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小
石
潭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学体裁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所以世称柳河东。因官迁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作品丰富,尤以山水游记最富艺术独创性,著有《柳河东集》。
作者简介
huánɡ
liè
wéi chí
yǔ
kān
zhuì
cēn cī
yǐ
chù ěr
xī
cī hù
liáo
qiǎo chuànɡ
suì
lì
字词积累
从小丘 / 西行百二十步,隔 / 篁竹,闻 / 水声,如 / 鸣佩环,心乐之。伐竹 / 取道,下 / 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 /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 / 翠蔓,蒙络 / 摇缀,参差 / 披拂。
潭中鱼 / 可百许头,皆 / 若空游/无所依。日光 / 下彻,影 / 布石上,佁然 /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 与游者相乐。
潭 / 西南 / 而望,斗折 / 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 / 犬牙差互,不可知 / 其源。
坐潭上,四面 / 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 / 寒骨,悄怆 / 幽邃。以 /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 / 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诵读文本
诵读文本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①百二十步:一百二十步。
②篁竹:竹林。
③如鸣佩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④乐:以……为乐。
⑤取道:开辟出一条道路。
⑥尤:格外。
⑦清冽:清凉。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玉珮环碰墥的声音,我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挑战翻译
⑵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以为:把……作为。
②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③为:成为。
④坻:水中高地。
⑤嵁:不平的岩石。
⑥翠蔓:翠绿的藤蔓。
⑦蒙络摇缀: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⑧参差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挑战翻译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①可:大约。
②许:表示约数。
③无所依:没有什么依傍。
④澈:穿透。
⑤布:倒映。
⑥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⑦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⑧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⑨相乐:一同快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挑战翻译
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①西南:向西南。
②斗:像北斗星那样。
③蛇:像蛇那样。
④明灭可见:时隐时现。见:看见。
⑤势:形状。
⑥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挑战翻译
⑸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①环合:围绕。
②寂寥:寂静寥落。
③凄:使……感到凄凉。
④寒:使……感到寒冷。
⑤悄怆:凄凉。
⑥邃:深。
⑦以:因为。
⑧清:凄清。
⑨居:停留
⑩去:离开。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而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了。
挑战翻译
⑹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①余:我。
②隶而从:跟随着同去。隶:跟随
③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④曰:说。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挑战翻译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作为
成为、形成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明灭可见
副词,大约
可以、能够
可以、能够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介词,用
表修饰,不译
由于、因为
水尤清冽
其境过清
清澈
凄清
一词多义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5.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6.其岸势犬牙差互
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词类活用
7.心乐之
意动用法,以…为乐。
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找出作者游小潭留下的痕迹。
潭中景物
发现小潭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交代同游者
课文结构
作者游踪
柳宗元游小石潭,不仅是欣赏山水,更是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回应。游览小石潭的过程中柳宗元有怎样的心情呢?
清幽石潭与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以其境过清
清幽石潭与乐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赏水之乐
哪些景物让作者感到“乐”?
览石之乐
观树之乐
看鱼之乐
赏水之乐
水尤清冽
找出描写水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
→正面描写、[尤]突出水之清冽,突显作者欣喜
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以珮环之声写水声,突出水之清越,给人愉悦之感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侧面描写、鱼影映石上表现了潭水的清澈纯净
作者是如何描写潭中之石?
全石以为底...为址,为屿,为嵁,为岩
→石头从下翻卷上来形成形态各异的岩石、四个“为”有欣喜之意,含而不露地写出对石头的欣赏和痴迷。
览石之乐
“全石以为底”→侧面描写、表现了潭水的清澈纯净
观树之乐
--密密的藤蔓覆盖在高大的树木上,富有生机。
蒙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藤蔓和树枝相互缠绕。
络
缀
摇
--随微风拂动,富有神韵和动态美
--树和藤蔓相互融合,一起在微风中摇晃
分析写出了树的什么特点?
皆若空游无所依
找出描写鱼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
潭中鱼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看鱼之乐
→潭中之鱼一目了然
→游鱼情态、自由、无拘束
→动静结合、把“日光、鱼影”之静与“远逝、往来”之动相结合,勾画出生动活泼游鱼图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看鱼之乐
→拟人、写出了鱼之悠然、可爱,衬托作者欢快心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找出描写鱼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人乐才觉鱼乐
乐从何而来?
作者闻水声时,是意外之乐,忽现眼前
再下到潭边,看到潭景时,是心生摇荡,沉醉其中
在细赏游鱼时,是物我一体,与鱼同乐
在溯源而望时,是有始无终,绵远悠长、渐渐淡去
悦读、写作特色
文中所出现的景物能否颠倒?
