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陈毅中学片区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题
(时限:115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夹衣(jiá) 掺和(huo) 勉强( qiǎng) 锲而不舍(qì)
B.脉脉(mò) 鄙夷(bǐ) 憎恶(zēng) 饶有趣味(ráo)
C.剥削(xuē) 惊惶(huāng) 急遽(jù) 哄堂大笑(hōng)
D.燕山(yān) 惆怅(zhàng) 铁锹(qiāo ) 奄奄一息(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慷慨 赤裸裸 一拥而入 死得其所
B.不屑 莹光屏 见微知著 精兵减政
C.闲熟 头涔涔 青面獠牙 司空见惯
D.敦厚 镶金边 追根求原 无暇顾及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里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特别是“金陵十二钗”,多在豆蔻年华的年龄,却各自富有独特个性。
B. 古村落里,80多岁的老奶奶领着几位姐妹,上台用方言栩栩如生地表演节目。
C. 本来以为这次考试,数学会很好,语文会很差。成绩发下来却和我想的相反。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D. 他工作上抓不住重点,每天总是忙些七零八碎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他离开学校多年,仍然无时无刻不记着老师对他的叮嘱。
B. 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
C. 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由于消防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D.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5.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4分)
(1)任务一:班刊封面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飞扬青春”的主题,小南和小粤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2分)
小南:我觉得楷书好,楷书端庄,就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
小粤:楷书是不错,但我觉得草书更合适, 。
(2)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2分)
一片心 振翅 少年 九万里 报国 鲲鹏
二、古代诗文(3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8题。(9分)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里:"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口:"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距离
B.及其日中如探汤 及:到,到了
C.孔子不能决也 决:分辨,判断
D.孰为汝多知乎 知:知道,知识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处士笑而然之。
B.孰为汝多知乎 知之为知之
C.汤汤乎若流水 及其日中如探汤
D.问其故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8.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本文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B.第一个孩子从身体凉热的角度,得出了“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远也”的结论。
C.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清晰可见。
D.这个故事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8分)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岳飞学射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③;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9.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标2处)(2分)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波浪线句子。(3分)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11.结合选文说说岳飞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将。(3分)
诗歌阅读(7分)
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12-13题。
新城道中①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③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释】①此诗是苏轼 39 岁时在杭州做通判时所作。②铜钲 (zhēng) :铜锣。③西崦 (yān) :这里泛指山。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提示:请用 2B 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A.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初夏时节作者在新城道中所见的景物。
B.首联不说雨止天晴正好山行,却说“东风知我欲山行” ,显出东风的多情。
C.颔联写雨后天晴,云像一圈圈的白絮,写出云成团且厚的特点。
D.尾联中作者看到农人煮葵烧笋春耕的场面,表达了对山间农家的羡慕之情。
1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一联的妙处。 ( 4 分)
