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3 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图片、视频,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分析地域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重点难点】
重点: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分析地域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难点: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和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知识梳理】
一、地域文化
1、文化的概述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具有_____。例如,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
2、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在______形成,可以是______,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______,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成因上来看,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从景观入手感受地域文化
景观分为______和______。
类型 含义 举例
自然景观 ______的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
人文景观 (文化景观) 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______形成的景观,是人类文化留在地球表面的印记 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
4、城镇和乡村地域文化的差异
城乡景观既包括__________,又包括__________。不同的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乡村景观体现人地和谐理念
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乡村景观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
2、乡村景观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南方传统土楼以圆楼和方楼最为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农田分布在相对较低平的平坦区域。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乡村景观。
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居民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1、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相比很多现代城镇都是钢筋混凝土、玻璃之类的灰色调,有一些城镇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会有自己的色调、色彩,如我国江南城镇、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等。
景观 形成原因 文化内涵
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 粉墙黛瓦散布于青山绿水中,低调而又淡雅,与秀美山川相辉映 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
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 该城市为港口城市,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 反映了当地的生产特点和风俗习惯
2、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城镇中的各种建筑,不单纯是为某种用途而建造的,它还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例如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在全国各地的矩形院落中独树一帜。
3、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蕴,而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种价值追求。例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
4、城镇景观设计的追求
城镇景观设计者的共同追求:融合地域文化、______、追求社会公平、______、创造灿烂文化。
【课堂探究1】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课本44页)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价值观、审美情趣
用水、用地制度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课堂探究2】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课本46页)
(1)以宏村代表的徽州文化村落,其整个村落布局的核心是?
(2)这一核心在村落中起到什么作用?
【课堂探究3】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课本48页)
(1)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塘街被游客认为是苏州最值得去的五条街之一,原因是什么?
(2)苏州传统民居大都临水而建,故诗人说“人家尽枕河”。请分析形成这种景观的原因?
【习题演练】
1.地名是一个地区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我国某内陆地区地名中“河、井、渠”“宁、乐、孝”“关”“寺、庵”出现比例较高。该地区与地名“河、井、渠”“宁、乐、孝”“关”“寺、庙、庵”相关的地理要素依次是( )
A.河流水利 军事防御 行政区划 宗教信仰
B.水源农耕 道德伦理 军事防御 宗教信仰
C.军事防御 道德伦理 宗教信仰 行政区划
D.军事防御 宗教信仰 行政区划 道德伦理
2.从北到南,我国居民住宅的墙壁由厚到薄,屋顶坡度由小到大,暖房从有到无以及南方干栏式建筑的出现,反映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哪些变化( )
①光照和热量从北到南逐渐减少 ②光照和热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多
③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减少 ④降水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石库门是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通常被认为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征之一。石库门建筑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基础上,与欧洲联体式住宅相结合。它体现了不同文化的( )
A.整合 B.分化 C.同化 D.替代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完成下列小题。
4.湘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湿 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食物便于保存
C.当地缺盐,以辣代盐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5.荷兰因为地势低洼,留传下了穿“木鞋”的习俗。荷兰人穿“木鞋”是为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 B.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D.此种地域文化的范畴不是单一要素
6.关于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存在于物质方面
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比例关系
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不会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地域性,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物质方面,非物质方面,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影响,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聚落整体,聚落内的建筑、道路,体现尊重自然,增加社会福利。
课堂探究:
一、
1、生产活动: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
用水、用地制度: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
价值观、审美情趣: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2、这些地域文化可以代代传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些地域文化可能会淡化。随着人口的迁移流动,这些地域文化在不同地方传播也是有可能的。
二、
1、村落布局的核心是水。
2、水系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日常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且还能调节气温,关键时刻还可用做消防用水。
三、
1、山塘街是江南文化景观,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审美情趣,能吸引来自不同地域文化区的游客。
2、苏州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侯温暖湿润,地势低平,水网密布。
这里物产丰富,商贸往来频繁,文化发达。沿河民居一边临河、一边依街,既方便生活,又方便水运和贸易。
习题演练:
1.B
【详解】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河、井、渠”主要与河流水源有关(利用河流发展农耕)。“宁、乐、孝”主要与道德伦理有关。“关”一般为关隘,多与军事防御有关。“寺、庙、庵”多为宗教寺庙,与宗教信仰相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B
【详解】我国从北向南,纬度越来越低,光照增强,热量越来越丰富,①错误、②正确;我国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降水量从南向北减少,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3.A
【详解】由材料可知,石库门建筑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基础上,与欧洲联体式住宅相结合,这体现了中国江南文化与欧洲文化的整合,而分化、同化、替代,与整合不同,故选A。
4.A 5.A
【分析】4.湖南的西南面是云贵高原,又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孟加拉湾暖湿气流与太平洋暖湿气流相抗衡之地,年均降水量达13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气候多雨潮湿,辣椒可以驱寒除湿,湖南辣椒的品质和产量都比较高,A项正确。重油重辣是适应当地气候和迎合人们饮食习惯的结果,并不是为了便于长期保存,B项错误。当地并不缺盐,C项错误。辣椒原料丰富不是其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选A。
5.依据材料,当地人穿“木鞋”是为了适应冬天寒冷潮湿、地上结冰的地理环境,说明地域文化形成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A项正确。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B项错误。地域文化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C项错误。D选项阐述内容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D项错误。故选A。
6.C
【详解】本题考查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既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又有人文环境的影响。C正确。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不只存在于物质方面,A错。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没有成比例关系,B错。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也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