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第四单元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多种媒介的语言材料,了解其特点和规律,掌握跨媒介信息提取、呈现与表达能力。
2.关注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并在学习过程中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
3.反思并适应媒介技术对母语习得的影响,在不断接触、分析、评价、判断多种媒介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学会维系、协调、缔结人与媒介的互动关系,并保持清醒的价值立场。
学习情境
在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各种传播媒介来了解社会、表达想法、与他人沟通、与群体产生联系。在电视媒体、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媒体平台出现后,跨媒介的信息传播形式促使人们改变了对语言的运用。如今,不同的媒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适用于特定传播途径的语言特征。
探究 思维发展与提升
延伸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预习 语言建构与运用
预习 语言建构与运用
一、活动一 相关知识
1.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信息化时代按照托夫勒的观点,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其代表性象征为“计算机”,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是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的信息社会与前两次浪潮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以体能和机械能为主,而是以智能为主。
2.媒介环境
媒介环境指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状态,而是人们用神话传说、语言文字、历史故事、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社会舆论、虚构作品和新闻报道等建构的一种社会环境,我们的思维、感觉等,都离不开这种环境。
3.多媒体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l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媒体(media)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所以与多媒体对应的词是单媒体(Monomedia),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的。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指的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质)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
4.网络日志
日志是日记中的一种,多指非个人的,一般是记载每天所做的工作。“网络日志”,也可称为博客。Bloɡ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Bloɡ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入口的网络日记,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5.广告拟写的方法
二、活动二 相关知识
1.多媒介
多媒介,是指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介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影像和声音,多媒介首先是一种技术的指称,除了计算机,多媒介包括多种新生的影像媒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生的影像多媒介有DV、网络播客、网络博客、手机电视、电子游戏等。
2.网络播客和网络博客
网络播客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以互联网为信息存储和交换的场所,进行数字声讯节目的预定、下载、制作和上传的媒介技术,用户可以将预定的节目下载到私人播放工具上收听,不用再按时按点地等候传统媒体节目的播出,用户还可以自己录制音频上传与其他用户分享。
网络博客偏向于文字、图片和视频文件的上传与分享,“博客”之后的“微博”实际上是对前者的部分功能和窗口进行修改的产物——使主界面从私人界面转向体现交互性的公共界面,以时间轴为依据显示用户更新的信息,同时加入更多互动功能。这些改变突出了交流的即时性和快捷性,使“微博”及自媒体用户群迅速扩充。
3.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在其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按照他的解释,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
4.书评
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地、有见识地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书评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
作用:书评作用于读者,首先在于它的信息功能,也就是说为读者选择图书提供参考,这就要求它把图书的基本内容介绍给读者;其次在于它的中介功能,即让读者在阅读行为实施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以使阅读具有针对性,这又要求它点明图书的精要所在;
最后在于它的导读功能,此功能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读者在阅读时,对所读图书进行价值判断提供参考,二是向读者推荐优秀的图书,这自然就要求它必须准确地反映书的内容,并在众多的出版物中遴选书评的对象。
