 捕食和种间竞争 ③. 22/13
(2) ①. 不能 ②. 缺少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3) ①.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②. 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来影响出生率,最终降低种群密度
42 (1) 淀粉 琼脂(凝固剂)
(2)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3) 碘液 B 硝化细菌为自养菌,不能产生淀粉酶,能够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4) 丙 淀粉酶丙的最适温度最高,最适 pH 最低,且为酸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