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 D.地下水流向生态裂谷
2.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 B.在交错带植树造林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荒漠区发展节水农业
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协调度用捷夫指数q来衡量。当q值变大时,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空间扩张协调度不断降低,当q>1时,中心城市的规模优势较高。左图为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右图为2002-2017年两城市群发展阶段变化图。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粤港澳与北部湾城市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粤港澳中心城市规模越来越小 ②北部湾中心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③粤港澳城市之间协调度不断提高 ④北部湾城市之间协调度不断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粤港澳与北部湾城市群发展变化的差异,反映两地( )
A.自然资源的差异 B.产业结构的差异
C.城市人口的差异 D.城镇用地的差异
5.南宁市既是北部湾中心城市,又是该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城市。推断南宁市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工产业是( )
①服装制造 ②电子信息 ③资源开采 ④先进装备制造 ⑤生物医药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⑤
乡村六次产业可以表示为:1次产业(农林渔业)×2次产业(加工业等)×3次产业(流通、销售、旅游业等)=6次产业,即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东北作为“天下粮仓”,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外调量常达全国60%以上。然而东北地区乡村经济较为落后,截至2018年,东三省乡村二、三产业比重之和与第一产业持平,约占49%。为破解这种困境,多地采取“接二连三”的政策,大力发展六次产业。据此完成6-7题。
6.东北乡村实现六次产业化的优势包括( )
①生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
②农民可支配收入多,经济基础雄厚
③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劳动力解放
④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推测目前东北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困境是( )
A.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
B.东北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C.东北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农业产值下降
D.区域间分工合作能力弱,区域合力不足
荆江指长江干流枝城到城陵矶段,位于荆江南岸的松滋河、虎渡河和藕池河简称荆南三口水系。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在汛期分泄荆江水沙到洞庭湖。左图示意长江荆南三口水系及洞庭湖图,右图示意1959-2017年该水系水位、流量及流域降水量(图中数值是各时段的均值)。据此完成8-9题。
8.2003~2017年时段荆南三口平均水位较之前显著降低,主要原因是( )
A.流域用水量增多 B.流域降水量减少
C.荆江补给量减少 D.河床淤沙量增大
9.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与洞庭湖发生一定变化,与三峡水库运行前相比( )
①荆江河段冲刷加剧 ②洞庭湖水位上升
③洞庭湖泥沙淤积加重 ④洞庭湖枯水期提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2年8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长江流域连续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四川等地区出现“电荒”。下图为“2021年各省份发电量及用电量(不含港澳台)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四川与山西同为电力输出大省,但四川出现“电荒”,该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产业结构 D.居民用电
11.增强电力供应抗风险能力的合理措施是( )
A.高峰期间减少工业用电量 B.用电大省大力开发太阳能
C.完善跨省跨区域电力互济 D.改变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
下表示意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12-13题。
降雨量/mm 降雨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12.相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土地覆被的径流量不同,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
A.调节服务 B.供给服务 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
13.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④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年新型城镇化重点建设任务》中首次提出“收缩型城市”概念,明确要求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是重要煤矿资源城市,湿地、森林资源丰富,近年来却出现了城市收缩的现象。根据图文材料,完成14-16题。
14.据图推测,双鸭山市出现城市收缩的表现( )
A.人口总量持续下降 B.经济发展持续衰退
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D.城市人口持续外迁
15.造成双鸭山市城市收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城市虹吸作用增强 B.交通不便居民外迁
C.资源密集型产业衰落 D.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16.针对出现的问题,双鸭山市实现“瘦身强体”的措施是( )
①资源管控,生态治理 ②环境改善,吸引人口
③设施优化,扩大城区 ④产业升级,打造特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地处内蒙古西部,曾发育有面积巨大的古湖。伴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古湖水位下降,面积缩小,湖泊解体,形成了沙漠与盐湖共存的独特景观。
