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四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
一、说教材
《口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确的口算。新课程指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营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我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就是应该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自学。在新课之前,我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口算方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要让学生会做题,更要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及延伸知识的能力。
二、说学情
在学生找出方法之后,我又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口算的方法,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我发现虽然孩子们说的都是比较通俗的总结语,但他们都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对口算方法加以总结:“将相乘的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在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共有的0"或"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今天课堂上充分显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今天的尝试我发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像这样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信孩子,他们就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
五、说教学法
教法:
1、引导自学法。
2、引导发现法。
3、组织讨论法。
4、组织练习法。
5、创设情境法。
6、引导探究法。
学法:
1、自主发现法。
2、小组合作交流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第一关:口算。
27×10= 28×10= 5×4+3= 2×3+2=
34×20= 20×40= 6×8+2= 5×9+4=
第二关:笔算。
用竖式计算:14×2 231×3
课件展示:
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呢?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一位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哪一位满几时就向前一位进几。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探究算法。
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怎样列式呢?
板书:14×12=?
交流算法。(1)我这样算:14×4=56 ,56×3=168,所以14×12=168(本)。
(2)还可以这样:14×10=140,14×2=28 ,140+28=168,所以14×12=168(本)。
师:把12个14分成了2个14和10个14.我们要算12个14,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分开算后就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了。
(3)竖式计算。
展示学生的竖式书写(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
竖式见教材第46页。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强调每一步的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2.观察比较。
师: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和以前学习的笔算乘法有什么联系?
生:都是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要分别和乘数的个位、十位对齐。
师:把12个14分成了2个14和10个14.我们要算12个14,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分开算后就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是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了。
(3)竖式计算。
展示学生的竖式书写(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
竖式见教材第46页。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强调每一步的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2.观察比较。
师:今天学习的笔算乘法和以前学习的笔算乘法有什么联系?
生:都是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得的积要分别和乘数的个位、十位对齐。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跟我一起来算一算,说一说吧!
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
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解决问题。
(1)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2)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环节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应注意什么?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14×12=?
八、说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计算课,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由于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既练习了所学知识,又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习今后的计算课。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还可以对重难点内容再进问题,有时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出现了一些重复教学的情况行深入巩固。在教学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几个学生进行了乘法竖式的复述就完了,没有顾及大部分学生。我可以再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过程,出现错题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原因和正确的过程,但是我过于仓促的结束了教学,可能导致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还有些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计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计算:也有一些孩子把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应该是相加,而写为相乘。计算不熟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训练。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