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单式折线统计图》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要反映张芸同学本学期几次考试成绩变化情况,应该绘制( )统计图.
A.单式条形 B.单式折线 C.复式条形 D.复式折线
2.条形统计图通过( )来表示统计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通过( )来表示统计量的变化。
①折线的长短 ②直条的粗细 ③直条的长短 ④折线的升降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④②
3.下面各图中,能表示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图是( )。
A. B.
C. D.
4.如图,是一辆工程车从工地到停车场行驶路程情况,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地到停车场的路程是6km
B.在第7分钟到第9分钟之间,车子停下来了
C.全程共用了13分钟
D.在第4分钟到第7分钟之间,车子的速度越来越快
5.下面的信息资料中,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 )。
A.五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 B.滨海县2019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C.服装店各种服装的销售情况。 D.五年级各班级的学生人数。
6.下面是某商场2016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以下的说法不符合图意的是( )。
A.4月份利润最少,是20万元
B.10月份利润最多,是50万元
C.1~4月份,利润逐月下降
D.4~12月份,利润逐月上升
二、填空题
7.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________情况。
8.如图是五(1)班某位同学六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图。
①这位同学考的最高分是__分,最低分是___分,它们相差__分。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成绩是呈___趋势。
9.淘气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如图。
(1)淘气家旅行共行了( )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
(3)汽车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不包含休息时间)
10.下图是2010年~2014年鹿野化肥厂产量增长情况统计图,看图填空。
(1)该厂2011年生产化肥________吨;
(2)2013年的产量是2010年的产量的________倍;
(3)2010年到2014年化肥的产量整体呈________趋势。
11.如图是打国际长途电话所需付的电话费与通话时间之间的关系图。
(1)打2分钟需要_____元电话费,3分钟以上每分钟_____元。
(2)打6分钟需要_____元,10.4元打了_____分钟。
12.某景区近几年参观人数与门票单价情况统计如下:
(1)这几年中,该景区门票单价最高的是( )年,参观人数最少的那一年全年只有( )人。
(2)2014~2016三年中,( )年门票总收入最多,是( )万元。
(3)如果2017年门票总收入比2016年多一半,则2017年到该景区参观人数达到( )万人。
13.在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话题后面的( )里打“√”,不适合的打“×”。
(1)2020年山东省十六地市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
(2)要反映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
(3)近几年我国工业粉尘总数量的变化情况。( )
(4)2014~2021年济南市接待游客人数的变化情况。( )
(5)班级中爱吃香蕉、橘子、苹果和荔枝的同学人数。( )
14.小军骑自行车到6千米远的东钱湖游玩,请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如果小军从出发起一直走不休息,用________分钟可以到达东钱湖。
(2)返回时,小军骑自行车平均每小时行________千米。
三、解答题
15.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双语小学某学生小丁同学记录了一壶水加热过程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并把它制作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未加热时,水温是________℃。
(2)烧开这壶水(达到100℃)用了________分钟。
(3)从第________分钟到第________分钟水温上升的比较快。
(4)如果继续加热到第10分钟,水温是________℃,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16.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空气质量指数PM2.5(单位:微克/立方米)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入肺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下面是某市一段时间的PM2.5值的统计图。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这5日当中( )日空气质量最好;( )日到( )日日均PM2.5下降得最多,下降了( )微克/立方米。
(2)该市这一段时间空气质量趋向( )(填“好转”或“恶化”)。猜测一下,原因可能是什么?