--不能
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顺序
按照水石树鱼的顺序写观景体验
移步换景
定点观察
隔
闻
伐
取
见
→到小潭后,由近及远写周围景物特点
行
幽邃石潭与悲
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美到极致的小石潭,作者却在最后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呢?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境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竹树丛生、环境幽僻
清
幽邃石潭与悲
清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更深层次的以其境过清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
自何生?
→直写小潭环境凄清寂静及作者的寂寞凄凉忧伤
→表现小石潭的深邃和源头的神秘
→表现地方偏远荒僻、让人感觉凄冷
幽邃石潭与悲
清
千山鸟飞绝
江雪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孤舟蓑笠翁
千万孤独,为何如此厚重?
知其人论其世
柳宗元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所写的,其中前四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作于元和四年(809年)。作者那时那地即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至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间其在永州的创作处境,尤其是宪宗元和四年的心境。
知其人论其世
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宣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由于保守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
人伤方感景清
人景同境
知其人论其世
柳宗元
宪宗元和四年,柳宗元已37岁,在永州已度过了4年。这4年当中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此时的身为永贞革新主将的白居易33岁。
1.由大唐礼部员外郎贬为邵州刺史;
2.两个月后,再贬为永州司马。
3.同时又经历着与亲朋好友生死两隔的惊恐和痛苦。
①王伓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
②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
③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
4.妻子早亡、爱女十岁夭折,老母不幸染病身亡,其母归葬,因有罪不能扶柩归葬尽孝,这又是一种极大的哀痛。
5.饱受病体的折磨,到永州不过三四年,他就已经“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
乐忧难解
柳宗元“乐”还是“悲”?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寄情山水摆脱抑郁心情
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冷景象的触发忧伤悲凉情绪又会流露出来
“境由心生”,心也随物态变化而变化。
一群人的悲凉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为何五人出行,作者还感悲凉?
1.吴武陵( - 835), 初名侃。江西上饶人,祖籍河南濮阳。唐元和二年(807)进士,拜翰林学士。元和三年,因得罪权贵李吉甫被流放永州,与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相遇,“两人意气相投,同游永州山水"(《新唐书吴武陵传》)。他们在永州相聚时间长达四年之久,来往甚密。
2.龚古,生卒不详。与柳宗元为友。
3.柳宗玄:实名为柳宗直,柳宗元堂弟,字正夫,比宗元小十岁。柳宗元从长安贬谪永州,他陪同前往,一起生活,感情深厚。
5.崔氏二小生:指柳宗元姐姐的两个儿子。
至亲至近之人
千万孤独之感
柳宗元
快乐是暂时,悲伤是永恒。热闹是点缀,孤独是底色。
一个孤傲的灵魂
无法从小石潭中获得愿藉,也无法安慰另一个孤独的灵魂。终究是一群人的孤独...不如离去
最深的孤独、无人能解
张岱的孤独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即使诸多好友陪伴,依说独往,文人的孤独,不在于身边是否有人相伴,而是是否能够遇见心灵的知音。
千万孤独
诉衷情
弱冠及第入庙堂,一意振朝纲。
永贞梦断何处 独钓寒江上。
闻声喜,遇小潭,青翠望。
石奇鱼憨,欲乐还怆,奇文永赏。
柳宗元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 中"(《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
《小石潭记》 所体现出的悲凉心境,并不是作者的一时之感,而是被贬谪之后一直固有的一种心情,时隐时现,挥之不去。正所谓:千古小石潭,悠悠悲喜情。谁解其中味,冷暖心自知!
感其人慰其心
此时,如果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他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来写一句安慰柳宗元的话。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
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拓展阅读
小石潭有因无人欣赏而自伤吗?
柳宗元有吗?
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
——余秋雨《柳侯祠》
被贬永州
未能动摇其政治理想——
《封建论》无情抨击帝王“受命于天”的谬说
《捕蛇者说》以蒋氏受三代毒蛇之苦,为我们展现中唐时农村凋敝、官绅残暴、民不聊生的惨痛画面
《童区寄传》以十一岁少年杀死两个“好贼”,将进攻矛头对准了当时罪恶的人口买卖上
《段太尉轶事状》通过描写段秀实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的高尚品质,揭露拥兵自重的军阀暴行.......
远在江湖砺心智—
古来贬官多妙文——
1.背诵、熟记文言词语
2.根据文章内容画出示意图+小练笔300字(假如你是导游,为小石潭设计景点名并介绍)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