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题重组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年5月10日凌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历经数小时飞行后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图3-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K-1
A、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以上升的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C、“天舟四号”完成对接后,仍具有惯性
D、“天舟四号”绕地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始终不变
【答案】C
【解析】(1)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3)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4)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如果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说明运动状态不变。
【分析】本题通过中国航空科技考查蕴含的物理知识,综合性强,并且注重了物理知识的应用,属于中考热点题型。
【详解】A、火箭在加速上升时,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故A错误;B、以上升的火箭为参照物,地面与火箭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地面是运动的,故B错误;C、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天舟四号”完成对接后,仍具有惯性,故C正确;D、“天舟四号”绕地球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始终改变,所以其运动状态始终改变,故D错误。故选:C。
2、如图3-K-2所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比赛场景。冰壶投出后,同队队员在冰壶的前方擦刷冰面,形成水膜,使冰壶沿预设轨迹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K-2
A、擦刷冰面是为了增大摩擦
B、冰面上的水膜是液化形成的
C、冰壶离手后仍能前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冰壶最终停止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1)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2)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3)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4)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如果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说明运动状态不变。
【分析】本题考查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液化现象等,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详解】A、比赛时两位队员在冰壶前方“刷冰”,使冰面形成水膜,其目的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的方法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力,故A错误;B、冰面上的水膜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故B错误;C、冰壶离开手后仍能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冰壶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D、冰壶最终停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3、跑步是一种健身方式。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左脚后蹬时,图3-K-3中箭头表示左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图3-K-3
【答案】C
【解析】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摩擦力的方向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明确“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这一知识点。
【详解】因为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左脚后蹬时,左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因此所受地面摩擦力方向向前,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为了说明骑电动车要戴安全头盔的道理,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将两个相似的鸡蛋甲、乙分别放在纸筒上,在鸡蛋甲的上方放一个轻质瓶盖,拿一根筷子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敲击,如图3-K-4所示。结果鸡蛋甲完好无损,鸡蛋乙立即破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图3-K-4
A、放上瓶盖后可以增大受力面积
B、敲击时鸡蛋上部受到的压强甲比乙大
C、鸡蛋乙被敲碎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D、要提高实验的可靠性还需多次实验
【答案】B
【解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3)为了使实验更具有普遍性,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寻找普遍规律。
【分析】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是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
【详解】AB、放上瓶盖后,鸡蛋上方的受力面积增大了,根据p=可知,在压力一定时,鸡蛋受到的压强减小了,所以敲击时鸡蛋上部受到的压强甲比乙小,故A正确、B错误;C、鸡蛋乙被敲碎,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普遍性,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来寻找普遍规律,所以要提高实验的可靠性还需多次实验,故D正确。故选:B。
二、填空题
5、铝箔轻巧,导电性好,能做许多科学实验。将铝箔卷成筒状,上端封闭并装入一截火柴头,下端开口并装上尾翼,制成小火箭。将小火箭套在发射架上,加热其上端,如图3-K-5所示。稍后小火箭就会射到空中。
图3-K-5
(1)小火箭与发射架不能套得太紧,否则会因 ▲ 力太大,难以起飞。
(2)火柴头燃尽后,空中的小火箭还能继续上升,这是因为小火箭具有 ▲ 。
【答案】(1)摩擦 (2)惯性
【解析】(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分析】本题通过生活中的小实验考查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惯性等解答本题。
【详解】(1)小火箭与发射架不能套得太紧,否则火箭与发射架间的压力太大,火箭受到的摩擦力太大,难以起飞;(2)火柴头燃尽后,小火箭具有惯性,所以空中的小火箭还能继续上升。
故答案为:(1)摩擦 (2)惯性
6、如图3-K-6所示,已知物体A的重力为10N,物体B的重力为2N,滑轮摩擦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图3-K-6
(1)如图甲所示,在B的作用下,物体A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受到摩擦力的方
向 ▲ 。
(2)如图乙所示,若给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使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的大小
