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区转移 课件(共1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区转移 课件(共1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2 12:2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2022年3月2日,外交部发布了《美国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的历史事实和现实证据》。文章列举大量事实和数据指出,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强制迁移、文化同化与不公正待遇已构成事实上的种族灭绝,完全符合联合国《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关于种族灭绝的定义,而且历经数百年至今仍在延续。美国政府应该放弃其在人权问题上的虚伪和双重标准,认真严肃对待本国国内存在的严重种族问题和罪行。
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的血泪史
在1492年白人殖民者到来之前有500万印第安人,但到1800年数量锐减为60万人。另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1900年美国原住民数量为史上最低,仅为23.7万人。其中,裴奎特、莫西干、马萨诸塞等十余个部落完全灭绝。
自1800年至1900年间,美国印第安人数量减少超过一半以上,占美国总人口数量比例也从10.15%下降至0.31%。整个十九世纪,在美国人口每隔10年就有20%—30%的增长时,印第安人数量却经历了断崖式减少。目前印第安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的人口数量仅占美国总人口的1.3%。
——2022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布《美国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的历史事实和现实证据》
在当时世界‘文明’的国度美国,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来得更加凶残。他们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赏格。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一百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五十镑!
——《世界通史全编》
1814年,美国总统麦迪逊颁布法令,规定每上缴一个印第安人的头盖皮,政府将奖励50至100美元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名将谢尔曼留下一句“名言”:“只有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
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住在联邦地区的美国人,用贪婪的目光注视着那些仍然被印第安人占据的土地。”
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变化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屠杀、奴役以及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是美洲的主人。然而,在今天的美国,印第安人大多聚居在一些偏僻的保留区内。
变化2:大量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三四百年间,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这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据估计,英国一年运往非洲的产品价值100万英镑,而欧洲其他国家为了同一目的也运去了同等数量的产品。这一支出所得的利润非常大,因此,18世纪,象利物浦和布里斯托尔这样的城市主要是依靠这一交易繁荣起来的。……造船厂也忙于奴隶贸易,18世纪末,仅英国就有2O0多艘船从事这种贸易。著名的废奴主义领袖威廉·威尔伯福斯正确地评论道:“利益能给人们的眼睛蒙上一层厚厚的隔膜,即使双目失明也不过如此。”
——《全球通史》
变化3: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已占领美洲大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在伊比利亚人移入美洲之际,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贩卖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纪,英国人、爱尔兰人大举移入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使澳大利亚、新西兰成为以白人为主的国家。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美洲族群变化的影响
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现代拉丁美洲》
欧洲征服者:带来了自认为先进的文化概念。
印第安社会: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 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断。
来自非洲的奴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三者共同形成了新的族群,在世代共同的生活中,形成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美洲族群的现状
由于历史条件差异,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
美国社会的人种结构
巴西很少有欧洲女性,葡萄牙男性非常乐意尽享齐人之福,娶一个美洲女人,同时再娶一个女奴……事实上,在殖民时期的巴西,跨民族、跨种族的婚姻是很常见的,由此代代相传下来,比墨西哥的梅斯蒂索人的混血情况要彻底得多、复杂得多。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18世纪60年代,为扩大英帝国的版图,政府派海军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发现”了澳大利亚,宣布这一“无主”大陆为英国所有。
美国独立战争后英国失败,不能继续在北美关押罪犯,经过长期考虑和选择,1784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地,关押英国罪犯。
1788年1月26日,首批英国罪犯被流放到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这一天,后来被称为“澳大利亚日”,至今仍作为国庆日加以庆祝,但是,对澳洲土著人来说,这一天意味着悲惨命运的开始。
19世纪中期,英国采取移民拓殖政策,使澳大利亚成为自己工业的附庸。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正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
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为了保证族群不灭绝,剩下的塔斯马尼亚土著与殖民者谈判,最后他们离开故土,去了弗林德斯岛。这其中,有一个叫特鲁加尼尼的塔斯马尼亚女子一直在中间协调,特鲁加尼尼就是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纯土著,当包括特鲁加尼尼夫妻在内的约100个土著民一起被转移到弗林德斯岛后,土著民们就开始因为生病或者与捕鲸人产生矛盾而接连死去。特鲁加尼尼的丈夫也死了,她只好嫁给另一个土著民威廉。1871年,威廉去世了,他死后被解剖展览,目睹这一切的特鲁加尼尼痛苦万分,5年后她也去世了,临终前,她请求不要让那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她却被葬在了关押女犯人的地方,并且死后2年还被挖出来,放到博物馆里展览了72年。人们并不知道她临死前怀着怎样的心情,只能看到贴在她身上的标签:最后一个塔斯马尼亚纯种土著。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华工,又被称为“猪仔”,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通常是来自穷乡僻壤的破产平民、无业贫民或渔民,被招工馆等中介公司欺骗或拐卖而置身异国,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作。他们当中不少人因为无法返回中国,而且得不到侨居地的公民权利、无法获得移民资格而客死异乡。
“闽广沿海人民,至南洋各岛谋生,虽已日久,然皆贸易之商贾……二十年来,西人开垦招工,佣值顿贵。于是贩卖人口出洋者,名曰卖猪仔”
——《新加坡风土记》
华工·历史印象
开发美洲 19世纪中叶后,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开发大洋洲 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徐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很多华工后来回国,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纽约唐人街
旧金山中华街
悉尼唐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