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胜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月考 (4 月)
生物试题 (A 卷)
一、选择题 (50 分)
1 .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 ( )
A .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 .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 .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 .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2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 ( )
A .玉米 B .大肠杆菌 C .噬菌体 D .蓝藻
3 .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 )
A .蛋白质 B .DNA C .RNA D .核酸
4 .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已有 n 株高茎,第 n+1株豌豆的表现型 ( )
A .是高茎的可能性大 B .一定为高茎
C .是矮茎的可能性大 D .一定为矮茎
5 .在艾弗里及其同事所做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促使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 菌的转化因子是 ( )
A .R 型菌的 DNA B .S 型菌的 DNA
C .S 型菌的蛋白质 D .S 型菌的多糖荚膜
6 .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能产生四种配子的是 ( )
A .ddTt B .DDtt C .DdTt D .DDTt
7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单用 S 型菌的 DNA 去感染小鼠,小鼠会患病死亡
B .单用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去感染烟草,烟草会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
C .单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这组实验的检测结果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 D .单用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这组实验的检测结果可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8 .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人类探索遗传物质做出了重 大贡献。该实验证明了 ( )
A .DNA 是遗传物质 B .RNA 是遗传物质
C .DNA 和 RNA 是遗传物质 D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9.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表表示四组杂交组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亲本 子一代
组合一 高茎× 高茎 高茎
试卷第 1页,共 6页
组合二 高茎× 高茎 101 株高茎,34 株矮茎
组合三 矮茎×矮茎 矮茎
组合四 高茎×矮茎 89 株高茎、92 株矮茎
A .根据组合三可以判断出矮茎为隐性性状
B .组合二亲本和子一代中的高茎都是杂合子
C .组合四的子一代中高茎豌豆自交,结果和组合二的子一代相似
D .组合一中子一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是因为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10.用纯种的黑色长毛狗与白色短毛狗杂交,F1 全为黑色短毛狗。F1 的雌、雄个体相互
交配,产生的 F2 的表型为:黑色短毛 183 只、黑色长毛 61 只、 白色短毛 59 只、 白色 长毛 22 只。已知这两对相对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关于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布的 分析中,最合理的是 ( )
A .分布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分布在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
C .分布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 .分布在一个四分体上
11.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植物体内缺乏氮元素,其合成的叶绿素会减少
B .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生物分子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C .脱氧核糖参与DNA 和 ATP 的组成
D .真核细胞中,组成核酸的腺嘌呤与胸腺嘧啶数量相等
12.下图为动物 (染色体数目为 2n) 精巢中几个细胞的染色体、DNA 含量相对值。据
图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 .b 细胞中可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b 、d
C .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 、b 、c
D .四分体只可能存在于 b 细胞中
13.下列叙述中,不能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说法提供佐证的是 ( )
A.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
试卷第 2页,共 6页
B .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C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能自由组合
D .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
14.如图 1 所示为某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
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如图2 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基因 A 、a 和基因 B 、b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个亲本与 aabb 测交,子代基 因型为 aaBb 和 aabb ,分离比为 1 ∶ 1 ,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16.如图表示某家族遗传系谱,运用所学知识能排除色盲遗传的是 ( )
A . B . C . D .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兔的长毛和灰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B .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一定相同
C .隐性个体的显性亲本通常为杂合体
D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18.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
①矮茎×矮茎→矮茎
②高茎× 高茎→304 高茎+104 矮茎
③高茎×矮茎→ 高茎
④高茎×矮茎→ 100 高茎+99 矮茎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19.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遗传物质之谜终于被破解。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 著名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试卷第3页,共 6页
A .该实验用含有 32P 和 35S 的噬菌体分别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B .本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检测放射性的强弱来判断 DNA 和蛋白质的作用
C .搅拌是为了使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
D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 DNA 在大肠杆菌体内进行了半保留复制
20.某植物高秆 (D) 对矮秆 (d) 显性,抗锈病 (T) 对易感病 (t) 显性,两对基因位 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对 DdTt 和 Ddtt 杂交后代的预测中错误的是
