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检测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性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瓶塞会看到白雾
B.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能使布料、皮肤等脱水炭化
C.氢氧化钠固体可以做干燥剂,可以干燥O2、H2、CO2等气体
D.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与沙子混合抹墙、砌砖做建筑材料
2.下图是一些物质的近似pH。关于这些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苹果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B.稀释厨房清洁剂可使其碱性增强。
C.酸雨酸性弱于苹果汁。 D.胃酸过多的人需要常喝苹果汁。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C.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则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4.类推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5.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硝酸铵 B.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浓硫酸
6.某雨水样品刚采集时测得pH为4.82,放在烧杯中经2小时后,再次测得pH为4.68,原因是雨水样品中的H2SO3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H2SO4。下列关于雨水样品酸性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逐渐减弱 B.强弱未变
C.逐渐增强 D.无法判断
7.下列操作和目的都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目的
选项 操作 目的
A 一小片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测定某溶液的pH
B 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C 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D 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稀释浓硫酸
A.A B.B C.C D.D
8.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发生变化,其中有一项变化与其他三项变化本质不同的是
A.浓硫酸在空气中变稀硫酸 B.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C.烧碱在空气中潮解且变质 D.石灰浆在空气中变硬
9.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加入适量乙醇溶液
B.在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C.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D.如图所示,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
10.化学实验必须规范操作,下列选项中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1.下列各项完全正确的是( )
A.生石灰﹣CaO﹣氧化物
B.纯碱﹣Na2CO3﹣碱
C.水银﹣Ag﹣单质
D.石灰石﹣CaCO3﹣酸
12.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要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则一定要借助酸碱指示剂的帮助
C.其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分子
D.反应前后所有离子都发生了变化
二、填空题
13.把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一定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有一种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铝粉和氢氧化钠粉末。工作原理是:利用铝和氢氧化钠遇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氢氧化钠对油脂和毛发等淤积物的腐蚀,同时产生的气体增加管道内气压,利于疏通。(查阅资料)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气体单质。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实验一: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按照使用说明从左端管口加入管道疏通剂,然后用胶塞堵住弯管左端上口,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_(填字母序号)。
A 产生大量气体 B 弯管内温度升高 C 堵塞物变软被气体赶出,落入烧杯中
写出铝、氢氧化钠、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实验二:为了证明烧杯中废液里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澄清废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 溶液变红 废液中有氢氧化钠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_。
拓展:上述实验说明碱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15.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A)、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B)和10%的紫色石蕊试液(C),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_____画上花,在蘸取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起来,用_____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原理是_____.20%的NaOH溶液呈_____性,因此_____.10%的H2SO4呈_____性,因此_____.
16.酸与碱共同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______。
三、实验题
17.如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已知:孔穴1:石灰水 2:稀盐酸 3:水 4:氢氧化钠溶液 5:稀硫酸 6:碳酸钾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1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Y 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红色变为无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19.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D、E分别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B为红棕色粉末,C由两种元素组成,A、B都能与C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D的俗名是纯碱,D与E可以相互转化,F和E物质类别相同且F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D和C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与G和C溶液反应的生成物完全相同。
(1)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A投入过量C的稀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少量B与C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可用来___________ 。
(3)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G与C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加热F和氯化铵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0.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k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H和I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K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
(2)写出F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上述转化关系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计算题
21.测定某品牌洁厕灵中硫酸质量。取2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25g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所示: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g 5 10 X 25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1.165 2.33 4.66 4.66
求:
①当烧杯中溶液的pH=7时,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X=______g。
②测得2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中硫酸的质量是______g。(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2.将一包锌粒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锌和氧化锌的混合物14.6g,向其中加入146.6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氢气0.2g。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混合物中锌的质量。
(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白雾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固态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O2、H2,但能与CO2等气体反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与沙子混合抹墙、砌砖做建筑材料,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A、苹果汁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B、稀释厨房清洁剂可使其碱性减弱,不符合题意;
C、酸雨酸性弱于苹果汁,因为酸性溶液酸性越强,pH越小,是正确的叙述,符合题意;
D、苹果汁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能常喝苹果汁,容易造成病情加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原子核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中子,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提供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符合题意;
C、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例如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汽油是常用的有机溶剂,汽油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A正确;
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B不正确;
C、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C不正确;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碳酸盐与酸反应也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D不正确。
故选A。
5.A
【详解】物质溶于水有三种现象如氧化钙、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降低;绝大部分物质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故选A。
6.C
【详解】刚采集时测得pH为4.82,放在烧杯中经2小时后,再次测得pH为4.68,pH越小酸性越强,因此雨水的酸性逐渐增强。
点睛:
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7.B
【详解】A、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将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对比即可。不能将pH试纸润湿,否则测定的酸性物质的pH偏大,碱性物质的pH偏小,故A错误;
B、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可观察铜丝上有银白色固体析出的现象,说明金属活泼性铜>银,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不和铜反应,实验无明显现象,故C错误;
D、浓硫酸稀释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浓硫酸在空气中变稀硫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烧碱在空气中潮解且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石灰浆在空气中变硬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B
【详解】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加入适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不可加乙醇溶液,因为乙醇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乙醇溶液不导电,故A错误;
B、在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纯水),故B正确;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与电源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a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是氢气,b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2.5mL,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闻气味不可以将气体凑鼻子太近,以防大量气体被吸入人体造成中毒,故选项错误;
B、应该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用手拿会烫伤手,造成危险,故选项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应该紧贴是管口,标签朝向手心,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故选项正确;
D、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否则会造成液体飞溅,出现危险,且边倒浓硫酸,边要用玻璃棒搅拌,故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正确;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故错误;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属于盐,故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A、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错误;
B、中和反应的发生不一定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如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
C、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故C正确;
D、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酸中的酸根离子和碱中的阳离子可能不变,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离子和钠离子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误。
13.
