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两包高茎豌豆种子,已知其中一包基因型为DD,另一包为Dd。但因未做标记而无法区分。若要鉴别出其中的纯合子并尽可能的保留DD的豌豆种子,下列操作中最可行的是
A. 从两包种子中分别取少量种子种植,到适宜时期与矮茎豌豆测交并观察后代表型
B. 从两包种子中分别取少量种子种植,到适宜时期进行杂交并观察后代表型
C. 从两包种子中分别取少量种子种植,观察后代表型
D. 从两包种子中分别取少量种子的胚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
2.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A.1/4 B.3/4 C.1/9 D.8/9
3. 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A. 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 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 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 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4.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先制作4个蓝色(2个5 cm、2个8 cm)和4个红色(2个5 cm、2个8 cm)的橡皮泥条,再结合细铁丝等材料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2个5 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B.将4个8 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C.模拟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不同
D.模拟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要与另一极的相同
5.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③②
6. 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是
①DNA位于染色体上
②染色体就是DNA
③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
④染色体和DNA都是遗传物质
⑤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或两个DNA分子
A. ①③⑤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7. 研究人员从患病小鼠体内发现一种新病毒,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研究人员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并分别向四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该病毒的核酸提取液和RNA酶混合液、该病毒的核酸提取液和DNA酶混合
液、该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生理盐水,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四组小鼠,观察小鼠的患病情
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甲、乙、丙组均为实验组,丁组为对照组
B. 若甲组小鼠不发病,乙、丙组小鼠发病,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
C. 若甲、丁组小鼠不发病,乙、丙组小鼠发病,则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碱基T
D. 若甲、丙组小鼠发病,乙、丁组小鼠不发病,则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
8. 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卵巢内处于分裂后期的某细胞的部分图示,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
因,未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未画出的部分其体积与已有部分一定不同
B. 处于另一极的染色体一定为非同源染色体
C. 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D和d是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片段
所致
D. 图示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的配子类型至少有两种
9.DNA复制始于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复制起点),即启动蛋白的靶标位点。启动蛋白识
别富含A—T碱基对的序列,一旦复制起点被识别,启动蛋白就会募集其他蛋白质一起
形成前复制复合物,从而解开双链DNA,形成复制叉。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点通常为
一个,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启动蛋白识别富含A—T碱基对的序列有利于将DNA双螺旋解开
B.在复制叉的部位结合有解旋酶、RNA聚合酶
C.DNA复制过程中,细胞内会发生ATP→ADP的转化
D.真核细胞的DNA分子上可能有多个富含A—T碱基对的区域
10.DNA复制过程中遇到不利因素的现象,称为DNA复制胁迫。为了应对复制胁迫,生
物体进化出了检验点,检测DNA复制是否正常并做出正确反应。Rad53是行使检验点
功能的重要蛋白。研究人员发现当降低胞内dNTP(四种脱氧核苷酸)水平时,Rad53
缺失的细胞中,解旋酶复合体仍会前进并解开双链DNA,但以两条DNA单链为模板的
复制速度不同,从而导致暴露出大段单链区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中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
B.降低dNTP水平是为了使该细胞Rad53缺失
C.大段单链DNA的暴露可能引起DNA损伤
D.Rad53能够协调解旋酶复合体移动与两条链的复制速度
11. 异烟肼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结核药,口服吸收快。发挥作用后被运至肝内在乙酰转移酶的催化下,形成乙酰异烟肼而失去活性。不同个体对其代谢速率相差很大,分为快灭活型和慢灭活型,下图为某家系该代谢类型的情况。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慢灭活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不会向后代传递慢灭活型基因
C.快灭活型个体的乙酰转移酶活性比慢灭活型高
D.代谢速率的差异可能是乙酰转移酶结构差异造成的
12. 某植物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部分是雌雄异株植株。该植物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的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基因型不同的纯合体植株。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用甲和丁进行杂交育种,不需要对母本去雄
B. 乙基因型为bbtt,丙的基因型为BBtt
C. F2中雌株的基因型是BBtt、Bbtt、bbtt
D. F2的雌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2
13. 研究人员采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四种新碱基:P(嘌呤)、Z(嘧啶)、B(嘌呤)、S(嘧啶),其中P和Z配对,B和S配对。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上述碱基与天然碱基成功构建了一种合成DNA分子,该DNA与天然DNA拥有十分相似的外形结构。下列关于该合成DNA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 P—Z碱基对、B—S碱基对与天然碱基对具有相近的形态和直径
