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专题22 开放型试题(原卷+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小升初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专题22 开放型试题(原卷+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1 14:55:23

文档简介

专题22 开放型试题
1.(2022·贵州遵义·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2022年北京冬奥会
①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
②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发布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冬梦”,以“冬”字为灵感,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的特点。
③2月4日晚,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由张艺谋导演编排的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让全球观众大受震撼。在开幕式上“冰雪五环”破冰而出,破冰寓意打破隔阂、互相走近,大家融为一体。
④2月20日,中国代表团结束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所有比赛项目,共取得9金4银2铜,奖牌数达到15枚。金牌数、奖牌数均创下历史新高。冬奥会“四届元老”徐梦桃、贾宗洋、齐广璞为中国队摘得两金一银,这是坚守的力量;00后小将苏翊鸣、谷爱凌、李文龙、荣格等敢打敢拼,这是青春的风采。传承无处不在,传承与坚守共同书写精彩。贾宗洋那张打了22根钢钉的X光片,让无数网友直呼“心疼”;苏翊鸣称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为国争光”,展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担出。香港《南华早报》评价称,世界期待北京冬奥会改变“冰雪运动的面貌”,中国年轻的选手们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这一挑战。
⑤“非常成功、非常满意、非常安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用几个非常“形容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数个热搜,无数帧画面,无数次感动,从奥林匹克风劲吹的北京。向全世界传递着和平、团结和友谊。
1.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队伍里,有不少是和谷爱凌、苏翊鸣、李文龙一样的00后。他们初登国际大赛舞台。便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吸引世人关注,用实际行动和不俗成绩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新时代青年,要继续在新时代里继续奋斗,好好学习,将个人发展与祖国、社会需要结合,让自己的所学所做落在贡献社会的实处。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综合实践能力。
根据第④自然段句子“00后小将苏翊鸣、谷爱凌、李文龙、荣格等敢打敢拼,这是青春的风采。传承无处不在,传承与坚守共同书写精彩”“苏翊鸣称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为国争光’,展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担出”可知,00后的运动员们身上鲜明体现着“奋斗的一代”的时代特征,他们敢打敢拼、敢于挑战,将努力奋斗作为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主要途径。在作答时,可以从他们精神对自己的激励谈一谈。
2.(2022·山东临沂·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中国魂
①精卫填海,何等的坚毅;愚公移山,何等的执着;后羿射日,何等的勇敢;大禹治水,又是何等的睿智!中华民族的这些远古神话比古希腊的神话更充满着创业的悲壮和人间的真情,蕴含着人定胜天的哲理。
②一代又一代,有海浪淘不尽的风流人物,有黄河冲不垮的丰功伟绩。不必惊讶屈原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与坚忍,不必钦佩(1)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胸怀与悲怆,不必喟叹(2)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与洒脱。这处处表现出中国人的灵魂。
③自古以来,中国人有天下为公的理想,有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风亮节;中国人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处世哲学;中国人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中国人更有重整江山再造日月的雄心。
④这一切,在中华民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得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就说过:“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是的,中国人的脊梁虽然表现得那样平凡,那样朴实,但却不乏精神的充实、思想的崇高。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奥运赛场上嘹亮的国歌一次次响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说明了奋发图强的激流永不停息。它正折射出所有中国脊梁的光彩!
⑤这就是我们的国魂,这就是我们不屈的国魂,我们千年不衰的国魂!