【详解】把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定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ABC 反应生成的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能使酚酞变红
【详解】实验一:
A、根据题目信息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因此会产生大量气泡,说法正确;
B、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堵塞物被腐蚀,同时生成气体压强增大,将堵塞物排出,进入烧杯,说法正确;
故填:ABC。
铝、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
小红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反应生成的NaAlO2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拓展:上述实验说明碱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能使酚酞变红。
15. B A C 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 碱 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蓝 酸 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分析】“雨落叶出红花开”,雨落为喷洒溶液,喷洒溶液后白纸上显现出花叶和红色的花;所提供的物质中,NaOH溶液能使石蕊变蓝,不能出现“红色开”的现象,可用于“叶出”;硫酸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满足“红花开”的需要。
【详解】要在白纸上变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首先白纸上需用无色液体作画,然后喷洒其它液体与纸上液体变化而呈现出不同颜色.因此在纸上作画时不可使用紫色石蕊试液,一是因为其有色,二是喷洒其它溶液时要呈现不同颜色,喷洒中要让花呈红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所以用稀硫酸画花,那么NaOH溶液就用来画叶,石蕊试液遇碱变蓝,叶呈蓝色,石蕊试液就是“雨”;
故选B,A,C;
石蕊为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遇酸、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比如稀硫酸呈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NaOH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变蓝色。
16.中和反应
【详解】酸与碱共同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17. 碱性 2、5 3 2NaOH+H2SO4═Na2SO4+2H2O
【详解】(1)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碱性.
故填:碱性.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2、5,这是因为稀盐酸、稀硫酸都是显酸性溶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填:2、5.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3,这是因为水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故填:3.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为紫色,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
18. 分子在不断运动 HCl+NaOH=NaCl+H2O
【分析】X烧杯中的浓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挥发,氯化氢分子会发到Y中,结合水形成盐酸。Y中盛放了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色。当氯化氢分子运动到Y中,结合水形成盐酸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使溶液呈中性或酸性,从而使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可以证明的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2)根据分析可知,溶液褪色是因为溶液由碱性转为中性或酸性,该反应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答案为:HCl+NaOH=NaCl+H2O。
19.(1) Fe2O3+3CO2Fe+3CO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Fe2+、H+
(2) 红棕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除锈
(3)2NaOH+CO2=Na2CO3+H2O
(4)NaHCO3+HCl=NaCl+H2O+CO2↑
(5)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分析】由题干文字可知,A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即为铁单质,D的俗名是纯碱,因此,D为碳酸钠,B为红棕色粉末,C由两种元素组成,A、B都能与C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且A、B、C、D、E分别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推知B为氧化铁,C为氯化氢,D与E可以相互转化,所以,E为氢氧化钠,F和E物质类别相同且F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故F为氢氧化钙,D和C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与G和C溶液反应的生成物完全相同,因此,G为碳酸氢钠,据此思路进行推断。
【详解】(1)①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铁,A为铁单质,氧化铁转化为铁,需要还原剂,还需要高温,还原剂包括:氢气、一氧化碳和碳,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碳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相同,化学方程式为:,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三个化学方程式任写一个便可,故填写:(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②将铁投入过量稀盐酸中,铁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由于稀盐酸过量,所以,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阳离子有生成的Fe2+、过量的氯化氢中的H+,故填写:Fe2+、H+。
(2)①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铁,C为氯化氢,C的水溶液为稀盐酸,溶液为无色,氧化铁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为浅黄色,和水,因此,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填写:红棕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②该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可用来除铁锈,故填写:除锈。
(3)由分析可知,E为氢氧化钠,D为碳酸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写:2NaOH+CO2=Na2CO3+H2O。
(4)由分析可知,G为碳酸氢钠,C为氯化氢,碳酸氢钠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5)由分析可知,F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故填写:。
【点睛】该题为文字推断题,解题关键是通过题干文字寻找突破口,本题的突破口为:A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即为铁单质,D的俗名是纯碱, D为碳酸钠,将推出物质代入题干,推出其它未知物,将物质全部推出,再解答问题。
20. CaCO3 改良酸性土壤 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H2O
【详解】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气和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属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A为过氧化氢,B为氧化钙,C为水,D是氧气,E为碳,F为氢氧化钙,G是四氧化三铁,H为一氧化碳,I为二氧化碳,J是铁,K是碳酸钙。
(1)K的化学式为CaCO3;
(2)氢氧化钙的用途:改良酸性土壤、做建筑材料等;
(3)上述转化关系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①是一变多的分解反应;②③是多变一的化合反应;④⑤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所以未涉及到的基本类型有: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CO2 + Ca(OH)2 == CaCO3↓+ H2O。
21.20;1.96g
【详解】①根据表中信息可知:每加5g氢氧化钡溶液,可以产生1.165g沉淀,故产生4.66g沉淀需要消耗氢氧化钡溶液20g;
②由题意可知:产生4.66g沉淀需要消耗氢氧化钡溶液20g,此时硫酸完全反应,设该20g稀H2SO4溶液中溶质为x.
解得x=1.96g.
故测得20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中硫酸的质量是1.96g.
故答案为①20g;②1.96g.
22.(1)解:设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
x=6.5g
y=16.1g
答: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6.5g
(2)解:设氧化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z
z=16.1g
故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2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