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
1.青藏高原的居民总挂着“红脸蛋”的原因是( )
A.与氧气少有关 B.与气候寒冷有关
C.与日照时间短有关 D.与紫外线强有关
2.下列有关青藏高原自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B.干旱是其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C.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D.有“世界屋脊”之称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4.该地区自然、人口分布情况为
A.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气候宜人,人口较多
B.地表崎岖,山高谷深,森林广布,人口稀疏
C.海拔高,日照强,气候温和湿润,人口稠密
D.高寒缺氧,雪山连绵,风景秀丽,地广人稀
5.有关三江源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被誉为“中华水塔”
B.江河的最初水源是大气降水
C.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D.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6.有人说,“众多风物中,如果选一种代表西藏气息,那一定是酥油。”酥油和浓茶加工成酥油茶,有补充能量、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等作用。藏民喜食酥油茶,主要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区域( )
A.土壤肥沃 B.地形崎岖 C.湖泊众多 D.气候寒冷
7.有关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去青藏地区旅行,下列哪些物品需携带( )
①防晒霜
②氧气瓶
③遮阳帽
④短裤
⑤羽绒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读我国某牲畜图片,完成9-10题。
9.关于该牲畜所生活的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河流稀少 ②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③森林茂密,红松之乡 ④空气稀薄,日照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关于该区域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代表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等
B.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C.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谷子
D.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不足
11.不属于青藏高原地区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是( )
A.藏羚羊 B.牦牛 C.雪豹 D.野驴
许多顺口溜描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读顺口溜(下图),完成12-13题。
12.该顺口溜所反映的环境,分布在( )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13.该顺口溜所反映的区域,自然特征是( )
A.冷湿 B.湿热 C.高寒 D.温暖
14.回顾青藏地区的相关内容看图回答:关于入藏旅游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需做好氧气的供应设备 B.需准备防晒霜或防晒伞
C.需准备较为保暖的衣帽 D.选择冬季旅游最好
1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青藏地区不相符的是( )
A.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B.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C.青藏铁路是联系外部的唯一通道 D.日照强烈,紫外线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
16.从盆地到世界屋脊的奇迹工程
资料一2020年11月8日,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838千米,是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之一,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川藏铁路工程需要面对崇山峻岭、地震频发、地质复杂、冻土广布、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建设难题,跨14条大江大河、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建设川藏铁路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料二“川藏铁路线路示意图”
思考完成:
(1)在图中描出川藏铁路。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高原:A____盆地:B____山脉:C____
(3)说出川藏铁路经过的两大地理区域,及其主要气候类型。
(4)川藏铁路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简析其主要原因。
(5)简述修建川藏铁路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B
6.D
7.B
8.B
9.C 10.B
11.B
12.C 13.C
14.D
15.C
16.(1)图略
(2)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横断山脉
(3)两个区域:南方地区;青藏地区。气候类型:南方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地区为高山高原(或高原山地)气候。
(4)川藏铁路沿线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冻土广布;高原缺氧;多暴雨等气象灾害;河流湍急;地势陡峻;山高谷深;高寒;需要修建多座桥梁、隧道;生态环境脆弱等。
(5)建设川藏铁路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社会经济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