1.读了这篇短文,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最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国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而那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和不可磨灭的中国魂,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解析】1.本题考查了主观性应答能力。
结合文章内容与阅读的感受谈即可。示例:中国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底蕴,而那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和不可磨灭的中国魂,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3.(2022·广东深圳·小升初真题)课外阅读。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①少年时期袁隆平曾目睹家乡闹饥荒的情景,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一天,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支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烙印在他的心中。
②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第二年,“鹤立鸡群”的种子长出的稻子并不好,高高矮矮,参差不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鹤立鸡群”是有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天然杂交水稻属于偶然现象,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充满了干劲。
③1964年6月下旬,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湖南安江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找之旅,因为在强光下观察效果最好,所以袁隆平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他肩上斜挎着一只标本夹,右手一只镊子,左手一个放大镜,一朵一朵地观察稻花。串串汗珠不断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身上的白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变得有些发黄,只见他不时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着又低头沉入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在他眼里,除了田野里那些正开得洋洋洒洒的稻花,世间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复存在。
④一天,两天,三天……十三天过去了,袁隆平大海捞针般的寻觅毫无进展。他拖着疲意的身子,好不容易走到田头的苦楝树下,靠在树干上,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他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妻子埋怨他:“你不要命了。”他笑着说:“命还是要的,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再不抓紧,过几天扬花季节就要结束了”。
⑤十六天后,袁隆平在勘察第6400株稻穗时,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但太少了,不够做试验,袁隆平继续寻找。
⑥1965年夏天,袁隆平又找到了5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他把这些稻株视如珍宝。春天来了,他在试验田里亲自耕耘,亲自播种,陪伴秧苗茁壮成长。好多年过去,试验仍然没有成功。袁隆平没有放弃,决定去荒野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
⑦1970年10月,袁隆平团队才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后来,这林野生水稻被取名为“野败”,成了杂交水稻的好妈妈。
⑧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1979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中国,现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数百万公顷,杂交水稻的研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⑨因此,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也名扬中外,这个一生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从没忘记那个美丽的“禾下乘凉梦”。
1.为了寻找一株雄性败育株,袁隆平爷爷整整花了十六天的时间,勘察了6400株稻穗,顶着烈日,甚至疲惫地晕倒。玲玲同学认为他这样做非常不值得,请联系上下文,尝试用几句话说服玲玲。
我认为袁隆平爷爷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袁隆平、屠呦呦等获得“共和国勋章”。阅读下面这则颁奖辞,结合选文,给袁隆平爷爷写一则颁奖辞。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青蒿素的研究,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野败”的研究成功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万千苍生
颁奖辞:30年埋头苦干于田间,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的发现,“野败”的研究成功,终圆禾下乘凉梦,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1.本题考查开放性题。
通过阅读全文,从句子“1979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中国,现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数百万公顷,杂交水稻的研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可知“野败”的研究成功,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让中国人不再发生饿死的问题,袁隆平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万千苍生,因此,我认为袁隆平爷爷这样做是值得的。
写颁奖辞时,要仿照例句的结构与内容,抓住时间,主要成就来写,如:60载岁月,他始终怀揣同一个梦想: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昂一样长,颗粒像玉米一样大,我在田里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凉他就是袁隆平,用自己朴素的追梦之旅圆世界的无荒之梦想,让生命兴隆,天下太平。
4.(2022·广东韶关·小升初真题)仔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了不起的杂交水稻
①那年春季,粮食很缺,普通人家都要吃野菜树叶。春天,最早出土的,是一种名叫老鹄锦的野菜。与此同时出土的是苣荚菜,就是那种有很白嫩的根,带一点苦味的野菜。但是这种菜,不能当粮食吃。在大荒之年,我吃过杨花。就是大叶杨春天抽出的那种穗子一样的花。这种东西,是不得已而吃之,并且很费事,要用水浸好几遍,再上蒸锅,味道是很难闻的。在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们,是为饥饿驱使。他们漫山遍野地跑着,寻找着。灾荒的那些年,人民的遭遇是异常悲惨的。
②在遥远的非洲,人们也面临着大规模饥荒。在这场灾难中,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单在索马里,就有一半以上的儿童严重营养不良,孩子虚弱得连哭都哭不出来,平均每天就有六个婴儿夭折。在索马里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群迁徙的难民,他们从一个难民营迁徙到另一个难民营,没有别的目的,就只不过是想要得到他们最需要的食物!
③袁隆平年轻时就曾经历过孙犁在《度春荒》中描写过的这些画面,也目睹过类似非洲难民的遭遇。那天,他看到路边躺着饿晕的五个人。这一幕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手里握着一颗种子,另一颗种子也在心中发芽。
④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 年,袁隆平实现三育配套,成功育成杂交水稻。1976年至1988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为12.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1000亿千克以上。中国人民再也不用为了粮食发愁。2010年,袁隆平带着他的团队来到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两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8吨,比当地品种增长100%到300%。
⑤袁隆平与他的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世界21%的人。
1.袁隆平先生曾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下面是组委会写的颁奖词。结合文章和颁奖词内容,你想对袁爷爷说些什么呢?