14.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老舍《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描写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一些习俗,突出了北京春节的热闹。
B. 《迢迢牵牛星》是一首五言古诗,《寒食》《十五夜望月》都是七言绝句,两种体裁相比,后者有一定的格律规则。
C.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是孟子编著的。
D. 《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都是咏物诗,或写其物之形态、或写其所处环境;都采用了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的手法。
根据原文默写。(9分)
15.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
(2)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3)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____。(李贺《马诗》)
(4)______________,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 劝学》)
(5)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6)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7)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8)孟郊《游子吟》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强烈地抒发对母爱赞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7分)
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根据我的估算,我是在9月30日登上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岛。当时正是秋分前后,太阳正好在我的头顶上,所以我估计自己是在北纬9度22分的地方在岛上待了十一二天以后,我忽然想到,由于没有本子、笔和墨水,我将没法估算日子,甚至分不清休息日和工作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用刀子在一根大木杆上刻了一些字,并把它做成一个大十字架,竖在我第一次登岸的地方,上面刻着:“1659年9月30日,我在这里登岸。”在这根方木杆的侧面,我每天用刀子刻一道痕,每第七道刻痕比其他的长一倍,每月第一天的刻痕再长一倍,这样我就有了日历。
16.(1)结合全文,鲁滨逊刚刚到岛上时思考了哪些问题 (3分)
(2)鲁滨逊十二次到那条大船上,把可能有用的东西都搬到住处后,要找一个新的住所,他认为新住所要符合哪四个条件。(4分)
现代文阅读(31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7——19题。(10分)
春的锣鼓
乔忠延
①春,是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
②是从崖畔上垂下第一枝黄灿灿的迎春花吗?不是,一枝独秀的迎春花,犹如从天地间穿过的第一只燕子,传递的仅仅是春将要到来的消息。是从漫山遍野红艳艳的山桃花吗?不是,芬芳竞艳的山桃花,犹如杨树梢头叽叽喳喳的喜鹊,那已是春盈满天地间的捷报。那春到底从何时开始苏醒涌动的?我固执地认为,从大年的威风锣鼓猛然爆发、齐声轰鸣,春便苏醒、便起步、便奔涌……
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春和我一样,都是贪睡的孩子。一旦入睡,就久久享受着酣梦,迟迟难以苏醒。那时,妈妈在枕头边摆好过年的新衣服、新棉帽,还有小鞭炮,可我就是赖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忽然,我的眼睛灿亮,我一跃而起,穿上衣服,飞跑出去,恨不得长出一双翅膀,一下就能飞出好远。让我眼睛灿亮、一跃而起的,正是那翻江倒海般轰鸣的威风锣鼓。
④威风锣鼓,是我家乡山西临汾特有的打击乐。乐器很简单,就四样:锣、鼓、钹、铙。敲打时,鼓居中,铙、钹在鼓的四个角,锣围在外圈。这样组合在一起,演奏成一曲,能够迸发出惊心动魄的声威。有人描写过,如霹雳轰鸣,如暴雨倾盆。可我总觉得还不够劲,那锣鼓声,比霹雳还要威武,比暴雨还要狂猛。那气势,不是山呼海啸,胜过山呼海啸;不是石破天惊,胜过石破天惊。那锣鼓能长劲,那锣鼓能生威,能让懵懵懂懂的我奋然跃起,奔跑开来,跑向村正中的大院,随着激昂的声响,和村里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度过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
⑤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汾河两岸的先辈们为何能缔造出威风锣鼓,并且用威风锣鼓激活每年这最重要、最隆盛的新春佳节。或许是我居住在黄土高原的缘故,春节来临时却没有一点点春天的气息。冰封河山、寒凝大地。正因为如此,我才一厢情愿地认为春和那个儿时的我一样,正在被窝里贪睡。需得猛击一掌,需得大吼一声,才能惊醒春,春才会迎着寒冽的西北风起步,奔走,直至奋跑,跑进万紫千红,跑进林茂禾盛,跑进五谷丰登。而如这一掌猛击、一声大吼一般,见气势、具活力的,无疑就是先辈们缔造的威风锣鼓。
⑥曾经沾沾自喜,以为破译了威风锣鼓蕴含的奥秘。然而,自从威风锣鼓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不得不重新鉴赏感悟其中的丰饶真谛。再观看锣鼓表演,耳边震荡的是多变的鼓点,胸中翻腾的竟然是李白的诗句,要么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要么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要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风起,壮思飞,长风破浪,直挂云帆,这才是威风锣鼓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
⑦我曾经盯着被誉为鼓王的程三洪,用他打鼓的姿态解读威风锣鼓魅力的内涵。他那眼时睁时闭,臂时舞时停,腿时起时伏。我蓦然领悟,威风锣鼓的声威交织着多种力量,使用的是心力,张扬的是外力,积蕴的是内力,下压的是重力,上翘的是弹力,浑身喷射的是爆发力。毫无疑问,只有将精气神集于一身,融为一体,才能击打出波澜壮阔的声威。
⑧喜滋滋、笑盈盈的家乡儿女吃过阖家团聚的年夜饭,喝过人寿年丰的喜庆酒,一开大门,新年光临。信心满满的乡亲们早已挎着鼓,举着钹,持着锣,擎着铙,呐喊着飞步奔上场来。脚跟站定,双槌敲击,盈耳的全是滚滚春雷!
⑨在惊天动地的春雷声中,春草在萌动,春水在融冰,春在苏醒、奔涌,和着人们众志成城的热浪欢悦地奔涌,奔涌!