17.我国第一次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情况统计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人口(亿人) 6.0 7.2 10.3 11.6 13.0 13.7
(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统计中,如果要统计全国各省市的人口总数,可以选择( )统计图进行统计,而要记录历次人口普查中人数的变化情况,应该选择( )统计图。
(2)根据上表完成统计图。
(3)第( )次到第( )次人口增长最快,从第一次到第六次,我们人口增加了( )人。整体是呈( )发展趋势。
18.下面是育英小学各年级近视人数统计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学生(名) 1 2 3 5 8 10
1.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近视人数最多的在( )年级,全校共有( )名近视的学生。
3.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介绍一下你的护眼方法。
19.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情况统计图
(1)197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______岁,200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_____岁。
(2)2000年比1980年平均寿命增加了____岁。
根据统计图的变化趋势,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约可以达到____岁。
参考答案:
1.B
【详解】略
2.C
【解析】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统计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通过折线的升降来表示统计量的变化。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能力。
3.C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慢慢降低,降到与外界气温相同,温度不变;由此选择即可。
【详解】A.表示变化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表示变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不符合题意;
C.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温度慢慢降低,降到与外界气温相同,温度不变,
D.表示温度先升高,再降低,不符合题意。
所以能反映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的是C。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4.D
【分析】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工地到停车场的路程是6千米,在第3分钟到第4分车子停下来了,在第7分钟到第9分钟之间,车子又停下来了,全程共用了13分钟,车子在第2分钟到第3分钟之间车子的速度与第9分钟到第10分钟车子的速度最快,因此,在第4分钟到第7分钟之间,车子的速度越来越快的说法是错误。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A.工地到停车场的路程是6千米。说法正确。
B.在第7分钟到第9分钟之间,车子停下来了。说法正确。
C.全程共用了13分钟。说法正确。
D.在第4分钟到第7分钟之间,车子的速度越来越快。说法是错误。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B
【分析】扇形统计图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从图中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详解】A.五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用条形统计图统计;
B.滨海县2019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统计;
C.服装店各种服装的销售情况用条形统计图统计;
D.五年级各班级的学生人数用条形统计图统计;
故答案为:B。
【点睛】熟记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D
【分析】找出图中的最高点,就是利润最多的月份;找出图中的最低点就是利润最少的月份;根据统计图,找出连续上升的月份和连续下降的月份由此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A.4月份利润最少,是20万元,即符合题意;
B.10月份利润最多,是50万元,即符合题意;
C.1~4月份,利润逐月下降,即符合题意;
D.4~10月份,利润逐月上升,因此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考查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关键是从统计图中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7.增减变化
【详解】略
8. 100 70 30 上升
【详解】略
9. 360 6 1 72
【分析】观察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可知横轴表示行车时间,纵轴表示行驶的路程,那么:
(1)观察折线的末端,可知淘气家旅行共行了360千米;
(2)观察统计图横轴和折线的末端,可知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6小时;出发3小时行到240千米处开始休息,途中休息了1小时,出发第4小时时再开始行车;
(3)不算休息,淘气家共行驶了6-1=5小时,进而用总路程÷行车的时间=行车的速度。
【详解】(1)淘气家旅行共行了360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6小时,途中休息了1小时。
(3)360÷(6-1)
=360÷5
=72(千米)
不算休息,淘气家平均每小时行72千米。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看懂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进而根据问题从图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作出解答即可。
10. 400 5 上升
【分析】(1)根据2011年对应的竖轴上的数据确定这一年的化肥产量;
(2)用除法计算两年产量的倍数关系;
(3)根据折线的走势确定产量是上升还是下降即可。
【详解】(1)该厂2011年生产化肥400吨;
(2)1000÷200=5倍,所以2013年的产量是2010年的产量的5倍;
(3)2010年到2014年化肥的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11. 2.4 1 5.4 11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国际长途电话前3分钟的花费为2.4元,所以打2分钟为2.4元,3分钟以上每分钟:(4.4-2.4)÷(5-3)=1(元)。
(2)根据(1)的计算结果,计算打6分钟付费情况:(6-3)×1+2.4=5.4(元);10.4元可以打:(10.4-2.4)÷1+3=11(分钟)。
【详解】(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国际长途电话前3分钟的花费为2.4元,所以打2分钟为2.4元。
3分钟以上每分钟:
(4.4﹣2.4)÷(5﹣3)
=2÷2
=1(元)
(2)(6﹣3)×1+2.4
=3+2.4
=5.4(元)
(10.4-2.4)÷1+3
=8+3