感动中国颁奖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袁爷爷,感谢您然人们远离饥饿,您的坚持不会白费,我定会承接您手中的接力棒,为节约爱粮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延伸,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袁隆平从事的科学研究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第一位,始终把人民最关心的粮食安全作为第一位;他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生命的价值。结合文本,表达对袁隆平的赞美、爱惜粮食的决心,表达学习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做祖国需要的人才,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立志成才。
如:袁爷爷,您好,您虽然离开了我们,您的形象却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您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一生的努力,不但当代人享受到了您的成果,后代人都会享受到您伟大的成果。您的两个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我们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像你一样有真才实学,做出努力,去实现您那两个伟大的梦想。
5.(2022·陕西西安·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母亲的纯净水
每逢体育课,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便激烈的运动之后,畅饮一番。
跟大家一样,李兰也会带上一瓶。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母亲就把一瓶纯净水拿出来,递给李兰。接过这瓶水,看着母亲慈爱的面容,李兰心里总会莫名地难过起来。她知道一个她不能揭开的秘密!还好,她总能很快回过神来,坚定、信任又略带感激地对母亲说:“谢谢妈妈!我走了。”
一次体育课,同桌没带纯净水,李兰犹豫了一下,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咦?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呀!”同学喝了一口,疑惑地说。“怎么会?”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这瓶盖怎么没拧断就能打开呀?”“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像是凉白开!”一个同学尝了一口说。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
同学们都走开了,李兰自个儿愣了一会儿,突然把那瓶水扔得远远的。“是的,是凉白开!”她在心里叫道。她快哭出来了。同学们说的她自己早就发现了。那是母亲的秘密,也是自己的秘密,一直压在她心头。现在她实在受不住了,她要一下子把这委屈抛得远远的。
“我带的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门,她就气鼓鼓地问母亲。“是。”母亲平静地说,“你现在才知道吗?”“你为什么不跟我说明白?”李兰反问道。“我是怕你爱面子,瞧,你这不是受不了了吗?”李兰哑口无言。“唉,家里不宽裕,妈妈是想省点儿钱。”母亲给她打圆场。她知道,母亲说得对。父亲的厂子不景气,工资不高;母亲几年前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贴补家用。自己是应该为家里节省一些。
“我们是穷,但是穷也不是错呀。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母亲接着说:“不管是穷还是富,攀比、死要面子都不对,都得实实在在地生活。要不,富的也会变穷,穷的还会更穷。”
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对她来说,凉白开才是最值得回味的。她慢慢明白: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物质生活状态。总会有人富裕一些,有人清贫一些。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养成一个宽广的心灵;不限于眼前,更在于未来。
1.“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同意。“穷”只是物质上的一种表现,我们要正确面对,而一旦内心因为物质条件不够优越而产生了自卑就会被贫穷打倒,最终一事无成。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开放性题型。
“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的意思是:如果人因力自己的物质条件不够优越带着消极的态度生活,不愿意展望未而看低自己,来,那才是真正的穷。第一个“穷”的意思是精神上的贫困,眼界狭窄。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第二个“穷”的意思是经济和精神上的贫困,一事无成。
同意,“穷”只是物质上的一种表现,要用正确的心态面对,而一旦因“穷”而产生了自卑和攀比的心里,就会被贫穷所打倒。
1.(2022秋·山东青岛·六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死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文末说到“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生活中,父母也一定是你的榜样,请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父母的榜样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父母在公共场合为老人让座位,给我做了榜样,要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父母的榜样作用,叙述完整流畅即可。
2.(2022·湖南怀化·六年级统考小升初模拟)阅读短文,做题。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怀念袁隆平
①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 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piǎo),而立志学农。
②“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③“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 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 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④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 情怀和担当。
⑤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⑥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⑦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⑧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 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⑨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 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⑩“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本文节选自新华社《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1.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此时,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袁爷爷,愿有您的地方禾下乘凉,一路走好!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惟有珍惜粮食,好好吃饭,守护身边人,做好眼前事,在被需要时体现价值,就是对您最大的缅怀和致敬。我以后一定会努力,不负韶华,做一颗向上的小种子,好好长大!
