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1 09:34:31

文档简介

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 物 答 案
单项选择题
1-5:D、B、D、C、A
6-10:D、A、A、A、C
11-15:D、D、B、D、A
16-20:C、B、B、C、C
21-25:C、A、B、B、D
26-30:D、D、C、C、B
二、简答题
31、(10分)
(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分)
(2)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分)
(3)虾类减少,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1分)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1分)
(4)自我调节(1分) 负反馈调节(1分)
(5)捕食、竞争(2分)
32、(10分)
(1)生产者(或桑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分) 一(1分) 
(2)分解者(或微生物)的分解(1分) 充分利用了生态系统的空间和食物资源(2分) 
(3)多级(或充分)利用(1分) 较强(1分)
(4)循环原理(1分) 协调原理(1分)
33、(10分)
(1)减少杂菌的污染(2分)
(2)醋酸菌(1分) 平板划线(1分)
(3)18~30(1分) 不能通入O2(1分)
(4)pH试纸 (1分)
(5)葡萄糖(1分)  葡萄糖(1分)乙醇(1分)
(10分)
(1)植物组织培养(1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分)
(2)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1分)
(3) ⑥(1分)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分)
(4) A+B(1分) (A+B)/2(1分) 秋水仙素/低温(1分)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2分)第 1 页 共 5 页
乌鲁木齐市重点中学 2022-2023 学年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 物 问 卷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卷面分
值:100 分 )
(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四章-选择性必修三第一、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肉动物为次级消费者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空气、细菌等
D.分解者为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分别属于( )
A.生产者、消费者 B.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消费者 D.消费者、分解者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般来自光能或化学能
B.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
C.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4、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已知该草原受到某化学物质的污染。叙述错误的是 ( )
A.绿色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础
B.狼和云豹均处于第三营养级
C.鹰能获得野兔 10%~20%的能量
D.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
5、下图是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B、C、D 是丙中四种关系密切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丙、丁中的碳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甲中
B.碳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
C.如果去掉丁,则对碳循环没有影响
D.图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只有 D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B.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河流受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D.可人为利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来调节种间关系 7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主要是水稻和少量杂草,存在的动物有一些昆虫和一些田螺等,其
中田螺以一些就近的水生植物、藻类、土壤腐殖质为食。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完成了碳循环等物质循环过程
B .田螺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被水稻和杂草等植物所利用
C .田螺的生命活动伴随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D .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
8 、如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
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
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乙转变
B .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
C .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
D .生物体的同化量包括用于自身生长繁殖的能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9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越大,人们对环境的影响越小
第 2 页 共 5 页
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C.人口负增长会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 10、生态系统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全球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都 有赖于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 道进行的
B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分解者、生产者或消费者
C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 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D .污染的湖泊使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这种调节是正反馈调节 11、如图是某大学生建立的“稻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周年生产”示意图,其中水稻为河蟹提 供了摄食、隐栖的环境,河蟹则可摄食稻田中的害虫, 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下列正确的是( )
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利用西红柿叶释放的信息素吸引蜡虫的天敌前来捕食属于化学防治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模式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12 、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叙述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
A .建立植物园、禁止采伐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可行措施
B .“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 .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
D .将作物秸秆当燃料燃烧,加快了物质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 13 、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 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 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 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
B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防旱、增加空气湿度,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 .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
14 、如图为某地的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优点是遵循循环原理, 同时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B.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主要体现了生态工 程的自生原理
C.该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开发了可以更新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D.该生态工程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体现了协调原理 15 、为研究稻虾(水稻— 小龙虾)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水稻 单作模式和稻虾共作模式的比较实验。统计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农田中的水稻、杂草、小龙虾等生物及水分、土壤等无机成分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 定性提高
C .小龙虾的引入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 部分
D .与水稻单作模式相比,稻虾共作模式可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成本并使水稻产量增加
16、关于果酒的制作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发酵过程中需要适时打开瓶盖放气, 以防止发酵瓶破裂
B. 先去除枝梗,再用清水冲洗掉污物
C. 果酒制作中使用的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微生物
D. 在果酒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17 、湖北多地民众喜食酸焌米茶,其做法是先将大米小火炒熟,加水煮沸至米粒开花,待凉, 再将其搁置一天以上,让其自然变“酸” ,产生泡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搁置时,应给盛放的容器加盖,避免杂菌污染
B .制作过程中,焌米茶相当于某些菌种的培养基
C .酸焌米茶产生泡沫,是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结果
D .酸焌米茶中一定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大量食用
