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沉思者,他在沉思什么呢?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朋友说,人活着是为了吃饭; 那吃饭是为了什么?吃饭是为了活着…… 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为什么而活着? 闭上眼睛,想想这十六七年流逝的青春,用心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而活着? 为吃饭而活为赌博而活为劳动而活为顽皮而活为让人活得更好而活不知为何而活看看我是怎么理解的!我为什么而活着英 伯特兰·罗素走近罗素叩问人生(1872-1970)童年是不幸的罗素曾四次结婚,三次离婚。婚姻是坎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反对英国参战,罗素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 命运是多舛的罗素4岁前已父母双亡,他是在祖母和家庭教师抚养、教育下长大的。不幸的童年坎坷的婚姻多舛的命运辉煌的一生! 1、给下面红体字注音:
不可遏制( ) 飓风( ) 肆意( )
濒临( ) 震颤( ) 俯瞰( )
缩影( ) èbīnkànsuōsìchànjù 罗素为什么而活着?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
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
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
的边缘。1872-1970 这三种感情犹如飓风一样,表明它们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比强大而不可遏抑,是作者永恒而无悔的追求。 “在深深的苦海上” 要面临种种挑战,这三种感情使他从绝望中奋起,从爱情中发现美好,从知识中获取力量,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意识到人生的责任。因此,这三种飓风般的感情,是鼓舞作者人生的强大动力。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天堂的缩影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罗素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一生中,罗
素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
历过四次婚姻的变故,每
次变故都是因为他的不专
情。
第一任夫人爱丽斯 罗素在17岁时认识了大他5岁的美国人爱丽斯·皮尔索尔·史密斯。1894年,大学毕业后罗素同爱丽斯结婚。1911年3月19日,与爱丽斯有着16年婚龄的罗素在贝德福德广场44号摩勒尔夫人的寓所里拜访了那位充满活力的布卢姆斯伯里的女主人并与她偷情。虽然得到妻子爱丽斯的大度和宽容,最后还是无法挽回他们破裂的婚姻。1920年5月,他们终于离婚了。 第二任夫人多拉 1920年,罗素随后与女权主义者多拉·布莱克结婚。两人共同建立了一所教育实验学校。由于罗素在爱情方面放荡不羁,因此其第二次婚姻与一美国记者的婚外情而告终,两人1935年判决离婚。他与妻子共同创办的学校后来也交由妻子打理,其间还与牛津大学的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后这个学生成为他第三任妻子。 第三任夫人皮特 罗素第三任妻子就是他的女学生皮特·斯彭斯,他们最初是在1930年认识的。1936年结婚,两人的婚姻维系到1952年。这种复杂混乱的感情后被曝光。当时罗素已经搬到美国,并被任命为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 第四任夫人伊迪斯 1952年,80岁的罗素娶了一位来自布莱恩·莫尔学院的英语教授伊迪丝·芬奇。她是罗素一生中最后一个婚内伴侣。 丰富多彩的爱情经验使罗素对生活、对社会都有着不一般的看法。 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
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
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
褊狭得多。 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句中破折号表解释说明,解释前边“孤寂”的感觉。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感觉,处于这种孤寂中的人,有时会觉得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这孤寂之苦,反衬出爱情给人的充实和喜悦。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绘出没有爱情的生活是孤寂的。在深不可测、令人胆颤心惊的无底深渊中,作者完全不能自拔,几乎丧失活的希望,从而从反面衬托出爱情的美好。(渴望)爱情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天堂的缩影人生目标人自然社会我为什么而活着寻求知识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知道星星为何发光了解人类的心灵罗素18岁进入剑桥大学并取得数学奖学金,于1894年取得哲学学位。1901年发现了著名的罗素悖论,引发了20世纪初第三次“数学危机”。1913年完成了名著《数学原理》。提出并成为逻辑主义的代表人物。1950年,瑞典文学院授予罗素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成就是惊人的! 罗素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科学、社会学、政治、历史、宗教等诸方面,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 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罗素道德哲学 罗素论自由罗素论人生罗素的智慧真与爱——罗素散文集 罗素自传(渴望)爱情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天堂的缩影人生目标(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他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一方面是知识能引领他进入美好的境界,另一方面是把他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人类,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苦难。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同情苦难我为什么而活着同情苦难 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 一战期间,罗素积极从事反战活动,1916年因撰写反战传单而被罚款;1918年又写反战社论,被监禁6个月。 罗素一向同情被压迫民族,在英布战争中他站在布尔人一边,被英国贵族称为“贵族的叛徒”。 1953年,美国实验了第一颗氢弹,罗素对未来战争异常担忧,1954年发表了《人类面临的危险》的广播讲话。
1961年,为反对美国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与夫人一起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他卖掉古书,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罗素提出强烈抗议。作为一位国际和平战士,他成了西方许多国家左派学生和群众的一面旗帜。 1955年,罗素起草禁核申明并送交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签名,组织核裁军运动,成为国际和平战士。饥饿中的孩子饥饿的侵袭瘦骨嶙峋的小孩尼日尔饥饿的儿童尼日利亚饥荒 这是一个即将饿毙的苏丹女童,她跪倒在地,而秃鹫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林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他获得了一生中最高的荣誉……孤独、惊恐的儿童死于流弹的平民父亲被杀后的伊拉克女孩
因战乱失去家人的孤苦小孩流 离 失 所 我只想要回我一年的工钱而已 …… 我只想要回我应得的血汗钱……
难道这就是你们给我的报酬么?!
无助的老人一对流浪的老人,沧桑的眼神,看不到下一站是何方。 除夕之夜,睡在深圳街头的老人 孤苦无依的老人冷漠
经济的发展,不代表道德的进步。
华丽也掩饰不住荒凉……同情苦难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崇高而伟大的悲悯情怀我为什么而活着孤苦无助的老人 《we are the world》由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共同谱写,由美国45位歌星联合演唱,昆西·琼斯负责制作。这是美国群星响应联合国国际粮食年为非洲灾民义演的一首歌。(渴望)爱情带来狂喜解除孤寂看到天堂的缩影人生目标(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
1、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2、他需要爱,他热爱知识,
他要努力帮助苦难中的人们。 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 这篇随笔短小精悍,层次分明,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露出罗素作为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尤其是他对人类的关爱之情,特别令人感动。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