内容:凡与作品、作家有关的都可以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对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
5.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国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互相联接一起的网络结构”。单独提起互联网,一般都是互联网或接入其中的某网络,有时将其简称为网或网络(Net work),可以通讯、社交、网上贸易。
6.微生活
所谓“微生活”是指随着微博等新媒介的兴起,人们的生活发生“微”“秒”的变化,即在网络化的基础上使生活“短、平、快”,突出的代表是“微博”参与面的迅速扩张,“微小说”的广泛参与,网络自拍视频、短剧等。这种生活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对此,反对者提出应崇尚“慢活”“乐活”,提出减少与媒体接触,放慢生活的脚步。专家建议面对庞杂“微”信息潮,年轻人应该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明确生活、家庭、事业所追求的目标,调适自我,使生活逐步走向常态化、有序化。
三、活动三 相关知识
1.评论
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是对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好坏优劣、是非对错进行评析的文章。评论按其评析的对象来分,可分为社会评论、思想评论和文学评论等。
社会评论是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思想倾向进行议论和评论,以表明作者观点和见解的说理性的文章。它重在展示观点和思想。
思想评论是以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思想动态、思想倾向或思想问题为评论对象的文章。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单一性的特点。写作思想评论,要分清思想是非,掌握分寸,注意政策,深入剖析,细致说理,语言须尖锐泼辣而又热情诚恳。
文学评论运用文学理论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是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的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2.辨识媒介信息真假技能
“三有”“六注意”
“三有”:
①具有独立、客观、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②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六注意”:
①注意信息来源。
②注意信息可信度。
③注意信息的实用性。
④注意对任何新闻信息不要轻信。
⑤注意对所得消息不要偏信。
⑥注意对他人行为不要盲从。
3.评论写作技巧
叙:是对所评事情(事理、思想)的表述。
析:是对所评事情(事理、思想)的分析。
评:是对所评事情(事理、思想)的评价。
探究 思维发展与提升
任务一 认识多媒介
社会的进步与媒介的发展相互促进,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各种传播媒介的互补与融合,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来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活动一
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围绕近期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开展一次有关“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展开分析,归纳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要注意抓住与调查目标相关度较高的关键点来设问,如平时获取新闻的途径,得知这一新闻事件的最初渠道,这一事件中引人关注的新闻点,想深入了解事件时的首选媒介,等等。调查时应考虑被调查者职业、年龄等的代表性,以获得较为全面的调查数据。
实施步骤
(1)选择调查主题
选题,即选择调查分析的内容、对象与角度。选题是调查分析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围绕201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典这个热点事件,开展有关“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
(2)确定调查方法
根据自己选择的调查主题,确定灵活有效的调查方法。比如:问卷调查、街头采访、个别访问、开会调查、现场观察、蹲点调查等。调查时要认真观察、做好记录,尽可能详尽地留下第一手材料(包括影像资料)。
要注意准确记录各种信息的来源。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可参考下面的例子:
关于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问卷
您的年龄:________ 您的职业:________
1.您获取70周年国庆大典的相关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2.您得知70周年国庆大典的最初渠道是什么?
3.关于70周年国庆大典,您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4.您是通过什么渠道深入了解70周年国庆大典的?
感谢您的配合!
(3)搜集调查资料
恰当地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等调查方法取得调查资料,以获得准确、可靠、符合调查主题的调查资料。
(4)加工整理
对资料进行整理,使之明确化、条理化,并对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形成对“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深入理解。可采用图表的形式加以呈现,使之一目了然。
(5)补充相关素材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加工,我们可以得到初步的研究印象和结论,为了支撑、印证这些印象和结论,我们还要搜集一些必要的补充素材。
(6)制作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结构表