18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分离并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板划线分离微生物前一般需要将菌液进行梯度稀释
B .细菌的纯化培养通常比霉菌需要更高的 pH
C .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微生物数量是活菌和死菌的总和
D .接种后的平板放置在摇床上倒置培养防止杂菌的污染
19、下图为利用发酵工程制作酱油的流程图,其中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 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所需的蛋白酶、脂肪酶等,该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大豆中蛋白质可为米曲霉的生
长提供氮源
B .米曲霉分泌的酶可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有
机物
C .发酵池发酵阶段应密封进行,酵母菌与米曲霉对氧气需求相同
D .发酵池中两种主要微生物产生的酒精、乳酸可以抑制杂菌生长
20、几百年来,山东淄博王村“酿酒拌醋”的生产制作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故有“山东醋都” 的美誉。如图是王村苹果醋生产加工流程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需要对苹果进行选择、清洗
B .过程②的温度要求低于过程③
C .过程③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 .过程④需要进行调配、杀菌等操作
21、某科研人员利用郫县豆瓣酱为材料筛选高产蛋白酶的霉菌,下列利用平板划线法筛选该菌 株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在每次划线前后都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B .接种霉菌后的培养基必须采用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C .筛选用的固体选择培养基中必须加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D .对筛选的菌株计数时选择菌落数为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22 、医用酒精的浓度是 75% ,关于酒精发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的常用菌种是酵母菌,用酵母菌直接发酵即可产生 75%的酒精
B.摇床培养有利于菌种和营养物质、空气充分接触,常用于酵母菌的扩大培养 C.酵母菌的发酵过程不易感染杂菌与发酵液缺氧、呈酸性有关
D.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为 28℃左右,低于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
23、如图为烟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②应根据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且在避光的环境中进行
B.过程③为脱分化,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对过程①获取的根组织块应作消毒处理
D.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4、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可获得有用的突变体
第 3 页 共 5 页
第 4 页 共 5 页
B.经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形成的幼芽细胞不具有细胞全能性
C.利用茎尖、花粉进行组织培养可分别获得脱毒苗和单倍体植株
D.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的快速繁殖
25、下列关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是植物细胞工程的重要用途之一
B.培养过程中需要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悬浮培养愈伤组织细胞
C.培养的细胞收集后一般要破碎提取有效成分
D.培养的愈伤组织需要经过再分化产生特定的组织细胞后才能产生相关细胞产物
26、下图是对基因型为Aabb 的玉米所作的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 a 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花药离体培养
B.过程 b 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可以得到 2 种基因型的玉米
C.图中过程 a 或过程c、d 能够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c 和 d 分别是再分化和脱分化过程,需要一定的植物激素诱导
27、为了培育菊花新品种,科学家利用二倍体野生夏菊和六倍体栽培秋菊进行细胞杂交, 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通过体细胞杂交得到四倍体植株
B.①过程常选择酶解法去除细胞壁,一般在低渗溶液中进行
C.与②过程有关的细胞器中只有高尔基体比较活跃
D.d 植株含有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的遗传物质
28、“白菜—甘蓝”是利用细胞工程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周期短和耐储藏 等优点。下图是“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育过程中,①②过程常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B.过程③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
C.杂种植物幼苗同时具有两个物种的遗传物质,同时表现两个物种所有的性状 D.过程③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9、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抗病毒的新物种
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产生突变体,不需经筛选即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新品种
C.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紫草宁,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萝 卜—甘蓝”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0、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赤霉素来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愈伤组织由一团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是脱分化的产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绿色开花植物的花药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的基因和体细胞的基因不一定相同
二、简答题 (共计 4 小题)
31、(10 分) 近年来北京通过百万亩造林绿化、郊野公园建设及河湖湿地恢复,拓展了绿色生
态空间。2021 年北京市启动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 5 086 种,其中 70 种为北 京新记录种,包含红脚隼、白头鹎、马口鱼和黑鳍鲸等生物。如图为北京某湖泊部分食物网的 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析,上图还缺少_____________。
(2) 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会产生一些老化的芦苇和菖蒲,工作人员并未将这些芦苇、菖蒲就
第 5 页 共 5 页
地焚烧,而是将它们制作成禽畜饲料,饲喂鱼、鸟等,将禽畜产生的粪便置于沼气池发酵产生 沼气,供人类利用。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由于某种原因湖泊中虾类数量大量减少,但乌鱼的数量并未受到影响,原因是 ____________;从食物网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分析,这说明__________。
(4) 轻度的污染并未造成该湖泊生态失衡,这是因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 能力,维持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
(5) 上图的食物网中草食性鱼类和马口鱼之间的关系有___________
32、(10 分) 下图表示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 ) 在 不 考 虑 人 工 投 入 的 情 况 下 , 流 经 该 生 态 系 统 的 总 能 量 是 。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投入鱼塘,被鱼
等水生生物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 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______________的 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上层为捕 食浮游生物的鳙鱼,中层为食草的草鱼,下层为杂食性的鲫鱼等),从群落的结构分析,这种养殖 模式的优点是 。
(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与种植 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较强”/“较弱)
(4)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 、 。
3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果酒、果醋的制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下图 是利用苹果酒制作苹果醋的发酵装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过程①需要先清洗后切块, 目的是____________。
(2) 过程④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________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 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__________法(填“平板划线”或“稀释涂 布平板”)将其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3) 如果将该发酵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则温度应该控制在 ℃ 。此时装置需要 修改的地方是 。
(4) 在苹果醋发酵过程中,可用 来检测是否有乙酸生成。
(5) 在苹果酒的制作中,提供碳源的物质主要是 ;在苹果醋的制作中,提供碳源的物质 主要是 或 。
34、如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由 ⑤ ⑥ ⑦ 培 育 成 植 株 的 过 程 运 用 的 技 术 手 段 是____________ , 其 依 据 的 原 理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④过程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________属于再分化,细胞发生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番茄细胞内含 A 个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 B 个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 ______个染色体;若采用杂交育种方法成功的话,得到的后代含______个染色体,必须用 ____________来处理幼苗,才能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