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201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16 17:5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总复习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4-3-3
1、夏商周三代,西周分封制(以选择题为主)
夏:夏第二代王启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商: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商前期多次迁都,商王盘庚时定都殷,稳定下来。
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大战灭商。
青铜文明:夏商周是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时期,商朝四羊方尊(奇特、精美)和司母戊鼎(最大的)最著名。
分封制内容:p24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①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2、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p38(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大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内容: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触动了旧贵族利益)
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影响: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探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p57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三公九卿制)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经济上: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④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建议,“焚书坑儒”。(禁锢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
⑤军事上:为抵御匈奴,北筑“万里长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修灵渠
意义: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①政治上:接受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③文化上:举办最高学府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④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谋取暴利,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⑤军事上:为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遭受沉重打击,开始西迁。
5、张骞通西域;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司马迁称之为“凿空”)P83
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分别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P82图识记)
西域→中原:葡萄、核桃、石榴、苜蓿 中原→西域:铸铁、凿井、丝绸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促进了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丝绸之路路线图(参照p83图)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分南北两支(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玉门关—葱岭---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 南:阳关----鄯善—于阗—葱岭--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古罗马)
丝绸之路作用:传播了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6、知道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P111)
江南开发的原因:①江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战乱,而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③北方人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④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
7、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p115,鲜卑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①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迁都)
②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官员及家属穿汉服。
④改汉姓,皇族由拓跋改为元。 ⑤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⑥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⑦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鲜卑族逐渐汉化,北魏政权得到巩固,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8、书法:东晋王羲之(“书圣”)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参照p124图)
汉字的演变: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开始(甲骨文)。西周在青铜器上铸刻文字,叫“金文”或“铭文”。西周晚期出现“大篆”。铸刻文字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陈介祺潍坊历史)
甲骨文——大篆——金文(铭文)——小篆——隶书
9、孔子(核心思想“仁”)p46
政治观点: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观点:①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
②注意“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谦虚好学。
③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孔子言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运动)
派别 代表人物 时期 学说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
孟子 战国 “仁政”,可持续发展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正反
荀子 战国 无为而治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战国末期 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兵家 孙子 春秋晚期 《孙子兵法》
四大发明:
造纸术七上p87
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成为“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七下P72)
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七下P73)
指南针:战国“司南”是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七下P73)
中国古代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五年中考真题
【2009潍坊中考】1.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它反映的史实是( )
A.武王伐纣 B.分封诸侯 C.诸侯争霸 D.秦并六国
【2009潍坊中考】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材料一反映了孟子什么观点 (3分)据此,孟子提出什么主张 (3分)
材料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2)材料二中,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 (2分)后世不少统治者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2分)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反映的主要思想。(2分)
【2010潍坊中考】1.《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2010潍坊中考】2.观察右图,其反映的信息包括(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
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0潍坊中考】3.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魏时期,潍坊大地上一位农学家提出:“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他是( ) A.公冶长 B.郑板桥 C.贾思勰 D.陈介祺
【2010潍坊中考】21.(16分)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腾起,纵横万里。如今,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明长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长城沿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历史作用。(6分)
【2011潍坊中考】1.“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科举制 D.推行行省制
【2011潍坊中考】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2012潍坊中考】1.《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 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 D.立行省制
【2013潍坊中考】1.右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墨家思想 B.韩非学说
C.老子论道 D.先师孔子
【2013潍坊中考】3.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2013潍坊中考】21.(16分)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