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示范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上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示范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2 08:5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山水风景的。如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白居易《忆江南》中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了解作者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诗人之一。其诗多写山水田园的清幽境界,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其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等,收录于《孟浩然集》中。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了解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理解诗意
词语解释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移舟:划动小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客:诗人自己。
旷:空阔远大。
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古诗大意
理解诗意
对照插图细细品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小舟、烟雾、沙洲、日暮、旷野、低树、江水、明月。
理解诗意
这些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孤独、沧桑、凄凉
理解诗意
“移舟泊烟渚”这一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移舟”:划动小船的意思。
“泊”:指停船夜宿。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沙洲边上。
一方面是点题,另一方面也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为下文的写景抒情做了准备。
理解诗意
“日暮客愁新”这句诗中的关键字是哪个字?

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理解诗意
你觉得诗中是怎样的一种“愁”呢?
思乡之愁
孤独之愁
一种前途渺茫之愁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于吴越之时。此前,孟浩然一直在鹿门一带隐居,希望走以隐求仕的道路,但未成功。730年,诗人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结果科举未中,他孤身一人失意东归,开始了漫游吴越的生活。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理解诗意
空旷、孤寂、宁静、清远。
第一句“野旷天低树”描写远景,天为什么比树还低?第二句“江清月近人”描写近景,月亮为什么与人接近了呢?
理解诗意
天并不比树低,只是因为原野极为空旷,放眼望去,远处的天仿佛比树还要低些;月亮也并不能和人接近,只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江水里,仿佛就与人接近了。
讨论:“江清月近人”一句中,“近”字该如何理解?仅仅指实际距离的“近”吗?
理解诗意
就字面意义来说,“近”确实指月亮的倒影映在清澈的江水里,仿佛与人接近。但结合作者当时的心境,还可以理解为“精神、情感上的接近”。诗人当时孤身在外,举目无亲,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月亮虽然远在天边,却像朋友一样陪伴着他,所以作者感觉它非常之近,这是一种情感上的亲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拓展延伸
有关思乡的古诗
初读古诗──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
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边。
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
遮:遮盖,遮挡。
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而来。
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词语解释
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古诗大意
再读全诗,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你能准确地感受全诗的意境吗?
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即打翻的墨汁,形象逼真。
“未遮山”说明乌云来势凶猛,大有吞噬一切的快速变化之感。
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说一说。
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卷地”说明风儿特别大,来势凶猛。
“水如天”说明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突出了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说一说。
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
总结学法,自学新诗
①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将墨云、雨珠、风吹、湖水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仔细观察,抓住形、色、声来细致刻画,就会让景物活灵活现。
②通过描写望湖楼下“白雨跳珠”“水如天”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夏日之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总结两首古诗的写法。
总结
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
2.借景抒情。
《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游览西湖,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
2.另找一些描写月夜或暴雨的古诗,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和画面美。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