(有删改)
17. 在作者笔下,威风锣鼓具有哪些魅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18.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19.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21分)
满山鸟鸣
①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啁啾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再也睡不着,索性一骨碌爬起来。
②满山青翠,满山鸟鸣。在场部院坝里,早起的老杨见到了早起的我。他问,咋不多睡会儿?我笑着说,这鸟叫得睡不着呢。老杨说,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③海拔两千多米的林场,上万亩的森林,林子大,鸟儿就多。六十多岁的老杨是林场老员工,四十多年前来到林场。老杨说,当时场里七八个人,每人都挖坏锄头上百把,用坏镰刀上百把。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我拿过一把覆满尘土的锄头,沉沉的,似乎锄把上的汗渍还清晰可见。看着这把锄头,我恍惚看见老杨们挥刀去杂、抡锄栽树的情景,身后是他们栽下的一棵棵小树,山顶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小树也长大成林,林场其他职工转岗回了城,只有老杨还待在林场。
④此刻,林场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山峰连山峰,重峦叠峰。我和老杨一路上山,一路走,鸟鸣声一路跟随。我终于开口问了老杨:“这么多年,就没有想过回城?”老杨笑笑说: “没想过是假的,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下山了,就挂念山上的这些树咋样了,这些鸟还好不好。久了,有感情了。”
⑤接着,老杨讲了一个故事:我救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伤好后,怎么赶它,它都不走。我孤独了,吼它几声,它就咕咕几声,像是安慰我。冬天了,大雪覆盖,到处白茫茫一片,它叼来枯树枝,放在场部街沿上,是让我生火取暖呢。春天了,它叼些野花来,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了,它会叼一些青草、过路黄来,让我煮水消暑热呢。秋天,它叼些五彩落叶来,搞得满地流光溢彩。
⑥我惊叹起来;“有这么神奇?”
⑦老杨说,还有更神奇的呢。八十年代,我和大黑狗巡山,摔到山谷下,断了腿骨。大黑跑过来,咬着我的衣服,想把我拉起来,也不行。最后,大黑箭一样跑出去,跑回家里,把家里人找来,我才捡回一条命呢。五个小时的路,大黑跑了两个小时,跑得全身是汗。老杨指了指身旁的大黑狗,淡淡说了一句;“这是大黑的儿子。”黑狗往远处看着,明亮的阳光照在它的身上,黑得鲜亮。
⑧老杨突然问我;“知道为什么要学会一些鸟叫吗?”我摇摇头。老杨说,前些年,有人专挑鸟儿繁殖季节,嘴里衔片竹叶模仿鸟叫,引鸟上钩,一提就是一麻布口袋,然后偷偷去卖。“为了不让鸟儿上当,我也来学鸟叫了,让鸟儿能辨别出我的声音。我还能辨出四十多种鸟叫声。”说着,老杨从嘴里发出几声百灵鸟的叫声,山林里成千上万的百灵鸟也跟着叫开了。老杨说,在林场孤独时,就这么和鸟儿说上几句话。
⑨我和老杨走上一个小山头。野柿子树上的柿子红了,在阳光里垂挂着,一颗颗通透可爱。密林里传来一阵阵“叽叽喳喳”的叫声,这个我晓得,是红嘴蓝鹊。放眼一看,密林里一大片柿子树,一群红嘴蓝鹊在柿子树枝间跳上跳下,或从一棵树上滑到另一棵树下,它们喧闹着,独占这一树柿子果儿。其它的鸟儿远远站在高处的树梢上,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⑩密林里,谁能听懂鸟声?这高一声低一语的鸟声极轻极细,只有每一片树叶的耳朵能敏锐地捕捉。这鸟儿的叫声树叶接住了,守候这一片森林的老杨也接住了。
遇见三个青年志愿者,说他们已经来了七八次,每次在山上要住一个月。他们要普查完这片森林的鸟儿,现在已经给五十三种鸟儿建立了档案。老杨对三个年轻人说;“那我还要努力,还要练习十三种鸟儿的叫声呢。”大家都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穿透密林。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
20.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老杨写了哪几件事。(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老杨救治过的受伤的猫头鹰赶也赶不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老杨学鸟叫保护鸟儿。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共6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1段中加点词语。(3分)
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啁啾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
2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第11段画线句子“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 的理解。(5分)
23.文章题目是“满山鸟鸣”,作者为什么还要讲述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这样写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五、作文(60分)
24.按要求作文。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但是,正当其事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它们的存在。直到某个时候,回想过去,一些细节才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
