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19 07:3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能主动地受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该能汲取图书的默默滋养,能在一个充满张力的知识世界中塑造自己。
B.快克牌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在研制之初,从选料、包装、生产到服务等多方面做好品牌,从而一举打开了感冒药市场。
C.目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D.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山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3.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过错) 靡使归聘(招请) 忧心孔(很)咎 至莫夜月明(通“暮”)
B.枉用相存(问候) 被八创(受) 供养卒大恩(尽,终) 逆以煎我怀(预料)
C.终期于尽(约定) 若不阙秦(侵损,削减) 山川相繆(盘绕) 修短随化(造化,自然)
D.下江陵(顺流而下) 忍尤而攘诟(责骂) 盖音谬也(大概是由于) 芳菲菲其弥章(明显)
4.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之所以兴叹抒怀的原因,他们的情致是一样的。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深谷中的蛟龙在起舞,独坐孤舟的寡妇在流泪。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我知道这不可能在骤然间得到,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不能够命名的事物,哪能说得完呢?
5.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看中“义”“利”之辨,看重君子与小人不同的待人方式,认为君子应当讲求道德,讲求“和而不同”,讲求“义”高于“利”。
B.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小人结党营私,与人勾结,不能同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但从不与人相勾结。
C.君子与小人有着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是道德的完善以及法制的遵循;而小人所思所念如尘土一般,全是无关宏旨的小恩小惠。
D.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在孔子看来,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所以,他把只顾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回:“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宋史·张逸传》)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张逸是“良吏”的一组是( )(2分)
①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②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③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
④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⑤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⑥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9.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受皇帝重视的谢泌向朝廷推荐张逸,皇帝两次问张逸想做什么官,并按其意愿授官。
B.张逸知长水县,为官很清廉。在青神县任官很重视教育,使得当地出了陈希亮、杨异这样的人才。
C.张逸知开封府,某僧人请求由皇帝下令免田税,张逸报告皇帝处理此事,因此皇帝称赞他能严明执法。
D.张逸知益州,能明察案情而惩处杀人却诬告他人的华阳驺长,曾上书朝廷放还因饥饿杀耕牛食肉而犯罪发配的人。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鉴赏:(6分)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1)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考。(2)房星: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11.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3分)
1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_____________ ,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 《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___________,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游褒禅山记》)
三、现代文阅读( 17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共17分)
卖蚯蚓的人 汪曾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他慢慢地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地走着。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唻——
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是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小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地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这人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有时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是雪白的,下边是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是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了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有时能卖四块钱。”
  “不少!”
  “凑合吧。”
  “您一直就是卖蚯蚓?”
  “不是!我原来在建筑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
  “不喝。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学的?”
  “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乌先生听了我和卖蚯蚓人的闲谈,问我:“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那样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说明他的存在的意义。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自然界的需要维持生态平衡,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从某种意义来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
  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形象描绘是很准确且生动的。
  乌先生接着说:
  “他就像一具石磨。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的石磨和现在的没有什么不同。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
  莫先生抢过话来,说:“原子时代也还容许有汉代的石磨,石磨可以磨豆浆,你今天早上就喝了豆浆!”
  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对卖蚯蚓的人的“价值”、“存在”有什么看法。
  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的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能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
1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说明卖蚯蚓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经风霜但是身体强健。
?? B.四十块钱的退休金加上卖蚯蚓的钱,卖蚯蚓的人每月有百十块钱的收入,他自己花不完,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
?? C.乌先生认为卖蚯蚓的人“长得就像一个汉佣”,这个比喻形神兼备,既写出了人的外貌特征,又评价了他存在的价值。
?? D.“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这句话表明卖蚯蚓的人既用心又会赚钱。
?? E.这篇文章平铺直叙,情节比较简单,波澜不大;主要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
15.文中卖蚯蚓的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6.简析“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句话的含意。(6分)
四、语言运用:(5分)
17.规律的发现总是从梳理探究中得来,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汉字,然后根据字义和字形的关系,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2分)
拗 拥 驽 痘 绑 抢 扬 痱 织 抓 择 腿 扶 脸 肺 纺 缚 拍
六、作文(40分)
19.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 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阅读上面的材料,请以“我心有主”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红兴隆第一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学年开学考试语文学科答题卡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1)(4分)

(2)(4分)
11.(3分)

12(3分)



13.(6分)
(1)
(2)
(3)
(4)
14.(5分)
15.(6分)



16.(6分)



17.(2分)



18(3分)推荐人物:
颁奖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