标题 标题应明确调查的主旨,放在醒目的位置
摘要 简要概括报告内容,语言应简明清晰
目录 列出报告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调查背景与目标 调查的背景和设定的目标
调查步骤与方法 怎样实施调查,经历了哪些步骤,运用了哪些方法
调查内容与分析 调查的主要问题,获得的各种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这是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可以分成若干段落
结论 总结调查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建议 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资料 列出参考的文献资料及其来源
提示: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上内容,自己撰写时也可作一些调整。
活动二
探讨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下面是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需要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以得到更多同学的关注和响应。选择几种你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特点对招聘启事进行改写,如调整内容、语言、呈现形式等,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招聘启事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聘条件:1.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2.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截止日期:3月25日。
校报编辑部
3月1日
【改写理由】 在微信、微博上发表招聘启事,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趣味性。开头“最靓的崽”能引起阅读者的注意。
2.不要长篇大论。刷社交app的读者根本没有时间阅读冗长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改写时可以对原招聘启事的内容做简短化处理,如将“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变为“筛选来稿、文字编辑、新闻采写”。
3.配图不可缺少。为了迎合现在刷社交app的求职者的阅读习惯,招聘信息一定要有高质量的配图,这样才有助于增加阅读量。
4.注重时效性。社交app会自动匹配发表时间,因此原招聘启事中的发表时间没必要再做保留。
提示:其他改写形式略。学生可充分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点,来进行其他形式的改写,如改写成用于广播、电视的招聘广告等。
任务二 善用多媒介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变得快速、简易。通过日趋融合的各种媒介,人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获取信息,还可以亲身参与信息传播,发出自己的声音。
学校近期拟举办一次戏剧节,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参加这一活动。小组合作,为班级的节目设计一个宣传推广方案。
实施建议
1.确定宣传主题、目标受众和媒介种类。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媒介,集中力量宣传,充分发挥这种媒介在宣传功能上的优势,例如校报、校广播台、校电视台具有权威性,而一些自媒体平台则传播迅速,吸引力强。
2.设计宣传方案,拟写宣传语,确定图片、音视频材料的使用策略等。要根据所选媒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例如在校电视台播放宣传短片,要设计短片画面内容,撰写画外音文稿;进行网络直播,要选择恰当的直播场地,撰写内容脚本;使用网络公众号发布文章,则要注意内容的可读性和标题的吸引力,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图片或视频。
3.根据受众情况和媒介特点,选择最佳发布时间。因为是校园活动,主要受众是老师和同学,所以如使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可以选择课间、午间发布信息;如使用网络推广,则应选择晚上或周末发布信息。此外,还要注意把握宣传的频率,频率过高,容易使受众厌烦;频率过低,又达不到宣传效果。
4.多媒介的运用可以充分自主化、个性化,但同时我们要有媒介使用的自律性,不做“标题党”,不夸大宣传,更不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任务三 辨识媒介信息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了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成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你碰到过这几种情况吗?你所接触到的信息失真的情况还有哪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活动。
活动一
每名同学举一个虚假信息被揭穿的例子,与其他同学合作归纳这些信息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总结辨识媒介信息应遵循哪些原则,可以使用哪些方法。
提示:示例略。我们要辨别信息的真伪,可以从三个角度出发。
辨别角度 方法提示
从信息的
来源判断 辨别提示:(1)信息的五要素(时间、空间、主体、事件、结果)是否齐全;
(2)信息是否来自权威部门;
(3)逻辑推理(多问几个为什么);
(4)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
(5)实地考证。
辨别角度 方法提示
从信息的
价值取向
判断 辨别提示:(1)不同角色的人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说明社会角色的差异决定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
