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训练(四) 固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
类型一 柱状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公式p=ρgh的推导与应用
1、如图4-T-1所示,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体铁块A最重,圆柱体铁块C的底面积最小。哪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最大呢 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正方体铁块A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二:圆柱体铁块C的底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三:三个铁块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以图中长方体铁块B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已知铁的密度为ρ,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压强的表达式:
p= ▲ 。
(2)分析判断:由压强的表达式可知,匀质柱状固体对桌面的压强只与柱体的 ▲ 有关,所以猜想 ▲ 是正确的。
(3)利用海绵或其他简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上面的猜想: ▲ 。
A B C
图4-T-1
【答案】(1)ρgh (2)高度和密度 三 (3)将三个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铁块竖直放置海绵上,观察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若深度相同,则可验证猜想三正确
【解析】(1)根据压强公式进行推导。铁块放在水平面上,铁块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铁块的重力,根据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展开求得p=ρgh,根据推导的固体压强公式,判断铁块对水平面压强的影响因素,最后判断哪个猜想是正确的;(2)把三个铁块竖直放在海绵上,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验证猜想三。
【分析】本题考查对于质地均匀,直上直下的规则固体,也可以采用p=ρgh进行选择、填空,但是在计算题中要进行p=ρgh的推导。
【详解】(1)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F=G,由图可知,B为质地均匀的规则物体,因为p===ρgh;所以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只与铁块高度有关;由于铁块的密度一定,h相同;(2)由公式p=ρgh 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铁块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强大小跟铁块的高度和密度有关,故猜想三正确;(3)将三个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铁块竖直放置海绵上,观察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若深度相同,则可验证猜想三正确。
故答案为:(1)ρgh (2)高度和密度 三 (3)将三个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铁块竖直放置海绵上,观察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若深度相同,则可验证猜想三正确。
2、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4-T-2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图4-T-2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答案】B
【解析】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首先判断实心长方体A和B的体积关系,然后利用公式G=mg=ρVg判断A和B的重力的关系,再根据F与G之间的关系分析。A和B的形状规则,它们的高度,材料相同,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ρgh,所以可以用公式p=ρgh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了重力、压力和压强的计算,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以及对于形状规则的固体,计算固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可以利用公式p=ρgh计算。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VA>VB,而A和B的材料相同,即密度相同,根据公式G=mg=ρVg可知,GA>GB,而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A>FB。A和B的密度相同,g是常量,而A和B的高度相同,根据公式p=ρgh可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A=pB。
故选:B。
3、如图4-T-3所示,三个等高的不同形状均匀实心铁制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为圆柱体,乙为圆锥,丙为长方体),它们的底面积S甲=S乙<S丙。关于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图4-T-3
A、p甲>p乙 B、p乙>p丙 C、p甲>p丙 D、p甲=p乙=p丙
【答案】A
【解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p===ρgh比较圆柱体甲和长方体丙对地面的压强关系;圆柱体甲和圆锥乙的高度和底面积相同,则圆柱体甲的体积大于圆锥乙的体积,根据p=比较圆柱体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关系,然后得出答案。
【分析】本题考查了压强大小的比较,利用好规则、均匀(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对水平面上的压强p=ρgh是关键。
【详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圆柱体甲和长方体丙对地面的压强:p===ρgh,由题知,甲、丙的密度相同且等高,则圆柱体甲和长方体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甲=p丙,因圆柱体甲和圆锥乙的高度相同,且S甲=S乙,所以,由数学知识可知圆柱体甲的体积大于圆锥乙的体积,由m=ρV可知,圆柱体甲的质量大于圆锥乙的质量,由p=可知,圆柱体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圆锥乙,即p甲>p乙,综上可知,p甲=p丙>p乙,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类型二 受力面积的变化问题
4、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4-T-4所示)。在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木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在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T-4
A、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A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C、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D、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答案】B
【解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向右缓慢地推木板时受力面积的变化判断对桌面压强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了压力和压强大小的比较,关键是会分析向右缓慢地推木板的过程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
【详解】当木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L后,木板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即受力面积减小;但木板的质量不变,则其重力大小不变,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变;根据p=可知,木板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
5、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A:ρB=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4-T-5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是 ▲ ,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 。
甲 乙
图4-T-4
【答案】1:1 1:4
【解析】(1)由正方体边长比可得其体积比,结合密度比可得质量比(即物重比),根据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可知压力之比,(2)根据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之比和质量之比可求得体积之比,然后可知其边长之比,从而求得面积之比,再根据叠加情景和压强公式p=可以求解压强之比。
