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ABD BCABD CCDBC ADBBC DBBCD DBCAC
31.(1) 细胞分裂(或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相同 1:2:2 DE (或CD)
(2)全能性
(3)相同
32.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ab 着丝粒分裂,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Od 染色体的数目不同、图3所示细胞形成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答出一点,合理即可) AB、aB、Ab、ab 雄性
33.(1) 亲本 子一代 自交
(2)纯种(纯合子)
(3) 二 绿色
(4)Y:y=1:1
(5) YY、Yy 2/3 1/6
(6)5/6
(7) 18 4 1/32 1/16 3/16 3/16
34. 常 X 隐 AaXBXb AAXBXb或AaXBXb 1/24 1/8 3/10北外东坡高 2025 届 2022-2023 学年度下期 5 月月考
生物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1 至 6 页,第Ⅱ卷(非选择题) 6 至
8 页,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棉花的粗纤维与长纤维 B.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C.猫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D.矮牵牛的紫花和白花
2.水稻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玉米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
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人工异花传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水稻进行杂交时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玉米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无论是水稻还是玉米,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去雄
3.某种植物的红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红花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红花植株授粉,子代均为红花
③用植株甲给白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红花植株授粉,子代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 3:1
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
A.①或④ B.②或③ C.①或② D.③或④
4.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与 a控制。在一个自由放
养多年的牛群中,不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 1 头小牛。以下关于
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
无角为显性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最可能为隐性
D.随机选出 1头有角公牛和 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 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
性
第 1 页 共 8 页
5.已知一批基因型为 AA和 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 3:1,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
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 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4:4:1 B.1:2:1 C.3:5:1 D.13:2:1
6.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9:3:3:1,则应满足的条件有( )
①A、a基因与 B、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A、a和 B、b基因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③该个体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 4种,比例为 1:1:1:1
④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生存机会相等
⑤AaBb自交时 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且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用两
个纯合的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1自交后代 F2紫花:白花的比例为 9:7,则 F2的白色
花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3/7 B.4/16 C.4/7 D.3/16
8.人类的多指(T)对手指正常(t)是显性,肤色正常(B)对白化(b)是显性。一对夫妇,
丈夫多指,妻子正常,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白化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
子( )
A.完全正常的概率是 3/8 B.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 1/4
C.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3/4 D.患病的概率是 3/4
9.与细胞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 )
A.着丝粒一分为二 B.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
C.染色体进行复制 D.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10.蝗虫染色体数为 24条,在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分裂的固定装片时,看到某细胞有
12条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说明该细胞处于( )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有丝分裂中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1.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B.受精卵中染色体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C.受精卵中的 DNA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D.受精卵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12.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①白眼
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②白眼由隐性基因控制,仅位于 X染色体上。③对 F1红
眼雌果蝇进行测交实验。上面三个叙述中( )
A.①为假说,②为推理,③为验证 B.①为问题,②为推理,③为假说
C.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验证 D.①为推理,②为假说,③为验证
第 2 页 共 8 页
13.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 2对、核 DNA 分子 4个、染色单体 0个
C.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分裂后形成的 2个细胞,其中一个是极体
14.下图是三种二倍体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图乙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C.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
D.图丙细胞中若①上有 A基因,④上有 a基因,则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15.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N,在如图所示的图像中,属于该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的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④② D.③④
16.家蚕(2N=56)为 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蚕比雌蚕吃的少而产丝多。正常家蚕幼虫的
皮肤不透明,由 Z染色体上显性基因 T控制,幼虫皮肤透明的家蚕称为“油蚕”,皮肤透明由 Z
染色体上的 t控制,其中,Zt可使雌配子致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家蚕中雌蚕和雄蚕的基因型分别有两种
B.利用家蚕幼虫该性状能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
C.ZTZt与 ZTW个体交配,子代雌∶雄=1∶2
D.雌蚕和雄蚕都有皮肤正常和皮肤透明的个体
17.如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蝇细胞内基因数目要远远多于染色体数目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黄身基因与白眼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18.细胞要经历出生、生长、增殖、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
第 3 页 共 8 页
