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2 14:1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A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huán)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áo)
D.鲦鱼出游从容(tiáo)
·
·
·
·
解析:
“抟”读作tu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 (这)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完备)
C.子固非鱼也 (本来)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怎么)
·
·
·
·
D
解析:
“安”在此句中是“哪里”的意思。
C
解析:
C项中的“之”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三项和例句一样,都是代词。
3.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乃记之而去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
·
·
·
4.选出对“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你既然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知道它是在濠水上啊。
B.你既然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问我,我知道它在濠水之上。
C.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D.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来问我,我知道它是在濠水上啊。
C
解析:
“既”的意思是“已经”,“濠上”意思是“濠水上的桥上”,故选C。
5.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
杂篇11篇。
C.《北冥有鱼》节选自《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逍遥
游》。
D.《庄子》的特色是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
C
解析:
《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 从容:   ,
(2)汝安知鱼乐 汝: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8.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9.在这一场辩论中,你更欣赏庄子还是惠子?为什么?
· ·
·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 从容:   ,
(2)汝安知鱼乐 汝:   ,   
· ·
·
悠闲自得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案示例: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答案示例: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8.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解析:
庄子和惠子围绕着“鱼之乐”展开讨论,体现了庄子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主张,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答案示例:
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知不知道鱼(或:外物)的快乐。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情的投射和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9.在这一场辩论中,你更欣赏庄子还是惠子?为什么?
答案示例一:
我更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答案示例二:
我更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①堕水中。船人救之,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无相,吾欲往相之。”船人曰:“子居艘楫之间而困无我则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居艘楫之间,则我不如子;至于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②如未视之狗耳!”
(选自《说苑》,有改动)
【注】①遽:匆忙。②蒙蒙:昏暗不明的样子。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是鱼之乐也 是:   ,
(2)请循其本 循:   ,   
(3)吾欲往相之 相:   , 
(4)至于安国家,全社稷 安: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居艘楫之间而困/无我则/死矣何能相梁乎
B.子居艘楫/之间而困无我/则死矣何能相梁乎
C.子居艘楫之间/而困无我则死矣/何能相梁乎
D.子居艘楫之间而困/无我则死矣/何能相梁乎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
1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惠子的善辩,请简要分析。
·
·
·
·
参考译文:
【乙】梁国的相国死了,惠子想要去梁国(出任这一职位),过河时匆忙间掉到了河里。划船的人把他救起来,说:“你要去干什么啊,怎么会那么匆忙呢?”惠子说:“梁国没有相国,我想去做梁国的相国。”划船的人说:“你只是在船上那么小的地方都会受困,要不是我的话你就死了,你哪来的本事能做梁国的相国呢?”惠子说:“在水上驾驶船只纵横穿行我是不如你;但是至于安定国家,保全社稷,你和我比起来,就好像还没有完全睁开迷蒙双眼的幼犬啊!”
【乙】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①堕水中。船人救之,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无相,吾欲往相之。”船人曰:“子居艘楫之间而困无我则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居艘楫之间,则我不如子;至于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②如未视之狗耳!”
(选自《说苑》,有改动)
【注】①遽:匆忙。②蒙蒙:昏暗不明的样子。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是鱼之乐也 是:  。 
(2)请循其本 循:  。    
(3)吾欲往相之 相:  。  
(4)至于安国家,全社稷 安:  。 
·
·
·
·

追溯
担任相国
使……安全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居艘楫之间而困/无我则/死矣何能相梁乎
B.子居艘楫/之间而困无我/则死矣能相梁乎
C.子居艘楫之间/而困无我则死矣/何能相梁乎
D.子居艘楫之间而困/无我则死矣/何能相梁乎
D
解析:
句意为:你只是在船上那么小的地方都会受困,要不是我的话你就死了,你哪来的本事能做梁国的相国呢?因此,在“困”“矣”后停顿。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
答案示例: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解析:子,你;安,怎么。
答案示例:惠子想要去梁国(出任这一职位),过河时匆忙间掉到了河里。
解析:欲,想;之,到……去。落实这些重点词义,翻译通顺即可。
1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惠子的善辩,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
甲文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应对庄子“子非我”的反驳;乙文惠子运用对比,强调人各有所长,成功批驳了船人的质疑。
解析:
从甲文“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可知,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应对庄子“子非我”的反驳;从乙文“居艘楫之间,则我不如子;至于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狗耳”可知,惠子运用对比,强调人各有所长,成功批驳了船人的质疑。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②不食,非醴泉③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④!’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
【注】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练实:干净的竹米。③醴泉:甘美的泉水。④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
1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惠子相梁 相:   ,
(2)或谓惠子曰 或:   ,   
(3)非梧桐不止 止:   ,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   ,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鹓 /其如土石何
B.夫鹓 发于南海/舜发于畎亩之中
C.我知之濠上也/已而之细柳军
D.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面山而居
·
·
·
·
·
·
·
·
·
·
·
·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7.庄子开篇讲故事有什么用意?
18.文中的惠子和庄子各是怎样的人?
参考译文: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 ,子知之乎?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②不食,非醴泉③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④!’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选自《庄子·外篇·秋水》)
【注】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练实:干净的竹米。③醴泉:甘美的泉水。④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
惠子担任梁国的相国,庄子前去见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相国。”因此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中搜捕了(庄子)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 ,你知道它吗?鹓 从南海出发而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鸱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 从它面前飞过,(鸱)仰头看着说:‘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1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惠子相梁 相:   ,   
(2)或谓惠子曰 或:   ,   
(3)非梧桐不止 止:   ,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   ,  
·
·
·
·
担任相国
有人
栖息
国都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鹓 /其如土石何
B.夫鹓 发于南海/舜发于畎亩之中
C.我知之濠上也/已而之细柳军
D.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面山而居
·
·
·
·
·
·
·
·
B
解析:
A.代词,它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介词,从/介词,从;C.代词,代替“鱼是快乐的”这件事/动词,往,到;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答案示例: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解析:
子,你;欲,想要;以,用;吓,威吓。落实这些重点词义,翻译通顺即可。
17.庄子开篇讲故事有什么用意?
答案示例: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 ,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讽刺惠子,收到了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18.文中的惠子和庄子各是怎样的人?
解析:
根据人物的言行概括其性格特点。如根据“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这句话可以看出庄子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的性格,根据“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可见惠子狭小的胸怀,对功名利禄的热衷,易无端猜忌别人。
答案示例:
庄子是一个志向高洁、淡泊名利、厌恶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恰好相反,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