请以“那些灿烂的细节”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六年级语文期中答案
积累运用(16分)
B 2、A 3、B 4、A
5、(1)示例:草书张扬,就像我们青少年自信飞扬
(2)鲲鹏振翅九万里,少年报国一片心
古代诗文(36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
D 7、D 8、B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9、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10、 家里贫穷,捡拾柴禾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觉。
11、 ①少有大志,沉稳忠厚。年少时就有气节,沉厚寡言。
②天资聪敏,爱好读书。天资聪敏,强记书传。
③勤学苦练。通宵达旦读书;勤奋练习射箭。
④箭术高超。射箭能穿透靶子
(三)诗歌阅读(7分)
12、A
13、示例一: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将野桃和柳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桃花在矮矮的竹篱边点头含笑,清清的溪水边的柳条摇曳轻舞的姿态(或景色),表现了乡间初春雨后天晴的美好,表达了诗人看到乡间美景的喜悦之情(或对乡间美景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野桃”“竹篱”是静景,“溪柳自摇”是动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野桃花在矮矮的竹篱边点头含笑,清清的溪水边的柳条摇曳轻舞的姿态(或景色),表现了乡间初春雨后天晴的美好,表达了诗人看到乡间美景的喜悦之情(或对乡间美景的喜爱之情)。
14、C
(四)根据原文默写。(9分)
15、(1)乡音无改鬓毛衰 (2)无情未必真豪杰 (3)快走踏清秋
(4)目不能两视而明 (5)把酒话桑麻 (6)等闲识得东风面
(7)今夜月明人尽望(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名著阅读(7分)
16.(1)①生存问题②物质问题③精神问题(3分)
(2)①要卫生,要有淡水 ②要能遮阴
③要能避免猛兽或人类的突然袭击 ④要能看到大海(4分)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一)(共10分)
17. ①有惊心动魄的声威 ②有气势,有活力
③有千秋相传、万代不衰的永恒魅力 ④波澜壮阔的声威 (4分)
18.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激发读者的思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和“山桃花”对于春天的作用,表现了威风锣鼓是促使春天苏醒涌动的关键因素,表达了作者对威风锣鼓的赞美之情。 (3分)
19. 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深化主旨,照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内容上:运用比喻,将锣鼓的声音比作春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威风锣鼓给大地带来生机和活力,鼓舞着人们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深化文章的主题。(3分)
(二)(共21分)
20.(1)老杨和七八个伙伴挥刀去杂、抡锄栽树。
(3)老杨巡山腿骨摔断,黑狗找来家人把他救活。(评分意见:本题4分。每点概括占2分,意思对即可。)
21.(1)咕咕咕、突突突是拟声词(叠词或叠音词也可),鸟叫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满山鸟鸣、热闹而富有生机的情景,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富有音韵美。
(评分意见: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2)运用环境描写,写了哐当哐当响的两扇木门,唰唰往下掉灰尘的门头和屋顶,还有阳光,表现了老杨工作环境的简陋破败,侧面烘托了老杨内心的愉悦幸福,以及坚守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评分意见: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22.因为老杨这样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热心人士的无私奉献,鸟儿在深山茂林中得以愉悦自由的生活,人和自然才能够和谐相处。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排比的修辞,突出了作者此刻内心的强烈感动,表达了作者对老杨这一类人的赞美之情,对他们无私奉献、爱护自然精神的赞美。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评分意见:本题5分,意思对即可。)
23.运用衬托(或插叙),内容上补充交代了猫头鹰和大黑狗回报老杨的故事,和“满山鸟鸣”所表现的内涵是相同的,衬托了动物和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相处的温情,深化了文章主旨。结构上为下文写老杨和鸟儿对话的情节做铺垫。在叙述“满山鸟鸣”的过程中又叙述这两个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让人感动,而又带有神秘、传奇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评分意见:本题6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