=11(分钟)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关键要从图中找到国际长途电话所需付的电话费与通话时间之间的关系。
12. 2016 20000 2015 144 3.6
【分析】(1)观察折线统计图,找出这几年该景区门票最高的年份,再观察条形统计图,找出参观人数最少是哪一年;
(2)用每年门票的单价乘每年参观的人数,再判断哪一年门票总收入最多,是多少万元;
(3)先求出2016年门票的总收入,即可求出2017年门票的总收入,再除以2017年门票的价钱,就是参观的人数。
【详解】(1)2万人=20000人
这几年中,该景区门票最高的是2016年,参观人数最少的那一年全年只有20000人;
(2)2.6万人=26000人;3.2万人=32000人;2万人=20000人
2014年:40×26000=1040000(元)
1040000元=104万元
2015年:45×32000=1440000(元)
1440000元=144万元
2016年:60×20000=1200000(元)
1200000元=120万元
门票收入最多的是2015年,是144万元。
(3)120万元=1200000元
=1200000+1200000÷2
=1200000+600000
=1800000(元)
1800000÷50=36000(人)
36000=3.6万
2017年到该景区参观的人数是3.6万人。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应用,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13. × √ √ √ ×
【分析】(1)降水情况统计图更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2)体温变化情况更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3)粉尘总数量的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4)接待游客人数的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5)爱吃香蕉、橘子、苹果和荔枝的同学人数更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详解】(1)2020年山东省十六地市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 )
(2)要反映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 )
(3)近几年我国工业粉尘总数量的变化情况。( √ )
(4)2014~2021年济南市接待游客人数的变化情况。( √ )
(5)班级中爱吃香蕉、橘子、苹果和荔枝的同学人数。(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
14. 50 12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计算即可。
(1)根据折线统计图,每小段表示10分钟,小军在出发时路上休息了10分钟,共用60分钟到达东钱湖,可用小军到达时用的时间减去休息的时间就是小军不休息就可到达东钱湖所用的时间;
(2)返回时,路程为6千米,小军用了30分钟的时间即0.5小时,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进行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1)60-10=50(分钟),
答;小军如果从出发起一直走不休息,用50分钟可以到达东钱湖;
(2)6÷0.5=12(千米),
答:返回时,小军骑自行车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
15.(1)10;(2)9;(3)6;9(4)100
【分析】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横轴表示烧水用的时间的变化,纵轴表示水的温度的变化;进而根据折线的情况和横轴与纵轴上的数据解答问题。
【详解】(1)未加热时,水温是10℃;
(2)烧开这壶水(达到100℃)用了9分钟;
(3)从第6分钟到第9分钟水温上升的比较快;
(4)如果继续加热到10分钟,水温是100℃。
作图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6.(1)7月23;7月19;7月20;27
(2)好转;原因:加强了环境保护,对车辆进行限号等。(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直接填出前三空。利用减法求出第四空;
(2)该市日均PM2.5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空气质量趋向好转。空气质量变好,是环境保护的结果,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1)57―30=27(微克/立方米),所以,这5日当中7月23日空气质量最好;7月19日到7月20日日均PM2.5下降得最多,下降了27微克/立方米。
(2)该市这一段时间空气质量趋向好转,原因可能是加强了环境保护,对车辆进行限号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能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7.(1)条形;折线
(2)见详解
(3)二;三;7.7亿;上升
【分析】(1)条形统计图可以观察出数量的多少,各省市人口总数适合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观察人数的变化情况应选则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统计表在统计图中描出各次普查对应的人口数,依次连接各点,标出各点对应数据;
(3)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陡,增长速度越快,由图可知第二次到第三次人口增长最快,增加的人数表示为:13.7-6.0=7.7(亿人),人口增长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
【详解】(1)(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在统计中,如果要统计全国各省市的人口总数,可以选择( 条形 )统计图进行统计,而要记录历次人口普查中人数的变化情况,应该选择( 折线 )统计图。
(2)
(3)第( 二 )次到第( 三 )次人口增长最快,从第一次到第六次,我们人口增加了( 7.7亿 )人。整体是呈( 上升 )发展趋势。
【点睛】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1.
2.六;29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注意眼睛的卫生,不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经常做眼保健操。
【详解】略
19. 71 81 6 84
【分析】对于第一题根据折线上数据及对应的年份即可直观得出答案;对于第2题用200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减去1980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即可解答;对于3题根据前几年每隔10年之间增长的年龄即可推出201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约可以达到的年龄。
【详解】1.197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71岁,200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81岁;
2.200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81岁,1980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是75岁,81-75=6(岁)
3.81+3=84(岁)
【点睛】本题考查从统计图里获取信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