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2 10:44:31

文档简介

个旧三中2022一2023学年度春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
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
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
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
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
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
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
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
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
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
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
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
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
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
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高二春季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第1页(共8页)】
3424B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
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
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
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
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
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
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
“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
“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
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
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
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
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
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
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敞、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
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
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
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
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雏常佛。他们的不同信仰,
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
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
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
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
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高二春季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第2页(共8页)】
3424B个旧三中2022~2023学年度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B项,“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材料一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
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2.B(A项,“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可知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
《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见选项无中生有。C项,“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
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
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而结合下文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思想自由”“打破门阀垄断”等多个方面。D项,“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
材料二原文说的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
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3.D(D项,《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4.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使论证更加令人信服。②语言表
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的使用,使论证更加客观严谨。
(每点2分)
5.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
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
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
文化。(每点1分)
6.A(A项,“革命意志不够坚定”错误。由原文“望着这情景,小赖的心像被火燎着一样。他心慌意乱地周身摸
索着,伸手扯扯干粮袋,又摸摸腰间的祥瓷碗、小马灯,想去弄水,又想点灯照亮”可知,“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说明他若急想数昏迷的红军战士。)
7.C(C项,“在小赖的感召下大家也纷纷捐出自己的粮食”错误。由原文“长长的行列,像彗星一样,无声地绕过
那盏昏暗的马灯”可知,大家都在排队等着捐出自己的粮食来救兄弟部队,并不是在小赖的感召下。)
8.①关心战友,细心周到。他送别了兄弟部队牺牲的战友;关心兄弟部队的安危:只倒了小赖一点粮食就将粮
袋还给小赖。②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他在自己缺粮少食的处境下捐出粮食,搭救兄弟部队。③沉稳冷静,
勇于担当。他组织战士们为兄弟部队捐粮:主动挑起了送粮的重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小赖想点灯照亮,马灯是照亮的工具。②战士们在昏暗的马灯旁捐出粮食,搭救兄弟部队,马灯象征着舍
己为人、团结友爱的革命品格。③战士们已准备好粮食要给兄弟部队送去,有了这些粮食兄弟部队就有走出
困境的希望,马灯象征着走出困境的希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故”是所以的意思,“故不相语耳”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应在“故”前断开;“必畏我知”是动宾短语,“我
知”是表示主谓关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C两项。“是自张大之辞也”中的“是”是指示代词,
指代“逆设此言”,在句中作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项。)
11.B(B项,“与《阿房宫赋》中‘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的‘周'相同”错误,“多于周身之帛缕”的“周”是形容
词,意为全、周遍。)
12.A(A项,“于是刘裕派太山太守申宣捉拿张纲”错误,由原文“申宣执之送于裕”可知,是中宣主动捉住张纲,
而不是刘裕派申宜去捉拿张纲。)》
13.(1)北方的百姓拿着武器、背若粮食归顺刘裕的,每天达到上千人,(东晋军)围攻广固城更加猛烈。(“执兵”
“负粮“日”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又起兵讨伐南燕,所到之处土崩瓦解,这恐怕是天意,不是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兴师”“崩遗”
“殆”各1分,句意1分)
14.①果敢,行事果断。②有勇有谋,能识别敌人的计谋,并做出正确的决策。③胸怀宽广,面对刘穆之的埋怨,
态度温和,并笑着向他解释没有征询其意见的原因。(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秋季七月,东晋朝廷加封刘裕兼任北青、冀二州刺史。
有人对刘裕说:“张钢思雏巧妙,如果得到张钢,让他制造攻战的器具,必定可以攻下广固。”适值张钢从长
安返回,太山太守中宣捉住了他,将他送给刘裕。刘裕让张纲登上攻城的楼车,让他绕城呼喊:“刘勃勃已经打
败了后秦军队,已经没有士兵来救援了。”城中将士听后都大惊失色。东晋每次发兵和派遣使者到达广固前,刘
【高二春季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3424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