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课件:史传文的叙事艺术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微专题课件:史传文的叙事艺术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1 15:1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史传文的叙事艺术
——史传文研读交流专题(活动四)
必修下第一单元第6课时教学课件
活动导入
中国古代历史典籍中记载了很多精彩的历史事件,成为永远炫目的历史瞬间。你读过最精彩的历史事件是哪件呢?
《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是历史事件,在史学家的笔下,它们也变成了精彩的故事。作为阅读历史典籍的人,我们能否读出事件的精彩之处?
诸子文研读交流
史传文研读交流
诵读诸子散文,了解文化背景
诸子选文词句疏通
理解文意,探究思想
体会诸子文章特色
两篇史传文的阅读疏通
品评史传文中的人物形象
单元任务
微专题1
微专题2
微专题3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活动4
活动5
活动6
活动9
史传文的叙事艺术
活动7
文言实词的归纳积累
讨论典籍的当代价值
活动8
“透视典籍,追索文明”交流会
阐述阅读思考
微专题4
文言词的积累
专题活动路径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梳理历史事件,划分叙事层次。
2.学习对历史叙事的分析欣赏。
3.引导学生把握两篇史传文的叙事特色。
史传文中的“史实”与“史观”
活动10
活动步骤
课前活动
课中活动
理清《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的故事情节。
《烛之武退秦师》叙事艺术赏析。
《鸿门宴》叙事艺术赏析。
展示《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的故事情节。
讨论《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讨论《鸿门宴》的叙事艺术。
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的故事情节
活动过程
小组交流课前梳理的两篇课文故事情节。
抽签选代表展示,全班交流。
课中任务一
开端
要点提示
发展
高潮
结局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本来都是反映政治军事力量的较量,作者的笔墨是在政治军事力量本身吗?
活动过程
参考示意图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活动过程
参考示意图
开端:大兵压境,小国告急。
发展:郑文公诚心悔前过,烛之武大义赴敌营。
高潮:勇士闯虎穴,巧言退侵亲师。
结局:秦穆公度势盟郑,晋文侯审时班师。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的重点笔墨都不是政治军事力量本身,而是在改变局面的人物故事上。
讨论《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活动过程
根据文本内容及问题提示,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课中任务二
1.对于晋、秦联军出兵围郑的背景,文章写得很简略,这段交代有什么作用?
2.文章有没有对战争的直接描写?你能从文章中看出战争气氛的紧张吗?
3.文章重点记叙了哪些内容?
4.叙事上有波澜吗?
5.故事有前后内容的勾连照应吗?
活动过程
成果展示
《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伏笔: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郑矛盾,与秦无关。
晋、秦联军分开驻扎,为下文烛之武瓦解联盟埋下伏笔。
照应: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一直利用晋、秦利益不一致处进行指陈。
晋文公不想破坏晋、秦关系,显示了其韬略与格局。
活动过程
成果展示
《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夜缒而出……
“国危矣……”公曰:“……然郑亡……”
侧面写出战争气氛紧张
详略:
略写晋、秦围郑过程,撤兵过程
详写郑国内部对烛之武的起用及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过程
突出烛之武的爱国、智勇与担当,也突出秦伯、晋侯各自的智慧。突破了就事写事的局限,显示出更广阔的历史空间与人文价值。
虚写:
活动过程
成果展示
《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艺术
叙事波澜:
晋侯、秦伯围郑围郑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辞曰
许之
夜缒
秦伯说,与郑人盟。
子犯请击
不可……
吾其还也
活动过程
课中任务二
探究《鸿门宴》的叙事艺术
根据文本内容及问题提示,分析《鸿门宴》的叙事艺术,小组交流,随机选一全班展示。
1.重点突出了哪些情节与场景?
2.分析故事情节的张弛与波澜
刘项双方的形势关系的转换是鸿门宴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地方,请你分析一下,双方的被动主动的关系是怎么转换的?
3.故事哪些地方设置了伏笔与照应?
活动过程
成果展示
宴会前:无伤告密——欲王关中
亚父献计——急击勿失(局势紧张)
项伯夜告——收买项伯(局势转机)

宴会中:刘邦赴宴——项羽留饮(矛盾紧张)
范增示意——项羽不应(矛盾缓和)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由紧张到缓和)
樊哙闯帐——项羽赞赏(由紧张到缓和)
义责项羽——项羽无应(由紧张到缓和)
沛公逃席——(危局解除)
宴会后:张良入谢
刘邦诛曹(局势扭转)
场景
照应
波澜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而听细说……
活动小结
史传文叙事艺术分析
场景、人物描写
伏笔与照应
节奏与波澜
详略安排
……
活动作业
1.课外阅读《史记·项羽本纪》中“巨鹿之战”或“垓下之围”,欣赏叙事艺术。
2.课外阅读《古渡头》并完成练习。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