(2)不同个体选择关注不同的信息也体现了信息价值取向的差异。
从信息的
时效性判
断 辨别提示:某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天气预报、通知等,我们在获取这类信息时,可以通过判定其时效性来确定信息的价值。
归纳总结: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具体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2.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
3.信息是否可用;
4.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
5.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
6.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
活动二
每名同学举一个自己辨识虚假信息的例子,谈谈自己是怎样产生辨识信息的动机的,相互交流自己辨识信息的过程、思路。
提示:示例略。同学们在谈自己辨识信息的动机、过程和思路的时候,可以参考任务三中的【活动一】展示的方法和角度。
佳作展台
拒绝盲目相信
在信息高速流通的现在,人们想要知道什么,只需要点一下搜索,就能找到各种答案。其实这些答案,真假纷呈,其准确性也有待考察。但是,现如今,许多人都选择盲目相信。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发生坠江事故。这条消息迅速在大大小小的网络媒体上发布,一时成为人们在微博和朋友圈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当时传播最广的一条消息是“女司机违规行驶论”。
有的网友说女司机违规驾驶导致公交车车毁人亡,于是网络舆论便纷纷把矛头对准女司机,肆意谩骂。然而等到真相出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女司机与事故的发生毫无关系。她只是正常行驶,是本次事故的侥幸逃生者。这不禁令我思考:为何人们会如此盲目地相信网络信息?通过思考,我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因为利益诱惑。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求得关注量,找到一点儿所谓“证据”就大加宣传,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点击量,取得销售量,不顾真实性地误导大众,有时甚至会造成危害生命的结果。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丑化他人,或是用虚假的信息大力美化一个人,最终都误导了大众舆论的走向。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为了利益。这些人充当着媒介平台中的骗子,是导致大众盲目相信网络信息的直接原因。
二是由于事不关己。很多人觉得网络上的事好像发生在千里之外,离我们似乎很远。于是,面对信息时,一些人从没想过是真是假,有什么影响,甚至还有人滋生出这样的想法:就算不是真的又怎么样?他们盲目地相信,盲目地评论,而忽略了真相。对真相的不理不睬,是导致盲目相信的根本原因。
分析、思考之后,我们看清了现象,也看懂了本质,但是我们不应止步于此,而应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说来也简单,就是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的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呢?首先,要增加知识储备量、时事储备量,确保自己看得多、听得多、懂得多。最重要的是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出认知能力,即每看到一个事实或定义,则首先问自己:这是真的吗?然后再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推导等方面,以质疑的眼光去看待。此外,自己在发布信息时,也要进行各方面的考察、评估,然后再给出确切、真实的说法。总的来说,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不盲目相信,也不全盘否认,这是我们行驶在信息高速路上时,最稳妥的路线。
(有删改)
【名师赏评】 这篇文章就2018年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展开议论,分析了当时“女司机违规行驶论”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原因,最后还提出了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的正确做法——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这篇文章的理性分析为我们辨识媒介信息提供了正确的思路。
活动三
要辨识媒介信息,就要了解应从哪些渠道获取可靠的信息。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信息源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并编写一份真实信息源的图表。
提示:具体的讨论内容和结论略。
实施建议
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同学们想要获取精准、有效的信息,可以参考以下的步骤:
1.确立目标,才能让信息“对号入座”。如果你想有所收获,那么首先要明确自己想收获哪些方面的知识,提高哪些方面的技能,明确之后再进行针对性的信息筛选,也就能事半功倍了。
当然这样的目标不能太多,否则就和没有目标一样了,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有3—4个目标,它们也就是精准信息的检索词,这可以保证我们在遇到相关的书籍、资料、信息时,能精准地聚焦到这些目标上,同时也便于我们分类存储、积累使用、总结实践。
2.信息来源筛选。一般来说,每个领域都会有“领头羊”,当我们想要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时,跟着他们走一段路是没有错的。但也要有自己的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相应领域的经典书籍也是不错的信息来源,能够让我们获取的信息更系统。
