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二黍(shǔ) 糁之(cān) 贻余(yí) 罔不(wǎng)
B. 箬篷(ruò) 篆章(zhuàn) 多髯(rán) 椎髻(jì)
C. 器皿(mǐn) 衣褶(zhě) 壬戌(shū) 了了(liǎo)
D. 倚之(yǐ) 诎臂(qū) 船楫(jí) 有奇(qí)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尝贻余核舟一(赠)高可二黍许(可以)
B. 其两膝相比者(相比) 矫首昂视(举)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佛印绝类弥勒(绝对)
D.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 如有所语(说话)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为宫室、器皿、人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盖大苏泛赤壁云/此中人语云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 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
4. 下列加下划线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诎右臂支船 B.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 石青糁之
5. 下列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 中轩敞者为舱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 其人视端容寂
6. 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文中具体摘述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目的是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
B. 苏、黄是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约束;佛印是和尚,不受这些约束,所以神情、气质各不相同。
C.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D. “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前者叙述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二、填空题
7. 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______编辑的短篇小说集《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人,字子敬。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______为主而兼有______、______成分。
8.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______”同“______”,_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______”同“______”,______
9. 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舟尾横卧一楫 ( )
(2)其船背稍夷 ( )
(3)珠可历历数也 ( )
(4)若听茶声然 ( )
(5)盖大苏泛赤壁云 ( )
(6)钩画了了 ( )
三、默写
10. 根据提示填空。
(1)《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2)《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
(3)《核舟记》中,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苏东坡的动作“ ”和黄鲁直的神态“ ”看出来。
(4)《核舟记》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四、语言表达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986年,位于四川德阳广汉市的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20日,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三星堆“再醒惊天下”。在出土的500余件重要文物中,仅有“半张脸”的金面具残片成为关注的焦点。众多网友脑洞大开,纷纷通过P图等方式,试图还原整张黄金面具。
4月12日,一名年仅25岁的B站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以下简称才浅),在B站上传了一条名为《15天花20万元用500克黄金敲数万锤纯手工打造三星堆黄金面具》的视频,详细记录了自己手工制作金面具的全过程。
他纯熟的技艺立刻引来一众网友点赞,收获如潮好评。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条视频,并喊话:“来我们修复馆上班吧。”14日凌晨,才浅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等自己技术纯熟时,可以考虑去修文物。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用真黄金来制作这张面具?才浅给出的答案是,他想用纯手工的方式,来感受3000年前古代工匠的心路历程。在他看来,这也是和古人对话的一种方式。B站UP主“复原”黄金面具这一事件折射出这个伟大时代的“工匠精神”。
请你发一条帖子表达对该UP主的赞扬之情。(50字左右)
文言文阅读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糝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核工记(节选)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舣舟⑦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兴乃尔⑧。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⑥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⑦舣(yǐ)舟:停船靠岸。⑧乃尔:如此这般。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尝贻余核舟一 ________________ 诎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___
负卷帙踉跄行 ________________ 有客凭几假寐 ________________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4) 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
13. 阅读《核舟记》和《黄履庄小传》片段,回答问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惟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小传》,有删改)
[注] ①黄子履庄: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狗叫。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两处)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诎右臂支船( )
②其两膝相比者( )
③凿木人长寸许( )
④予不能悉记(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______”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A项,“参”应读“sǎn”。C项,“戌”应读“xū”。D项,“奇”应读“jī”。
2.【答案】D
【解析】 A.“可”,大约。B.“比”,靠近。C.“绝”,极。
3.【答案】D
【解析】A项,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B项,句末语气词;说。C项,奇妙;零数、余数。D项,“若”均为“好像”的意思。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辨析通假字时,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对于课本中出现的通假字要加强识记。
【解答】
A.“诎”同“屈”,弯曲。
B.“衡”同“横”,横着的。
C.“要”同“邀”,邀请。
D.糁:涂。
故选D。
5.【答案】B
【解析】古文中的判断句有多种形式,常见的带标志的有“……者,……也”“……者也”“……者……”“……也”等;还有不带标志的,从句子意思上可以读出判断、肯定的语气来。例句与B项属于“者”在中间的情况。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翻译文章,理解内容,抓住选项逐一分析。
【解答】
ABC正确。
D.魏学洢是明朝人。《核舟记》以说明为主。
7.【答案】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明 记叙 议论 抒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做好本题需要早平时的学习中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明朝人,字子敬。(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8.【答案】(1)诎 屈 弯曲
(2)衡 横 横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识能力,注意根据语句翻译进行判断即可。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1)诎右臂支船:弯曲着他的右臂支撑在船止;“诎”同“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左手倚靠在一根横木上;“衡”同“横”,横着。
9.【答案】(1)船桨
(2)平
(3)分明的样子
(4)好像……的样子
(5)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6)清楚明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题要注意“夷”意思是平;“了了 ”意思是清楚明白。
10.【答案】盖大苏泛赤壁云
罔不因势象形
各具情态
左手抚鲁直背
如有所语
技亦灵怪矣哉
【解析】略
11.【答案】 历时15天,历经上万次捶打,用手工对话古人。匠人精神,以心焕新。这种探知精神和动手能力,非常值得肯定!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人物的事迹,写一段赞美的文字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12.【答案】【小题1】赠 通“屈”,弯曲 背(着) 靠着
【小题2】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小题3】①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似的。
②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小题4】这两件微雕作品共同具有的妙处有:体型虽小,表现的事物却很多;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人物和其他事物都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解析】1.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本题注意通假字“诎”的解释。
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弄懂大意。断句总则: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断句。“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的意思是: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点稀疏的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本题根据题意及题中句子的翻译分析,应做如下断句: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3.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执,拿着。如,好像。句意: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似的。②重点词语:执,拿着。若,好像。句意: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必须反复阅读选文,理解选文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作答。根据选文内容可知,这两件微雕作品共同具有的妙处有:这两件微雕作品共同具有的妙处有:体型虽小,表现的事物却很多;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人物和其他事物都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13.【答案】(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①弯曲 ②靠近 ③表示约数 ④全,都
(3)①(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舟,(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景)。
②木狗叫的声音和真狗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是聪明的人也不能分辨它是真是假。
(4)奇巧 他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
(5)王叔远的作品特点是“奇巧”。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等,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鸟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解析】(1)划分朗读节奏,要把握好句子的内容,找出词语的意义单位,不要把表达同一意思的词语划开。本句句意: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峨冠而多髯者”意思完整,按照题干限断两处的要求,可划分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如一词多义。
(3)注意以下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①尝:曾经。贻:赠送。②之:结构助词,的。虽:即使。辨:分辨。为:是。
(4)结合甲文中“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各具情态”的内容来分析,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可用原文中“奇巧”一词概括。结合乙文中“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的内容分析,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事件是他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据此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由甲文中“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的内容可知,王叔远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等,还能做到细致刻画人物的神态,体现了他作品奇巧的特点。由乙文中“吠之声与真无二,……鸣如画眉,凄越可听”的内容可知,黄履庄做的木狗能够发出以假乱真的叫声,木鸟也能叫能飞,体现了他作品逼真、灵活的特点。据此作答即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