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5《次北固山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5《次北固山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19 10:4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日期 11月6日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穆丽平
教学课题 总课时: 4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点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王湾为了表达自己的这种浓重的思乡之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三、介绍诗歌的相关知识。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又分(五绝)和(七绝). 律诗可分(五律)和(七律). 格律诗的特点:句子必须是双数,如四句、八句、十二句、十六句等。讲究平仄 、用韵和对仗三个方面。而平仄又包括粘对、避孤平、避三平调等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个人配乐朗读。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五、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补充:次:原意是住宿的意思,在此文指停泊;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下临长江;青山:北固山;旧年:未尽的一年;乡书:家书;归雁:春天北归的大雁;边:唐代口语,意同“处”,泛指某处。六、研读课文1.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七、归纳小结。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 八、布置作业。(背诵全诗)与《乡愁》进行比较阅读。 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并欣赏图片,感受大海的强大,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感受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记重点知识。认真的听教师讲解格律诗的相关知识及格律诗的特点。理解并领悟其中的奥妙,正确的区分律诗的种类。认真听老师的配乐范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感情的加入。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范读训练。按要求对诗句内容进行翻译,对于重点的词语重点的识记。自由朗读诗歌用笔圈出有疑问的地方。听老师范读,解决疑难,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自由讨论,各持己见。第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相关的问题的答案,形成相对统一的答案。全班交流展示,全班形成相对统一的答案。和老师一起归纳今天所学的重点知识并加以巩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介绍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识。重点诗歌知识讲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有重点的训练学生的阅读(朗读)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独立解决疑难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并形成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读书,独立解决疑难问题。巩固今天所讲的重点知识。 3分钟3分钟4分钟10分钟15分钟5分钟3分钟2分钟
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湾拓展延伸: 《次北固山下》 思乡 《乡愁》
课后反思 学生在反复朗诵的过程中,对诗的内容有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入的了解,理解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所表达的乡愁,能够理解性的背诵诗,但至少还有五名同学需要课下给予背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