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九年级上册课件课程标准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1、两幅图片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说出它们的发明人分别是谁?2、想一想,它们在实际应用中会有哪些局限性?火车:不够方便灵活,只能限制在铁轨上运行。速度较慢汽船:蒸汽机:体积大,噪音大,污染多3、19世纪中期以后,蒸汽机逐渐被另一种新的动力机器所取代,这种新的动力机器是什么?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除了使用电力外,又增加了一种新的能源,这种新能源又是什么?新的动力机器:内燃机新的能源:石油 内燃机示意图一、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2、煤气内燃机: (德)奥托3、燃料: (美)西里曼成功地分离了石油1、理论依据:
热力学的发展二、非凡的轮子与翅膀(新的交通)
——汽车和飞机1、汽车的创制A、德国的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B、美国福特首次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D、影响:人类在交通进入“汽车时代”C、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卡尔·本茨 1885年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上重要交通工具,因此本茨被后人称为“汽车之父”。非凡的轮子与翅膀早期的汽车 1913年美国人福特首先使用了汽车流水线装配工艺,大大提高了汽车产量,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因此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福
特美国福特V8型小客车(1949年)美国1915年生产的福特T型车1903年福特A型车? 1910年福特T型车 二、非凡的轮子与翅膀(新的交通)
——汽车和飞机2、飞机的发明A、美国:莱特兄弟,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第一架飞机是1903年的“飞行者1号”。B、影响:
人类在交通领域开始进入“航空时代”非凡的轮子与翅膀 这是19、20世纪之交造出的“飞艇”。
1900年设计的飞艇,首次飞行。时速20英里。可载人、载物。但是这种飞艇速度慢、造价高、机动性差、安全性低。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
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钟30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在威尔伯·莱特协助下,奥维尔·莱特操纵飞行者1号飞机飞离地面,以12秒留空时间、36米飞行距离,记下了人类使用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的首次动力飞行纪录。
飞机的优势:帆船3年火车43天轰炸机94小时超音速飞机14小时零
6分新动力的出现会促使交通工具革新讨论时间 动力 交通工具第二次
科技革命内燃机汽车
飞机第一次
科技革命蒸汽机火车
汽船范例爱迪生卡尔·本茨汽车流水线装配工艺莱特兄弟三、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想一想:
“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是指哪一次革命?“两个不同时代”是指哪两个时代?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依据:能源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生产领域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政治: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文化: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想一想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第二次技革科命带来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它也给人类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从你的身边举例说明。想一想答案:
大量汽车尾气排放带来城市污染带来道路交通的堵塞,过度开发带来环境问题等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能源新的机器和新产品新的生产组织——新的交通——新兴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电力工业石化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新通讯家电产品:电灯等——“电”、“石油”新动力机器:电机、内燃机流水线生产电车、汽车、飞机——电话、电报1、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条件是
A、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电灯泡
D、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练一练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被广泛运用于生活领域,主要表现为( )
A、电力逐步取代蒸汽
B、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是电力
C、出现众多的家用电器
D、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4、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
A、电气化 B、钢铁化
C、信息化 D、电气化和钢铁化5.下列当今社会生活里,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无关的是
A.打电话拜年 B. 乘公交车上班
C.用电脑办公 D.坐飞机旅游6.简答题:(1)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电力的广泛运用(2) 这次科技革命中产生了哪些新兴的产业部门? 主要是:电力、电讯、化工、汽车、石油等工业。1.下列当今社会生活中的日常行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造没有紧密联系的是 ( )
A.打电话聊天 B.乘公共汽车上班 C.用电脑办公D.坐飞机旅游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是(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法国、德国 D.美国、德国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