3.专注于目标信息,对不需要的信息坚定地说“不”!我们需要以目标为中心,专注于能够实现我们目标的信息。学会把目光和注意力聚焦到当下最重要的信息上,这样才能让我们高效地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任务,获得实效。
4.把握信息重点,找出关键。我们要有从信息中提取出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的能力,否则,再好的信息来了,我们也吸取不到其中的精华。
5.信息加工。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信息能够为我们所用。在信息加工以及输出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创造出与目标相关的新的观点,也就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信息。
延伸 审美鉴赏与创造
媒介素养与其他修养联系互通
古人讲“心之官则思”,在面对信息大潮瀚漫而至的状态时,每个人都要做有心人,既保护好自己的利益,也维护好别人的权益。这就需要通过有意识地提高媒介素养,以主动调控取代被动接受,认识到传播即涉责任和伦理,以此获得内心自安和使行为得当。
媒介素养并不神秘,它与人的其他修养是相联系和互通的,只是具体到当下这个媒介社会中,万事万物都通过互联网而媒介化了,所以基于媒介而增加一些与此相关的素养,这既是急需之务,也是固本之策。
课外链接
媒介素养的基本构成和出发点有三条,一是用以获益,二是沟通交互,三是自护护人。用以获益既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介知识和技术,也需要立场与方法;沟通交互决定了双向传播中运用怎样的文化与伦理;而自护护人则看一个人用何种道德、法律、责任意识去保护自己和维护社会。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理性和逻辑——建立媒介素养的正途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所谓媒介素养,就是在鱼龙混杂、“人人都有喇叭”的舆论环境里,准确地以理性的标准识别出哪些声音更有价值、更加可信,哪些声音又存在问题、应当质疑。而认识到“音量的大小不等于可信的程度”,是培养个人媒介素养的第一步。谣言不会因为重复一千遍而成为真理,也不会因为从拥有权威和名望的个人或单位嘴里说出来而成为真理。唯有以理性和逻辑为工具,我们才能辨别出什么样的声音更接近真相。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不论是新闻机构还是作为阅听人的我们,都不可能对绝对意义上的事实有100%的把握,而只能以自己的力量尽可能靠近事实,分辨出相对的可信与不可信。唯有对这些基础观念有清楚的认知,排除头脑中此前已经存在的先验性的偏见,方能踏上建立媒介素养能力的正途。
——摘自《中国青年报》
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需多方共同努力
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需要监管部门、社交平台、学校教育、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
加强对网络侵权行为的监管,对网络行为进行严格的年龄限制;社交平台、游戏产品中的内容,是否涉及暴力、血腥,是否含有粗俗对话等,应进行严格审核。同时,应加强自媒体监管,出台更多细化的政策法规来规范无序竞争,培育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
社交平台管理部门应要求网红、娱乐明星做好良性示范。针对不良追星、互相攻击谩骂的饭圈行为,加强监管和引导,如定期筛查粉丝聚集的论坛平台,针对一些经常散布网络暴力言论的网络用户,要进行封号、溯源,将网络暴力遏止在萌芽状态。
切实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应在国家教育政策设计层面就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予以保障,以提升国民素质为目标来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同时,把家庭、社会力量纳入青少年媒介素养发展之中,如通过社区教育、家校联动等方式提高家长对于媒介素养的认知。父母、老师应倾听青少年在媒介使用中的困惑和面临的问题,以更平等、理性、创新的方式,成为青少年科学、健康使用媒介的助力者。
——摘自“人民网”
掌握节奏,凤凰涅槃
纸媒停刊的浪潮仍是涌到了松花江畔,《21世纪报》创始人刘伟洲也慨言:“我们长大了,报纸却老了。”
纸媒自有其互动性弱、时效性差等先天不足,但究其根源,却是在这个快节奏的“速食流行文化”中,纸媒既没有掌握住时代的节奏,也没能镇守住“深度报道”这独具特色的稳定节奏。所以,纸媒被自媒体倾轧的命运实为必然。
美文赏读
毕竟在更新迭代如此快速的新闻业,节奏体现纸媒的理念,节奏是纸媒的命脉。
看如今不可一世、蒸蒸日上的自媒体行业,它的辉煌既有时代车轮推动的偶然,更有它时刻掌控自己的节奏,并与时代节奏相契合的必然。在这个人人皆是自媒体的时代,天涯海角的奇闻异事第一个总是见诸自媒体平台,犀利老辣的评论总是在自媒体平台上大放异彩。他们的节奏自如明快,因而能紧贴时代命脉,昂首前行。
但我不愿放弃报纸,不愿放弃白纸黑字的见证,不愿放弃铅墨芳华,不愿放弃曾经“大口吮吸”的感动。
近来,纸媒的式微更是步步紧逼,《西部商报》等纷纷出版其最后一张报纸,叹惋间我想说,只要掌握住节奏,纸媒有其存在的价值。
掌控节奏,是纸媒对现代脉冲做的最好适应。掌控节奏,是在瞬息万变间,任异军突起,我自淡然镇守一隅,做最真实、最深入的报道。也许我的节奏慢些,但我的节奏铿锵有力,直指人心。
余秋雨曾言:“艺术的魅力就是在寒冬中温暖人心。”纸媒的节奏不应是一味苛求速度的跟进,而是在自媒体粗制滥造,谣言惑众的丢弃初心下,捡拾初心,对事件进行独特剖解,对观点进行独家打磨,惟其如此,才有望实现凤凰的涅槃。毕竟,美国资深新闻人曼切尔曾言:“人们并不仅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怎么发生,为什么发生。”
我相信,只要纸媒不忘初心,重举“深度报道”的大旗,掌控住慢而稳的节奏,今天的车厢内、马路边,人们将不再紧盯屏幕,拇指翻飞,浅尝辄止,人们会重拾一份报纸,重拾油墨香味,重拾曾经的温存与感动。
慢而稳进的节奏是纸媒诚意的见证。在不久的将来,凤凰的涅槃,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点评】 首段引用一句:“我们长大了,报纸却老了”直扣心弦,弥漫着一种忧伤的温情。文章深度剖析了纸媒被速食流行的快节奏时代洪流所抛弃的这一现实,以及自媒体如何迎合这一时代从而大放光彩的事实,接着进一步论证被抛弃却不能放弃的观点,纸媒应努力跟上时代节奏,不求速度惟求深度,这样才能重拾过往的温存与感动,从而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