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专题11 理清记叙顺序(原卷+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专题11 理清记叙顺序(原卷+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1 14:35:28

文档简介

专题11 理清记叙顺序
1.(2021·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填一填。
【答案】1.被捕(被抓) 被审(庭审) 被害(牺牲)
【解析】1.本题考查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及提取关键信息能力。本题解答时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照时间顺序线索去寻找。
根据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可知,这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文中记叙了“那年春天”局势是严峻的,到“4月6日”父亲被捕,再到“十多天后”父亲被审,最后到“4月28日”父亲被害的事,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2021·湖南邵阳·六年级统考期末)课外阅读。
父爱有多坚硬
①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
②5岁时,他闹着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失色。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
③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即出门。那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应承下来。
④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支撑,另一只手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皱了皱眉,退后了一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茄子迅速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跌坐一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
⑤父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涩涩的,咸咸的。
⑥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那是父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 5 岁时,父亲将他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他得了双百,父亲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陪笑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
⑦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
1.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插叙;作者回忆起充满了父爱的几个瞬间,补充了“我”喉头发涩的原因,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分析】1.考查对文章描写顺序的分析。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者借回忆关于父爱的几个瞬间,补充了“我”喉头发涩的原因,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便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
3.(2021·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课外阅读
月到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 慈祥)。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连续 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qián qiǎn)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趁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jiáo jué)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1.短文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请摘录出相关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时间 “天渐渐黑下来”、“月亮出来了”、“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到高空”、“夜已深沉”。
【解析】1.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从天渐渐黑下来”、“月亮出来了”、“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到高空”、“夜已深沉”这些词语可以体现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
4.(2021·北京丰台·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中国结
一根根线绳自始至终绕来绕去,环环相扣,织成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绳结。因为外形对称精致,色彩艳丽,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的结绳记事,就是通过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来记述生活中重要的事。到了先秦时期,绳结开始出现在衣服上,人们将衣带打结来系牢衣服。唐代以后,绳结由注重实用开始向饰物过渡,绳结饰物在服装上大量运用。到了清代,绳结已经发展成一种工艺品,式样繁多,名称巧妙,展现出了非常高超的水准。
中国结可以用来装饰居室,也可以当作馈赠的礼物,还可以作为佩带的饰物。
中国结有着丰富的含义。“同心结”寓意着夫妻恩爱情深永结同心;“福结”寓意着全家福气满堂,幸福美满:“鱼结”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富足,年年有余;“平安结”寓意着一生如意,岁岁平安;“寿字结”寓意着松鹤长春,长命百岁。
中国结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象征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心愿,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
1.第2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和演变”的?( )
A.游览顺序 B.时间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
【答案】1.B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
从“中国结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的结绳记事”、“到了先秦时期”、“唐代以后”、“到了清代”可以看出是按时间顺序来写。
5.(2021·全国·六年级期中)课外阅读。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的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全文三段文字,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时间顺序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分析能力。从文中我们可以找到“大约早上11点钟左右”“赛船过后”“直到晚上”等等表示时间的词,所以由此可见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1.(2021·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②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③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④男人们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⑤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选段按________顺序来写,向读者介绍了热闹的除夕和_______的正月初一。
【答案】1.时间 闲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叙述顺序的理解。通过“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这些词语可以确定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通过选段③和选段④可以知道正月初一时全城都在休息,男女老少们都有自己的活动,充实而快乐,故第二空填休闲或者闲适等。
2.(2021·山东聊城·六年级统考期中)课外阅读。
躺在母亲身边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有时母亲睡着了,但更多的时候她醒着。她醒着,除了起床到阳台上稍微活动一下外,就只好睁着眼躺在床上。母亲大多数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有时候她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眼睛半寸也不离开屏幕地说:“你想点别的事行不行?怎么总想自己的病?”每当这时,母亲就不再说话,但过一会儿,她又开始不自觉地说了。于是,又会惹出我的一顿埋怨。
又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不认识?”母亲好像很不是解,“那说什么呀?”
