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2 10:59:02

文档简介

辛集市育才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 物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
1、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 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 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羊的呼吸消耗量 B.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 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2、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一氧化碳 D.碳水化合物 3、在微生物学中, 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又能抑制或者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 培养基称为( )
A.鉴别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基础培养基 4、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只能是天然物质
B.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C.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菌种的鉴定和分离
D.培养基只能培养细菌 5、“稻田养鱼”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 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杂草和腐烂的动植物遗体, 排泄粪肥提供有机肥, 翻动泥土又能促进肥 料分解,可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鱼在该养殖模式中只充当初级消费者的角色
B. 稻田养鱼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 该养殖模式的群落组成与普通稻田的没有差异
D. 稻田中鱼的数量增长受食物和生存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及其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蜜蜂通过跳舞告知同伴蜜源的距离和方位,体现行为信息在种群层次上的作用 B.狼通过兔子散发的气味跟踪、捕食兔子,体现化学信息在群落层次上的作用 C.莴苣种子萌发需要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号,体现物理信息在个体层次上的作用 D.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层次,而且是单向地、不对等地传递 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 )
A.具有全球性 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8、家庭制作果酒时,所用的葡萄不能反复冲洗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营养成分的流失
B.避免葡萄皮上的酵母菌被冲洗掉
C.避免葡萄皮中的色素被冲洗掉
D.反复冲洗会破坏葡萄的结构
9、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比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高
B.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
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需在光下进行
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存在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 →草食动物 → 肉食动物→微生物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随食物链逐级递减
C.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可以再次被绿色植物 利用
D.生态系统本身即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不需要外来能量的输入
11、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B 属于分解者,生物群落中的其他生物均可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 B.A 是消费者,C 是生产者,B 位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
C.对 E 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
12、化感作用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通过植物、微生物或残体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对该种植物或 周围植物、微生物等产生间接或直接的有害或有利的作用。香豆素是植物产生的一种具有化感作用 的物质,具有抗有害微生物、抑制杂草的效应。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产生的香豆素属于物理信息
B.香豆素作为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香豆素的释放不利于植物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
D.对植物产生调节作用的信息源只能来自植物自身
13、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下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 其 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 kJ)。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 c/a×100% B. d 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 若在自然水域,如果定时计量,草鱼同化的能量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
第 1 页 共 4 页
D. 草鱼同化的能量分为两部分(h+i)流向分解者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
C. 植食性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可加快物质循环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15、如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作用的范围。 y 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 一范围的大小;x 表示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 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 的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B.在遭到干扰时, x、y 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 y 和x 之间呈正相关
D.TS 越小, 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16、河南省某村庄在插秧不久的稻田中, 每亩放养 200 条草鱼和 600 只青蛙, 人工投喂鱼和蛙, 鱼 和蛙的粪便为水稻供肥;鱼和蛙呼吸释放的 CO2 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 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双赢。关于这种立体种养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水稻、杂草可从鱼蛙的粪便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B.这种立体种养模式增大了流入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统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没有物质和能量的投入,该生态系统也能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濒危物种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食用和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观赏价值属于间接价值
C.新发现的物种具有潜在价值,人们所熟知的生物不具有潜在价值
D.在没有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的情况下,生物多样性也可能改变 18、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 该湖泊内组成食物链的甲、乙、丙、丁 4 个种群各 自所同化的总能量测量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生物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kJ) 1.3×108 2.8×109 5.9×107 4.3×108
A.从 4 个种群的营养关系上看,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除乙种群外,其他 3 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按照生物富集原理,丙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量是最多的
D.在这四个种群中,甲和丁属于竞争关系
19、图 1 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图 2 是相关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 1 中①过程发生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 ②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B. 制作果醋时,氧气充足时通过④过程制作,氧气不足时通过⑤过程制作
C. 利用图 2 装置进行果酒发酵时,充气口和排气口间隔一段时间都需要打开
D. 制作果酒初期菌种进行有氧呼吸,目的是使酵母菌大量繁殖,增加其数量
20、某同学将 1 mL 土壤样液稀释 100 倍, 在 3 个平板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接入 0.1 mL 稀释液, 经适当培养后, 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56、57 和 5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数大约为 5.7×107 个/L
B.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
C.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都是稀释液中活菌数 21、研究人员从青藏高原班戈桥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的细菌(BGQ-6), 该菌对原油的总降解率为 74.14%,且对 60 种烃类有较高的降解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添加石油的普通培养基能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 BGQ-6
B.由单一的 BGQ-6 繁殖所获得的群体称为 BGQ-6 纯培养物
C.可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对 BGQ-6 进行计数
D.一般选择菌落数为 100~300 的平板进行 BGQ-6 菌落计数
22、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利用单一菌种,后者利用天然的混合菌种
B. 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
C. 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D. 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变化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 途径
23、白菜与甘蓝均为二倍体, 染色体数分别为 20 与 18。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的 “白菜-甘蓝”,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和易于储存等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细胞
