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灯笼》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灯笼》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1 21:01:4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争讼 领域
斡旋 静穆
怅惘 褪色
锵然 燎原
熙熙然 暖融融
神龛 幽悄
(sòng)
(yù)
(wò xuán)
(mù)
(chàng wǎng)
(tuì)
(qiānɡ)
(liáo)
(xī)
(rónɡ)
(kān)
(qiǎo )
字词预习
神龛
争讼
斡旋
熙熙然
供奉神佛的小阁子。
静穆
锵然
因争论而诉讼。
调解,把弄僵了的局面扭转过来。
一副快乐满足又舒适的样子。
安静庄严。
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或形容书声琅琅。
幽悄
低微或幽约微妙。
词语释义
4* 灯 笼
   吴伯箫
——悠悠灯笼情 拳拳爱国心
吴伯箫在特殊年代下的抒怀与誓愿
说起灯笼,同学们会想起什么?
也许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盏灯笼,或是孩提时的新奇,或是奔波中的慰藉,或是元宵灯节的流连……
那盏灯火点亮了往昔岁月
光耀于历史长河
更激昂了家国情怀。
创设情境
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
作者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在山东当老师,创作了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1930年代末赴延安参加革命。
捕捉“灯、光、火”
聚焦开篇,为何写小孩子喜欢火,亮光的场景?
内容上:写小孩子喜欢火,表明人们追求光明的普遍特点,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伏笔,引出下文灯笼往事的回忆,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第一部分(第1段)开篇说火,为后文灯笼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11段)关于灯笼的回忆与联想
第三部分(第12段)结尾说火,卒章显志
理清文章脉络:
初识灯笼之貌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作者将记忆比作网,与灯笼结下哪些“缘”呢?
理清“灯笼”之旅
第3段挑灯笼接祖父,一路听掌故
第4、5段接纱灯,上下灯学
第6段村口挂红灯,慰藉孤行客
第7段元宵看灯,灯笼入梦乡
第8段族姊远嫁灯火明,感叹兴衰
第9段在纱灯上描红
第10段联想宫灯陪伴帝王
第11段联想
挑灯看剑的名将
作者与灯笼结下哪些“缘”呢?
理清“灯笼”之旅
本文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
祖父夜行的灯笼
慈母准备的小纱灯
乡俗还愿的灯笼
山城小县元宵灯笼
族姊远嫁的灯笼
汉献帝的
宫灯
将军塞外
点兵的灯笼
祖父夜行的灯笼
慈母准备的小纱灯
乡俗还愿的灯笼
理清“灯笼”之旅
作为线索,串联各个材料,叙事都与“灯笼”有关。
作为载体,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对国家的担当。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为什么会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聚焦第3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挑灯笼映照着长幼情笃,岁月沧桑。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为什么会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聚焦第5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灯笼上下学宣照着母子情深。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为什么会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聚焦第6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挂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为什么会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聚焦第8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为什么会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聚焦第9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感悟“灯笼”之情
“灯笼”在作者的记忆里,蕴含着太多的美好。
祖父讲的故事
母亲疼爱的温暖
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热闹
纱灯上描红的惬意
族姊远嫁的岁月沧桑
本文抒发的情感仅仅是对民俗的情感、对童年的眷恋吗?
感悟“灯笼”之情
 在作者的记忆里,堆叠着这么多关于灯笼的情境,因为他与灯笼结下了情“缘”。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聚焦第10段中的相关语句说一说:灯笼有着怎样的意义?
这些灯笼里,有一盏灯笼,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由宫灯联想到汉献帝一生悲惨的处境,暗示当时国家的险恶处境。
[资料链接]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90-220年在位。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感悟“灯笼”之情
 缘结灯笼下的个个人物、种种民俗、样样历史文化。
第11段讲述了哪些故事?有何作用?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霍去病——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汉之飞将军”李广——匈奴躲避他数年,不敢侵犯右北平。
裴度麾下名将李愬——乘雪夜袭取蔡州,生擒叛军主帅吴元济。
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七百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引用诗词,借用历史人物典故,写蒙恬保家卫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敬慕之情,为后文的直抒胸臆做铺垫。
感悟“灯笼”内涵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哎,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请结合助读材料作简要分析。
[资料链接二]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作者十分愤懑,怒火中烧,不吐不快。
感悟“灯笼”内涵
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请结合助读材料作简要分析。
[资料链接二]吴伯箫在《羽书》时期写作的散文小品,确实就已经显出他自己的特殊格调、特殊气派、特殊色彩。他竭力把自己从生活中汲取的美好情思,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现实的黑暗,政府的腐败,劳动人民的贫困,尤其是日重一日的祖国的危难,又使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与日俱增。他热切地盼望着全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一天早日到来,自己宁愿做一名“马前卒”。(鲍霁《吴伯箫散文创作的“分水岭”》)
感悟“灯笼”内涵
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请结合助读材料作简要分析。
中华民族
汉献帝
飘摇之际 沦陷之时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保家卫国
抵御外辱
身先士卒
团结起来
共御外辱
感悟“灯笼”内涵
2.文章结尾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结合文章,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感情得到升华。
感悟“灯笼”内涵
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回忆中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灯笼凝聚了作者哪些情感?
自己


天下
对灯笼的喜爱
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对国家深切的爱恋
以天下为己任,保家卫国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感悟“灯笼”内涵
再悟“灯笼”之情
①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与乡情民俗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美好回忆;
③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是什么?
再悟“灯笼”之情
挑着灯笼接祖父,祖孙情;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
跟着龙灯跑,青春情;
村头挂灯笼,邻里情;
族姊远嫁,想起官衔灯,岁月情;
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雅致;
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历史。
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民族情。
在诸多“灯笼”之中,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
再悟“灯笼”之情
本文以散文的笔法,回忆了“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主旨归纳
感悟“灯笼”之美

人物小 事件细碎 情感细微

家国情怀、担当精神
写作手法:
  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生活中细碎的小事入手,以灯笼做媒介,用质朴自然含蓄雅致的语言,表达了难忘温馨的亲情缘、流淌遐思的民俗缘、痛击心灵的家国缘。
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
最后所述国家之事、所抒壮烈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
感悟“灯笼”之美
写作手法:
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
作者在散文中掺杂历史逸闻趣事,如穿插唐明皇东宫的彩灯、元宵节的龙灯和宫灯的描写,富有浓烈的古典文化气息,使得文章知识丰富、情趣饱满,具有传统文人的悠闲心态和情调。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人文色彩浓郁。
善用典故、融入诗句
(1)雪夜入蔡 (2)挑灯看剑
(3)忘路之远近(4)燎原的一把烈火
感悟“灯笼”之美
亲情缘
家国缘
故乡缘
民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