A .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后代可出现矮秆类型
B .由于基因重组,后代可出现矮秆抗锈病类型
C .由于基因突变,后代可出现 DDdTt 类型
D .由于自然选择,后代的T 基因频率可能上升
21.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链球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
A .R 型细菌感染小鼠后,可在小鼠体内繁殖,会使小鼠患病
B .S 型细菌的染色体 DNA 上存在控制荚膜形成的基因
C .给小鼠注射 S 型细菌的DNA 后,可从小鼠体内分离出 S 型活菌
D .在小鼠体内能完成 R 型细菌转化的前提是存在 R 型活菌和 S 型细菌的 DNA
22.下列关于病毒和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 .硝化细菌中不存在既有蛋白质又有核酸的结构
C .大肠杆菌拟核环状 DNA 上含有控制所有性状的基因
D .肺炎双球菌中由 G 、C 、T 、U 组成的核苷酸有 6 种
23.一个基因型为 AaBbcc 的小麦与一个基因型为 AABbCc 的小麦杂交,三对性状遗传 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则子代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占 ( )
A .1/4 B .3/8 C .3/4 D .5/8
24.玉米体细胞有 10 对染色体,其卵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 )
A .5 条 B .10 条 C .5 对 D .20 条
25.一个 DNA 中有 1000 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20% ,如果连续复制 2 次,参加到复制过程中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中的 C 碱基总数是 ( )
A .600 B .1200 C .1800 D .2400
二、材料解答题 (50 分)
26.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匹栗色公马与一匹栗色母马交配,生了一匹白色
试卷第 4页,共 6页
小马 (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 1)马的毛色中, 白色是______性状。(选填“显性”或“隐性”) (2)白色小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亲本栗色母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 (3)理论上,这对亲本可生出______种基因型的后代,生出栗色小马的可能性为________。 27.图像是某个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 上 DNA 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_____。
(2)在曲线图中,a~b 段 DNA 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在 A、B、C 三图中,与 b~ c 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_____。
(3)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 Y 、y 和 R 、r ,它们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则图C 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
28.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生产了一头棕色母牛。
( 1)若用B 与 b 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遗传因子与隐性遗传因子,该棕色母牛的基因型是 _____ ,上述两头黑牛再次交配产生黑色公牛的概率是________。
(2)要判断上述再次交配产生的黑色公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在一代内进行新的杂交实 验,最好选用该头牛与多头______母牛交配,观察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并预测:若子 代中___________ ,则该黑色公牛是纯合子;若子代中___________ ,则该黑色公牛是杂 合子。
(3)写出题干中这两头黑牛杂交的遗传图解 (需写出配子、相应表型及其比例) _____。
试卷第5页,共 6页
29.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 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此实验中,用 32P 标记的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 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后的上清液中,也具有 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沉淀物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 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 0 ,其原因是_____。
(2) 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 .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
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 ,其原因是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 (填“是”或“不 是”) 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
(3)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
(4) 上述实验中,_____ (填“能”或“不能”) 用 15N 来标记噬菌体的 DNA,理由是_____。 30.某植物的叶色同时受 E 、e 与 F 、f 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 E_ff的个体为绿叶, 基因型为 eeF_ 的个体为紫叶。将绿叶 (♀) 植株与紫叶 (♂) 植株杂交,取 F1 红叶植株 自交得 F2 。F2 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叶:紫叶:绿叶:黄叶=7 :3 :1 :1。
( 1)F2 红叶中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 ,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 (2)有人认为 F1 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导致 F2 出现上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某同学经过思考,认为该观点不成立,他的理由是:如果是 F1 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 配子同时致死,参与受精的雌雄配子都是____种,受精时的组合则为___种,与 F2 出现 上述的表现型及比例不符。于是该同学认定是某一基因型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如果 该观点成立,首先可以排除 ef 致死,理由是___________ 。 (3)进一步研究发现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 的雄配子致死;F2 中绿叶植株和亲本紫叶植 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试卷第6页,共 6页
景胜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月考 (4 月)
1 .C
2 .A
3 .B
4 .A
5 .B
6 .C
7 .B
8 .A
9 .C
10.C
11.A
12.C
13.D
14.B
15.B
16.C
17.C
18.A
19.B
20.C
21.D
22.D
23.C
24.B
25.C
26.( 1)隐性
(2) aa
(3) 3
生物试题 (A 卷) 参考答案
Aa
3/4
答案第 1页,共 2页
27.( 1) 4 A
(2) DNA (染色体) 复制 AB
(3)YR 或 Yr 或 yR 或 yr
28.( 1) bb 3/8
(2) 棕色 全是黑色牛 黑色牛 ∶棕色牛=1 ∶ 1 (出现棕色牛)
(3)
29. 理论上讲,噬菌体已将含 32P 的 DNA 全部注入大肠杆菌内,上清液中只含噬菌体
蛋白质外壳 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DNA 是遗传物质 不能 在 DNA 和蛋白质中都含有 N 元素
30.( 1) 1/7 基因的自由组合
(2) 3 9 如果是 ef 致死,则后代中没有 eeff 个体
(3) Ef Eeff eeFF 或 eeFf
答案第 2页,共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