“反正也无卿,随便说什么也行。”我说。
“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我又聊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
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倍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
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的,害的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我答应着,拉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母亲却又把她的一件羽绒服往我的被子上压,说:“暖气停了,盖一床被子睡着了会冷。”
我说:“我不睡。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母亲惊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啊——暖暖的。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第⑩ 两段运用了哪种叙述顺序?试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插叙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又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也更为突出。
【解析】1.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
插叙的作用有:补充交代了什么内容;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突出人物什么特点,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突出文章中心;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这两个段落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和生病后家人的反应,这是插叙。表现了母亲为家庭、为儿女操劳的辛苦,也表现了孩子们不理解母亲的表现,更加突出了呼唤孩子关爱父母的主题。
3.(2020·新疆伊犁·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葵花田
太阳还未升起,爸爸就悄悄地起了床,拿了画夹,带上写生用的一切用物,循着已散发了一夜现在依然还在散发的葵花香味,渡过大河,去了大麦地。
爸爸穿过大麦地村,又穿过一片芦苇,忽地看到了一片葵花田。这片葵花田之大,出乎意料。爸爸见过无数的葵花田,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葵花田。当他登临高处,俯视这片似乎一望无际的葵花田时,他感到了一种震撼。
太阳正在升起,半轮红日,从地平线上犹如一朵硕大的金红色蘑菇,正在破土而出。这是一种多么奇异的植物,一根笔直的有棱角的长茎,支撑起一个圆圆的花盘,那花盘微微下垂或者微微上扬,竟如人的笑脸。爸爸从未见过如此高又如此粗的秆儿,也从未见过如此大又如此富有韧性的花盘。它们一只只竟有脸盆大小。
这是葵花的森林。这森林经过一夜的清露,在阳光还未普照大地之前,一株株都显得湿漉漉的。心形的叶子与低垂的花盘,垂挂着晶莹的露珠,使这一株株葵花显得都十分的贵重。
太阳在不停地升起。天底下,葵花算得上最具灵性的植物,它居然让人觉得它是有敏锐感觉的,是有生命与意志的。它将它的面孔,永远地朝着神圣的太阳。它们是太阳的孩子。整整一天时间里,它们都会将面孔毫不分心地朝着太阳,然后跟着太阳的移动,而令人察觉不出地移动。在一大片寂静中,它们将对太阳的热爱与忠贞,发挥到了极致。
爸爸一直在凝神观察着。他看到,随着太阳的升起,葵花低垂的脑袋,正在苏醒,并一点儿一点儿地抬起来。是全体。
太阳飘上了天空。葵花扬起了面孔。那些花瓣,刚才还软沓(tà)沓的,得了阳光的精气,一会儿工夫,一瓣一瓣地舒展开来,颜色似乎还艳丽了一些。
爸爸看着这一张张面孔,心里涌起了一种感动。
太阳像一只金色的轮子。阳光哗啦啦泻向了葵花田。那葵花顿时变得金光灿烂。天上有轮大太阳,地上有无数的小太阳——一圈飘动着花瓣的小太。这大太阳与小太阳一俯一仰,虽是无声,但却是情意深长。那葵花,一副天真、一副稚气,又是一副固执、坚贞不二的样子。
爸爸真是由衷地喜欢葵花。
1.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请在文中找到依据,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时间 太阳还未升起 太阳正在升起 太阳在不停地升起 太阳飘上了天空
【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从“太阳还未升起、太阳正在升起、太阳在不停地升起、太阳飘上了天空”可知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作的。
4.(2023·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
但这些容器只能够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水放在火上烧。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堆火煮东西,煮熟灭火后,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些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用铅去涂上一层釉。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怕它烧熔了,就慢慢减去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褪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但很坚硬;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烧熔了,还有一层很好的釉。
这次实验成功后,不用说,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但我必须说,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大家也可以想象,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
1.选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我”在荒岛上___________的经过。
【答案】1.时间 烧陶器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写作顺序的分析。通过阅读,结合“到了第二天早晨”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可知,选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在荒岛发现烧过的陶片十分坚硬、试烧陶器、实验成功这一烧陶器的经过。
5.(2020·江苏扬州·六年级统考开学考试)阅读理解。
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①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②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③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④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⑤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
⑥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⑦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⑧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地当小工。
⑨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⑩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心,并且紧紧地握住它,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1.本文记叙的顺序____________。
【答案】1.时间顺序
【分析】1.本题考查文章的记叙顺序,抓住文章记叙特点辨析即可。
根据“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数年后”等内容可知,本文记叙的顺序是时间顺序。专题11 理清记叙顺序
1.(2021·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填一填。
2.(2021·湖南邵阳·六年级统考期末)课外阅读。
父爱有多坚硬
①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
②5岁时,他闹着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失色。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
③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即出门。那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应承下来。
④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支撑,另一只手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皱了皱眉,退后了一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茄子迅速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跌坐一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
⑤父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涩涩的,咸咸的。
⑥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那是父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 5 岁时,父亲将他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他得了双百,父亲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陪笑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
⑦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
1.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全国·六年级专题练习)课外阅读
月到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 慈祥)。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
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连续 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时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还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到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地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得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qián qiǎn)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娥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趁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子踩个乱七八糟。
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qióng)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jiáo jué)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1.短文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请摘录出相关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北京丰台·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中国结
一根根线绳自始至终绕来绕去,环环相扣,织成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绳结。因为外形对称精致,色彩艳丽,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起源于中国古代先民的结绳记事,就是通过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来记述生活中重要的事。到了先秦时期,绳结开始出现在衣服上,人们将衣带打结来系牢衣服。唐代以后,绳结由注重实用开始向饰物过渡,绳结饰物在服装上大量运用。到了清代,绳结已经发展成一种工艺品,式样繁多,名称巧妙,展现出了非常高超的水准。
中国结可以用来装饰居室,也可以当作馈赠的礼物,还可以作为佩带的饰物。
中国结有着丰富的含义。“同心结”寓意着夫妻恩爱情深永结同心;“福结”寓意着全家福气满堂,幸福美满:“鱼结”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富足,年年有余;“平安结”寓意着一生如意,岁岁平安;“寿字结”寓意着松鹤长春,长命百岁。
中国结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象征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心愿,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
1.第2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中国结的起源和演变”的?( )
A.游览顺序 B.时间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
5.(2021·全国·六年级期中)课外阅读。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的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全文三段文字,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1·六年级单元测试)课内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②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③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④男人们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⑤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选段按________顺序来写,向读者介绍了热闹的除夕和_______的正月初一。
2.(2021·山东聊城·六年级统考期中)课外阅读。
躺在母亲身边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有时母亲睡着了,但更多的时候她醒着。她醒着,除了起床到阳台上稍微活动一下外,就只好睁着眼躺在床上。母亲大多数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有时候她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眼睛半寸也不离开屏幕地说:“你想点别的事行不行?怎么总想自己的病?”每当这时,母亲就不再说话,但过一会儿,她又开始不自觉地说了。于是,又会惹出我的一顿埋怨。
又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不认识?”母亲好像很不是解,“那说什么呀?”