【分析】本题考查压强大小的比较,关键要知道固体叠加问题总压力等于两物体重力之和。
【详解】(1)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甲=GA+GB,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F乙=GA+GB,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1:1;(2)已知pA:pB=8:1,mA:mB=1:1,由ρ=可得,,则边长之比为,则面积之比,因为=1:1,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p甲:p乙=。故答案为:1:1 1:4
6、如图4-T-6所示,由三块材质和大小均相同的长方体1、2、3拼成的正方体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在B上方中央再放置一较大的正方体A。若将B中间的长方体2抽掉后,正方体A对B压强的变化量为Δp1,地面所受压强的变化量为Δp2。关于Δp1与Δp2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4-T-6
A、Δp1一定大于Δp2 B、Δp1一定等于Δp2
C、Δp1可能大于Δp2 D、Δp1一定小于Δp2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拼成正方体B的长方体的高相等,设为h,正方体A的重力GA不变,根据p=分别求出Δp1和Δp2,然后比较大小。
【分析】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以及B中间的长方体抽掉后压力、受力面积的变化。
【详解】假设正方体A的重力GA,由图可知:拼成正方体B的长方体的高相等,设为h,所以当B中间的长方体没有抽掉时,正方体A对B压强pA=,地面所受压强pB=;当B中间的长方体抽掉后,AB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变为SB 、B的重力也减小为GB ,则:正方体A对B压强pB =,地面所受压强pB =;则:Δp1=pA -pA=,Δp2=pB -pB= =,由于拼成正方体B的长方体三块材质相同、高相等,设为h,则正方体B对地面产生的压强p=ρgh不变,所以;所以Δp1=Δp2。故选:B。
类型三 切割问题
[技巧点拨]对于柱状固体的水平切割问题,我们可以通过F=G、p=和p=ρgh来判断。如果原来不同材料的两柱状固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S甲>S乙,则G甲>G乙;若S甲<S乙,则G甲<G乙;若h甲>h乙,则ρ甲<ρ乙;若h甲<h乙,则ρ甲>ρ乙。水平切割去Δh高度,减小的压强Δp=ρgΔh。
7、棱长为10cm、质量为2kg 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 ▲ pa。若沿如图4-T-7甲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是 ▲ pa;若沿如图乙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是 ▲ pa。(g取10 N/kg)
甲 乙
图4-T-7
【答案】 2000 1000 2000
【解析】(1)已知立方体的边长,可求它的底面积,即桌面的受力面积;立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它的重力,根据F=G=mg计算它对桌面的压力;根据p=计算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强。(2)沿如图甲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后,桌面的受力面积不变,压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由p=计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原来压强的大小关系;(3)沿如图乙所示的虚线去掉去掉一半后,桌面的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也变为原来的一半,由p=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与原来压强的大小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正确分析切去后的压力、受力面积与原来的压力、受力面积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大。
【详解】(1)切去前,桌面的受力面积为:S=10cm×10cm=100cm2=0.01m2,立方体对桌面的压力为:F=G=mg=2kg×10N/kg=20N,立方体对桌面的压强为:p===2000pa。(2)沿如图甲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后,桌面的受力面积不变,压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由p=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原来压强的一半,即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p甲=p=×2000Pa=1000Pa;(3)沿如图乙所示的虚线去掉右边的一半后,桌面的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也变为原来的一半,由p=可知,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与原来压强相等,即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p乙=p=2000Pa。故答案为:2000 1000 2000
8、如图4-T-8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切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B
图4-T-8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答案】C
【解析】对于柱状实心物体,可根据p=ρgh判断,已知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由边长关系可求出密度关系,则由压强公式可求得压强和压力的关系。
【分析】此题是典型的柱状固体的压强问题,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压强计算式p=ρgh(适用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C、设A的边长为hA,B的边长为hB,对于柱状实心物体,则根据p=ρgh可得A、B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O=ρAghA,pBO=ρBghB,已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AO=pBO,所以,ρAghA=ρBghB,由图可知:hA<hB,所以,ρA>ρB,故C正确;D、长方体A、B沿水平割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则hA =hA,hB =hB,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ρAghA =ρAghA=ρAghA=pAO,pB=ρBghB =ρBghB=ρBghB=pBO,,故D错误;B、已知pAO=pBO,则pA=pB,故B错误;A、由于SA>SB,根据F=pS可得: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A>FB,故A错误。故选:C。
9、如图4-T-9所示,两个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同。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部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则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大小关系分别是(▲)
图4-T-9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答案】C
【解析】均匀圆柱体对水平面上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和ρ=、p=得出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根据表达式结合两者的高度得出密度关系;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部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根据压强表达式得出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关系,根据F=pS结合受力面积关系得出压力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压强公式的灵活应用,利用好均匀、规则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对水平面上的压强公式p=ρgh是关键。
【详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均匀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因两个均匀圆柱体甲和乙对地的压强相同,所以,ρ甲gh甲=ρ乙gh乙,由图可知,h甲>h乙,则ρ甲<ρ乙,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部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则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ρ甲gh,p乙=ρ乙gh,则p甲<p乙,故BD错误;由图可知,S甲<S乙,由F=pS可知,F甲<F乙,故A错误、C正确。故选:C。
