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7.《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7.《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5-11 21:5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并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运用它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统计在现在的生产生活中有者广泛的应用,从小让学生接受统计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统计,重要的是制作统计图表,理性分析数据、做出恰当的分析和预测。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会根据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做出预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着相同的部分,只是表示数据的方式不同。教材中首先通过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自己绘制;接着再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更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相同的部分,只是改用折线来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学生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比较容易。
2.在前面统计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运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经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析数据,并对折线的走向做出正确的预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预测意识。
3.统计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3.会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并能做出科学的预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绘制和科学分析的过程,体验迁移比较、观察分析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想象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1.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小组里互帮互学,快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结合图进行分析,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妙用,感受统计的乐趣。
2.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寻找与学生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内容,澈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动于操作。讨论分析交流提高,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单式统计图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借助实例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趋势的意义,初步学会读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变化情况作简单的、科学的分析,并进行合理预测。
3.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变化情况作合理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天气预报画面
师: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天气预报。
师:播报一个地方的气温情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工作人员却要收集很 多数据。这是上饶某日的气温变化情况。(出示统计表)
上饶某日气温变化情况
时间/时 2 4 6 8 10 12
温度/℃ 15 14 14 18 20 21
师:从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师: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个时刻气温的多少,我们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点
师:在这幅条形统计图上你能看出每个时刻的温度是多少吗?
师:如果这样呢?(演示条形变窄)
生:能。
师:看来用条形来表示数据的多少和条形的宽窄是没有关系的。
师:现在呢?(演示条形收缩成点)
生:能。
师:我不相信,那你说说看这个点(任指一个点)表示什么?
生:这个点表示8时的温度是18度。
师:看来用点也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为了更快看出数量,通常我们会标上数据。
2.线
师:看着这幅图,请你解决下面两个问题。(出示问题)
2时—12时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气温变化最大?
你有什么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师:在你的学习单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
交流评议:
师:2时—12时的气温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生:下降,不变,上升
师:什么时候气温变化最大?
师:4到6时。(你怎么知道的?)
生:4到6时气温上升了4度,其他的没有上升这么多。(你是通过计算知道的)
生:因为4到6时之间的格子最多(你是通过数格子知道的)。
师:那有没有办法不计算、不数格子,让人一眼就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和变化的大小呢?有人是这样想的。(展示连线作品)
师:说说你是怎么让人一眼就看出来的?
生:我用线把它们连起来,这样线往上,就表示上升;如果线往下,就表示下降,如果线是平平的,就表示不升也不降。(线很斜就表示变化很大)
师:谁听明白了?
生复述
3.揭题
师:你们是不是这个意思(演示画线),知道吗?你们这样连,连出了一种我们数学上的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读一读。
师:刚才同学们说可以从折线的线上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的,谁愿意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的?
生阐述,师课件演示强调。
师总结:看来从线的可以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线的陡峭程度判断出变化情况的大小。
4、初读图、推测、画图
师:看着这张折线统计图,你能推测一下,14时的气温可能是几度?
生:可能是22度,因为前面10时至12时只上升了1度,所以我认为后面也上升1度。
师:你是根据前面一段的气温变化来推测的。
生:前面是上升4度,2度,1度这样的,所以后面应该上升的比较小;可能是21度多一点。
师:你是根据前面好几段气温的变化情况来推测的。
生:平时14点应该会比较热,所以可能是25度。
师: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师:那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14时气温,22度)。
师:我把它表示在图上(演示),请你继续能推测一下,那接下来气温又可能是怎样呢?
生:可能还会上升一点点。
生:可能会下降。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16~20时气温,21度、18度、17度)。
师:怎么你们都说升,它却降了呢?
生:我想可能是太阳快落山了,这时温度就会下降的。
师:看来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那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16~20时气温,21度、18度、17度)。
师:看来,我们仅仅根据前面数据的走势来判断是…(不够的),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来推测)。
师:你能接着把这三个时刻的气温画到上面这张这线统计图上面吗?在你的练习单上画一画。
生画图,师巡视收集需要补充的例子展示。
师:你觉得他哪里已经做对了?你们还有什么建议?
5.再读图
师:看着这张折线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谁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是否看懂了这幅折线统计图?
师:你不提我提了,从几时到几时气温是下降的?(看来我们读图时还要从整幅图上去读)。
(三)两图对比
师:同学们,学到这让我们停下脚步,静静的回顾一下;刚才对于气温的变化情况我们用了两种不同的统计图来表示(出示两幅图),它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生:条形统计图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
生:折线统计图用线把变化的情况表示的很清楚。
师:其实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只是在折线统计图中,因为有线的存在,它能够更加明显和强烈的把这种变化情况表达出来。
(四)巩固练习
1.生活中的统计图
师:除了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在生活中你见过折线统计图吗?
生:股票…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出示收集的股票等折线图)
师:这只股票整体上走势是怎样的?
生:上升。
师:这里明明下降,怎么还说是上升的?
生:这里下降了一点点,可是这个却升了很多。
师:小波动不影响大趋势。
2.水温图
师:这幅折线统计图表示什么?看图回答问题(出示题目),在练习单上做一做。学生做完反馈交流。
3.这幅统计图可能表示什么?
A 某商品六周以来的销售情况;
B 运动前后心跳变化情况;
C 某位同学6次测试成绩情况。
五、总结
1.回顾:学习了什么?
2.总结:面对同一个的信息,却用不同的方式去整理,是为了更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