【解析】1.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袁隆平从事的科学研究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第一位,始终把人民最关心的粮食安全作为第一位;他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生命的价值。结合上下文,表达青年对袁隆平的缅怀、爱惜粮食的决心,表达青年学习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做祖国需要的人才,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立志成才。
示例:袁爷爷,您的坚持不会白费,我定会承接您手中的接力棒,为节约爱粮贡献自己的力量!
3.(2022春·全国·六年级小升初模拟)阅读理解。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地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⑤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⑥我点点头。
⑦“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⑧“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接着,她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 ”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
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母爱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母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但有时你可能感受不到母爱给你的快乐,也许你嫌妈妈的唠叨,认为她的每一句话都是无聊的、烦人的,可我们要学会用心去看待母亲的每一句话,用宽容的心去面对母亲,有时,母亲也需要我们的爱,化解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做一个开心的自己。
【解析】1.考查开放性题。
可以从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等你角度作答。比如:文章标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花为喻,是对母爱的赞美.母爱常常是默默无闻(悄然无声),深沉而美好的。
4.(2022秋·全国·六年级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 :“万老师,报纸来了!”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③炎炎夏日,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⑤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来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⑥儿子 :“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⑦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儿子 :“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⑧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⑨转眼到了八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八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⑩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 :“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如果你就是文中“我”的儿子,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一定感慨万千吧!你想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真是一位勤奋懂事、乐观开朗、踏实自信、礼貌谦虚的人。你勤劳又有抱负值得我学习!
【解析】1.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结合内容理解,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要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时,以第一人称,围绕对这个少年的赞叹和敬佩有序表述即可。
如:这们少年真不简单,原来坚持每天替父亲送报的竟然是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大学生,这么勤劳又有抱负的少年真是让人敬佩。
5.(2022秋·江西萍乡·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理解。
大江保卫战(节选)
①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dī tí)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迅 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得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③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④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lěi lèi)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 振)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⑤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是这样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读完这篇文章,你想对人民子弟兵说点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们的英勇无畏、自我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1.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我们读完文章以后,一定会被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感动,学生据此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6.(2022秋·全国·六年级期末)课外阅读。
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已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做出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枯燥贫乏的文化、物质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林俊德)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释】马兰,一种在被称为“生命绝地”的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段话是授予“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的颁奖词。在颁奖现场,当颁奖嘉宾宣读完颁奖词,如果请你作为少先队代表向代为领奖的黄建琴奶奶献花,你会怎么说?(写出林俊德爷爷的精神,并表达我们学习英雄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我会先向黄建琴奶奶敬少先队礼,说:“黄奶奶您好!我代表全体少先队员向林俊德爷爷致敬!林俊德爷爷无私奉献的精神,淡泊名利、忘我工作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1.考查开放性题。
林俊德对于牺牲个人利益毫不后悔,为自己能为国家和人民尽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做贡献。从对林俊德爷爷扎根边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敬佩,并表达我们学习英雄的决心的角度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7.(2022·贵州铜仁·校考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做题。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怀念袁隆平
①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 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piǎo),而立志学农。
②“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③“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 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 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④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 情怀和担当。
⑤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⑥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⑦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⑧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 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⑨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 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⑩“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本文节选自新华社《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1.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此时,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袁爷爷,愿有您的地方禾下乘凉,一路走好!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惟有珍惜粮食,好好吃饭,守护身边人,做好眼前事,在被需要时体现价值,就是对您最大的缅怀和致敬。我以后一定会努力,不负韶华,做一颗向上的小种子,好好长大!
