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优质课件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大单元复习重要知识点拆解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优质课件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大单元复习重要知识点拆解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2 10: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大单元期末复习
20C80S
1987
1990
1979
1947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停止炮击马祖、金门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1984年12月
中英签署
联合声明
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台湾成立海基会
1991
大陆成立海协会
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汪辜
会谈
1993
1992
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1995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997
香港回归
1999
澳门回归
20世纪末
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
2005年
连战访问大陆
2006年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008年
两岸实现”三通“
2015年
”习马会“
时空定位
知识结构
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府
唐代设置安西和北庭都护府
清代设置伊犁将军府
元代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归宣政院直接统辖
唐与吐蕃和亲,和同为一家
清代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元代设置澎湖巡检司
清代台湾府
元代设置北庭都元帅护府
考点一、民族自治区域制度
原因:①历史传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因俗而治;
②民族关系: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建立了密切又广泛的联系;
③民族分布:我国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
历史和现实 国家和人民的最佳选择
含义
一、民族自治区域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 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949年
1954年
1984年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法律保障
实施
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含义
确立 过程
实施状况
地位
意义
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c、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考点一、民族自治区域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
(2)经济上
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剥削和压迫。
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文化上
(4)国家战略上
(1)政治上
考点一、民族自治区域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意义:(1)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
(2)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时期 措施 影响
1951年
一五计划
1959年
1965年
20世纪末
2006年 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密切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废除封建剥削,人民翻身做主,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设立西藏自治区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知识拓展-促进西藏发展的相关措施
读图学史史
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个:1947年-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022年湖南湘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基层村民选举的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中考实战
(2021·山东临沂·15)图7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
A.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C
中考实战
知识拓展
项目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稳定社会,解决民族问题 祖国和平统一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区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台湾尚未回归)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相同点 ①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非主权实体); ②都是中央和地方关系; ③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考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问题由来
新界
九龙司
香港岛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
租期99年
1860《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87年
《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
19世纪
50-60年代
葡萄牙人先后侵占氹仔岛和路环岛
1557年
葡萄牙人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定居权
1553年
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提出
内涵
目的
方式
地位
成功实践
意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设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 (港人治港,澳人治澳,)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②促成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③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图说历史
考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__年__月__日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__年___月___日
1997 7 1
1999 12 20
考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过程与意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指导;
③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④中国与英国、中国与葡萄牙共同努力。
原因
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使祖国统一大业迈进了重要一步;
②促进了港澳地区繁荣稳定与发展,为国际和平解决争端创立了典范。
史料分析史
回归原因
①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增强③“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推动④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启示: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幸福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理论:一国两制
实践:港澳回归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不管大陆还是港、澳、台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请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
——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材料中“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是什么?请写出其成功实践的范例。
构想:一国两制。
范例: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5.(2022·福建省·18)“香港欣归祖国,颂歌高唱未来”“两制光昭四海,五星辉耀寰球”的对联体现了( )
A.“九二共识”的达成 B.“一国两制”的实践
C.军队建设的成就 D.两岸“三通的实现
6.(2021·山东菏泽·11)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56年,中国共产党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B
中考实战
D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意义: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和澳门
回归祖国
目的:
人物:
含义:
意义:
实 践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邓小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②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途径。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
②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考点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夷洲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澎湖
巡检司
郑成功
收复台湾
正式纳入清版图,设置台湾府
台湾省
荷兰侵占台湾
《马关条约》
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收复台湾
解放战争国民党败退台湾
第一次分离
回归
第二次分离
回归
第三次分离
内政问题
三国
隋朝
清朝
(康熙)
清初
元朝
清朝
(光绪)
明末
1895
1945
1949
考点三、海峡两岸的变迁---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敌对状态
《告台湾同胞书》
“九二共识”
《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
1979年
1992年
1993年
1949年
2015年
汪辜会谈
习马会面
2008年
两岸空运、海运、直接通邮的“三通”实现
考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对台政策 前提 方针
海峡两岸关系改善 1979年 1987年 1992年 1993年 1995年 2005年 2008年 2015年 一个中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停止炮击金门和妈祖
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
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实现“三通”
考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海峡两岸关系改善 有利因素 根本保证
政策保障
历史依据
民心所向
密切交往
范例借鉴
法律保障
不利因素
认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国际反华势力干涉,台独势力阻碍。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考点三、海峡两岸的交往-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
①港澳问题:殖民侵略问题,国际问题,英军葡军必须撤出。
②台湾问题:解放战争遗留问题,内政问题,可以保留军队。
③本质区别: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间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最突出的不同点是社会制度的不同,但都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
拓展:对比港澳台问题
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
性质:中国的内政问题;
看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
依据材料,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能力提升
7.(2022·山东烟台·13)马英九表示:两岸“重新启动”,第一步就是“重启对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认为(  )
A.海峡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 B.“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
C.“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 D.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
【答案】B
8.(2022·云南昆明·17)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
A.“一国两制”方针 B.八项主张
C.两岸直接“三通” D.“九二共识”
B
D
中考实战