“反正也无卿,随便说什么也行。”我说。
“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我又聊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
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倍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
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的,害的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一样。
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我答应着,拉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母亲却又把她的一件羽绒服往我的被子上压,说:“暖气停了,盖一床被子睡着了会冷。”
我说:“我不睡。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母亲惊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啊——暖暖的。
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第⑩ 两段运用了哪种叙述顺序?试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新疆伊犁·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葵花田
太阳还未升起,爸爸就悄悄地起了床,拿了画夹,带上写生用的一切用物,循着已散发了一夜现在依然还在散发的葵花香味,渡过大河,去了大麦地。
爸爸穿过大麦地村,又穿过一片芦苇,忽地看到了一片葵花田。这片葵花田之大,出乎意料。爸爸见过无数的葵花田,还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葵花田。当他登临高处,俯视这片似乎一望无际的葵花田时,他感到了一种震撼。
太阳正在升起,半轮红日,从地平线上犹如一朵硕大的金红色蘑菇,正在破土而出。这是一种多么奇异的植物,一根笔直的有棱角的长茎,支撑起一个圆圆的花盘,那花盘微微下垂或者微微上扬,竟如人的笑脸。爸爸从未见过如此高又如此粗的秆儿,也从未见过如此大又如此富有韧性的花盘。它们一只只竟有脸盆大小。
这是葵花的森林。这森林经过一夜的清露,在阳光还未普照大地之前,一株株都显得湿漉漉的。心形的叶子与低垂的花盘,垂挂着晶莹的露珠,使这一株株葵花显得都十分的贵重。
太阳在不停地升起。天底下,葵花算得上最具灵性的植物,它居然让人觉得它是有敏锐感觉的,是有生命与意志的。它将它的面孔,永远地朝着神圣的太阳。它们是太阳的孩子。整整一天时间里,它们都会将面孔毫不分心地朝着太阳,然后跟着太阳的移动,而令人察觉不出地移动。在一大片寂静中,它们将对太阳的热爱与忠贞,发挥到了极致。
爸爸一直在凝神观察着。他看到,随着太阳的升起,葵花低垂的脑袋,正在苏醒,并一点儿一点儿地抬起来。是全体。
太阳飘上了天空。葵花扬起了面孔。那些花瓣,刚才还软沓(tà)沓的,得了阳光的精气,一会儿工夫,一瓣一瓣地舒展开来,颜色似乎还艳丽了一些。
爸爸看着这一张张面孔,心里涌起了一种感动。
太阳像一只金色的轮子。阳光哗啦啦泻向了葵花田。那葵花顿时变得金光灿烂。天上有轮大太阳,地上有无数的小太阳——一圈飘动着花瓣的小太。这大太阳与小太阳一俯一仰,虽是无声,但却是情意深长。那葵花,一副天真、一副稚气,又是一副固执、坚贞不二的样子。
爸爸真是由衷地喜欢葵花。
1.这篇短文是按照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请在文中找到依据,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3·六年级课时练习)课外阅读。
但这些容器只能够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水放在火上烧。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堆火煮东西,煮熟灭火后,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些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用铅去涂上一层釉。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怕它烧熔了,就慢慢减去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褪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但很坚硬;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烧熔了,还有一层很好的釉。
这次实验成功后,不用说,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但我必须说,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大家也可以想象,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
1.选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我”在荒岛上___________的经过。
5.(2020·江苏扬州·六年级统考开学考试)阅读理解。
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①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②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③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④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⑤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
⑥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⑦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⑧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地当小工。
⑨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⑩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心,并且紧紧地握住它,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1.本文记叙的顺序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