【解析】1.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袁隆平从事的科学研究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第一位,始终把人民最关心的粮食安全作为第一位;他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生命的价值。结合上下文,表达青年对袁隆平的缅怀、爱惜粮食的决心,表达青年学习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做祖国需要的人才,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立志成才。
示例:袁爷爷,您的坚持不会白费,我定会承接您手中的接力棒,为节约爱粮贡献自己的力量!专题22 开放型试题
1.(2022·贵州遵义·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2022年北京冬奥会
①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2月4日开幕,2月20日闭幕。
②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发布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冬梦”,以“冬”字为灵感,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冰墩墩”将熊猫形象与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的特点。
③2月4日晚,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由张艺谋导演编排的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让全球观众大受震撼。在开幕式上“冰雪五环”破冰而出,破冰寓意打破隔阂、互相走近,大家融为一体。
④2月20日,中国代表团结束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所有比赛项目,共取得9金4银2铜,奖牌数达到15枚。金牌数、奖牌数均创下历史新高。冬奥会“四届元老”徐梦桃、贾宗洋、齐广璞为中国队摘得两金一银,这是坚守的力量;00后小将苏翊鸣、谷爱凌、李文龙、荣格等敢打敢拼,这是青春的风采。传承无处不在,传承与坚守共同书写精彩。贾宗洋那张打了22根钢钉的X光片,让无数网友直呼“心疼”;苏翊鸣称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为国争光”,展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担出。香港《南华早报》评价称,世界期待北京冬奥会改变“冰雪运动的面貌”,中国年轻的选手们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这一挑战。
⑤“非常成功、非常满意、非常安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用几个非常“形容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数个热搜,无数帧画面,无数次感动,从奥林匹克风劲吹的北京。向全世界传递着和平、团结和友谊。
1.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队伍里,有不少是和谷爱凌、苏翊鸣、李文龙一样的00后。他们初登国际大赛舞台。便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吸引世人关注,用实际行动和不俗成绩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山东临沂·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中国魂
①精卫填海,何等的坚毅;愚公移山,何等的执着;后羿射日,何等的勇敢;大禹治水,又是何等的睿智!中华民族的这些远古神话比古希腊的神话更充满着创业的悲壮和人间的真情,蕴含着人定胜天的哲理。
②一代又一代,有海浪淘不尽的风流人物,有黄河冲不垮的丰功伟绩。不必惊讶屈原那“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忠贞与坚忍,不必钦佩(1)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胸怀与悲怆,不必喟叹(2)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放与洒脱。这处处表现出中国人的灵魂。
③自古以来,中国人有天下为公的理想,有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风亮节;中国人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处世哲学;中国人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中国人更有重整江山再造日月的雄心。
④这一切,在中华民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得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就说过:“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是的,中国人的脊梁虽然表现得那样平凡,那样朴实,但却不乏精神的充实、思想的崇高。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奥运赛场上嘹亮的国歌一次次响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说明了奋发图强的激流永不停息。它正折射出所有中国脊梁的光彩!
⑤这就是我们的国魂,这就是我们不屈的国魂,我们千年不衰的国魂!
1.读了这篇短文,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最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广东深圳·小升初真题)课外阅读。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①少年时期袁隆平曾目睹家乡闹饥荒的情景,决心要让人们吃饱饭。一天,他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朋支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烙印在他的心中。