材料二:巨菌草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柔韧性强,其叶、茎、根均可以固氮。巨菌草用途广泛,是优质的饲料,也可用作食用菌的培养料、造纸、生物质发电等。为了改善生态、精准扶贫,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开展菌草治沙试验与示范。利用巨菌草作为先锋植物,次年便可在收割菌草的沙地上种植马铃薯、花生、西瓜等作物,效果显著。试验的成功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治理和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说明乌兰布和沙漠的沙尘来源。(4分)
(2)说明在乌兰布和地区推广种植的巨菌草在防治风沙方面的作用。(6分)
(3)简析巨菌草种植的推广对我国干旱、半干旱沙地精准扶贫的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经济飞速发展,有“世界工厂”之称。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东莞制造业发展中的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制造业面临着出口锐减、产业链低端、竞争压力过大等一系列问题,“东莞制造"急需创造新的技术红利。当地政府于2014年开始推进制造产业“机器换人”,2020年6月,东莞又被正式纳入“深圳都市圈”,形成“深圳创新+东莞智造”的良性循环。左图示意东莞1978-2017年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右图示意东莞2008~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占第二产业比重变化。
(1)描述东莞1978-2017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4分)
(2)简述使用工业机器人对东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影响。(6分)
(3)说明深圳对东莞辐射带动作用的具体表现。(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稀土的名字中虽然有个“土”字,但是稀土并不是土,而是镧、钪、钇等17种金属资源的总称,属于金属资源。稀土具有“点石成金”般的魔力。在很多工业应用中,只要加入一点点稀土,就有神奇的效果,所以稀土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的宝库”。稀土资源曾被中国人认为是“国家宝藏”。很长一段时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更让人们认为中国的稀土资源在世界上是独占鳌头的。实际未然,近四十年来,中国稀土在世界稀土格局中变化很大,2018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进口国。下图为近四十年来我国稀土开发和使用的相关数据。
(1)结合图文资料,简述近四十年来中国稀土储量、消费量的变化特点。(4分)
(2)指出过去我国在稀土开发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8分)
(3)请对中国稀土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答案
1-5CABBD 6-10DACCA 11-15CABDC 16B
17.(1)地势较低,河流从周围高地带来的泥沙淤积(1分);古湖解体干涸后湖底沉积物出露(1分);冬季风从我国西北地区带来的地表沙尘物质(1分);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差大,岩层土壤易受风化形成沙质物(1分)。
(2)高大柔韧的植株可有效降低风速,减少地表风力侵蚀(2分);发达的根系深入土壤,固定根部沙土,且利于保水(2分);植株的固氮作用和菌草的落叶等残体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2分);多年生禾本,持续治沙能力强(2分);适应性强,生长快,治沙效率高(2分)。(任选三点得6分)
(3)保障牧草供给,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2分);在菌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农业生产(2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2分)。
18.(1)第一产业比重快速下降,2006年以后比重极小(1分);第二产业较为稳定(1分);2008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上升(1分);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分)。
(2)降低生产成本(2分);提高生产效率(2分);提升产品质量与档次(2分);带动本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2分)。(任选三点得6分)
(3)东莞紧邻深圳,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加快东莞产业结构调整(2分);依托深圳的技术优势,发展智能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2分);促进东莞与深圳之间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两地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2分)。
19.(1)近几十年来我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急剧下降(2分);我国稀土消费需求总量急剧上升(2分)。
(2)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地上开采会破坏地表土层和造成植被破坏,进而引起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地下开采会造成地下采空区,造成崩塌;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任选两点得四分)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资源利用率偏低;高端核心技术缺乏;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缺少深加工)。(任选两点得四分)
(3)减少出口,到国外投资开发稀土,多元化进口资源(2分);关闭或减产部分稀土矿,取缔或合并大量小散弱矿业企业,建立大型国有企业,避免恶性竞争使得战略资源被贱卖(2分);从废弃物中回收稀土,寻找可替代性资源(2分);在稀土开采方面,提高开采技术,加强勘探,挖掘潜力,节约使用资源(2分);在稀土加工方面,提高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取更多国际专利(2分);国家出台和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统筹管理稀土资源(2分)。(任选四点得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