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的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其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19.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B.该实验证明 T2 噬菌体的 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在该实验中 T2 噬菌体在宿主细胞中发生了增殖
D.保温、搅拌和离心操作不当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20.为研究 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 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
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 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 R型及 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 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 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DNA
21.如图为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都要加热处理
B.③要将所有提取物与 R型细菌共同培养
C.④的结果是只有 S型或 R型一种菌落
D.①④的结果可能是有 S型、R型两种菌落
22.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 DNA分子中分别为
( )
A.0.4、0.6 B.2.5、1.0 C.0.4、0.4 D.0.6、1.0
2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 4 页 共 8 页
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有些是 RNA D.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或 RNA
24.某同学欲制作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准备了足够的相关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磷酸上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
B.制作模型时,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用 2个氢键连接物相连
C.制成的模型中,腺嘌呤与胞嘧啶之和等于鸟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
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内侧
25.在搭建 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若有 4种碱基塑料片共 20个,其中 4个 C,6个 G,3个
A,7个 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 14个,脱氧核糖塑料片 40个,磷酸塑料片 100个,
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若干,则( )
A.能搭建出 20个脱氧核苷酸
B.所搭建的 DNA 分子片段含 18个氢键
C.能搭建出 410种不同的 DNA分子模型
D.能搭建出一个 4碱基对的 DNA分子片段
26.现有 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 14N(表示为 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
含有 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 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 DNA分子的组
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
A.有 15N14N和 14N14N两种,其比例为 1:3
B.有 15N15N和 14N14N两种,其比例为 1:1
C.有 15N15N和 14N14N两种,其比例为 3:1
D.有 15N14N和 14N14N两种,其比例为 3:1
27.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8.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
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 DNA 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29.已知某双链 DNA分子中,G与 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 34%,其一条链中的 T与 C分别
第 5 页 共 8 页
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32%和 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 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4%和 16% B.34%和 18% C.16%和 34% D.32%和 18%
30.下图表示真核细胞 DNA的复制过程,其中有 3个复制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以两条链为模板,但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向不同
B.解开 DNA 双螺旋结构需要细胞内 ATP与解旋酶的参与
C.子链延伸过程中需要 DNA聚合酶催化碱基间氢键的形成
D.图示复制方式可加快 DNA的复制,但各起点可能不是同时开始的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综合题
31.(每空 1分,共 7分)如图 14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表示 _________过程,图乙表示________过程,图丙中①和⑦的 DNA上贮存的遗传信
息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丁的 BC段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数量之
比为________。图丙所处的时期与图丁的______(用字母表示)时期相对应。
(2)若 a为植物细胞,而 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 d具有_______。
(3)图中 b、c、d、e具有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2.(除标注外,每空 1分,共 8分)下图 1是某动物原始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
化曲线图,图 2、图 3分别为处于某个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第 6 页 共 8 页
O
图 1 图 2 图 3
(1)图 1包含的细胞分裂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2所示细胞处于图 1
中的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段。
(2)ab、ef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 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间
段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段。
(3)图 2与图 3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子细胞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
可),图 3所示细胞最终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填“雌性”或“雄性”)。
33.(每空 1分,共 17分)已知豌豆种子中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 Y、y控制的,
现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 P表示_________,F1表示_________。图中 表示_________。
(2)用豌豆作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故自然状态
下一般都是__________。
(3)从实验_________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是隐性性状。
(4)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 1:1,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
类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_,其中杂合子占_________。若黄色子叶戊植
株自交,所获得的子代中绿色子叶植株占_________。
(6)实验一中黄色子叶丙与实验二中黄色子叶戊杂交,所获得的子代中黄色子叶植株占_________。
第 7 页 共 8 页
(7)基因型为 AaBbCc与 AaBbCC个体杂交,
求杂交后代基因型与表型的种类分别为_________种、_________种。
杂交后代中 AAbbCc与 aaBbCC出现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A_bbC_与 aaB_C_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4.(每空 1分,共 8分)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
(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 III-4
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X,Y,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
(X,Y,常)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显/隐)性遗传。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
(5)Ⅳ-1 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__。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