②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发现了一株有230粒稻谷的稻子!他高兴极了,给它取名“鹤立鸡群”。第二年,“鹤立鸡群”的种子长出的稻子并不好,高高矮矮,参差不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鹤立鸡群”是有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天然杂交水稻属于偶然现象,我可以研究人工杂交水稻!”想到这里,袁隆平充满了干劲。
③1964年6月下旬,正是早稻吐穗扬花的季节,袁隆平和妻子在湖南安江农校周边的稻田里开始了寻找之旅,因为在强光下观察效果最好,所以袁隆平总是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走进蒸笼一样的稻田,他肩上斜挎着一只标本夹,右手一只镊子,左手一个放大镜,一朵一朵地观察稻花。串串汗珠不断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身上的白衬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变得有些发黄,只见他不时用衣袖胡乱擦一把脸,接着又低头沉入放大镜下的微观世界,在他眼里,除了田野里那些正开得洋洋洒洒的稻花,世间其他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复存在。
④一天,两天,三天……十三天过去了,袁隆平大海捞针般的寻觅毫无进展。他拖着疲意的身子,好不容易走到田头的苦楝树下,靠在树干上,就昏了过去,醒来之后,他喝了几口水,又走进农田,妻子埋怨他:“你不要命了。”他笑着说:“命还是要的,这条命要跟时间赛跑呢,再不抓紧,过几天扬花季节就要结束了”。
⑤十六天后,袁隆平在勘察第6400株稻穗时,终于发现了第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但太少了,不够做试验,袁隆平继续寻找。
⑥1965年夏天,袁隆平又找到了5株天然雄性败育株。他把这些稻株视如珍宝。春天来了,他在试验田里亲自耕耘,亲自播种,陪伴秧苗茁壮成长。好多年过去,试验仍然没有成功。袁隆平没有放弃,决定去荒野里寻找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
⑦1970年10月,袁隆平团队才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野生稻。后来,这林野生水稻被取名为“野败”,成了杂交水稻的好妈妈。
⑧1973年,杂交水稻研究终于成功了,解决了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1979年杂交水稻首次“走出”中国,现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数百万公顷,杂交水稻的研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⑨因此,人们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也名扬中外,这个一生从未停下脚步的老人,从没忘记那个美丽的“禾下乘凉梦”。
1.为了寻找一株雄性败育株,袁隆平爷爷整整花了十六天的时间,勘察了6400株稻穗,顶着烈日,甚至疲惫地晕倒。玲玲同学认为他这样做非常不值得,请联系上下文,尝试用几句话说服玲玲。
我认为袁隆平爷爷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袁隆平、屠呦呦等获得“共和国勋章”。阅读下面这则颁奖辞,结合选文,给袁隆平爷爷写一则颁奖辞。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青蒿素的研究,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2·广东韶关·小升初真题)仔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了不起的杂交水稻
①那年春季,粮食很缺,普通人家都要吃野菜树叶。春天,最早出土的,是一种名叫老鹄锦的野菜。与此同时出土的是苣荚菜,就是那种有很白嫩的根,带一点苦味的野菜。但是这种菜,不能当粮食吃。在大荒之年,我吃过杨花。就是大叶杨春天抽出的那种穗子一样的花。这种东西,是不得已而吃之,并且很费事,要用水浸好几遍,再上蒸锅,味道是很难闻的。在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们,是为饥饿驱使。他们漫山遍野地跑着,寻找着。灾荒的那些年,人民的遭遇是异常悲惨的。
②在遥远的非洲,人们也面临着大规模饥荒。在这场灾难中,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单在索马里,就有一半以上的儿童严重营养不良,孩子虚弱得连哭都哭不出来,平均每天就有六个婴儿夭折。在索马里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群群迁徙的难民,他们从一个难民营迁徙到另一个难民营,没有别的目的,就只不过是想要得到他们最需要的食物!
③袁隆平年轻时就曾经历过孙犁在《度春荒》中描写过的这些画面,也目睹过类似非洲难民的遭遇。那天,他看到路边躺着饿晕的五个人。这一幕让他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手里握着一颗种子,另一颗种子也在心中发芽。
④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 年,袁隆平实现三育配套,成功育成杂交水稻。1976年至1988年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为12.56亿亩,累计增产水稻1000亿千克以上。中国人民再也不用为了粮食发愁。2010年,袁隆平带着他的团队来到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两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8吨,比当地品种增长100%到300%。
⑤袁隆平与他的杂交水稻喂饱了全世界21%的人。
1.袁隆平先生曾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下面是组委会写的颁奖词。结合文章和颁奖词内容,你想对袁爷爷说些什么呢?