10、如图4-T-10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边长小于B的边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T-10
A、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pB
B、若均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1<pB1
C、若均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2<pB2
D、若均沿图中所示虚线截去上面的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3>pB3
【答案】D
【解析】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利用p=通过分析A、B对地面的压力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变化,判断对地面的压强大小。
【分析】此题考查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压强公式的应用,同时要知道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详解】A、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即FA=FB;A的边长小于B的边长,则A的底面积小于B的底面积,即SA<SB,根据p=可知,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A>pB,故A错误;B、若均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A、B对地面的压力变为FA1、FB1,受力面积变为SA1、SB1,又FA1=FB1,SA1<SB1,根据p=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1>pB1,故B错误;C、若均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A、B对地面的压力变为FA2、FB2,受力面积不变,仍为SA2<SB2,FA2=FB2,根据p=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2>pB2,故C错误;D、若均沿图中所示虚线截去上面的一半,A、B对地面的压力变为FA3、FB3,受力面积不变,仍为SA3<SB3,FA3=FB3,根据p=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3>pB3,故D正确。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训练(四) 固体压强的分析与计算
类型一 柱状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公式p=ρgh的推导与应用
1、如图4-T-1所示,三个高度相同的实心铁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正方体铁块A最重,圆柱体铁块C的底面积最小。哪个铁块对桌面的压强最大呢 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一:正方体铁块A最重,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二:圆柱体铁块C的底面积最小,所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大。
猜想三:三个铁块的高度相同,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以图中长方体铁块B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根据表达式分析判断上述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已知铁的密度为ρ,长方体铁块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压强的表达式:
p= 。
(2)分析判断:由压强的表达式可知,匀质柱状固体对桌面的压强只与柱体的 有关,所以猜想 是正确的。
(3)利用海绵或其他简易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上面的猜想: 。
A B C
图4-T-1
2、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4-T-2所示。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压强分别为pA、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图4-T-2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3、如图4-T-3所示,三个等高的不同形状均匀实心铁制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为圆柱体,乙为圆锥,丙为长方体),它们的底面积S甲=S乙<S丙。关于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图4-T-3
A、p甲>p乙 B、p乙>p丙 C、p甲>p丙 D、p甲=p乙=p丙
类型二 受力面积的变化问题
4、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4-T-4所示)。在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木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在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T-4
A、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A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C、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D、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5、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质量相等,密度之比ρA:ρB=8:1,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4-T-5所示),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是 ,受到的压强之比是 。
甲 乙
图4-T-4
6、如图4-T-6所示,由三块材质和大小均相同的长方体1、2、3拼成的正方体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在B上方中央再放置一较大的正方体A。若将B中间的长方体2抽掉后,正方体A对B压强的变化量为Δp1,地面所受压强的变化量为Δp2。关于Δp1与Δp2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图4-T-6
A、Δp1一定大于Δp2 B、Δp1一定等于Δp2
C、Δp1可能大于Δp2 D、Δp1一定小于Δp2
类型三 切割问题
[技巧点拨]对于柱状固体的水平切割问题,我们可以通过F=G、p=和p=ρgh来判断。如果原来不同材料的两柱状固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S甲>S乙,则G甲>G乙;若S甲<S乙,则G甲<G乙;若h甲>h乙,则ρ甲<ρ乙;若h甲<h乙,则ρ甲>ρ乙。水平切割去Δh高度,减小的压强Δp=ρgΔh。
7、棱长为10cm、质量为2kg 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 pa。若沿如图4-T-7甲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是 pa;若沿如图乙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是 pa。(g取10 N/kg)
甲 乙
图4-T-7
8、如图4-T-8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重物A、B,密度分别为ρA和ρB,底面积分别为SA和SB,且SA>SB,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水平切去上半部分(如图中虚线所示),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下列物理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图4-T-8
A、FA<FB B、pA>pB
C、ρA>ρB D、切割前后A、B对地面的压强均不变
9、如图4-T-9所示,两个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同。现沿水平虚线切去上部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则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大小关系分别是( )
图4-T-9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10、如图4-T-10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B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边长小于B的边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T-10
A、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pB
B、若均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1<pB1
C、若均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2<pB2
D、若均沿图中所示虚线截去上面的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3>pB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