B. 该合成DNA分子也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
C. 该合成DNA分子中,碱基的比例( A+G+P+Z)/( T+C+B+S) =1
D. 四种新碱基加入后,同样长度的DNA能储存的遗传信息量大增
14. 果蝇的眼色为伴性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在下列交配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
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15. 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哺乳动物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错误的说法是
A. I过程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是通过II过程实现的
C. 一个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C细胞有4种基因型
D. 该哺乳动物为雄性个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列变化可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观察到的是
A.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B. 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四分体出现
C.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17. 图1是用DNA测序仪测出的某生物的一个DNA分子片段上被标记的一条脱氧核苷酸
链的碱基排列顺序(TGCGTATTG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测序结果图 碱基序列
图1 图2
)
A.据图1推测,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4个
B.根据图1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分析图2显示的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序列为CCAGTGCGCC(从上往下排序)
C.图1所测定的DNA片段与图2所显示的DNA片段中A+G/T+C都为1
D.若用35S标记某噬菌体,让其在不含35S的细菌中繁殖5代,则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50%
18.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用特定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从而在染色体上显示某种特定颜色的荧光点。现对正常分裂细胞的某一基因进行定位,发现一条染色体上有某种特定颜色的两个荧光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不考虑变异)
A.这两个荧光点表示的基因为等位基因
B.该分裂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可能是体细胞的两倍
D.该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可能正在移向两极
19. 某雌雄同株植物甲(Aa)自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2∶3∶1。对甲进行测交时发现甲作母本时的子代数量明显多于甲作父本时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说明A、a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含A基因的个体部分死亡
C.甲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花粉一半死亡
D.甲作父本进行测交,所得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
20.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利用同位素标记法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19世纪末,俄国的烟草染上了一种可怕的疾病,烟草的嫩叶抽出不久,就在上面出现一条条黄黄绿绿的斑纹,接着叶子卷缩起来,最后完全枯萎、腐烂,这种病叫做烟草花叶病。俄国年轻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在亲眼目睹了烟草花叶病给种植者带来的灾难后,下定决心要查个水落石出。我们一起来完成烟草花叶病的研究,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伊万诺夫斯基认为引起烟草花叶病的是一种化学毒素,荷兰微生物学家贝杰林克认为其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活的生命体,两者针锋相对,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先把得病烟叶的提取液注射进第一株无病烟草的叶子里,过一段时间第一株烟草得病后,再把它的叶子做成浆液,再注射进第二株无病烟草的叶子里,以此类推。实验结果是发病越来越快,症状越来越重,这说明引起烟草花叶病的是__________(选填“化学毒素”或“生命体”,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寻找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科学家进行了以下实验:
本实验的结论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但由于RNA在体外很不稳定,仅用RNA感染的成功率不高,请根据以下信息尝试改进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①存在S型和HR型两种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形成的病斑不同。
②两种病毒可以完成RNA的互换,并具有正常的致病能力。
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发现毡毛烟草能抵抗烟草花叶病病毒,但对日烧病敏感,普通烟草不能抵抗烟草花叶病毒,但能抗日烧病。为了得到既能抗烟草花叶病毒、又能抗日烧病的烟草品种,将毡毛烟草与普通烟草杂交,F1均为抗烟草花叶病毒但对日烧病很敏感,为了检测花叶病抗性基因和日烧病敏感基因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_,则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则位于
同一条染色体上。
22.(10分)已知豌豆为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抗病与感病、灰种皮与白种皮、籽粒皱缩与籽粒饱满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A/a、Y/y、R/r控制。现有4个纯合品种,即抗病灰种皮(甲)、感病白种皮(乙)、抗病籽粒皱缩(丙)、抗病籽粒饱满(丁)。有人利用上述4个品种进行两组杂交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
A 甲×乙 抗病灰种皮 抗病灰种皮、抗病白种皮 感病灰种皮、感病白种皮
B 丙×丁 抗病籽粒饱满 抗病籽粒饱满 抗病籽粒皱缩
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A组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A/a与Y/y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为进一步验证该判断,最佳方案是选择A组F1与F2中表现为______的个体进行杂交,预期后代会出现______种表型,且比例为______。