感动中国颁奖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2·陕西西安·小升初真题)阅读理解。
母亲的纯净水
每逢体育课,就有很多同学带着纯净水,以便激烈的运动之后,畅饮一番。
跟大家一样,李兰也会带上一瓶。每到周二和周五中午,母亲就把一瓶纯净水拿出来,递给李兰。接过这瓶水,看着母亲慈爱的面容,李兰心里总会莫名地难过起来。她知道一个她不能揭开的秘密!还好,她总能很快回过神来,坚定、信任又略带感激地对母亲说:“谢谢妈妈!我走了。”
一次体育课,同桌没带纯净水,李兰犹豫了一下,把自己的水递了过去。“咦?你这水不像是纯净水呀!”同学喝了一口,疑惑地说。“怎么会?”她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是我妈今天刚买的。”
几个同学围拢过来:“不会是假冒的吧?假冒的便宜”。“这瓶盖怎么没拧断就能打开呀?”“颜色也有一点儿别扭。”“像是凉白开!”一个同学尝了一口说。大家静了一下,都笑了。
同学们都走开了,李兰自个儿愣了一会儿,突然把那瓶水扔得远远的。“是的,是凉白开!”她在心里叫道。她快哭出来了。同学们说的她自己早就发现了。那是母亲的秘密,也是自己的秘密,一直压在她心头。现在她实在受不住了,她要一下子把这委屈抛得远远的。
“我带的水,是不是凉白开?”一进门,她就气鼓鼓地问母亲。“是。”母亲平静地说,“你现在才知道吗?”“你为什么不跟我说明白?”李兰反问道。“我是怕你爱面子,瞧,你这不是受不了了吗?”李兰哑口无言。“唉,家里不宽裕,妈妈是想省点儿钱。”母亲给她打圆场。她知道,母亲说得对。父亲的厂子不景气,工资不高;母亲几年前下岗了,在街头卖零布贴补家用。自己是应该为家里节省一些。
“我们是穷,但是穷也不是错呀。再穷,也得看得起自己,要是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母亲接着说:“不管是穷还是富,攀比、死要面子都不对,都得实实在在地生活。要不,富的也会变穷,穷的还会更穷。”
后来,她去上体育课,依然拿着母亲给她灌的凉白开。对她来说,凉白开才是最值得回味的。她慢慢明白:穷,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物质生活状态。总会有人富裕一些,有人清贫一些。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多么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在于养成一个宽广的心灵;不限于眼前,更在于未来。
1.“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2秋·山东青岛·六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死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文末说到“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生活中,父母也一定是你的榜样,请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父母的榜样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湖南怀化·六年级统考小升初模拟)阅读短文,做题。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怀念袁隆平
①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 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piǎo),而立志学农。
②“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③“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 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 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④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 情怀和担当。
⑤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⑥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⑦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⑧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 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⑨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 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⑩“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本文节选自新华社《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1.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此时,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春·全国·六年级小升初模拟)阅读理解。
爱是一朵无声花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地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⑤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⑥我点点头。
⑦“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⑧“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接着,她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 ”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
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母爱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2秋·全国·六年级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少年
①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八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 :“万老师,报纸来了!”
②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③炎炎夏日,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④七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⑤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八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来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⑥儿子 :“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⑦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五点就起床了!”儿子 :“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⑧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九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⑨转眼到了八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八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⑩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地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 :“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朝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如果你就是文中“我”的儿子,看着少年离去的背影,一定感慨万千吧!你想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2秋·江西萍乡·六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理解。
大江保卫战(节选)
①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dī tí)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迅 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得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③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④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lěi lèi)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 振)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⑤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是这样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读完这篇文章,你想对人民子弟兵说点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2秋·全国·六年级期末)课外阅读。
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已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做出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枯燥贫乏的文化、物质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林俊德)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释】马兰,一种在被称为“生命绝地”的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段话是授予“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的颁奖词。在颁奖现场,当颁奖嘉宾宣读完颁奖词,如果请你作为少先队代表向代为领奖的黄建琴奶奶献花,你会怎么说?(写出林俊德爷爷的精神,并表达我们学习英雄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2·贵州铜仁·校考小升初真题)阅读短文,做题。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
怀念袁隆平
①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 忆。新中国成立前,少年袁隆平,因路遇饿殍(piǎo),而立志学农。
②“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③“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 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蓬 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 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1984年,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国家下拨的第一笔经费就高达500万元。”袁隆平回忆,中心因此迅速建起了温室和气候室,配置了200多台仪器。
④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 情怀和担当。
⑤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
⑥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
⑦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⑧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 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
⑨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 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⑩“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本文节选自新华社《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记者袁汝婷刘良恒周勉)
1.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此时,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