为 ▲ N。
【答案】(1)水平向左 (2) 4
【解析】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大小;物体A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A和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不变;物体A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平衡力条件求出水平向左的拉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滑动摩擦力大小只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运动方向、运动速度、受力面积等都没有关系,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详解】物体A水平向右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为2N、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因物体A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摩擦力和拉力是平衡力,所以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大小相等,为2N;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或水平向右运动时,由于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A水平向左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也是2N;物体A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拉力2N(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2N。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拉力、水平向右的摩擦力是平衡力,三力平衡,因此水平向左的拉力为2N+2N=4N。
故答案为:(1)水平向左 (2)4
7、长度均为20cm的相同匀质木块A、B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从如图3-K-7所示位置开始推木块。当推力F为3N时,木块静止;当F为6N时,木块A、B开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木块A掉落;继续推木块B使其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掉落。
图3-K-7
(1)推力为3N时,AB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N。
(2)木块A在桌面上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 m/s。
【答案】(1)3 (2) 0.05
【解析】【分析】【详解】略
8、滑雪是冬奥会的重要比赛项目,在训练与比赛中都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
图3-K-8
(1)如图3-K-8所示是运动员在风洞中训练的场景,让不同速度的风吹向静止在室内地面的运动员。若以风为参照物,则运动员是 ▲ 的,从而达到与户外训练相似的效果。
(2)滑雪时,运动员穿着长长的滑雪板,其目的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 ▲ 。当运动员用力向后蹬雪地使自己向前运动,此时滑雪板对雪地的力F1和雪地对滑雪板的力F2的大小关系是F1 ▲ (填“>”“<”或“=”)F2。
【答案】(1)运动 (2)压强 =
【解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分析】本题考查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减小压强的方法以及相互作用力的特点,难度不大。
【详解】(1)以风为参照物,运动员相对于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运动员是运动的;(2)滑雪时,运动员穿着长长的滑雪板,其目的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当运动员用力向后蹬雪地使自己向前运动,此时滑雪板对雪地的力F1和雪地对滑雪板的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F1=F2。 故答案为:(1)运动 (2)压强 =
9、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科在家中用质量可忽略的塑料瓶和海绵进行实验:测得瓶底面积为35cm2,瓶盖面积为7cm2,并将瓶子装满600 mL水,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如图3-K-9所示)。
图3-K-9
(1)本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 有关。
(2)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p1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2。
(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需要从瓶子中倒出 ▲ mL水。
【答案】(1)受力面积 (2)小于 (3) 480
【解析】(1)压力作用效果用物体形变大小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2)利用压强公式计算出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和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然后进行比较;(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根据压强求出倒放时的压力大小,则可知倒放时水的重力,与原来的重力相减,即为应倒出水的重力,根据G=mg计算质量。
【分析】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综合性较强,解题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灵活应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本图是同一个瓶子的两种放置状态,压力大小相等,受力面积越小,海绵形变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所以本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2)V=600mL=600×10-6m3,这瓶水的质量为:m=ρV=1×103kg/m3×600×10-6m3=0.6kg。这瓶水重为:G=mg=0.6kg×10N/kg=6N。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则F=G=6N。瓶子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为p1==≈1.71×103Pa;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为p2==≈8.57×103pa;所以p1小于p2;(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由p=得:倒放时水的重力G =F =pS=1.71×103pa×7×10-4m2≈1.2N,倒出的水的重力ΔG=G-G =6N-1.2N=4.8N,则由G=mg得:Δm==0.48kg。由m=ρV得V==0.48×10-3m3=0.48×103cm3=480mL。
故答案为:(1)受力面积 (2)小于 (3)480
三、实验探究题
10、小舟骑自行车时发现,猛踩脚踏板提升车速后,车子能滑行的距离比不踩时远,车子在较光滑路面上滑行的距离比粗糙的路面上滑行的要远。基于上述生活经验,小舟想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有哪些呢 他进行如下研究,装置如图3-K-10所示。
图3-K-10
[建立猜想]①......;②物体运动可能与阻力大小有关。
[设计方案]
方案一:在水平木板上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方案二: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和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交流反思]