B.白菜-甘蓝的产生用到了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C.用酶解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四倍体白菜-甘蓝的过程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24、某研究小组将基因型为Aa的某植物(2n)幼苗进行培养, 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据 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4 页
A.图中育种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幼苗甲和幼苗丙均是二倍体,幼苗乙是四倍体
C.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
D.从幼苗乙到幼苗丙的培育过程中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25、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了“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下列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相 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利用离心、电融合等物理方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B. 可以利用高 Ca2+一高 pH 融合法等化学方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C. 利用两种不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得到的细胞类型最多有 3 种
D.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26、科研人员研究了马铃薯茎尖外植体大小对幼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的影响, 结果如图。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脱毒苗所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细胞全能性 B.培育脱毒苗的过程中涉及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C.实验结果表明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成苗率越低
D.根据本实验,培养脱毒苗时茎尖的适宜大小为 0.27mm 27、犬细小病毒(CPV) 单克隆抗体(CpvMcAb) 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 进而 杀灭幼犬体内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 CpvMcAb 的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B.给幼犬注射 CPV 后, CPV 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
C.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直接生产 CpvMcAb
D.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
28、下图为科学家制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的操作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项技术可用于器官的再生研究
B. 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C. 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前景不如胚胎干细胞
29、如图为动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的操作不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B.步骤②中用盐酸溶解细胞间物质使细胞分离
C.步骤③中细胞会在培养瓶底部形成一层
D.步骤④培养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癌变
30、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核移植和克隆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低于体细胞核移植
B. 用于核移植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到 MⅡ期
C. 核移植后形成的重构胚可以直接移入受体动物体内
D. 克隆动物和体细胞供体动物的性状基本相同
31、下列关于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才能获得受精能力
B.小鼠在特定光控周期条件下饲养,注射相关激素有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
C.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没有形态学差异
D.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
32、在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下列生理反应发生的顺序是( )
①精子穿过放射冠、透明带,卵母细胞质膜与精子细胞质膜融合
②精子的核变成雄原核
③精子释放顶体酶
④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⑤透明带及卵母细胞质膜发生一系列的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⑥卵细胞的核成为雌原核
A.③①⑤②④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②⑥④①⑤③ D.③⑤①②⑥④ 33、吴茱萸是一种中药,其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碱(EVO),为研究 EVO 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 机制,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研究发现,EVO 不仅能通过诱导胃癌细胞中 p53 蛋白的表达,使其细 胞周期阻滞在 G2/M 期,还能影响细胞凋亡蛋白 Caspase ﹣ 3 的表达,最终起到治疗胃癌的作用。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培养胃癌细胞,需将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
B.加入胰蛋白酶制备的胃癌单细胞悬液,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C.p53 可能是一种细胞周期抑制蛋白,EVO 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D.患者服用 EVO 后,胃癌细胞中 Caspase ﹣ 3 的含量会增加
第 3 页 共 4 页
二、多选题 (每题 3 分)
3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时要进行消毒、避光处理
B.植物体细胞杂交的优势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的障碍
C.灭活的烟草花叶病毒可以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D.对愈伤组织进行定向诱变可以培育作物新品种 35、牛胚胎工程是指以胚胎移植为基础的一整套胚胎生物技术,该技术有利于充分发挥优良母牛的 繁殖潜力,为优良种畜的大量繁殖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可用外源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B.可将精子放在含有肝素、 Ca2+载体等有效成分的获能液中使其获能
C.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
D.胚胎移植时,供体母牛和受体母牛都必须具备优良的遗传特性
36、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 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 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均为单向传递
B.狼和兔之间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食物链上相邻物种互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 37、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对抗生素有抗性、能高效降解淀粉的微生物, 研究人员利用土壤浸出液进行 了如图所示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X 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B.X 培养基含有淀粉和抗生素, Y 培养基是不含琼脂的液体培养基
C.菌落①可能是硝化细菌,因不能产生淀粉酶所以无透明圈
D.图中降解淀粉最高效的是菌落⑤,可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微生物类型
38、下图为科学家培育克隆猴的基本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对 A 猴卵母细胞去核是为了保证克隆猴的核遗传 物质都来自 B 猴
C.必须将重组细胞培育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植入代 孕动物体内
D.A 猴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促进 B 猴体细胞
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三、填空题
39、甲、乙两种药用植物, 甲含有效成分 A,乙含有效成分 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 A 和 B 的新型药用植物, 设计了下列技术路线,以期获得新型药用细胞杂交植株。
回答下列问题:
(1) 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时, 需要用两种酶处理体细胞, 这两种酶是_________。诱导原生质 体融合常用的化学诱导剂是_________________ 。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 。 (2)图中②和③分别表示杂种细胞培养中细胞的_______和________过程。 (3)从步骤②诱导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到步骤③④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再生植株需要更换新的培 养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成再生植株要进行照光培养,光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下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注射特定的抗原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过程②诱导融合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该过程中区别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用 __________处理。
3.过程 ③ 是杂交瘤细胞 的培养 ,在体外培养 时培养基 中 需要提供一定浓度的 CO2, 目的是
__________。杂交瘤细胞需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____。
第 4 页 共 4 页参考答案
1-5 BACCD
6-10 DDBAB
11-15 BBDAD
16-20 BDADD
21-25 BCACC
26-30 ACDCC
31-33 CAB
34.CD 35.ABC 36.CD 37.BCD 38.BCD
39、每空1分 ,共9分
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PEG(聚乙二醇) 杂种细胞再生成细胞壁
(2)脱分化 再分化
(3)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2分)
(4)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再生植株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分)
40、每空2分,共10分
答案:1.使小鼠产生能分泌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2.细胞膜的流动性 灭活的病毒
3.维持培养液的pH 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