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学习目标】
1. 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 运用本课教材文献及相关视频史料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呈现的基本特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3.通过梳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认识其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自1914年8月迄今,大家从未停止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所用掉的墨水、所制造的纸张、所牺牲的树木以及忙碌的打字机,比回答历史上任何其他问题都多。
——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
一、原因篇:易燃易爆的欧洲
重点探讨
战争因何而起?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1、时代背景: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一、原因篇:易燃易爆的欧洲
项目 英 法 美 德
1870年 1 4 2 3
1913年 3 4 1 2
期间工业增速 1.3 1.9 8.1 4.6
殖民地位次 1 2 5 4
材料一 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暨所占殖民地面积位次
材料二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
探究一:材料一、二反映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探究二:材料三反映当时各国的目的是什么?
反映当时存在怎样的社会思潮?
目的 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思潮 狂热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现象: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呈倒挂现象
本质 帝国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19世纪在欧洲扩散并取得胜利;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极端民族主义: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西斯主义就是在这些国家全面危机时期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
2、经济根源: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展开激烈争夺,矛盾激化
3.思想动因:帝国主义各国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盛行
一、原因篇:易燃易爆的欧洲
德
奥
意
英
俄
法
领土争端与殖民地的争夺
巴尔干半岛问题
突尼斯问题
争夺世界和欧洲霸权
贸易摩擦
三
国
同
盟
三国协约
重点探讨
1.战争因何而起?
英国制造的“无畏舰”
1905年,英国开始制造一种新型的无畏战舰,它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战舰。德国知道这一消息后,把原计划修造的大军舰一律改为制造无畏舰。而英国则决定,德国每制造一舰军舰,自己就要添造两艘。英国制造无畏舰12艘,超过了德国的9艘。
4.军事准备:两大军事集团开展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一战背景?主要矛盾激化
一、原因篇:易燃易爆的欧洲
重点探讨
1.战争因何而起?
一、原因篇:易燃易爆的欧洲
重点探讨
1.战争因何而起?
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民族关系复杂……1912年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四国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发动对奥战争,奥斯曼帝国战败……但同盟内部由因所得领土不均爆发战争……两次巴尔干战争为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摘编自人教版选修3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5、地区冲突: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成为欧洲火药桶
6、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时代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外扩张
经济根源: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展开激烈争夺,矛盾激化
思想根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军事准备: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军备竞赛局势紧张
地区冲突: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是欧洲火药桶
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2.性质:
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一、原因篇:易燃易爆的欧洲
重点探讨
1.战争因何而起?
西线
德国对战英法
决定战场
南线
奥军对战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东
线
德奥联军对战俄军
请从空间维度(战场)叙述一战的概况。
为什么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西线
其它
东线
南线
西 线
马恩河战役
(进攻);德国 “速决战”破产
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中国山东;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意大利倒戈;
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
(“索姆河地狱”、首现机枪和坦克)
日德兰海战
(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美国和中国(“以工代兵”)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投降
从时间维度(阶段)叙述一战的进程:
(僵持);战略主动权转到协约国
(胜利);协约国阵营扩大
思考:为什么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思考:为什么西线是决定性战场?
1、交战双方:英法德都是欧洲的强国,西线交战双方是两大集团的核心,实力最强。
2、战争进程:西线英法联合进行了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三大战役,逐渐转入了战略反攻,从而打败了德国,它的胜败决定一战的结果。
3、由于沙俄因为内部革命的原因退出了战争,因此,东线、南线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
同盟国(德奥) 协约国(英法俄)
世界制造业产量 19.2% 27.9%
陆军人数 636万 873万
战争后备力量 1.45亿 2.88亿(包括意大利)
所利用资源 被占有国 本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重点探讨
(二)三个阶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试说明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经济: 德奥集团经济实力处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和人力资源都占优势(主要)
(2)军事:军事战略失误,“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对手实力
(3)国内: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导
致帝国解体;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意大利倒戈(参加协约国),美、日、中等中
立国参战,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二)三个阶段
重点探讨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多月
参战国家 33个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从战争的过程来看,它有哪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破坏强、高新科技广泛应用
相关史料
1.一战给世界造成深重灾难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
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战争中被摧毁的房子
战争中战死的士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殖民体系:
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一跃成为工业强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了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3、国际格局:
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916年英国宣布征兵后,有16500人拒绝服兵役……前线士兵中也有高昂的反战情绪。1917 年5月底,法国西线士兵的哗变扩大,3万多名法国士兵离开战壕,回到后方,……在一个城市 ,哗变者宣布成立反战政府。尽管哗变被残酷镇压,但还是不断扩大。
—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雷马克小说《西线无战事》
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
4、思想观念:
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5、国际秩序:
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对女性:
女性参战社会地位一定程度提高,战后女权运动兴起
7、对科技:
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造福人类的同时,开创现代化战争的先河
一战德国潜艇
一战英军的坦克
一战德军飞机
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妇女被排斥在政治生活和更广阔的就业领域之外,在家庭中处于从属、依附性地位,直到20世纪早期,英国社会仍将妻子等同于家的概念,妇女的社会属性几乎丧失殆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妇女作为一个整体在战争中实现了广泛就业,就业人数从战前的493万上升到1918年7月的619万,战时妇女的工资水平也明显提高。随着战争中大量男子被招募入伍,妇女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她们一度代替了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妇女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摆脱出来,“身影频频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公共领域”,社会生活日益丰富。通过参与社会生活,自由支配个人事务,妇女的自我意识及婚姻自主权利大大增强,对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有了重新认识。
父女生产军火
妇女在军队服役
女权运动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主要内容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
①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
②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
③裁减军备
④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⑤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①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的海军军备;
②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特权;
③“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体现了巴黎和会分赃的实质。
思考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括国家联盟)怎样体现强权政治的特征?
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③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引起德国的强烈复仇情绪
新独立国家的民族矛盾:
“民族自决”原则实际是战胜国按自身利益处理领土问题
极端民族主义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德国挑起新国际争端的温床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
分赃不均引发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
思考:为什么说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一: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的。 ——列宁
材料二: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法军元帅福煦
实质:
积极性:
消极性:
帝国主义国家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
1.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世界从此走向相对稳定;
2.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出现,有利于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
1.该体系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之上的;2.是列强暂时妥协的产物,未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且产生了新的矛盾,具有鲜明的帝国主义特征,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2、国际联盟的建立(1920年1月10日)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是凡—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1)地位:
(2)性质:
(3)宗旨:
苏俄、战败国最初被排斥,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美国未参加,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4)成员:
控制国联 抗衡英法 称霸世界
思考: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根本目的?
(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英法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材料1:国际联盟与其说是国际裁决的一种制度,不如说是维持有利于英国和法国的新的现状的工具。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6)影响:
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思考:举例说明,国际联盟能否带来持久的和平?
材料2: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国际联盟盟约》
(5)实质:
李顿调查团(九一八事变后来到中国)
2、国际联盟的建立(1920年1月10日)
(二)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中国智慧
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方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总书记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2、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3、科技是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
4、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失衡:战争的背景
二、崩溃:战争的进程
三、重构:战后的秩序
1、爆发
2、时间
3、过程:三条战线、三个阶段、特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原因
2、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