(1)方案一的设计,小舟基于的猜想是 ▲ 。
(2)方案二中观察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距离最远。由此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不受阻力的小车将 ▲ 。
(3)很多运动项目都需要助跑,如跳远、跳高、标枪等,目的是提高成绩,其原因是 ▲ 。
【答案】(1)物体运动可能与速度大小有关
(2)将匀速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3)助跑会增大动能,通过转化为更多的其他形式的能来提高成绩
【解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时,必须牢牢把握实验目的,特别是得出结论时,必须是对实验目的回答。
【详解】(1)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则小车到水平面时候的速度不相同,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也会不同,所以小舟的猜想是物体运动可能与速度大小有关。(2)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所以当不受阻力的时候,小车不再减小速度,小车将匀速直线永远运动下去。(3)助跑会增大动能,将更多的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来提高成绩。
故答案为:(1)物体运动可能与速度大小有关
(2)将匀速直线永远运动下去
(3)助跑会增大动能,通过转化为更多的其他形式的能来提高成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题重组训练
一、选择题
1、2022年5月10日凌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历经数小时飞行后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图3-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K-1
A、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以上升的火箭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C、“天舟四号”完成对接后,仍具有惯性
D、“天舟四号”绕地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始终不变
2、如图3-K-2所示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比赛场景。冰壶投出后,同队队员在冰壶的前方擦刷冰面,形成水膜,使冰壶沿预设轨迹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K-2
A、擦刷冰面是为了增大摩擦
B、冰面上的水膜是液化形成的
C、冰壶离手后仍能前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冰壶最终停止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跑步是一种健身方式。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左脚后蹬时,图3-K-3中箭头表示左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3-K-3
4、为了说明骑电动车要戴安全头盔的道理,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将两个相似的鸡蛋甲、乙分别放在纸筒上,在鸡蛋甲的上方放一个轻质瓶盖,拿一根筷子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敲击,如图3-K-4所示。结果鸡蛋甲完好无损,鸡蛋乙立即破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3-K-4
A、放上瓶盖后可以增大受力面积
B、敲击时鸡蛋上部受到的压强甲比乙大
C、鸡蛋乙被敲碎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D、要提高实验的可靠性还需多次实验
二、填空题
5、铝箔轻巧,导电性好,能做许多科学实验。将铝箔卷成筒状,上端封闭并装入一截火柴头,下端开口并装上尾翼,制成小火箭。将小火箭套在发射架上,加热其上端,如图3-K-5所示。稍后小火箭就会射到空中。
图3-K-5
(1)小火箭与发射架不能套得太紧,否则会因 力太大,难以起飞。
(2)火柴头燃尽后,空中的小火箭还能继续上升,这是因为小火箭具有 。
6、如图3-K-6所示,已知物体A的重力为10N,物体B的重力为2N,滑轮摩擦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图3-K-6
(1)如图甲所示,在B的作用下,物体A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受到摩擦力的方
向 。
(2)如图乙所示,若给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使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的大小
为 N。
7、长度均为20cm的相同匀质木块A、B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从如图3-K-7所示位置开始推木块。当推力F为3N时,木块静止;当F为6N时,木块A、B开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木块A掉落;继续推木块B使其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掉落。
图3-K-7
(1)推力为3N时,AB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木块A在桌面上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m/s。
8、滑雪是冬奥会的重要比赛项目,在训练与比赛中都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
图3-K-8
(1)如图3-K-8所示是运动员在风洞中训练的场景,让不同速度的风吹向静止在室内地面的运动员。若以风为参照物,则运动员是 的,从而达到与户外训练相似的效果。
(2)滑雪时,运动员穿着长长的滑雪板,其目的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 。当运动员用力向后蹬雪地使自己向前运动,此时滑雪板对雪地的力F1和雪地对滑雪板的力F2的大小关系是F1 (填“>”“<”或“=”)F2。
9、为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科在家中用质量可忽略的塑料瓶和海绵进行实验:测得瓶底面积为35cm2,瓶盖面积为7cm2,并将瓶子装满600 mL水,依次正放和倒放于海绵上(如图3-K-9所示)。
图3-K-9
(1)本实验可初步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
(2)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1,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为p2,则p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2。
(3)要使瓶子倒放时对海绵的压强与正放时相同,需要从瓶子中倒出 mL水。
三、实验探究题
10、小舟骑自行车时发现,猛踩脚踏板提升车速后,车子能滑行的距离比不踩时远,车子在较光滑路面上滑行的距离比粗糙的路面上滑行的要远。基于上述生活经验,小舟想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有哪些呢 他进行如下研究,装置如图3-K-10所示。
图3-K-10
[建立猜想]①......;②物体运动可能与阻力大小有关。
[设计方案]
方案一:在水平木板上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方案二: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和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交流反思]
(1)方案一的设计,小舟基于的猜想是 。
(2)方案二中观察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距离最近,在木板表面滑行距离最远。由此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不受阻力的小车将 。
(3)很多运动项目都需要助跑,如跳远、跳高、标枪等,目的是提高成绩,其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