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姓名
准芳证号
阳泉市2023年中考考前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历史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
历史部分分第I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
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多次出现了“王”字(见下图)。“王”字原来是一把两面双刃的斧头的
轮廓。在冷兵器时代,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而“两面双刃”
更显示了它的无所不能。由“王”的造字原理可推断出
A.“象形”是汉字唯一的造字方法
B.汉字造字方法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王
C.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
甲骨文
D.汉字的构造承载了中华历史文化
金文
2.《史记·孝文本纪》记载汉文帝曾下令“治霸陵(汉文帝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
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表明文帝
A.爱惜民力
B.关心农桑
C.尊崇儒术
D.重文轻武
3.右图为南北朝时期穿着大口绔(通“裤”)的女子陶俑。大口绔是裤装进人汉族地区后为
了适应汉人宽松、自然的穿衣习惯而把裤腿做大、做宽,形似现代
的喇叭裤。该陶俑的服饰设计可用来佐证当时
A.商业贸易的活跃
B.民族政权的分立
C.民族间文化交融
D.女性地位的提高
4.某同学在查阅唐朝与新罗交往的史料时发现“两最”: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
人最多;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货物的首位。由此可知唐朝与新罗的交往
A.呈现双向交流的特点
B.局限在经济文化领域
C.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
D.促进了中非友好往来
5.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的历程,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
西汉
西晋
时间断面
唐代
北宋
南宋
明代
清代
(2年)(280年)(742年)(1102年)(1208年)(1460年)(1820年)
南方地区
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一秦岭一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A.疆域的不断扩大
B.经济重心南移
C.高产作物的引进
D.北方连年战乱
6.下表为某同学在复习过程中整理的大事年表,该表的主题应该是
时间
事件
1851一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
A.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
D.争取民族独立的努力
7.甲年战后,外资企业已经伸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
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迅速发展为具有
控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这段材料可用于研究我国民族工业
A应运而生的背景
B.逐步壮大的过程
(艰雅发展的原因
D.迅速凋零的影响
第2页(共8页)机密★启用前
18.(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破坏了和平;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破坏了
工农业,阻碍了经济发展。(一点1分,共2分)
阳泉市2023年中考考前教学质量监测
(2)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冷战”政策的推行等(一点1分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共2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借鉴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一五计划,建立国家工
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随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中国从具体国
历史
情出发,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民主与法制,最终找到了
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借鉴1分,探索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3)都是二战后成立的重要国际组织;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都为世界和平与发
展作出贡献等(答出任意一得1分,共2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4)战争;国际关系;国际组织的作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地
D AC
A B D CDC B D CBA A
区冲突与民族纷争;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生态人口问题等(答出任意一点1分,共2分)
四、探究题(共15分)
二、简答题(共10分)】
19.(1)名称:科举制(1分)特点:持续时间长;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公开:公平等(任意一点
16.(1)康熙帝在位期间,平定扰乱地方的准噶尔蒙古势力,稳定了西藏的局势;平定了西
北地区准噶尔部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通过两次雅克萨战役打败了俄国侵略者,
得1分)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
保卫了祖国的疆土;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要条件,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应用于军事,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
等。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领导北方击败南方叛乱军队,避免了国家分裂,为维护国家统一作
战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一例1分,共2分)
出杰出贡献,得到美国人民衷心爱戴。
(2)示例: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莫基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当时
评分说明:史实1分,评价1分,每位人物2分,共4分。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他带领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隐姓埋名、呕心沥血,为我国原子弹
(2)《祖国进行曲》:反映了阿根廷人民迫切渴望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和自由
和氢弹的成功研制作出巨大贡献,彰显了中国人自立自强的骨气,被誉为“两弹元勋”。
的心声;歌颂阿根廷人民英勇无畏的反抗精神等(答出一点得1分)《大刀进行曲》:吹响了
评分说明:史实1分,评价1分,每位人物2分,共4分。
全民抗战的号角:反映了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昂扬斗志和坚定决心
(3)示例一:观点: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论述: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
等(答出一点得1分)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党成立伊始就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形成了立党
(3)保障人民权利;自由、平等;依法治国等(一点1分,共2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为公、忠诚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建国初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翻了身,成为土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地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激发
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等(一点1分,共2分)
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进人新时代,国
三、材料解析题(共20分)
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
17.(1)海陆并举;四通八达;以大都为中心向外辐射:国内外并重(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小康社会,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结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
共2分)
在最高位置,积极践行“人民是执政的最大底气”的思想理念。
(2)原因:采煤和治炼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需求;蒸汽机车的发明和轨道交通的改
进;铁路和蒸汽机车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明显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评分说明:给出明确、恰当的观点得1分;紧扣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三个史实,
影响: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密切了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快
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任意一点得2分,共6分,之后逐条减分。
了英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示例二:改革开放促进国家发展。(选择史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家庭联产承包
(3)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建成川川
责任制的实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加入世贸组
藏、青藏、新藏等公路;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修建兰新、兰青、包兰铁路等(一点1分,共2
织、“一带一路”的提出等)
分)变化:交通运输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增加了铁路、
示例三:中国外交智慧推动世界和平发展。(选择史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
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国两制”构想、“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共2分)
注:非选择题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文科综合历史答案第1页(共2页)
文科综合历史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