(2)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A/a与R/r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
(3)假设上述三对等位基因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上表B组F2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将F2抗病籽粒饱满自交,后代表现及比例为_____。
23.(12分)如图1表示某一动物(2N=4)个体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2表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3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4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4中甲、乙、丙属于减数分裂的有_____, 该动物是一个_____(雌/雄)性动物。乙图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图4的____细胞。
(2)图1中a、b、c表示核DNA的是_____(填字母),图1_____(填罗马数字)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3)图2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填数字序号)阶段;B过程表示生物体内发生了_____。 图3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图4中_____细胞对应图3中的DE段。
(4)图4中丙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2中_____ (填数字序号)阶段。图4中乙图所示的细胞中相应的数量关系对应图1中的_____。
24.(11分)图1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Ⅰ和Ⅱ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将图1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Ⅱ是________酶。
(2)图2中,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__(填序号)交替连接而成。
(3)图2中④名称是_______。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A和T通过_______连接。
(4)DNA分子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加热能破坏图乙中氢键而打开双链,现在两条等长的DNA分子甲和乙,经测定发现甲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若乙图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600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个。若将含14N的细胞放在只含15N的环境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4次,则最终获得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占________。
25.(11分)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Y上也可能存在等位基因),该昆虫的眼型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为显性)。为了研究该昆虫眼型的遗传规律,某研究小组做了甲、乙两组实验,实验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代 F1 F2
甲组(正交) 正常眼(♀)×粗糙眼(♂) 均为正常眼 正常眼:粗糙眼=3:1
乙组(反交) 正常眼(♂)×粗糙眼(♀) 均为正常眼 正常眼:粗糙眼=3:1
(1)假设A/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那么甲组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乙组F2中粗糙眼个体的性别是________。如果该假设成立,则雄性粗糙眼昆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一般应该含有_________个a基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假设A/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昆虫体色,灰身(B)相对于黑身(b)为显性。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验证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个体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b所在的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试题 第4页 (共10页)高一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 CDCCB 6—10 ADDBB 11—15 BBCB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BCD 17. AD 18. BD 19. C 20. A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
(1)生命体(1分) 若是毒素,则会被稀释,发病应越来越慢,症状应越来越轻;而生命体能在烟草体内进一步增殖,增加其数量导致发病越来越快,症状越来越重(2分)
(2)RNA(1分) 让S型和HR型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互换,获得重组病毒分别侵染的烟草,观察形成的病斑(2分) 病斑的形状取决于RNA的类型(1分)
(3)将F1与多株普通烟草杂交,观察并记录子代的性状及分离比(2分)
子代出现抗病日烧病敏感∶抗病日烧病不敏感∶不抗病日烧病敏感∶不抗病日烧病不敏感=1∶1∶1∶1(1分) 子代没有出现上述实验结果(没有出现4种表现型,或4种表现型的比例不是1∶1∶1∶1)(1分)
22.(10分)
(1)能(1分);感病白种皮(1分);4(1分);1:1:1:1(1分)
(2)不能(1分);无论A/a与R/r位于一对或者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均会出现抗病籽粒饱满和抗病籽粒皱缩两种表型(2分)
(3)3:1(1分);抗病籽粒饱满:抗病籽粒皱缩=5:1(2分)
23.(12分)
(1)乙、丙(1分) 雌(1分)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1分) 乙(1分)
(2)c(1分) Ⅲ和Ⅳ(1分)
(3)③⑥(1分) 受精作用 (1分) 着丝粒分裂(1分) 甲(1分)
(4)②(1分) Ⅱ(1分)
24.(11分)
(1)半保留复制(1分) DNA聚合(1分)
(2)②③(1分)
(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分)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1分)
(4)甲分子中C//G比例高,氢键数多(2分)
(5)6000(2分) 1/8(2分)
25.(11分)
(1)XAYa(1分);雌性(1分);4(1分);雄性粗糙眼昆虫的基因型为XaY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有4个(2分)
(2)实验思路:让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个体与黑身粗糙眼雌性个体(aabb)进行交配,观察子代昆虫的表现型(3分)
预期结果:子代出现(灰身正常眼、灰身粗糙眼、黑身正常眼、黑身粗糙眼)四种表现型(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